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天坚持成长的人我害怕

以下都时一些随感,不定期更新.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纪念版「红楼梦」

刘老老一家子,核心资产其实就是刘老老。刘老老的心思城府,比她女婿狗儿牛多了,她女婿一大老爷们儿,祖上也曾阔过,但没学到啥见识。狗儿抱怨赌闷气时,刘老老开导狗儿:咱们混在一线大城市旁,天子脚下,机会多得赛石头,打个滚儿就能捡到宝,背着娃娃找娃娃。

这就是经济学思维!刘老老知道经济发达的地方,人口供需必然多,自然机会就多。好比你在北上广深给人带个路都找得到钱。狗儿脑子活络一点,往长安城运点农产品卖,也比枯在没啥生机的村子里强。刘老老给狗儿洗脑,第二层意思:莫一天只会抱怨,要想招儿,事在人为……狗儿看到的都是墙,过不去。刘老老看到的都是缝,可钻过去。

莫一天只会抱怨,要想招儿,事在人为……抱怨者看到的都是墙,过不去。成长者看到的都是缝,可钻过去。

闲翻「学习力」人的大脑里有个东西叫「突触」,它是大脑里的公路,这公路搞得越好,大脑运行的效率就越高。说白了,突触训练得好,人就聪明一些。婴儿,你给他一直念叨「妈妈」这个词儿,婴儿就会在突触上连接加固「妈妈」这个词。在脑神经系统中,有了新想法、新感觉、新行动,就会给大脑带来改变,突触连接就更稳固。

课本上的祥林嫂,她的信息一直没怎么更新过,遇了人就说那点事儿。可悲的是,祥林嫂的突触没有建立新连接,老化得厉害。

唐诗里有一句:闲话说玄宗。讲宫女一天无聊得很,没接受啥新信息,长新突触,就只能八卦一下玄宗的那点事儿。

生活中,你可以见到很多这类人。每一次他能聊的事儿就那点,几十年还是那套,你会发现这人没啥新东西。你会讲,不可能,信息像水草一样丰茂,不会出现这种人。你知道啥人学英语、学普通话最困难?肯定不是小孩,而是上了年纪的人。为啥?小孩好奇心正浓,不设防,学习起来容易。成人老奸巨猾,选信息只选自己喜爱的,走路直走老路。你会发现,很多打工几十年的人,还是学不会外头的语言,乡音无改。原因就是没有接受新东西,长新突触,突触老化得厉害,大脑结构相对固化。

所以,你接触到的信息质量和数量会不断地影响你大脑的结构。不管啥玩意,重复加工多了,大脑的突触连线,效率就会大增,聪明在于加固突触。

你接触到的「信息质量和数量」会不断地影响你大脑的结构。所以,给大脑多喂点新东西。

反过来思考,如果你接触到的信息都是那一类,坐到水井里看天,就跟祥林嫂一样,老妇人没有新东西。

还有,不更新大脑的信息渠道,变着花样看各种信息,大脑突触依然没啥长进。

这东西提醒我们:第一,多学习,好奇心得打开,下个新app都费劲的人突触固化得严重;第二,多出外走在,多读非虚构类的书,多尝试新东西,好处很多呀!

每天早上起来比昨天聪明一点点每天瞎点手机,大数据就给你统计量化出来,追了几分钟看视频,浏览了几分钟网页,玩游戏时间多长……好像都是一些免费的东西,其实无形中在杀你的时间,消耗你的注意力。但是人手贱,网上推给你的东西,都是投你所好,顺着人性走,没多少人能避开。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这会上瘾的。上瘾就是给你灌盐水,越喝越渴,越渴越喝。

注意力其实是人最宝贵的资源,你的注意力放在打望上,除了增加了几点色心,没多大作用;你的注意力投放在追剧上,除了给电视台贡献收视率,自己情感上依旧没多大成长。编剧已经细分到变态的地步,游戏人生,你只是人家的一个观众。注意力当然要投放在这些地方,八卦也是一种资源。但从成长的角度看,娱乐资源没多大实际价值。很多人对明星的八卦如数家珍,还能分析出个走势趋势来。

注意力耗在手机上太多,认知退化得厉害。时间是不可逆的资源,没法控制,只能与时间为伴。注意力放在手机上太多,人近废也。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成长上吧。别人只爱利用你的注意力换取商业价值。

注意力耗在手机上过多,认知退化得厉害。时间是不可逆的资源,过了就是「沉没成本」,没法按返回键,只能与时间为伴。

改变起来很简单,每天看一小时非虚构类的书,铺一张知识大网。有时写一篇感悟,把自己所学整理出来,还能巩固自己的知识密度。一开始,这种累积没啥卵用。可能没啥变化,我还是那个没啥见识的我,哪儿是不一样的烟火。不就每天多翻了几页书,大脑还能跑出诸葛亮的思维来。

但是注意力的能量是有复利效应的,书看得多,知识本钱越滚越大,就会出现知识溢价。品牌溢价一般人都知道。知识溢价,大白话就是你懂的超出了你原有的认知。也就是,量的效应产生后,你比原来厉害多了。管住自己的注意力,瞎投放不过是被别人收割的数据。

你本来就不聪明,健忘,才要多读书。混在各种微信学习群里,学到很多。你看名校,有名得很,倒不是老师有多厉害,给配一群成绩上歪瓜裂枣的学生试试。

选的生源太好了,进校就卡你的题量、读书量、兴趣热度……都是揪着利于学习的指标不放。说白了,这些指标好的学生,上哪儿都会发光。家长早规划,起手站得好,学习哪会太差。但我在想,按教育心理学上的规律,不早规划,不着急,不拔苗助长,行不行?我认为够呛。

你像读书这事儿,就得天天打两竿子。别人我不知道,我反正是一直读一直忘。读了忘,忘了读,这是人的学习特点。坚持积累的人,外人看了好像也没得毛用。读得多,也忘得快。那费劲巴力地坚持干啥?

积累这事儿,就像收枣子,天天得打两竿子,无论是认知,还是经验。

恰恰因为忘得快,要克服这毛病,就得持续不断地积累。物理上的增长几乎看不出来,心智力却日渐丰盈。神经有问题的人,迷迷糊糊的,但人家阅历丰厚,指不定哪天吐出超出你认知范围的见解。很简单,积累久了,很多东西都装在潜意识里。有时没表现出来,但不代表人家没有。要你多读书,并不是要你更聪明。而是,你本来就不聪明,健忘,才要多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容养育不是“放养”,如何跟小宝宝说话做到这2点很重要!
提高记忆力的6种方法
我爱家教:记忆力训练(如何打造超强记忆力上)
流浪狗被遗弃后躲在墙角蜷缩成一团 ,打扮一番后,女孩看到不敢认 2021-12-03 11:06 这天正好下班也觉得没啥事儿,就想着去看看吧,谁知当我刚出来胡同口,后来就这么随意的往墙角
重塑你的大脑---作者:(美)约翰·雅顿
怎样让自己集中注意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