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通过绘本教会幼儿上街买东西


 


中国的社会安全环境让我们把孩子看得紧紧的,所以大部分幼儿对于独自上街卖东西的经历都很陌生,甚至很恐惧。但是孩子终将走向社会,如何在成人掌控的条件下,鼓励孩子学会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条件下探索陌生与未知,是每个家庭和课堂都要面对的问题。今天就随我们的石博老师看看如何通过绘本,巧妙引导孩子进行购物这项社会实践活动吧。

本周的绘本课上,石博老师要带领6个幼儿跟随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一起去超市,并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独立寻找和购买一件商品。

小朋友们都早早的来到绘本教室,很多小朋友还背来了自己的小包,迫不及待的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小包里装了二十元钱……

共读《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听一听

绘本《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讲述的是5岁的小女孩美依,突然被妈妈指派工作,要到商店去买牛奶的故事。

美依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事,她大着胆子接下了工作,兴奋的走出家门。

但是越走心里越害怕,尤其在遇到一辆脚踏车的飞速驶过后,自己又不小心跌了一大跤,美依的勇气一点一点消失。

还好,这时在店里遇到了其他的顾客,美依学着他们的样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完成了妈妈给她的任务。


点击上方可收听故事内容

在集体共读的过程中,孩子们同美依一起经历了由害怕到成功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想要尝试、渴望成长的愿望。

当绘本封底的画面出现,看到美依和弟弟在妈妈的身边喝着自己刚刚买回来的牛奶,相信家长和孩子一样一定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在幼儿阶段,孩子会经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当队长问路、第一次接触钱币、第一次学会变通、第一次去买气球……相信所有的“第一次”对于孩子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绘本课堂上,如何创设环境?如何设计体验环节?从而使得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独立购买生活用品的任务是课程的关键。

我们希望通过这节绘本课,帮助孩子在学会这一“技能”的同时,通过“绘制地图”,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有序表达”。


课程实录

说一说

教师:“你们有没有独自一个人上街买过东西?”

小朋友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睛摇着头,表示从未有过这种经历。

教师又继续追问:“如果今天小朋友们要独自去超市买一件东西,你觉得怎样才能顺利地买到它呢?”

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回答。

清昊却突然用双手捂住耳朵,摇着脑袋紧张地说:“不可以一个人去超市,不可以,不可以。”

教师及时走过去把清昊揽在身边,问道:“清昊觉得小朋友不可以一个人去超市对吗?”

清昊慢慢放下手臂说:“是的。”

教师继续问:“你可以告诉大家,为什么不可以吗?”

清昊说:“一个人去超市很危险,如果走丢了,就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教师根据清昊回答继续追问:“清昊小朋友觉得如果在超市走丢了,可能会发生危险。那小朋友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既能保证安全,又能成功地买到需要的东西呢?”

 

逸晨说:“我要带一根棍子去超市,这样遇到坏人我就可以把他打跑了。”

明明说:“我们要记清楚回家的路线,不能跑来跑去,这样就不会迷路了。”

恩恩说:“过红绿灯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必须等绿灯亮了才能走,不然被汽车撞倒就会非常危险。”

彤彤说:“让老师陪着我们一起去,遇到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

珺珺补充说:“买完东西要记得找零钱,回家交给妈妈。”

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地分享了自己想法,并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在小朋友出谋划策的过程中,清昊的焦虑和害怕也逐渐消失,并同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了讨论。

评  析

可以看出,该部分完全是根据孩子临时的情绪反映,从而“生成”的谈话活动。

如何在关注孩子情绪的同时,又能帮助幼儿解决“去超市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问题呢?教师将问题抛给了孩子。并围绕课程的目标,做了引导。

当然,如果孩子的兴趣点依然围绕在此话题上,教师也可以再创设相关活动,同幼儿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

玩一玩

计划

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张‘任务卡’,任务卡上的图片都是孩子同爸爸妈妈一起协商后决定购买的物品。

教师同幼儿一起认识了超市不同售卖区的名字和对应的商品。

小朋友们约定好了:如果有问题或者遇到困难,需要想办法自己解决。

西

除了要购买商品,孩子们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画地图。

我们利用了之前阅读过的绘本《我的地图书》中的画面,帮助孩子们了解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行走路线是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且要记清楚途中遇到的标志物。


实施

再次确认了出行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后,我们出发了。

小朋友们背着小包,拿着任务卡,两两一组牵着小手行走在路上,每走一段,我们就会停下来观察一下周围的建筑,并通过“拍立得”帮小朋友们做纪录,孩子们积极性非常高。

最有意思的是遇到这个动物雕塑时,孩子们就“它是螳螂还是蟑螂”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在一位小朋友的“百科讲解”下,大家统一了意见,拍过照,队伍继续向前。

评  析

计划--工作--回顾”这个工作循环被认为是高宽课程的发动机,确保了幼儿的主动学习能够得以成功实施。 

计划就是幼儿表达意愿做出决定的过程,包括选择材料、行动和合作伙伴。

计划环节并不是简单的选择,而是包含儿童关于想做什么以及将怎样做的具体思考。计划比选择更具有目的性和意向性。


工作环节,也因为有了计划而使得让幼儿带着“目的”进行主动学习。

课程之初,就请幼儿先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家里需要购买什么生活物品?”这一个家庭端的小片段,其实是让孩子可以站在家庭的角度去思考和做出选择。

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同幼儿一起明确和再讨论的过程,其实是“计划”的深入。明确了需要购买什么物品后,才能根据经验的递进继续去讨论:怎样购买?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等?作为活动的初始,不仅保持了孩子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场情景1

来到了永辉超市,大家排着队边走边辨识着经过的售卖区“这是果蔬区、这是干果区、这是冷鲜区、这是酒品区……”


走到了一个分叉路口,该往哪边走呢?

队长果果身先士卒,走到一位售货员旁边,虽然有点紧张,依然礼貌地问道:“阿姨,请问生活用品区在哪里?”

阿姨热情地说:“走到前面往右转。”

果果一下受到鼓舞,大声的告诉大家:“往前走,然后右转。”

现场情景2

来到了生活用品区,孩子们反复地观察图片,并在货架上搜索目标商品。

3岁的萱萱第一个发现了要买的纸巾,大喊着:“我要买那个纸巾,有小鹿的那个。”

可是商品太高,萱萱够不到。5岁的恩恩跳起来相帮她,还是够不到。

萱萱转身冲着一个阿姨跑过去,一边拉着阿姨一边指着任务卡说:“阿姨,我要这个。”

阿姨帮萱萱取下了对应的抽纸,萱萱开心地对阿姨表示了感谢。

现场情景3

轮到恩恩购买了。他一遍一遍地搜索着,可是找来找去他没有找到图片上对应的那一款。怎么办呢?

恩恩看到了一位售货员,径直走了过去进行咨询。

售货员叔叔检查过货架后告诉恩恩:“小朋友,你要的这种湿纸巾没有货了。”

恩恩有些不开心,一扭头,突然发现了正在购物的妈妈,他飞快地跑过去拉着妈妈说:“妈妈,这个湿纸巾没有货了。”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遇到困难的恩恩期待着妈妈可以帮助他。不过妈妈却对恩恩说:“你自己想想办法吧!妈妈要去结账了……”

恩恩慢吞吞地走了回来,情绪很失落。其他的小伙伴们好像也被这突然的低气压感染了,一个个表现出担心的神情。

教师:“恩恩,图片上的湿纸巾没有了,应该怎么办?”

教师:“那我们请小朋友们帮你一起想办法可以吗?”

恩恩点了点头。

桐桐说:“换一种湿纸巾买吧!”

大宝说:到别的超市看一看,别的超市说不定会有。

……

在讨论的过程中,恩恩的情绪渐渐恢复过来,并选择了同一品牌的维达厨房湿纸巾。

恩恩再次找到售货员说:“叔叔,我换这个可以吗?”

叔叔耐心地说明了两种湿巾的不同,并建议恩恩购买其他品牌的湿纸巾。恩恩同小伙伴一起投票后,最终接纳了叔叔的建议。

现场情景4

接下来轮到了大宝,他在买一款红色的泡沫洗手液时遇到了问题。他要购买的洗手液售价21元,大宝的钱不够。

售货员叔叔:“这款洗手液在做活动,是半价,十元钱就可以买。它和你图片上那个是一个品牌的,就是颜色不一样。要这个可以吗?”

大宝拒绝了叔叔的建议,他依然紧紧地拿着红色的那款,售货员叔叔不知怎么办才好,一下陷入了僵局。小伙伴们又开始出谋划策了。

雨桐说:给大宝的妈妈打电话请他送钱来,

还有的幼儿说请老师借钱给大宝。

……

最终,大宝拿起蓝色的那款放进了购物袋里。

现场情景5

现在只有博涵没有买到任务卡上的商品了,博涵要买的是一袋食盐。孩子们渐渐都兴奋起来,最初的胆怯已经抛到了脑后。

大家主动地去问售货员阿姨“调味品区怎么走”,很快找到了图片上对应的那款食盐。

可是在核对价格时,博涵遇到了困难。对于“3和20哪个大”这样的问题,博涵一时不知道该怎样比较。

于是她牵着自己的小伙伴找到了一位阿姨寻求帮助。

幸运的是,这位年轻漂亮的阿姨刚好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她没有直接告诉博涵“可以”,而是蹲下身来耐心地教给博涵怎样对比3和20的大小……最后,博涵也顺利买到了食盐。购买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数序和数字的大小,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现场情景6

大家高高兴兴地排队到收银台进行结账。可是紫萱结账时遇到了一点麻烦,虽然她拿到了任务卡对应的纸巾,但是因为选择了大包装的那款超出了二十元。

是帮她补一些钱还是请她回去更换商品呢?为了帮助紫萱增强核对价格的意识,孩子同老师一起选择回去更换,其他小朋友在超市出口等待。

之后的结账顺利进行,每位小朋友都做到了礼貌、有序。并在收银员阿姨的提醒下收好了找回的零钱。

评  析

在“工作”环节,每个孩子的目的性都得到了提升。带着这种目的性,在购买的过程中,孩子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个人经历和社会互动的基础上,建构着自己“知识”地理解。在积极的氛围中,激发孩子去主动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

不同与带着孩子热热闹闹地去超市逛街的活动,我们借由超市这个环境。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做了什么?从中学到了什么?

快四岁的逸晨因为之前爸爸妈妈很少让他接触钱币,所以他对于“交给收银员阿姨一张二十元的纸币,又得到许多张不一样的纸币”这件事情非常的好奇,并感到格外的开心。

他小心翼翼地把零钱和小票装进手提包里拉好拉链,把包挎在手腕上,又把两枚一角的硬币握在手心里,他还时不时地向老师和小伙伴们炫耀着。小小的硬币像珍贵的宝物一样在逸晨的小手心里闪着光。

   

现场情景7

大家都完成任务了,在超市出口集合的时候。逸晨突然发现旁边有一位阿姨在打气球。

他开心地喊着:“老师,我想要买气球!”

小朋友们听到了,也喊着:“老师,我们也想要气球。”

教师说:“气球是阿姨的,你们可以自己去和阿姨沟通一下。”

逸晨率先走了过去,小朋友们也跟了过去。逸晨大声的说:“阿姨,我想买一个气球!”

阿姨边打气球边说:“不可以。这个气球不是卖的。”

逸晨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把两枚珍贵的硬币展示在阿姨面前,大声地说:“我有钱!”

阿姨被逸晨的童真逗笑了:“阿姨不要钱。”

继续坚持着,这次他豪爽地举起他的手提包说:“我这里还有好多钱!”

阿姨只好继续摇头解释说:“阿姨不要钱,这个气球不是卖的。”

逸晨不依不饶,继续问:“那怎样你才能把气球给我们呢?”

阿姨说:“得让你的家长来,让家长留电话就可以把气球送给你。”

逸晨说:“可是我爸爸妈妈不在这,我有老师!”

阿姨坚持说:“老师不可以,必须是家长才行。”

小朋友们一下不说话了。

教师:“必须要爸爸妈妈在这里留下电话,小朋友才能得到气球,现在该怎么办呢?”

明明两只手一摊,淡定地说:“那就不要了。”

逸晨还是不想放弃,他再次跑过去,问阿姨:“阿姨,你明天还来吗?你明天在这个地方打气球吗?我要带我妈妈来。”

阿姨微笑着说:“可以。明天我还在这里,你带妈妈来就可以。”

逸晨这才放心地回到队伍中同大家一起排好队伍回教室。

回顾

回到教室后,我和小朋友们通过观察拍立得洗出的照片,我们依次回忆了来回的路线。并一起总结了购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课程结束后,小朋友们把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过程和开心的事情与爸爸妈妈分享,并在爸爸妈妈的辅助和引导下绘制了一幅从教室到超市的地图。

评  析

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回归幼儿生活。对于绘本精神的拓展与延伸至关重要,关键让孩子将在绘本中所习得的经验用于生活,使活动最终也能够回归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防拐”演练护安全:天麟幼儿园开展防拐骗安全演练
透过案例看真相——幼儿园防拐演练如何做?(附方案)
幼儿园小班绘本教案《小兔子找太阳》
搞笑段子:幼儿教师:请小朋友形容一下自己的妈妈
高质量的教育从细节中来
你快乐,我开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