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是谁

我是谁

我们都是过去的奴隶

1 前言

这不是一篇学术文章,也没有采用科学的严谨的推理,它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我是一名程序员,在国防科大念完计算机后,就开始了我的程序人生。大量的接触程序,接触系统架构,对我的思维方式影响很大,我的世界仿佛非黑即白。可是在与人接触过程中,却发现大量不符合逻辑的,不确定的东西,其与计算机的世界完全是不一样的。

我也在一直琢磨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的世界是都是预先设计好的吗,世界是否就象一台大的计算机在时刻的运行,我们只是其上软件中的一个角色而已。

直到13年,我处于事业迷茫期,这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就包括《失控》,这本书颠覆了我之前的世界观,它对我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在计算机的世界中,其是强调确定性的,中央控制,一切都是预先设计好的;而在进化论的世界中,则强调个体的选择,群体的涌现。

虽然自小就开始学习进化论,但还是第一次感受到其威力,我也成为了进化论的忠实信徒。

我是谁?

有时我思考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它与另一个问题密切相关,“到哪里去?”我每天在勤奋的工作,每月能拿到不菲的工资,而我并不乐忠于消费,那么我辛辛苦苦挣那么多钱为的是什么呢?

“世俗的成功对于我是否有意义呢?”

我一直渴望成功与甘于平庸之间纠结、徘徊。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按照纯唯物论的解释,我只不过是一堆的原子而一定顺序排列而成,人死如灯灭,死后这个世界便与你无关。

这个结论十分的令人悲观,人生貌似毫无意义,活着的目的仿佛便是得过且过,及时行乐。

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人只知道吃吃喝喝,那么与动物有何差别呢?

如果按照纯唯物论的说法去解释人生的价值,那么它陷入到了还原论的陷阱。比如说,铁的密度比水重,铁放入水中就会沉底,以还原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轮船为什么浮在水面上,飞机能够在空气中飞行。

系统论,当系统各个部分有机的整合到一起的时候,其整体表现出了和局部完全不同的特性,这时系统的意义不等于各个局部意义的总和。

因此,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人的意义并不等于组成自身原子的总和。

2我是谁

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我主要是从人与动物差别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项目

动物

美食

J

J

美酒

J

J

宽敞的房间

J

J

每天睡到天亮

J

J

玩玩游戏

J

J

吃喝玩乐这些都是动物的属性,而我们依然在为满足这副臭皮囊而劳作。

人和动物的差别,在于人的思想,在于人可能为了其它的目的而放弃这些动物属性的需要。

人自从一生下来,就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如何获得食物,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很多是关系到生存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类开发了大脑,发展了智力,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思想。

人类对信息的处理,可以采用下图进行描述。

眼睛、嘴巴、耳朵、鼻子、皮肤相对于人的5种不同的传感器,其负责将外界的信息转化神经信号,传给大脑。

大脑对外界输入的信号进行加工和处理,这个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就是思维。思维在处理信息时,也会对自身进行不断的更新,思维自身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变化。

思维的结果就形成输出,这个输入会指导身体下一步的行动,比如形成情绪、指导肢体的动作等。

相同的输入,由于思维的不同,输出也会不同。这也就是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自我迭代、自我更新的结果,它是一个历史累积的结果。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导致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人格”,这个独立的人格,我认为就是“我”。

我= 人的共性+ 独特的思维

我所关注的重点,便是“独特的思维”

3思维模式

再自确定了什么是“我”之后,下一步就是了解“我”,了解思维。了解了思维,便了解了我与其它人之间差异。

思维是人类思考的一个统称。

人类思考是为了解决现实所面临的问题,在解决相似的问题时,个体思维表现出了相对稳定的输出,这也就形成了一个人的人格。如果人在处理相似问题时,输出是混乱的、随机的,那么人的行为也将完全是无法预测的,人与人之间便无法有效的合作。

为什么我们看待同样一个事情,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

比如说,一群同事在讨论孩子上学的问题上,有的家长就非要上学区房,平时报各种补习班,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有些家长则不然,孩子很自然的放养,顺其自然。

同样是孩子上学,在经过大脑思考后,却有不同的结论。

需要重视这个不同,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将这种人在思考过程中固定的套路,定义为思维模式。

针对一类问题,头脑中便会有一种思维模式与之进行对应。因为我们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所以头脑中便会有很多种思维模式。

这些思维模式之间,也不是完全隔离的,他们之间也会有交互。后面的章节会讨论这个问题。

思维的不同,便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关于思维的认识,学术界也一直在研究,比如说认知科学、心理学等,这些在人脑中的思维处于什么地位呢?

思维不是毫无规则的堆砌,而是有结构、有规则的在运行。

认知心理学:主要是考察思维在接收、处理底层信号的性能与局限。

心理学:主要是考察和了解头脑中的思维模式。

人文科学、哲学、宗教也是在尝试影响、改变大脑中所固有思维模式。

我个人认为,即使在认知层没有完全明确,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个黑盒子,通过了解思维模式,来认识我们自己。

4无意识&有意识

在感受大脑思考过程,我们可以体会到两种思维过程:一种是无意识参与的,一种是有意识参与的。

无意识参与

在得到一个输入后,一个输出自然而然的在大脑中冒了出来,我们根本不知道其思维的过程。比如有人骂我,我会愤怒;受了批评,心理会非常的沮丧。

为什么有人骂我,我会愤怒?

因为大脑在接收到“有人骂我”这个输入后,经过一个固化的处理,输出为“愤怒”。

这在心理学中有的叫潜意识,有的叫小路神经,我管它叫固化思维模式。

它的特点是,速度快,能量消耗小,不需要意识参与。

有意识参与

在处理一些问题时,需要意识的主动参与。

比如说有人骂我。

“我很愤怒”

“我想打他”。

“可是他很壮,你打不过他”

“难道我就忍了吗?”

“算了,算了,不与小人致气”。

针对有人骂我这个问题,我头脑中在一直的斗争。象这类有意识参与的思考,可以认为是“意识主导在和一堆固化思维模式开会”。

这个开会可能的几种模式:

针对某一个问题,思维模式随便发言,结果就是脑子里一堆想法,乱糟糟的,最终也不知道该选哪个。

也有可能是顺序发言,在一个思维模式说出了一个想法之后,另外一个思维模式对这个想法进行评价。

有些思维模式得出的结论会得到N个思维模式的响应,有的则会被淡忘掉了。最后思维模式开会,达成一个结论。

当开会达不成结论时,人就会变得很纠结。

有意识的参与思维具有如下特点:

思考速度比较慢。

能量消耗大,比较辛苦。

意识能够记录下开会的过程,也就是头脑中所显现的各种想法。

关于出现这两种意识,是因为一方面人要随时随地面临各种抉择,需要一种快速的、低消耗的思考方式,另一方面这种快速、低消耗的思考方式得出的结论之间会有冲突,需要更高一层的意识来解决这个冲突。

这里举个例子,人在行走的时候,看着街道上的人来人往,大部分人你是不认识的,这些人不会引起任何意识的变化,但你可以自然而然的躲避来往的行人。

这便是已经固化了的思维模式,这时即使路上的行人再多,你也不会觉得累。

这时,过来了一个人,突然引起了你的注意,你觉得这个人好像见过,你努力思考,寻求答案。

这便是有意思的参与,当你思考一段时间,还没有答案时,你会感觉到累,因为有意识的思考消耗大量的能量。

5固化的思维模式

固化的思维模式,以其反应快、低消耗的特点,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模式。其对个人的影响巨大,需要仔细考察。

比如说人一遇到别人的批评,我们往往自然而然会感觉人身受到攻击,自己变得很气愤,开始恶语相向。

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闻过则喜,听到别人的批评,自己不是愤怒,而是高兴呢?

固化的思维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天具有的,本能。

一种是后天培养的。

先天具有的、本能

比如,人在行走的时候,看到障碍物会自动躲避,落入水中,心中会恐惧。这些都不需要学习,固化在大脑中了。

它能解决人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思维模式,往往也是人类动物属性所面临的问题。

后天培养

人类社会历史也就几千年,其在动物生存层面之上,发展出来了光辉的文明。现代人所面临的问题与古代人所面临的问题截然不同,那么先天的本能在这里派不上任何用场。这就需要在后天学习时,固化新的思维模式,来应对这些问题。

思维模式是用来解决问题的,不同的问题对应不同的思维模式。

关于后天培养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的例子,有许多。

比如说自然科学,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从小孩子一开始辛苦的进行算术训练,到后来几乎不用动脑的直接得出结果。

社会科学方面,人类社会要远比动物种群更加复杂,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往更加复杂,所以从儿童时期,我们就开始教育孩子应该如何做人,培养其人生交往的准则。以至于个体成熟之后,人就自然而然这样思考问题。

在这里,我将先天的思维模式,类比成硬件固化的思维模式。后天培养的思维模式,类比成可动态编程固化思维模式。

后天的教育、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通过意识不断的在可编程的固化思维模式固化特定思维的过程。

6认识我自己

人受固化的思维模式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很多人没有目标,受情感驱动浑浑噩噩的活着。人认识了自身所固化的这些思维模式,便也就知道了在什么样的输入情况,会得到什么样的输出,从而也就认识了自己。

人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

对于一个输入,思维模式经过运算后,会得到一个输出。我们的大脑中只能知道输入和输出,对于思维模式的运算过程并不清楚,思维模式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黑盒。

那么如何来了解思维模式呢?

测试!写各种测试用例,通过观察其输入和输出,来推导出思维模式。

我的方法是:观察思维的变化,思维的变化说明有输入、有输出、有思维模式参与。

比如说我很愤怒。

这时要思考,愤怒是结果,什么样的输入导致了我愤怒,这样得到输入。

知道输入和输出后,就需要推导为什么这样的输入会导致我愤怒。这时就开始反向推导自己的思维模式。

推导的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这时就把它记在本子上。

以后还有类似的场景,来验证之前得出的思维模式,观察其是否具有普遍性。

除了观察愤怒之外,还可以观察为什么高兴,为什么悲伤等一切会引起你思维活动的事件。

还有一种,观察为什么一个输入没有引起思维产生任何输出。

没有任何输出,说明我没有关注这个问题。

那么为什么这样的输入,却没有得到我的关注,其也反应了自身的思维模式。

通过不断的观察自身的思想活动,是可以了解自身已经固化的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是可以认识的。

7思维模式之间的关系

在大脑中存在着很多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关系:

同构异形

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相关关联

同构异形

同构异形,不同的思维模式在处理不同事物时候,表现出了某种相似性。更直白些,其是同一种思想在处理不同问题时,表现为不同的思维模式。

这种情形非常常见,比如一个做事非常执着的人,他在处理不同事情时,也往往表现的很执着。

相互制约、相互制衡

各个思维模式,在各自不同的场合形成,再某一个特定的问题上,可能会形成相互矛盾的意见,意识需要协调这些矛盾。

协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划分场景,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内,审视思维的冲突,削弱或改变一个模式,加强另外一个模式,使思维形成一个整体;或者如果矛盾无法协调,就搁置争议,让时间来解决问题。

相互关联

当思维模式有一种因果关系,或者在时间上有种序列关系的,思维模式会建立一种关联关系,在某一种思维模式起作用时,自动会触发其关联的思维模式。

举一个例子,当我工作很累,想辞职休息的时候。这时我就会联想到没有工作,就没有钱。而没有钱,就会失去很多东西。

人大脑中无数的思维模式,就是以各种关系混杂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个体思维。

8影响思维模式的因素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却得出不同的结论,其背后便是思维模式的不同。

影响思维模式的因素有很多,这里列举几种:

思考中涉及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

比如说在考虑一个产品成功、失败时,销售人员考虑的是价格、市场;产品经理考虑的是市场定位,差异化;技术人员,考虑是需要哪些技术。

人都是按照自己已有的思维模式在思考同一个问题。

已有思维模式是与以往的经历有关。

现有的思维模式都是在已有经历下形成的。比如说,经历过贫穷的上一代人,其对待金钱的观念就会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经历贫穷,养成了勤俭节约的思维模式,而现在生活富裕了,虽然外界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勤俭节约的思维模式仍然保留下来。

只有经历过的,才会印象深刻。

比如说,一个朋友非常喜欢喝酒,他的家人总是劝他喝酒对身体不好。在他头脑中,明确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他还停留在概念上,没有过多的重视。而当有一天,他因为喝酒住院了,动了手术,喝酒对身体的危害这个思维模式被大大的增强了,之后即使身体好了,他也不再喝酒。

这也是老年人、年轻人对生活习惯、养生态度不同的根本原因。老年人,因为体弱多病,所谓非常注重养生,而年轻人身体健康,对老年人的劝告不放在心上。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以往经历,来推导出他的思维模式;反过来,可以通过他的思维模式,推导出他以往的经历。

个体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对其要求不同

思维模式是为了处理个体所面对的问题而发展出来的,个体因为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而社会对这个角色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个体为解决这些要求,就需要发展出自己的思维模式。

比如说,当我做程序员的时候,我就喜欢每天安安静静的写程序,最烦项目经理让我记工时,写工作计划,要求我加班等等。

而当我成为项目经理的时候,对我最大的困扰就是,我需要让程序员去做当初我最痛恨的事情。在我的头脑中,一方是我作为程序员的经历,另一方是项目经理这个职位对我的要求,两种思维模式在我头脑中激烈的斗争。

最后,发展出了新的思维模式,公司要挣钱,没有钱就没法给程序员发工资,项目管理好,对大家都有益。

实际上,我是慢慢的接受了以公司利益为重的思维模式。

以前,有个问题在一直困扰着我,在关于人生哲理方面,一直有一些相互矛盾的理论,比如说乔布斯“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很有气魄,令我热血沸腾;有理论说“知足常乐”,嗯,也很有道理;有理论说“这个世界都是虚妄的,不要太执着“。

太多相互矛盾的理论,搞不清楚谁是对的,谁是错的。

我现在的看法是:这些理论都是人们用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支撑自己行为的。

正因为有不同的人生和生活态度,才会有为之发展出来的人生理论。

9固化思维的局限

虽然我们有自主的意识的,但实际上被以往的经验,固化的思维模式所控制,浑浑噩噩的活着。

固化的思维模式,采用最小的代价帮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有相应的代价。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它基于已有的思维来考虑当下的问题。

固化思维在过去的历史环境下应对当时的问题所形成的,当历史环境发生变化,还是以同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出来的结论很有可能是不合时宜的。

比如说儿童时期,当我们犯了错误,父母批评的时候,我们可以生气的反驳,可以委屈的哭,父母会原谅我们。这个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了对于批评的固定思维模式。

当我们步入了社会,工作上犯了错误,上级批评时,头脑中根据儿童事情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形成了相应的情感,而这些情感可能是不恰当的。

以过去的经验来对待未知的问题,并不是什么错误,恐怕也找不到比这更好的方法。其困难在于思维很难与时俱进,不断自我更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固化的思维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比如说人的性格(性格也是一种固化的思维模式),在儿童时期形成,长大以后就很难改变。

以不变的思维,来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人的思维也一直尝试在改变,比如会去阅读一些励志书籍、看一些心灵鸡汤,研究研究佛教、道教,这些都是在改变思维模式,只不过没有系统的、主动的去认识这个问题。

10改变固化的思维模式

通过了解自有的思维模式,认识了自身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便也就了解了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便是如何改变已有的思维模式。

改变既有的思维模式,往往会很困难:

由于思维模式往往成网络连接,当你尝试改变其中一个环节时,必然会有很多其它的已有思维来反对你。

表现在大脑中,就是你刚刚节食减肥,头脑中又有一个念头冒出来,“我不胖啊”,“胖点也不错啊”,自己开始给自己找借口。

当你尝试改变思维网络中的边缘节点,遇到的阻力将会较小;而当你开始尝试改变思维网络中深层的节点,遇到的阻力将是巨大的。

思维模式与外围环境相适应

思维模式是人为了适应外界环境所发展出来的,其根据外界的要求进行了定制,与外界要求高度统一。

改变思维模式,是需要人花费大量的意志力,既然满足了外界要求,那么推动变革的意志力从哪里来呢?人大多是有惰性的。

比如说,我是一个IT从业人员,对于自己的着装从来不是很在意。我周围的人大多和我一样,老板从来也没说什么。关于着装,我处于舒适区。

而我爱人,她工作在CBD,她对我的着装非常有意见,强烈建议我修改我的着装风格。

在我头脑中,也认可着装好一些,但对改变着装风格这个事情,产生了激烈斗争:

我为自己开脱

“衣服自己穿着舒服就可以吧”

“我同事都这样”

质疑改变

“改变着装风格有意义吗”

关于这些我一直绕不够弯来。

虽然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思维模式还是能修改的。

不断的重复,形成新的思维模式

如果需要将一个新的思维模式,从大脑有意识的思考转为无意识的思维模式,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直到它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这也是一个大脑意识对固化的思维模式进行编程的一个过程。

这类的过程很多,比如说在听老师讲完课后,仍然需要做大量的习题,来强化记忆。

利用思维同构异形的特点,迂回改进

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不同的组合,来解决不同的问题。比如说为了解决问题A,需要思维模式S1和S2;为了解决问题B,需要思维模式S1和S3。解决问题A、问题B,都需要S1。

如果通过问题A,来修改思维模式S1,可能比较困难。但通过问题B,来修改思维模式S1,有可能会相对简单。因为我们对问题A和问题B兴趣不同。

比如说,在工作上感觉自己的意志力,吃苦的能力不足。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去参见了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也非常强调意志力,同时自己也很感兴趣,这时就通过兴趣的力量突破了改变意志力时所面对的困难。

在经过一段户外运动后,发现自己在其它方面意志品质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你想锻炼某方面的意识,如果直接锻炼不方便的话,可以利用思维模式同构异形的特点,在另外一个领域进行锻炼。

换个环境

当你想要某个思维模式时,你就去需要这个思维模式的环境中。这个环境不光是老板的想法,更多的是在环境内部会有一套支持这个环境的文化和理论,比如说白领的职场文化,成功学等。

这时由于你的思维模式与外界要求不一致,你从环境中所获得信息都在源源不断的加强自身思维模式与外界期望的差异。此时你会发现你不再是与一个想法在战斗,而是与一整套的思维逻辑战斗。

外界会对你形成压力。这个压力,使你处于非舒适区。

为了摆脱这个境遇,你的思维就会开始想办法来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从而发展出你所期望的思维模式。

改变思维模式,关键在于源源不断的去改变。而现实之所以难以改变,是因为某些场景在弱化思维模式,某些场景在加强思维模式。

11了解他人

通过这套理论,我突然发现人原来不再神秘,是可以认识的。认识他人,其实就是要认识他的思维模式,他在遇到一个事情后,会如何分析、处理这件事情。人与人之间不同,也就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通常所说的眼光、境界、格局等就是指的思维模式。

认识他人思维模式,有两种好处:

利用对他人思维模式的了解

在知道他人的思维模式后,根据公式输入+思维模式=输出,有几种利用的方式。

方法一:控制对他人的输入信息,使之大脑中得出我们所期望的输出,由其大脑中得出的输出,要比外界强塞的输入更加有效。

比如,想让对方得出一个结论,方法A是我们告知他一些输入,让其自己得出结论;方法B是,强灌给他这个结论。方法B对方往往会在头脑中进行反抗,从而效果大打折扣,而方法A,对方接受输入更加自然,不会有太多反抗,由于是自己得出的结论,所以自身接受程度很好。

方法二:在了解了输入后,我们能够提前预知他的输出,这样我们就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如果能够预知他人的行为,将会是一种了不起的能力。

学习他人的思维模式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除了物质上的,关键还是思维模式上的差别。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来了解自身思维模式的弱点,进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模式。

举一个例子:在与客户合作一个项目时,在项目进展到中期客户非要强推给我方一些工作,作为研发人员的我,头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明确拒绝掉,研发这边没有多余的力量承担。

而负责商务的副总,他则明确提出了通过商务的途径如何解决纠纷的方法。

我仔细对比了,关于这件事情我和副总在思维上的差别,我在接受到这个输入时,头脑中立刻转到了实现的工作量,研发的承载能力,而负责商务的副总,则将其看成一个商务纠纷,提出了商务解决的方法。从这个事情中得出,我在思考问题时,缺少商务层面的思维模式,这时需要我学习的。

如何了解他人思维模式

参考公式输入+ 思维模式= 输出,那么思维模式= 输出– 输入。

通过了解目标在处理事情时的输入以及他的输入,理论上可以反推出他的思维模式,但实际上往往根据输入、输出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比如疑邻盗斧的故事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在挖他的水渠的时候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前后两次的输入、输出都是一样的,变化的是人的思维模式。面对这种情形,就需在推导思维模式时,要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在得到输入、输出时,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猜测其可能存在的思维模式,然后再加入新的测试用例,来验证其思维模式。

以上绝大部分是我自省的结果,我是一个进化论的用户者,通过这套理论我仿佛接触到了生命的实质,我的世界不需要宗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读“克亚人性导图”,悟透人性促成交易
我已经抑郁、轻微精神分裂,自己知道,道理也懂,就是控制不住的分裂自己,怎么办?
【头脑革命】好书推荐——经典思维50法(46—50)
[转帖]什么是心智 - 修炼成长 - 栖息谷·管理人论坛
人类存在于两种基本的认知模式:我们会通过...
世界上最神奇的二十四堂课 硅谷禁书 强解读07-0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