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巧夺天工

巧夺天工——青铜器上的纹饰的制做

2014-04-23 金石拍卖

宝鸡被称为“青铜器之乡”,无论是从出土青铜器的数量还是研究价值来看,宝鸡都堪当此名。且不说在青铜器博物院,我们可以看到包括何尊、秦公镈、大鸟尊、爬龙等诸多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就是在入选“ 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中,也出土了很多青铜器,有的青铜器甚至在全国的考古发现中都是绝无仅有的。除了精美的外形,不少青铜器上还有一些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等级制度的铭文,让本就价值连城的青铜器更加珍贵。

这些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铭文,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铭文十分珍贵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是华夏文明中的艺术珍品。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随着铸器的增多,铭文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多彩。这些铭文不仅体现了当时所铸器物的形制和纹饰的标准,还可以让今人用以判断器物的年代。

宝鸡人耳熟能详的“何尊”堪称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精品。它于周成王五年铸成,造型精美纹饰瑰丽。尊底有 122字铭文,记录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在洛阳修建成周东都的历史事件。铭文中的“中国”二字,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称谓。又如宝鸡出土的一件西汉时期的青铜甗( yǎ n),其由“釜”和“甑”组成,铭文錾刻在甑的腹部 ,字体为汉隶。这短短的20字铭文不仅包括名称、容积、重量,还首次出现“陈仓”字样,为研究宝鸡的建制史、西汉社会的饮食文化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

由于青铜器铭文确凿可信,因此史料价值十分高。先祖们往往将国家或宗族大事、功劳贡献以及周王的赐命铭刻在青铜器上。人们利用铭文颂扬祖德、刻纪功烈并且传遗子孙后代,一方面是为了强调奴隶主贵族权威的形成,显示器物所有者的地位和职务优势;另一方面可以使宗法制度得以加强,有利于巩固维护其内部的稳定。

工艺精美绝伦

商周是我国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当时铸造的大批精美青铜器,是我国先民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商周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用的叫礼器,战争用的叫兵器,另外还有乐器和车马器,这些青铜器类型在宝鸡都有出土。

了解过宝鸡青铜器的故事,有一个疑惑会出现在大家的脑海里:那些精美的纹饰,那些曲里拐弯的铭文,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要了解纹饰和铭文的做法,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青铜器整体的制作工艺。在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基本分为两种:模范法和失蜡法。

据扶风周原博物馆馆长张亚炜介绍,模范法和失蜡法是制作青铜器的基本方法,基本都分为塑模、翻范、烘烧和浇注四个部分,不同的是,在制作纹饰较多、形制更为复杂的青铜器时,失蜡法比模范法更适合。

据介绍,所谓的模范法是夏代已采用的合范铸造法,一般采用石范和陶范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先用泥土塑出要铸的器物实样,表面雕刻出纹饰,即俗称的模子,模子干后在其上用泥反复地按压成外范。然后把模子刮去一层(当然,需要制作有铭文的青铜器的时候,模子上是会阳刻出铭文的)即成内范,内外范之间的距离就是所要铸器物的厚度。最后从浇灌孔注入青铜溶液,溶液冷却,即可打碎内外范取出铜器。通过模范法制作出来的青铜器一般都形制大,纹饰简单、粗犷。

所谓的失蜡法,则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金属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

从历史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容易熔化和铸造成型,但即使熔点低,温度也会达到一千多度,这个时候,模范不会被融化吗?

据宝鸡市考古队副队长辛怡华介绍,在青铜器铸造中,用来做制模的土应该是经过选择的,采用的多是本地耐高温的土,这样的土在经受高温后,会产生趋于陶器的特点,可以承受较高的温度。

器物独一无二

由目前出土的青铜器来看,铭文中多有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等情况的重要资料。例如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政治动乱、赏赐册命、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等内容,这些珍贵的史料可以起到印证古史、填补疏漏的作用。此外,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铸造出来的,再加上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铭文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墨书的意境,为后代提供了书法艺术演变的大致轨迹,同时也对古代历史和上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依据。“每一个青铜器都是独一无二的”,辛怡华说:“由于青铜器的制作是一器一范,因此器物都是不可完全复制的。”对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越多铸造工艺就要求越高。虽然器物不同,铭文书写笔体各异,但是可以看出当时对于同一个字,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书写规范。那么,这些精美的器物和铭文究竟是出自谁手呢?据辛怡华猜测,制作器物的人应该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显然不是普通奴隶所能为的。但工匠们具体的身份,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铜器上精美复杂的纹饰,曲里拐弯的铭文,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古代铸造青铜器的失蜡法是什么?
怎样鉴别真假古铜器?
“方便面”一样的古代青铜器,是怎么做出来的?
动手探索 | 古代青铜器怎么造出来的?
“陶范法”和“失蜡法”铸造出来的铜器有何工艺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