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亭台楼阁——古代诗文情感的重要凭借
(原标题:古代诗文情感的重要凭借——亭台楼阁在诗文中的意义)

  今天我们谈谈古代诗文情感的重要凭借——亭台楼阁在诗文中的意义。

  亭台楼阁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或面对巍巍群山,或俯视浩浩江水,或融于园林之中,或踞于市井之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作为一种文化,亭台楼阁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真切理解:不是像西方哥特式教堂那样高耸入云,指向上苍,将人引向天国,使人产生神秘、恐惧、紧张、悔悟、渺小之感,而多是小巧玲珑,指向人间,将人引向现实,使人产生空阔、达观、超脱、安谧、幽远、宁静、欢悦(或悲寂)之感。作为一种环境,亭台楼阁可居、可游、可望,集三者于一身,既有实用性,更具审美性。文人墨客们或远眺,或登临,往往会引发蕴积于胸的心绪意态,发而为诗文,既而催生出了文学中独特的一脉。

  从时间上看,这类作品大体可分为先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三个阶段。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有《邶风·新台》《大雅·灵台》,《楚辞》里有宋玉的《高唐赋》。早期的这类作品属于讽、颂之作,新台、高唐台是作者借来向君王尽讽谕之意,而灵台则是诗人借以歌颂文王与民同乐的。


  第二阶段的作品题材与风格都趋于多样化,也产生了一大批名作。如王粲的《登楼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登金陵风凰台》、李商隐的《安定城楼》、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亭台楼阁催生的千古名篇。这些作品或抒思乡之情,或咏生命之趣,或写人事之理,或抒不遇之悲,或揽天地之胜,或寓羁旅之情,或叙感时之意,或伤生命之苦,或讽君王之事……总的说来,此阶段的这类作品已摆脱了讽颂之作的局限,但大多还是以亭台楼阁寄托“生命之忧伤”。


  北宋以后,亭台楼阁类作品进入全面丰收期。根据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统计,单是亭台楼阁类词就有千首之多。由于亭台楼阁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四时景物各异,再加上词人登临时因个人遭际不同而心态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常常风格迥异。如苏轼的《望江南·春未老》描绘登超然台所见的暮春景物,抒写无往不乐的旷达的人生态度;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则忧时伤国,激荡着英雄的忠心豪气……

  宋词中亭台楼阁类作品除了与第二阶段主题类似的作品外,还出现了亭台楼阁与自然相生相谐的作品,这是与往昔大不相同的。如“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水空相照,天末归帆小”“曲径通幽,小亭依翠”“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挂遥山冷”等。士大夫们倚仗亭台楼阁,出入于人世,徜徉于江水,宁静之心与恬静的山川融为一体,浩阔之心与广袤的宇宙合而为一,偃仰啸歌,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于是,仕途坎坷,世事险恶,都不复存在,而是身心明澈,人与万物谐化。这正是封建社会后期士大夫们理想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的真切表现。

  亭台楼阁或风光绝佳,或地处要冲,历代名贤常登临写意,往往留下佳话、典故,有的还附会着美丽的传说、神话,这就必然给后来者带来更为丰富的联想。所以,将写景、怀古、抒情熔于一炉,是多数亭台楼阁类作品的共有特征,阅读时要多加体会。

  源自语文报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亭台楼阁
我只思念你,但不打扰你【情感诗文】
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一点粗浅探究
当代书法专业博士学刘春
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也谈文学与书法的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