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路马其顿(一):史厚民杂多纷扰

马其顿共和国地处巴尔干半岛中部,是一个多山的内陆小国,但在历史上却是许多帝国的垂涎之地,拥有众多人类文化遗产;它也是一块欧洲大陆未开垦的旅游瑰宝,有着连绵不断的雪山、碧波荡漾的湖泊、田园牧歌的乡村;它还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为逐步走向自主发展道路而努力前行。

从历史长河中走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与希腊的国名之争已20余年,直接导致其至今被排除在欧盟大家庭之外,而国内的民族矛盾又将它时常陷入内战危机。

国名沿革

  从希腊首都雅典乘飞机到达其北部重镇萨洛尼卡(Ssaloniki),再驱车继续向北,道路从平原逐渐进入山地。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古代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的出生地佩拉(Pella)古城遗址,如今这里隶属于希腊的马其顿大区。而我们此行的目的地马其顿共和国,还需从派拉再向北行驶几十千米。不过,希腊并不称呼它的这位邻居为“马其顿共和国”,而是“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


  希腊与马其顿共和国之间这个令人不解的邻里矛盾植根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当你漫步在希腊首都雅典时,导游会告诉你,雅典城邦曾是古希腊最强盛的城邦,它曾成功击退波斯人的进攻并创造了非凡的文明,残损的雅典娜神庙至今依然俯瞰着这座城市,尽显尊严。但对雅典城邦来说,修建雅典娜神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国力达到鼎盛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盛极而衰的开始——公元前338年,雅典被聚居在西北部的邻邦马其顿王国所灭。

  这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王国原本地处希腊的东北边缘,西接艾普鲁斯,东邻色雷斯。其民族渊源至今尚无定论,可能是伊利里亚人、色雷斯人、希腊多利亚人的共同后裔。由于僻处一隅,马其顿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发展迟缓,基本被排除在希腊邦际生活之外,以致于没有历史学家专门以它为记载对象,所以关于马其顿国家形成的过程极为模糊。

  但就是这样一个一切都处于“大概”的国家,在公元前4世纪不仅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公元前337年,除斯巴达外的希腊城邦都被迫承认了马其顿的霸权),还远征波斯大胜而归。公元前324年,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以巴比伦为都城建立了庞大的马其顿帝国,其鼎盛时的疆域地跨欧亚非三大洲,面积近600万平方千米,至今世界上还有很多城市以亚历山大大帝的名字命名,比如埃及的亚历山大港。

举世闻名的12世纪壁画《基督的悲哀》

  不过,马其顿帝国的存在时间不长,在公元前2世纪时就亡于罗马。而“马其顿”这个名字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多时候只是巴尔干半岛上希腊北部地区的一处地理名称。直到1000多年后的公元10世纪,历史上才再度出现马其顿国:公元7世纪,斯拉夫人迁居马其顿地区;10世纪下半叶至1018年,萨莫伊洛建立了一个斯拉夫人的马其顿国。不过从居民构成来说,与古代的马其顿王国完全是南辕北辙,而且这个国家也没有维持太久。14世纪起,马其顿地区长期处于拜占庭和土耳其统治之下。

  到了20世纪,经过1912、13年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重新瓜分了马其顿地区,将其分为三块:地理上属于塞尔维亚的部分称瓦尔达尔马其顿,属于保加利亚的部分称皮林马其顿,属于希腊的部分称爱琴马其顿。如今的马其顿共和国就源自瓦尔达尔马其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随塞尔维亚并入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瓦尔达尔马其顿成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6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即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马其顿从南联邦和平分离,并通过宪法定国名为“马其顿共和国”,但也因此与邻国希腊结下梁子。

特蕾莎修女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于197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她出生在斯科普里,这里有她的纪念馆,馆外立有其雕像。

 马其顿共和国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大区山水相连,而且希腊境内实实在在有真正的马其顿人后代,如果世界上再有一个马其顿国,可能会造成希腊境内马其顿人的分离分子与其合流,不利于希腊的稳定统一,所以希腊坚决反对马其顿使用这个新国名。更重要的是,希腊认为马其顿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一部分,而今日的马其顿无论在语言、人种还是历史文化上,与古代的马其顿没有太大联系,更何况希腊的国土中已包括了马其顿地区;如果亚历山大真的成为现在马其顿人的祖先(马其顿一直将亚历山大大帝敬为本国的民族英雄,除位于首都的国际机场、一条连接希腊的高速公路以这位古代帝王的名字命名外,首都市中心的广场上还伫立着高大的亚历山大大帝的铜像),那希腊人的历史就会支离破碎,其身份的认同也将遭遇地动山摇的震撼。尽管马其顿坚称,古马其顿人和古希腊人不是一个概念,马其顿帝国是马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随后迁入的斯拉夫人与当地居民融合才形成了现在的马其顿民族,但还是在1992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声明其对希腊没有领土要求(原宪法当中提及“关注邻国马其顿人的权益”,希腊认为这显示马其顿共和国意图干涉希腊北部的斯拉夫少数民族事务,甚至对希腊北部有领土扩张的野心),并将国旗上原来的16道阳光线改为8道(原国旗上使用的“维伊纳的太阳”图案,即16道光芒的太阳,源于古希腊时期的马其顿国,希腊认为马其顿共和国无权在国旗上使用)。不过,即使如此,1993年马其顿只以“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临时国名加入联合国;希腊对马其顿进行了长达两年严厉的经济封锁,且对“马其顿共和国”这个名字始终不予承认。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希腊握有一票否决权,其强烈的反对意见至今成为马其顿加入北约和欧盟不可逾越的拦路石。

斯科普里旧巴扎的建筑多为典型的奥斯曼风格

  马其顿刚刚于2017年5月底成功组阁新政府,新总理扎耶夫在电视访谈中明确表示,为了能在最短时间内加入北约及欧盟,新政府希望尽快解决与希腊之间有关国名的争论。根据马其顿政府的计划,新国名将接受全民公投表决,政府将争取在投票前达成跨党派共识。据当地媒体报道,在“马其顿共和国”之前加上“上”“新”“北”等字可能成为新国名的主要讨论方案。届时,近210多万马其顿公民将共同选择一个新国名。


分裂之扰

  其实,对目前的马其顿共和国来说,除在国名问题上受到希腊的重重压力外,境内的民族分离势力也让其非常头疼。

马其顿在1992年修改宪法时,将国旗上原来的16道阳光线改为8道。

  马其顿共和国是一个面积仅2.5万平方千米的内陆小国,但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在其境内,除了马其顿人,还有50多万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吉普赛、塞尔维亚等多个少数民族。尽管马其顿是南联邦解体过程中较早分离出来的共和国,分离过程也比较和平,但总体而言,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南联邦各共和国间和各共和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过各种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20世纪末,因为阿尔巴尼亚族坚持走向独立,而南联盟却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局部战斗不断爆发。1998年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使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1999年,北约以“保护人权”之名,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为“盟军”的空袭行动。科索沃战争爆发后,近40万阿尔巴尼亚族难民从科索沃涌入马其顿,再加上境内原有的阿尔巴尼亚人,人口数量直逼马其顿人。战争之后,科索沃被联合国托管,事实上已脱离塞尔维亚控制,加上马其顿西部的阿尔巴尼亚是一个以阿尔巴尼亚人为主的独立国家,使马其顿境内阿尔巴尼亚族分离倾向不断加剧,阿族人举行集会,坚持修改宪法,要求阿族成为主体民族、阿语成为官方语言。阿族民主党参政后,马其顿政府许诺按欧洲标准给予阿族相应权利,并做出了一些缓和民族矛盾的举措,使得民族矛盾一度相对趋缓。不过,随着政党交替,国家政策施行一直不甚顺利,造成马其顿近年依然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多次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活动,以及针对警察局的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活动。我们在首都斯科普里游览时,发现很多雄伟的白色石雕都被颜料涂得五颜六色,如毁容一般。当地朋友说,这都是民众游行示威时的“杰作”,各种游行示威,各种颜料抛洒,结果就这样了。从这一点上看,希腊对马其顿共和国国名的担心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弱国无外交!这个欧洲小国被邻国强迫更改国名,新国名即将使用
承认吧,这是全球最怂的国家
巴尔干半岛马其顿,为何被邻国逼着改国名?
国名之争——让人困惑又着迷的“马其顿”
唯一因邻国反对被迫改名的国家,曾地跨三大洲,如今沦为三流小国
这个国家曾经是世界强国,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分崩离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