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亚洲最好的金融硕,是怎么炼成的?
·   2002年,国内首个以“专业硕士”思路来设计金融硕士项目的高校商学院,距离国家正式设立二级学位并大规模推广,提早整整9年;
·   连续五年蝉联FT全球金融硕士项目榜单“亚洲第一”,“平均薪酬”、“就业成功率”、“三个月内就业率”等多项指标排名全球前列。

2016年9月24日,光华金融硕士项目师生齐聚光华,共同庆祝项目15周岁生日,共话15年发展历程。在那些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记忆中,北大光华金融硕士项目又有哪些沉在时光中的故事呢?
于鸿君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首先要祝贺光华,感谢光华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一届又一届的同学们。是教职员工、师生齐心协力,方能打造出这样一个今天在国内响当当、在国际上也有非常突出影响和贡献的学院。
 
我想,作为北大人、光华人,应有一种家国情怀。国家、社会的发展,未来的走向,社会发展中还有哪些短板,我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的同时得认认真真思考,也在寻求、校正、调整着我们人生的定位、行为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我们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都要一起来讨论、碰撞,这对我们项目的完善会有很大的帮助。我在这里也代表学校,热切期盼各位经常提醒、点拨、批评、帮助学校发展。
蔡洪滨 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大家很年轻可能不一定能想到30年前中国是怎么样的。15年前,中国经过了国企改革、国有银行改制、加入WTO等种种大事件,可以说中国的经济、中国的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跟15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光华金融硕士项目不断发展,取得今天的成绩,与它适应资本市场发展需要密切相关。我想,它最大的成功在于这些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校友。15年来,近千位校友在中国金融行业的各个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和贡献。他们,是中国金融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种种的挑战,国际金融体系各种各样的潜在或已经显现的危机,可能都是空前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最优秀的人才。我觉得这是光华金融硕士15年来对中国金融、中国经济起到的贡献,就是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你们给业界带去的不是自己的股票投资收益回报比别人多一些,而是你们身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理念甚至情怀、责任。未来我们要培养更多更优秀更有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金融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冒大卫 光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金融硕士项目在学院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影响很大。在2002年之前就确立了办学方向,这么多年一直坚定地执行。我们在讨论金融硕士校友会筹备的事情,讨论很明确:金融硕士校友会要建成公益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利益的圈子。只有建成平台,我们的外延性才会有无限可能。如果只是一个圈子,最后就会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这个平台至少要实现三个功能:第一就是不断充实和壮大队伍,让毕业的校友深入交流与联络,增进友谊与了解;第二是希望校友会的发展能够反哺项目的发展;第三是在前两个作用的基础上,时刻要想着作为北大人、光华人,应该为金融行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应该发出我们的声音,贡献我们的力量。
 
同时,也希望有更多校友投入到光华金融硕士校友会的建设中来,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曹凤岐 光华管理学院荣休教授:
中国金融应该说是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开始的,金融学也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
 
1978年,老经济学院有十多年没有开过金融学的课,我提出我们必须开。在陈岱孙先生的支持下,我在80年代初开设了货币银行学的课,到89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名为《货币金融学》的教材。后来很多国外的同志们回来,引进了金融模型,公司财务等方面的课程,进一步扩大了我们金融学的范围,既有宏观又有微观,既定性又定量。改革开放后出现了资本市场,金融本身需要改革,金融教学也需要改革,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金融学专业。
 
2002年我们正式开设金融专业硕士项目,为什么呢?我们发现,过去培养研究生一直是师傅带徒弟的做法,1个导师带2个、3个,最多带5个学生。但金融发展了,金融实践要加强了,需要加快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所以我们借鉴MBA的培养方法,设立金融学专业硕士项目,一方面加强实践经验,一方面注重国际化,加强外语的提升,另一方面扩大招生规模。
 
最后,我送给同学们八个字:德高怀远,追求卓越。

  龚六堂 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
十五年,我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金融硕士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了近千名金融学的高端人才,这对中国的金融学有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中国的教育项目要想跻身世界一流很难,但是光华金融硕士项目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成为了全亚洲最好的金融学教育项目。
 
中国的金融市场需要更多的理论指导,这也使得我们在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研究习惯的养成,强调学生要有扎实的金融、经济及管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项目从开办到现在,每年的招生名额基本稳定在80名左右,之所以一直没有继续扩大规模,就是为了控制合适的师生比,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光华管理学院走过了31年,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也已成为亚洲最好的金融学教育项目,这与学院100余位老师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这次十五周年的LOGO是一个“家”字,就是希望同学们常常回家看看。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十五周年庆祝活动现场
  刘力 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金融硕士项目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如何在教学中平衡学术与实践,是需要认真思索的。以前我们常说北大的学生后劲足,就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理论积淀,等到三五年后慢慢开始发挥作用。
 
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说过一句话我特别欣赏,我们要做一个金融的守望者,第一要懂得人性,但不利用人性。第二注重社会责任,而不只是为了赚钱。第三要服务实体经济,而不只是资金的空套利。希望我们的学生和校友能够把握好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所这是我对我们金融硕士学生的期待。
 
我觉得最高兴也特别欣慰的是,看到今天经过15年的努力,我们培养的学生取得这么好的成就,在各方面都做得很优秀。在很多场合,不论是在机场还是很多会议上,一不留神就有学生说:“刘老师,我是您的学生。”

  刘玉珍 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我回想起11年前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刚讲了两三分钟同学们笑得不行。我就问大家笑什么,没有人肯跟我讲。中间休息的时候,有一个女孩过来告诉我:“老师,你不要紧张,我的普通话讲的跟你一样,讲的都是一样好的”。所以我后来就开始放宽心。
 
前一阵子有机会参加一个论坛,是跟基金有关的。我讲完后,有四五个学生跑来找我说:“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或者说老师我是北大光华金融硕的学生,还有人跑来找我说,我的爱人是北大光华金融硕的。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我们光华金融硕,不止有硬实力还有软实力,这是我觉得非常骄傲的地方。
 
我和刘力老师一样,最欣慰的还是学生,他们特别的可爱,包括谈恋爱、结婚等等都会来找我。我觉得大家尽管来找老师,老师是终身服务的。

北大光华金融硕士项目十五周年历史回顾短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大MPAcc中心主任陆正飞谈MPACC教育
【思享·外保·第134期】李冉冉:从人大财金到北大光华金融硕士
2015我们去哪个大学学经济金融?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曹凤歧去世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2021推免研究生拟录取数据解析,北大本科生直博比例较低!与上一年相比录取北大本科生增加7个百分点。
北大汇丰金融硕士全球排名第20!管理学硕士全球排名第17!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