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团史资料」者阴山、田蓬炮战纪实(吴洪)
userphoto

2022.09.03 辽宁

关注

红河神炮

——160迫击炮连“一四”“一七”工程对越作战纪实

吴 洪

云南省军区边防第13团炮兵营第3连——160迫击炮连,驻扎在红河前线的河口县南溪马多依下寨。连队在执行“一四”工程和“一七”工程作战任务中,先后在河口县洞坪、麻栗坡县者阴山、富宁县田蓬地区构筑炮阵地。在者阴山、田蓬作战时,主动炮击越军11次,发射炮弹300余发,采用大小结合、曲直结合等战术,对越军9个目标实施了炮击,摧毁越军营、连指挥所各1个,连、排驻兵点各1个,弹药所1个,营房4栋,土木质掩蔽部6个,钢筋水泥工事1个,82迫击炮1门,堑壕150米,公路50米;压制射击越军105毫米榴弹炮连阵地1次,击毁越军卡车多辆,毙伤越军40余人。由于战绩突出,连队及2个排、3个班荣立集体三等功,1人荣立二等功,10人荣立三等功。

1984年3月8日,连队奉命到河口县洞坪橡胶农场16队附近南山里构筑炮阵地,阵地构建在一个长满橡胶树林的小山梁上,炮位掩体高大坚固,各炮位间错落有致,隐蔽实用,连接各炮位的交通壕蜿蜒曲折、宽大顺畅,站在山顶俯瞰阵地,犹如一条蓄势待发,匍匐在山梁上的巨龙,威武雄壮。连指挥所在连长余范德的带领下,已于2月进驻403高地,提前进行观察指挥,配合老山、者阴山执行“一四工程”炮击反炮击作战。4月1日,在指导员郑志雄和副连长黄广平等干部的带领下,夜间进入洞坪16队阵地,快速架设火炮,完成射击状态,做好炮火打击准备,支援“两山” 作战。

这样紧张艰苦的临战状态,一直持续了7个月,因有了新的作战任务,连队才于1984年12月3日撤出阵地。

连队撤回营房后,经过3天的短暂修整,补充了兵员,完善了编制和武器装备,全连官兵精神面貌换然一新,以高昂的斗志整装待发。

1984年12月6日,连队奉命前往者阴山地区配合陆军第11军31师和边防第11团作战。清晨8时,一队覆盖着绿色伪装网的车队,牵引着火炮,急驰在颠簸的土石公路上,一路扬尘,长途跋涉,途经马关、新街、弯刀寨、八布等地,于12月8日到达者阴山地域。

在开进路途中,有一段公路暴露在越军火力打击下,连队紧急组织汽车牵引着火炮,一辆一辆单独放行。前端,黄广平副连长拿着小旗指挥;后端,余范德连长一声令下,驾驶员加大油门快速通过暴露地段。幸好那天有薄雾,越军未发现我们,全连安全通过。在途经八布乡时,第5班火炮左轮损坏,此时,第6班火炮坐板挂钩坏又了1个。为保证火炮部件完整,连队决定,将第5班火炮挂钩取下1个,换在第6班火炮上,第5班的火炮就只能用铁丝代用挂钩。在没有备用炮轮更换的情况下,第5班班长彭自坤带领全班战士克服种种困难,不掉队,不叫苦,想尽各种办法,完好无损的将火炮牵运至者阴山阵地。

到达者阴山的第二天,黄广平副连长和陈应生副指导员及时进行地形勘测和选址炮阵地。最终,确定在距离者阴山主峰约4公里处、杨万区长田乡一个小山坡上构筑炮阵地和开设指挥所。

连队决定,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构筑炮阵地,还要修建一条连接阵地的汽车便道。时间短,任务重,连队及时进行战前动员,连长余范德和指导员郑志雄把思想工作做到每个班,鼓舞士气。在第1排排长詹辉宜、第2排排长何文聪亲自带领下,在党员、班长、老兵的表率作用下,全连官兵上下一心,你追我赶,按时完成了炮阵地的构筑任务。

连指挥所设在者阴山16号高地,在余范德连长和指挥排长张恩学带领下进行观察指挥。

入夜,全连开始占领阵地,关闭所有发光光源,切断牵引车刹车灯电源线,借着微弱月光,官兵们紧张有序,推拉着一门门火炮进入炮位,完成射击状态。

1984年12月11日下午5时,连队接到紧急命令,炮击越军运输车队。战机稍纵即逝,小喇叭响起,全体官兵迅速进入炮位,瞄准、引信、药包、底火,炮弹装填一气呵成,快速完成射击准备。3号炮试射1发炮弹,精准击毁越军车队头车。指挥员立即命令:“各炮8发急速射。准备——开炮!”6门火炮发出愤怒的吼声,一枚枚脱膛而出的炮弹,闪电般的直奔敌军目标。此次精准快速的炮击,击毁越军军车多辆,毙伤越军20余人,予以越军沉重打击,取得了首战即胜的战绩,得到上级通报表扬。

1984年12月22日,连队奉命撤离者阴山,开往富宁县田蓬地区作战。一路急行军,第二天黄昏时分,夜幕降临,车队缓缓停在干槽子生产队土路边,官兵们全副武装,尘土未洗,顶着寒风,在村口一块空地上,将卡车、火炮整齐排成一行。

在干槽子村,连队进行了短暂的修整。一方面针对越军作战特点,连队开展了射击、炮手之间的协同配合、引信的设定、药包准确快速捆绑、炮弹装填及瞄准速度与准确性等针对性较强的临战训练,提高了干部战士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秉着“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余范德和黄广平2位连首长前往边境勘察选址炮阵地和指挥所。经过实地测量和考证,主阵地最终选在田蓬区一处极其安全隐蔽的地方——猴子岩(同时,还构筑了1个预备炮阵地),连指挥所设在一个有民兵排驻守的山峰上。

1985年2月10日夜晚,连队趁夜色占领猴子岩阵地,关闭所有车灯,战士们熟练地在1小时内就将火炮架设完毕,部署了岗哨警戒。在有线班班长姚树祥带领下,有线兵们及时将电话线连通至各炮位,进入射击状态,做好了随时炮击的准备。

1985年2月11日早晨,在指挥排排长张恩学带领下,侦察班班长张荣政、无线班班长刘正魁、计算兵张建国在边防第11团1个步兵班掩护下,深入中和山最前沿侦察并进行指挥。在前观战友们的指挥下,全连火炮齐射,对越军1580高地实施打击,发射炮弾80余发。12日、13日,又分别向越军目标发射炮弹100余发。这3天是最惊心动魄、地动山摇的战斗,对敌军目标进行了精准打击,摧毁越军的营、连指挥所各1个,炸毁、破坏越军隐蔽工事多个,战壕多段。

1985年2月17日早上7时,天蒙蒙亮,大雾,为配合武汉军区侦察大队深入敌后执行任务,上级指示160迫击炮连对越军进行干扰射击。各炮就位,指挥员命令:“沿用上次炮击坐标,各炮8发急速射。”顷刻之间,48发炮弹前呼后拥地飞向越军阵地,出色的完成了此次特殊的炮击任务。

1985年3月20日,连队又一次接到命令,撤出猴子岩阵地,再次开往者阴山长田乡炮阵地,进行炮击作战,连指挥所设在者阴山主峰10号高地。

一天下午4点,小喇叭响起,战士们迅速进入炮位完成射击准备,指挥员命令5号炮2发急速射准备。坐标、瞄准、瞬发引信、3号装药、装填炮弹一气呵成。一声令下,2枚炮弹快速发射完毕。指挥所传来消息,炮弹命中越军一处营房,有火焰燃起,由于瞬间云雾遮挡,无法进一步观察获悉战果。

第二天,上级过问,此次炮击是哪个部队实施的?最后落实确定为我们炮3连。前指随后进行了通报表扬。

事后才知道,由于雾大,我军无法观察到战场战果。是越军伤亡20余人后,用电台呼叫后方直升机营救,被我军载波电台车监听到,才获悉了此战果。

1985年4月20日,160迫击炮连再次奉命撤出者阴山阵地,班师回营。我们于1985年4月23日顺利回到河口,团部特意搭建了凯旋门迎接我们。在距凯旋门200米处,全连官兵下车,整理军容,战友们相互拍打、擦拭着尘土,饱含激动喜悦的心情,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团首长们的检阅。

炮3炮连能够4战4捷,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炮击反炮击作战任务,与全连官兵“不怕流血牺牲,不怕艰难困苦”的战斗精神密不可分。在1年多的战地生活中,全连官兵面对牺牲和艰难困苦,没有一人临危退缩,把军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时代风采体现得淋漓尽致。

者阴山阵地吃住条件非常差,特别是饮用水要用汽车去10多公里外运回。由于修的是便道,坡陡狭窄,者阴山地区又多雾雨天气,路面泥泞湿滑,加之敌情干扰,有时几天难以出车取水,官兵的饮用水十分困难,必须节约用水。有些战士六七天没有洗脸、洗碗,饭碗和洗脸毛巾都是借夜晚露水湿润,使用时,用青草在碗里一抹就打饭吃。长此以往,军瓷碗雪白色的内面慢慢就变成了草绿色,从而散发出一股兰薰桂馥的芳香味!半湿润的洗脸毛巾,简简单单擦擦脸,就算是洗漱完毕。

田蓬地区的猴子岩阵地条件更加艰苦。阵地设在半山腰上,山势陡峭,云雾缭绕,阴雨绵绵,加之连队驻扎猴子岩阵地时正值隆冬时节,气候极其寒冷。为抵御寒冷,防止冻伤,官兵们睡觉时,脱下军裤包裹在脚上,上衣包裹在头上,蜷缩着身体相依而靠,相互取暧。凝冻不断侵蚀着官兵们的身体,帐篷和草木结上了厚厚的冰块,在融化之前,就要敲碎帐篷上的冰块使其掉落,否则,在太阳照射下,融化的冰水就会穿透帐篷滴落在被褥上。在这样的环境下站岗执勤,就更别提有多艰苦!

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炮3连的官兵怀着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爱,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战场上不断锤炼自已,茁壮成长为合格的共和国卫士。正如第1班新战士张永林在日记里写的那样到(原文):“通过者阴山和田蓬的战斗生活,使我懂的了,战争不像有的人说的那样可怕,也不像有些人所形容的那样浪漫,战争是有流血的,它有胜利,也有失败。一年多的军人生活,使我觉察到了部队的生活虽然紧张、艰苦,但它一定会把我锻炼的更加成熟。”朴实无华的文字,真实反映了经过血与火的锤炼,又练就出一批坚强勇敢的边防战士。

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一光荣传统,炮3连在这次对越炮击反炮击作战中,得到了较好的诠释。

1984年12月22日,连队奉命前往富宁县田蓬地区作战。到达田蓬时,已是深夜。为了不打扰村民,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打开背包,冒着严寒,在卡车上、房檐下和衣而眠。清晨,村民们发现了寒风中的子弟兵,纷纷邀请到家里居住,并烧来热水,给官兵们洗脸、泡脚。入夜,又扛来柴火,在火塘里燃起大火,供官兵们取暖御寒。

干槽子村居住在边境线上,深受对战争影响,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村民房屋多为土墙茅草房,屋内煤油灯昏暗晃动,村庄内杂草丛生,人畜共存,村民们生活清贫,吃的是包谷饭和萝卜青菜。为改变村容村貌,官兵们在训练之余,主动打扫村内环境卫生,给老乡挑水、砍柴。有些战士快速吃完饭后,又将碗再次装满,悄悄将大米饭送到困难村民家中。平时,1军锅米饭能满足全连官兵食用,几天后,2军锅米饭都已不够食用。连队伙食总管步延忠司务长心急如焚,但官兵们都心明不语。

1985年2月19日,是农历大年三十,连队没有肉和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炊事班想尽办法,烧了一锅油水,放入几块豆腐、几把菠菜,每人一勺汤、一片豆腐和几叶菠菜,很多战士流下了眼泪。第2班城市新兵李银军哭着吃完了这顿饭。副班长王家昆过来开导安慰他说:“一切都会有的。”

第二天,2月20日,大年初一。附近村寨的乡亲们得知连队没有肉和菜吃,纷纷送来腊肉、鸡、饵块等年货(其中就有干槽子村民的一份心意)。官兵们感动不已,真切地体会到了“军民鱼水情”的真正含义。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作战期间,后方祖国人民多次送来各种慰问品,其中有一部“海鸥牌”黑白照相机,在郑志雄指导员的鼓励下,我这个新战士接过照相机,凭着初级摄影知识,尝试着开展“战地摄影工作”。步延忠司务长去采购生活物资时,我委托带回胶卷、相纸、显影液、定影液等耗材,并在官兵们的共同努力下,就地取材,利用空弹药箱制作曝光成像盒。战地“移动照相馆”成功开业。

这部照相机见证了我们连队在者阴山、干槽子、猴子岩、洞坪阵地等战斗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了官兵们在艰苦环境里作战及生活的珍贵历史照片。

作者近照

如今,战友们看着当年英姿飒爽的自我,回忆战斗青春,激动不已,感慨万分。感谢祖国人民!感谢“海鸥战友”!给官兵们留下了宝贵的战斗影像。

【责任编辑 赵现碌】

(图片均由作者供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年的54式122毫米榴弹炮到底怎样
对越自卫反击战之:直捣柑糖
难忘79对越作战:我参战经历的点点滴滴(7)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炮兵作战纪实(下)
上甘岭战役我军地面炮兵作战力量编成
用反坦克导弹炸越军!“斩首行动”炸死17人,多数是越南军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