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神庄(126-160)


【125】“膝跪足面三节连”这节功对哪些疾病疗效较好! 

这节功对一般下肢的病,如关节炎、骨刺、静脉炎、风湿病等疗效较好。 第九节 弹腿翘足描太极 


【126】“弹腿翘足描太极”这节功的动作要领有哪些? 

练这节功关键是动作要慢、要匀,无论是抬腿、翘足还是转脚都一定要慢、要匀,要放松。

 (1)身体中正,抬起一条腿时,身体不能偏,要在移动身体重心的同时微微坐胯,使气沉丹田。同时要给抬起的那条腿的脚心处稍加点意念,这样身体就平衡了。

 (2)脚的翘点、旋转划圆都要慢而匀。做脚的翘、蹬、点动作,先是脚背上翘,翘到极点,脚趾再往上一翘,配合脚跟蹬,蹬时脚趾再往上腆,再一收。

 (3)往下点时,先脚面、脚腕往下点,点到极点,再用脚趾往回蜷勾使脚面绷直。

 (4)以上翘蹬点的动作要连贯。收腿时,大脚趾要内扣,脚心一含,小腿回收,脚落回原地。

 (5)旋足转圆圈的要求是足尖如挑着一根易断的丝,足尖划圆不但圆,而且不能把丝抻断,宁肯少转几圈,也要做慢些,才能起作用。

 (6)年纪大和身体不好的同志做这个动作腿可抬低一点,腿抬不起来的可以脚跟沾地,把脚尖抬起来,用脚趾抓挠,然后一伸,再沾地,再抓再挠,再伸, 

(7)年轻身体好的可多练脚趾蜷伸动作,它与本功第三节中的立掌分指是上下呼应的,如能连续做五十至一百次,可通畅全身经络。

 (8)这节功如不认真练,只是比划比划,练完全套功身体可能会不舒服。因为上几节功把上身的气血都调动开了,到了腿部下不去,上边气多,下边气少,必然头胀难受,甚至血压还发生变化,原因就是没把气引下来。如果有人因时间少,选功习练,一定要选上下两头,中间可以去掉几节。

 (9)认真做一遍,比马马虎虎地做十遍效果要好。

 (10)收腿时大脚趾内扣调动肝经和脾经,脚心内含又调动了肾经。意念拖着地就把地气收入体内。 


【127】为什么说,“弹腿翘足”这节功的动作认真去做就能有效地抻动经络?

把意念放在脚趾尖上,认真去做就能有效地抻动经络,因为脚趾运动配合腿的动作可拉动足三阴和三阳经。收腿时大脚趾内扣调动肝经和脾经,脚心内含又调动了肾经。 在经络学里原穴或俞穴关系脏腑气血,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的原穴基本上都在脚腕附近,脚腕的转动,就把整个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经络元气给活动了。而弹腿翘足又是抻动人腿前面的阳明胃经;“蹬点”的动作是抻动大腿后面的足太阳膀胱经。这些经脉气机通了以后,对下肢气血运行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128】练“弹腿翘足”这节功的动作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这节功,因为它出现了全虚和全实,最不容易的是掌握平衡,把右脚提起来,重心都放在左脚上了,左脚成了一个全实,右脚哪,成了一个全虚,它空起来了,所以这就要掌握平衡,要注意两点: 

A)就是练功的虚实问题,用意念来调整虚实,把哪个抬起的脚,脚心上加点意念,意念放在哪个地方,这样哪,提这个脚就不是全虚了,这样两个点就可以保持平衡,这是一个内容。 

B)做这个动作,要注意一开始讲周身中正,周身中正,那就是要注意头要中正,不要倾斜,整个一个身体要中正,不能把腿抬起来以后,把腿抬起来了,重心都放到左脚上来,到最后身体就倾斜了,这样,这边胯就高了,那边矮了,偏到那边去了。要平着,有不少人腿一拿起来,脑袋还歪着,就这么斜着身子做,翘,翘,翘,……这就不行啦!这就坏了!

 (2)身体正着,拿起来以后,把腿要放松,正着,从这儿,起时要注意,不要一下抬起来,先把脚点起来,抬起悬空的脚要用意念想象踩在一张凳子上,关键这两边要正着。

 (3)要把尾闾、玉枕骨移过来和脚根三点连成直线,百会要上领,好象头悬梁吊起来了。

 (4)不能挺胸,也不能弓着个腰,自然放松,这个腿要自然放松,越绷着劲,腿就会越哆嗦,哆嗦,哆嗦……就站不住了!你可千千万万别一起绷上劲儿了,一绷上劲,就找窍门了,不是这么拧,就是那么拧,要不这么偏,就全错了!要放松了,不能放松的人,先往下吸口气,把气扎实了,再抬起腿来,这样起,就自然的多了,把气先放下去再说。

 (5)身体要想保持中正,两个眼要眯着平视前方,才能够保持周身中正。有的人抬腿完了以后呢,你也不知道正不正,怎么办哪?身子别动,慢慢把腿放下,你自己就知道正不正了。用这个办法,做动作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不做了,检查检查身体正不正,这样才能把歪着的身子矫正过来。

 (6)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还要注意那个脚的动作要慢,要匀,有的人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开始一起,就着了急啦,抬起(脚)来,翘,点;翘,点;翘,点;来几下,抹糊几下,完了!一转圈,跟那个小刷子一样,一刷,转个圆,就完了,后面腿弹出去了以后,不注意动作要领,也是这个样子,转两下就完了,拧一拧就算做完了。 


【129】有的人做“弹腿翘足”这节功为什么会头晕?

头晕了怎么解决? 有的人做这节功啊,不好好做,做的不彻底,不认真,上面做得挺认真,一节一节做下来,做到后来,一方面也累了,时间也快到了,快上班,该走了,就马马虎虎,抹糊两下就走了,到最后,上面气挺足,下面气没好好练,不平均,下面牵动经络没牵好,上下就不平衡了,这样就容易出现血压高,出现头晕,没力气。 有些人将来练形神庄,出现头晕了,你马上叫他做弹腿翘足,你马上看,他一做,一起,他会慢慢做,一定要动得慢,要匀,那怕你少重复两次也没关系,翘……翘起来以后,往上一翘,翘完了以后,脚腕子己经不能翘了,脚趾头尖还要往上绷一下,这儿是个关键。脚趾往下点,点,点,点得脚趾不能点了,都点完了,脚趾头还勾它一下,这也是个关键。弹腿,弹出去也是一样,翘,翘,翘……翘得不能翘了,再一翘,一蹬,这又是一个关键。往下点,点,点……点下去了,脚趾头一抠,这还是个关键。这跟立掌分指差不多,我们这是在做“立脚分指”,只是没有分趾,只有翘、点,一个往上翘,一个往下屈点,就这两个动作,大家在练的时候,要慢慢体会它。 你们坐在那里也可以体会,抬起个腿来,抬起个脚来,翘,翘,翘……翘得不能翘了,脚趾头尖再往上一挺,这么一挺的时候,连脚带脚后跟,小腿肚子,啪!的一蹦,往下点,点,点……点到不能点了,脚趾头一勾,这一勾的话哪,脚跟膝盖这里面,啪!的一蹦,这么一点小动作,就把你整个姿势的运动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貭发生了变化,气一下到了脚的尖端上去了,没这个动作,气就不往尖上走,走得就少,有了这个动作,它气就去得多。 


【130】怎样理解,往往练功夫,都在这些小地方? 

往往练功夫,都在这些小地方,小地方动作做对了,就会事半功倍!你要不然光这么比划比划,你那儿也练形神庄,比呀,脚抬着,转哪,转哪……弹出去,翘蹬点,翘蹬点,翘蹬点,转,转,转,回来,完了!这一下,做了半天,腿什么感觉也没有!有人练形神庄,练了一年多没感觉,就是这么练的,你要不信,把腿抬起来,弹出去,慢慢做,让他时间长点,这一个动作做两分钟,他的腿,就会哆嗦,站着腿也哆嗦,抬着腿也哆嗦,那个大腿蹦,蹦,蹦,直跳得难受,为什么呢?他这是用了肌肉的收缩力量,吃不住劲儿了。 


【131】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转圈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慢,慢慢的转,还得要转的匀,越慢,越匀越好?

我们练就不能光练肌肉啊,就得做慢一点儿,不要用肌肉使大力气,慢慢,慢慢这么做,拉开肌肉这个膜,气就好过去,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特别注意,转圈的时候,一定要慢,慢慢,慢慢的转,还得要转的匀,越慢,越匀越好,这个动作不嫌慢,如果你能做一分钟,两分钟转一圈那就更好,当然慢点转,在这儿停住不动了也不行,要这老得这么动,不停的这么动,不能转一下,停住了,呆会儿,再来一下,呆会儿,再来一下,哪不行!要慢慢总是转,不停的在转,你可以很慢,多慢也没关系,就是老在动弹,这个意思,动,动,动……就这么转,转的很匀,要这样去转,你可不能抹糊,抹糊,抹糊,哪就不行了。


 【132】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脚趾转动时,停下来,气就不好冲过去?

脚趾转动时,停下来,气就不好冲过去,气容易断了,你这么做慢一点儿,气不断,直接到尖端上去了。我们有不少人,有时候冬天冻脚,裂脚,你要是练这一节形神庄弹腿翘足练好了以后,保证冬天不会冻脚,也不裂脚,长脚气也好,长脚垫也好,长脚蚕的,长鸡眼的,慢慢练练功,很快就会好起来,脚垫也没有了,鸡眼也没有了,可你要不好好练,那就不行了!而且我看有些人练“翘,蹬,点”蹬的时候,一蹬的时候,要真的是一蹬才行!这一蹬!一下子从脚后跟到小腿,膝盖后面,腘窝到大腿,到臀部,这一蹬,都拉上了,这才是真蹬了,不那样不行!有时候就哪么一比划,翘,蹬,一蹬,那不行!这个也是,翘,点,翘,翘要使劲翘,使劲翘,使劲翘……虽然没有一个蹬,使劲脚跟一绷,实际上也相当于蹬了一下差不多,这一点要特别特别的注意。 这个腿抬的高度可以随便点,不一定要抬得很高才行。关键是脚腕子的翘,蹬,点,腿的高度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有的练过体操的,腿抬平了就比较容易,实在抬不起来的人,脚后跟放在地上,也可以,关键是你要翘,蹬,点做好了就行,这高低没多大关系。


 【133】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你能够慢到做一遍,比快做三遍效果还好? 

就这个动作,反复那么做,这个动作的话哪,你做三遍也行,做一遍也行,要慢,你能够慢到做一遍,比快做三遍效果还好,拿做三遍的时间做一遍,转一圈,不转三圈转一圈,慢慢,慢慢的转,这么一圈,哪么一圈,慢慢,慢慢那么转,效果要好得多,千千万万不要急,不要以为是我这儿转3圈,9圈,23圈,那没什么用处,慢慢的转一圈都行。 


【134】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这腿弹出去,往回一收,也是个关键?

这腿弹出去,收回来,这往回一收,也是个关键,不能随随便便弹完了以后,一瘩拉就回来了,往回一收,哪个脚趾头和脚掌好象是拉着地一样回来,拉着地,带点意念回来,别这么随随便便回来,一回来,要拉……回来,收回来才行,不能弹完了,扔到那儿不管了,那不行。就象那练武术的练踢腿一样的,叭!一踢,往下一撂,叭塌,腿掉下来,哪不行!踢完腿,脚往下一落,脚往下一叩,叭!下边还有动作,叩下来,气得收住,哪才行。所以,这个动作也是一样,拉出去,收回来,带上意念,这个动作,应该是比较规范,容易做的。 

【135】为什么练“弹腿翘足”这节功你一开始一定要睁开眼睛去做,才能保持平衡? 

弹腿这个动作,你要坚持一下就比较难,腿不要抬得很高,先不要求抬的这样平,你就抬成45度角就行,抬成45度你就慢慢做吧,做慢点,做慢点,做得越均匀越好,均匀,缓慢,和柔,这都比较难,希望大家对这个动作,要认真的做,别节功练的时候比较容易闭着眼练,这节功一闭眼就站不住,绝大部份人站不住,一闭上眼睛以后就乱晃荡,太黑的天,练这节功,也不好做,因为你习惯了,平衡着,一闭上眼睛,平衡度就不好掌握了,所以大家现在练这节功的时候,你就眯合着眼,留点光线就可以了。真的一闭上眼睛,就容易失去平衡了,等将来你真能放松了,那就没关系了,放松了以后,放松下去,你再抬,再做动作,没有关系,你只要绷着劲,闭着眼,保证做不下来,有时候还可能会摔倒。 你要练这节功,一开始一定要睁开眼睛去做,能保持平衡,可以慢慢,慢慢先练,把腿抬起来,做这个动作,闭着眼晴做,把腿踢出去,一踢再慢慢睁开,睁开眼看着做,它就容易平衡了,等你习惯了,再一点一点把眼睛闭上。


 【136】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这一节功,和手上的第二节“立掌分指”是上下对应,这两节功,就把身体的12条正经全部牵动了?

这一节功,和手上的第二节立掌分指是相对应的,上下对应,这两节功,就把身体的12条正经全部牵动了,在前边立掌分指的时候讲,要注意手指头尖动弹,而这节功的动作,你要注意脚趾尖动弹,要注意,不是相对应的吗?越能动到脚趾尖,气越容易充足,越容易流动,越容易把那个经络牵动的幅度越大一点,如果是光动大关节,就不行了,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的劳动和运动基本上都是大关节,日常生活运动过了,它已经有了很多气了,小地方,不怎么运动它,多少年都不运动它,所以这个地方气来的太少,如果你现在运动运动它,让这儿气也多起来了,那么平时气多的地方,气也就更多起来了。 


【137】为什么说些地方是关键,就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么一点点的地方好好练,就能出功夫? 

所以,这些地方是关键,为什么一冷起来,是脚趾头先凉?脚趾头为什么容易先凉哪?稍稍冷一点,摸摸脚趾头就是凉的,因为哪个地方气血最不容易流通,所以我们练功,就练这些地方,弹腿翘足这一节,一定要注意翘到极点,脚趾头往上翘,点到极点,脚趾头往下叩,如果将来大家脚趾头会转,没有事转一转,你们甭把腿伸出来,就坐在那里,把脚趾抬起来,转脚趾就行。就那么转脚趾头,脚后跟着地,脚尖抬起来,两个脚同时动恐怕不行,一个脚,这么转转试试看,一转,还挺费劲儿!你干什么活啦?用什么力气啦?就动个脚趾头,就这么费劲儿!还挺累得很!将来我们没事,练的时候,转它200圈,拿脚(趾)这么转200圈,就转这么200圈,什么活儿也不干,挺累得很!又酸又疼,你还不要说搞什么用点气去了,用光是光着脚丫这么动弹,没事在家躺在床上,把袜子脱了,脚趾头翘,脚趾头转,转,转,转……转不了200下,就没力气转了,转吧,有时200下还转不来!唉!这么累得很!不舒服,累!转多了,再转1000下,能够转1000下的,就己经有功夫了! 有的人说﹕“这也能练出功夫来?”,练功夫就这么简单,本来不神秘,就是把我们不常用的地方,把经络关窍的地方,你常动一动它,气就足了,就这么一点儿大家所忽畧的东西,我们练气功,把它重视起来,就出功夫了。你可不要以为练功夫,离我们人有多么的远,就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么一点点的地方好好练,就能出功夫。由于我们不了解,不认识这个规律,不能掌握它,你就会觉得很神秘,一旦掌握了它,原来就是这么简单的东西啊! 


【138】为什么说现在大家总要新奇的东西,喜好标新立异的东西? 

这么一讲了以后,有人就会说﹕“这动脚趾头算什么功夫啊!”不相信!但是以前练功夫,真的是这么一点点练,练练,练练,它自然而然就出来功夫了,现在大家总要新奇的东西,喜好标新立异的东西,我们一辈子谁也没见过的东西,讲得越玄乎的东西,拿出来,我给你们一说,你们去练吧!很多人就会讲真好啊,新鲜呀!这么神奇!都会跑去练一练,试一试。 你给他讲,练功就是这么在日常生活中练,他不信!不以为然!说﹕“这个不行!”,嫌我们说的太简单了!如果我们也换个样说,就好了,我不跟你这么讲,今天讲一个,说哪个脚趾头,中指上,哪里边有个玉皇大帝,脚趾头根里面哪么条筋能通玉皇大帝,你每天转它一万圈,玉皇大帝就来了,哎!哪里面哪根弦通玉皇大帝!你转一万圈,转上100天,玉皇大帝就给你功夫!你要很保密的偷着跟他讲,他保证练!你要不信哪,他保证会练!男左女右,女人动右脚趾头,男人动左脚趾头,就动中趾,别处不许动!拿手把那几个脚趾抠上,不准动,光动中趾,脚趾头那么转,转,一天转上一千圈,一万圈,100天,玉皇大帝就来了!他就真的会去转! 你要很老实的对他讲,他不信!说这是胡说八道,这没有用!现在的很多人,总喜欢说得神奇一点,你再骗它一点,一般的人,喜欢挨骗!说真话他不信!你要骗他一下,编点花词儿,骗一骗,他反倒相信了。骗的东西,人在愚眛的时候可以骗,慢慢人有了文化,开化了以后,再骗了就不行了,有些人,你讲玉皇大帝他不信,你说脚有根弦通到玉皇大帝哪儿,他根本也不信,可有些人还就是信!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智能功还是不搞愚民政策,不搞这些连朦带骗的,我们还是讲科学。 


【139】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要动脚的中趾这个地方? 为什么要动脚的中趾这个地方啊,因为中趾那个地方哪,中趾它没有经络通过,大趾,二趾,四趾,五趾,都有经络,唯独第三个中趾没有经络通过,它下面跟肾联着,一动这个脚趾,肾气就足了,就这么个简单道理,动中趾就这么个缘故,当然,古人有这么说的,为什么要动那个中趾脚趾头能长功夫,它有这么个缘故,它不好动!而且它又对经络起作用。讲得神奇一点,玄乎一点就会专心练功了。可是现在讲穿了,听了以后都明白了,就没人信了,认为这个不值钱,就不练了。你让他每天转一万圈,他不转了,他说,这一万圈要转到什么时候?要转两三个钟头啊,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练功!。 我们把这些窍门都告诉大家,讲多了窍门,尽是窍门,可你们又不好好练啦,这儿是窍门,哪儿也是窍门,尽是窍门,那怕你选练一个也好,专心练就能出工夫。练弹腿翘足这一节,附带着讲这么多问题,大家就根据自已的条件吧,懂得了这么多,随时随地都可以练功夫,根据不同的场合,你就练不同的内容,练就可以了。 


【140】为什么说练“弹腿翘足”这节功,你要是选练形神庄,选节练的时候,这节不能丢?

 这就是弹腿翘足这一节,你要是选练形神庄,选节练的时候,这节不能丢,绝对不能丢!也不能丢,不能丢,转腰涮胯也不能丢,保泟要练这三节,真得实在没时间,你不练都可以,这两头得练,最少得练那么多,要不然,练太少了就不行,不然你一练就不平衡了,这样有上有下就平衡了,可以不出偏差,这样练功可以使得全身平衡。其实立掌分指和弹腿翘足随时随地都可以练。 第十节 回气归一转混元 


【141】“回气归一转混元”这节功的动作要求是什么? 

这节功由混元归一和回气归一两组动作构成。“混元归一”是从手抱球划圆到三个鹤首。鹤首之后就是“回气归一”。

 1、“混元归一”的动作要求是: 

(1)抱球划圆的要求是全身放松,胳膊、脊柱都要松开,膀子要活,不要僵硬地抱着球转。

 (2)双手抱着球往下落,要松肩、落肘,到膝盖前再松腕松指、手指向下。

 (3)手里的球和身体这个球应视为一体,用手里抡起来的这个球抹着身体转,从而调整身体里边的气。

 (4)下落、上升都不能绷着劲。蹲下去要轻松,但身体要直,不能撅臀;上升时膀子稍稍一起,肘、腕跟着慢慢起来,这样才能使身体里的气机混合在一起,动作做熟后,还可以把身体往后仰着转,意念要把球同身体连上。

 (5)双手下落在头顶上如同一朵莲花开着花办似的,接着掌根合但不要碰上,然后掌根分开,下来之后,掌指上升,再相合也不要碰上,然后指掌又张开。这个动作是:降、合、开、升、合、开。不能没有掌根的开合而直接升降。

 (6)然后双手拢气下落。手掌似触非触地沿颜面至胸、至腹,沿腿正面向下,掌心按于足面,手心用意透过足心,与地相接下按三次。双手沿腿上导至腹、胸,两手以小指带动一转分开,这一转就把身上的气分开了,手里也实了。 

2、然后做回气动作。“回气归一”动作的要求是:

 (1)双手掌心朝前立于肩前,右掌坐腕向前推出,松腕转掌向左拢气,90度时掐中魁,曲肘绕肩点按气户穴。左掌同上。

 (2)之后,默念“通”三次,用“通”字音把中宫气调起来。发“通”音前要舌抵上腭,引气机往上走。发音时从骶骨那里会有股气冲上来,天门穴就会跳动,这是用声符振动冲开天门穴。这样的跳动表明天门穴、囟门穴、大脑皮层的气脉通了。跳动也有很多层次,如在局部上跳、在骨膜上跳、在脑子里跳,练功之后都会感觉到,我们不必追求,也不去理它。三个“通”音念完,要有五个开合。

 (3)这五个开合是全身气机的开合,做开时,肘、肩同时动作,手腕是固定的,是肘带着手开,这样气感强。手不能往外张着,那样就没气了。有的人做开合时会感到内脏惚惚悠悠的,头也跟着开合,整个身体的气机都跟着开合。胸中三个开合,鼻子三个开合,印堂三个开合。这前面三个地方的开合小臂都要端平,指尖朝上。

 (4)唯有囟门的三个开合,手是斜着做的。百会三个开合。做每个开合,合时双手尽量挨近,但不要相碰,直到做完百会的三个开合,两掌才相合。

 (5)然后做收势,合掌手尽量往上拔,手掌分开。掌心向前,向两侧下落。然后转掌心向上,以小指带动合回来,手如托水碗——样平稳。慢慢用肘收回来,手到大包穴贯气入体,意念把气收到里边去,体会有一股气一直落到肚脐。

 (6)然后揉腹。 前九节是对身体各部分分别锻炼,第十节是全身各处同时运动,使身体各个部分壅涌之气血得到平衡,而混然一体。这节功,尤其是其中五个开合的奥妙,需要习练者在熟练中慢慢去体会。 


【142】“形与神合”的几个层次是什么?

练这套功先是要求形与神合,就是动作与意念结合好。姿势练熟之后,就闭着眼睛如同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做动作,这是第二步。最后要从自己身体里边模模糊糊地看着自己,不是看得那么真切,而是若有若无。看不见可以先去感觉。这是形与神合的几个层次,它使气逐步进入深层。如果死死抓住形,只琢磨形,不琢磨气,神和气就被形拘滞住了,那就是最低等的下士形传了。


 【143】如果病人不能练全套功,让病人去想去体会有效果吗? 

对十节动功的每一动作,在平常要认真反复把它练合度,在练功的时候就不要去琢磨动作,而应潇洒轻松、自自在在地去练。如果病人不能练全套功,可根据病情选练。碰到个别不能动的病人,还可根据病情选择某一节功,并讲给病人这节功的动作、要领和作用,让病人去想去体会。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


 【144】“回气归一”这节功中的“抱球”动作,应该怎样来练? 

回气归一这节功,先是个混元归一,要身体放松,一开始抱球上升,动作要慢,要匀,这一节动作,要注意几点,关键是要全身要柔和,形体要放松,不一定要蹲得那么矮,这个动作就是要自然,肩要放松,周身的关节都要放松,哪儿也不要殭着,绷着劲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都要放松了。 你一开始,可别搞成这个样子,端着肩膀起来,不是这个样子,你一开始不会做,你就不转身子,这么起来,你就“抡”,这么“抡”,就这么“抡”,这边“抡”三圈,再这边“抡”三圈,这么“抡”这个膀子不就放松了吗!这么会“抡”了,这个膀子也就会放松了,然后身体再放松了,这么“抡”拿身体带着“抡”这么会“抡”了,你再带着身体往下蹲,往下一“抡”往下一蹲,就这个样子,就松松散散的这么“抡”,有的人,端着个肩端着,绷着个劲起来,这样就坏了!不能那个样子,全身要放松了,再一蹲,很自然的下来,这身体是个中正的,很自然的,身体放松一点,膀子要放松,自然的这么起来。 也不要求蹲得很矮,这个混元归一就是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蹲矮也没关系。这么转,是把周身的气转匀了,抱着个球的时候,有点往身体里“抹”的意思,往身体里“抹”气,这么带着气往身体里面“抹”,把气“抹”到里面去,有这个意思。这样的话,才能够把气转匀了,你可别把手放在这儿,气在这儿待着,看着它,精神倒挺集中,盯着它,这就做死了,不行了,很自然的身体转,身体转,这个意思,这么起,没事拿着个气球“抡”,这么“抡”,这么动,才能够符合要求,而且一起的时候,这儿的气球和身体连着的,一个杠杆拉着的,这儿都是气,往这边“抹”着的,不是往外放的,往里边拉着的,都在里边带着的,虽然要肩膀放松了,还要带着它,不能扔出去,扔到外面去了,哪不行!往里面缩着的,缩着动,往里面拉着它。 这个抱球的动作,要把手中的球、手臂中的球、身体里的球、和虚空的大气球,用意念配合左右旋转的动作合成为一个整体,要有较强的收气的意念,这样才能取得明显“混元归一”的效果。这个“混元归一”的动作,有时候我们也可以重复地多做几次,只有多做几次才能够体会出其中之奥妙,做得好的人会产生一种很特殊的感觉,这个感觉无法言传只可意会。


 【145】“回气归一”这节功中的“开顶”动作应该怎样来练?

做“开顶”这个动作要慢,要慢,虽然我们不是靠这个动作真的把那个顶扒开,你就靠这个动作,精神集中了以后,就可以起到这个开顶的作用。这是以形开顶。手往下一落,是这样落的,别碰上,莲花瓣似的下来,起也很简单。可别跑到这儿来,有的人手在头顶前面去起落,这样开顶的作用就差了很多,手一定要在百会的正上方起落开顶!这个地方,要做慢一点儿,做慢了以后,从这儿挤着走,两手别碰上,是这个意思,这儿一扒,好象扒开了,把这个脑皮,天门扒开,一叭,咔嚓!把脑袋劈两半,咔嚓开了这个意思,一挤把气带上来,到这儿,开!手一动,这个脑袋门咝溜……这气一动,气有苏苏的感觉,你要做对了,做慢一点儿,往下扒的时候有感觉,一起的时候,也可以感觉,起来!快要对上了,在这个地方,再一开开,这么开,哎,这么开,觉得苏……凉嗖嗖的,气就往外冒气,开顶,就是这个意思。 有的人讲开天门,开天门,谁给你开呀?这不都在练开天门嘛!有的人就聪明,我在这儿一说,他就跟着比划,我这儿一说﹕开!他心里也想﹕开!开!开!这就开了!他就借上气了;有的人就傻傻的,他什么也不会想,我这儿说开!他也不想,他不想自己开,他就不开了呗!老师在这里给你开天门,你又不跟着做,哪怎么能开呢? 所以我一边讲,一边带着大家做,这就是练功,这些问题,要会运用意识,去做,要慢点,慢点,快了不行。应该这个手要这么挤上去,两手在天门上方要变成莲花盛开的这个样子,但是掌根不能碰上,起来,起来,这个样子,手往外一张,手腕托起来,这样一起,天门的气就被拉起来了,里外就可以通了,看起来动作很小,但开顶的作用很大。 这个动作还要注意,手不要横着往上走,要往上这么一拧走的,往上走。这样做才费力气,往外一拧,气就通了,别找窍门,别图省劲儿!手指头也不能合上,也别好象抓了个大桃子一样鼓起来,这都不行!手要放松了张开着,张着,你们回去慢慢体会体会吧。就按照上去要向外张着劲儿走,做慢一点儿,回去你们做一做,做几下,脑袋感觉就不一样了。 两手抱球到头顶上方的过程中,就要用意念经过百会向身体中脉贯气。 


【146】“回气归一”这节功中的“正向鹤首”动作应该怎样来练?

 做正向鹤首的时候,这个臂是个似直非直的,是个贯气的动作,可别搞成这样搭拉着,鹤首变成了很难看的样子,气儿就不顺了。这个手在上面,然后用鹤首把气引上来,把气引到头顶,气就充足起来了。 两手抱球到头顶上方,做三次“正向鹤首”的动作,有着明显疏通任督二脉、调动全身气机、可以有引动真气上至天门的作用,但是我们的意念不要去想任督二脉,意念还是要上升放在贯通中脉上。


 【147】怎样理觧“回气归一”这节功中的动作要做到“手在外面动,意念都要放到身体中间来动”这一概念?

 从开顶、引气下落、上升、捞气、成合十手这一段就进入到了“回气归一”的阶段,主要是将体外的气收走中脉路线收归体内。这一系列的动作都需要紧密的配合意念,都是在走的中脉的路线,要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比如说,做开顶的动作时,“降、合、开”,降,是用意念配合动作把头顶上虚空的混元去整体地贯进体内;合,是把虚空的混元气整体的引进身体的中脉来;开,是把体中的气由中脉开向地下的虚空。同样,升,是把地下虚空的混元气升上来,合进身体的中脉,再从头顶开出去。 下面这个动作,和捧气贯顶法中的“贯顶”及按地气差不多,这个往下走和往上来的时候,不能随便这么走,要有意念,要用意念按着里面才行,按着里面往下走的,不能随便往下这么下去,按着里面这样走的,回来也是带着意念按着里面上来的,要求有顺着中脉走的意念。捞气的转身要自然,动作要连贯,这个“默念”“吽”(发轰音)大家要注意,一定要是“默念”,不能用意想着发音,至于“默念”是什么呢?“吽”……,这是有声念,“默念”就是发“吽”字音的口形,也还得嗓子往外出气儿,有点声音,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是“默念”,如果你自己都听不到声音,那不叫“默念”,那算“心念”,心念和默念不一样,所以一定要默念。 也就是说手在外面动,意念都要放到身体中间来动,就好像两手沿着中脉的路线在上、下走动,从中脉向上一直冲开天门,从中脉向下把体内的混元气引向地下的虚空。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一点,对打通中脉、启开天门的作用会相当地明显。 


【148】为什么要特别注意体察“五开合”的奥妙?

 这节功就是最后的回气归一,回气动作,我们在讲捧气贯顶法时讲过了,回气我们就不多讲它了,就是最后这五个开合,大家要做得特别认真,因为周身的气,比较充足了,也比较均匀了,在这个时侯,你要心平气和,做这五个开合的时侯,(意念)就是集中到两个掌心当中,你别放在手上,慢慢开,慢慢合,意念和这个“空”相结合,这样的话哪,慢慢练,好象似有似无,似空非空的感觉,这样把它忘了,你把这个形体做对了。 要特别注意体察“五开合”的奥妙,合十手立腕时,腕子要放松,不要太紧张了。开合的时侯,腋窝要跟着开,肘,腋,一块儿跟着动,胸前开合、鼻尖开合、印堂开合,小臂一定要端平上升,端平开合,要放松形体,凝重意念,观想体查身体中脉的开合变化。刚开始练的人,可以只体察两手中的感觉变化,稍练熟了些,就要用意念向体内引深,牵动体内气机的变化,牵动中脉的变化……其中的感受,必须由练功者精心体会,在此我们只能“点到为止”,以免误导。 


【149】怎样做好“胸前开合”?

 因为一开始做“胸前开合”时,讲要注意形体,什么小臂要端平,指尖要朝天,什么肘开呀,坐腕哪,腋窝要开呀等等,但是将来练功的时候,不能想这个,就想这当中,手当中、胸当中、体当中,往外一拉,开开,合上,开开……到这儿开宽了,按原来是到乳头,合上不要碰上,没这么宽也没关系,窄一点,也没关系,你只要动的很均匀,离得两手越近就越好,只要别碰上,离得越近就越好,哪怕你的两个手都快贴上了,不碰上,那效果更好,安静放松,这么去做,慢慢的开,合,开…… 


【150】怎样做好“鼻尖开合”? 

第二个开合,“鼻尖开合”,大拇指尖对着鼻子这个地方,手要稍微斜着点,但小臂仍要保持平直,别得开合,手都是立着的,这个开合手是斜着的,大家要注意,大拇指要放松了,意念要想用大拇指把这个天门扒开,意想把这个天门一下扒开了,要把它扒开,拿大拇指把它划开,划开。 


【151】怎样做好“印堂开合”?

 第三个开合,“印堂开合”,小臂仍要平直向起,拇指尖对准稍微靠近印堂,意想掌根在头脑中间,手指穿出天门,开合拉气手要放松,拉开距离不要超过眼球,小一点为好。有的人一拉气以后,闭着眼睛,看见手里面什么都有,乱七八糟的什么什么都有,有气的光感,气光啊,里面有什么玩意儿呀,都来了,来了什么玩意儿,你可都不要看它,有的一拉气,拉出一个小佛爷来了,拉出佛爷来,你也别管它,拉出个仙女来,你已别管它,拉出个人来,你也别管它,有什么也不要管它,安安静静的拉你的。 


【152】怎样做好“囟门开合”?

第四个开合,“囟门开合”,囟门在婴儿时期头顶骨未合缝之处,位于头的正中线入发际2寸至百会之间,我们智能功讲的天门即在此处,天门准确位置,会应人而宜,前后位置稍有差别,一般认为在头顶部有跳动感的位置。两掌指尖向后,拇指靠近此处,放松轻轻开合拉气,拉开距离不易超过瞳仁,意想两拇指插入囟门,把头骨扒裂开来。 

【153】怎样做好“百会开合”? 

这是几个开合,到了百会,到了天门这个地方,就要用点意念,一开,一合,如果你熟了以后,一开一合的时侯,这在开的时候,它自己脑袋里的气,就咣荡,咣荡,咣荡,跟着咣荡,一开,咣荡!一合,咣荡!头里边的气,就跟着咣荡!这样的话哪,有时候天门没开,它有另外一个感觉,手往这儿一待,这个气呼呼往外出,开了以后,会在里面咣荡,咣荡也没关系,不用理它,你就想,一开的时候,往上一掰,脑袋就两瓣了,呼,两瓣了,呼,脑瓢头骨缝就开了,开个大缝儿,一合,又合上了,一开一合,一开一合,它自已会跟你这么做,百会开合的时候,很多人手靠前了,胳膊不愿往后来,要往后头一些,前面囟门开合己经开过了,你还开这儿干什么?费点力气,往后一点,不能还在囟门这儿开合。掌根要离开头顶高一些,有利头里的气由天门冲出。离开一点,慢慢地开,然后两掌上举,上拔。此刻可以用心念:“灵……吽(发轰音)……”引体内气从中脉直上,冲开天门!此中之奥妙,得道者,受益无穷,切记切记!最后再做收式。 

【154】为什么慢慢地做好五个开合,十分十分的重要? 

这么很平心静气的慢慢,慢慢地做好五个开合,十分十分的重要!前面所做的各节动作,就好比你读了一年的书,做这五个开合,就如同参加期末考试一般,是升级还是留级就在此一举,不可等闲视之! 缓慢的做这五个开合动作,有以下几个好处﹕这第一个方面,因为我们是练中,上二丹田,练中田和上田,把气更均匀的在中,上二田充斥起来。第二个方面,本身这么一拉气,如果我们练了形神庄以后,再练静功,一安静,马上容易入静,进入到入静状态,把你内身的气和外面的气,就紧密结合上了。第三方面,这么一拉气,如果不能很好的入静,反过来,我去体会一下气,那也很好,可以体会到气了,一拉气,那个气是什么样子,感觉到了。再有一点,安安静静了以后,可以把那个内景拉出来。

 

【155】这么多要练的东西,怎么去练? 

今天我一边讲,一边比划,大家也跟着比了比划,你们回去再好好体会,练练就感觉不一样了!就这么点讲解,使大家理论认识提高了很多,另外一边讲,给大家带带功,这么练一下,每节功这么带一带,关键地方带一带,把里面的气通了一下,就变了一下,回头你们再练这个功的时候,自己集体练的时候,去多感觉它。自已一人练的时候,晚上没事儿,多做几个个别的动作,体会体会,尤其这几个开合,晚上没事了,睡觉之前,来它五个开合,自己体会体会。 现在我们有的人,没事儿也不好好睡觉,在那里想东想西,利用这个时间练练开合多好!做在床上练,也不会吵到别人。我们是练功的人,把这一天24小时,尽量多用来练功,没事儿就来体会这个,体会这个!再体会哪个!我今天所讲的这些东西,你听了以后,等于给大家留了这么多作业,你什么时候去练呀?上帝就是每天给你一天28个钟头,我看你也是不够用的啊! 就是上帝宽恕,宽恕给你一天28个钟头,28个钟头也不够你使唤!这么多要练的东西,怎么去练?有人要问:老师,你什么时间练呀?我从50岁练到现在,不是也练了二十年嘛!今天练点,明天练点,我也没有全练啦,没有时间好好练,白天发气治病,晚上讲课教功,我最主要的练功时间,就是躺在床上没睡着之前,半夜醒来似睡非睡的时候,早上刚刚醒来迷迷糊糊之际。练些什么呢?但我练了二十年也说不清,也说不出练了那些东西。反正庞老师教了我好多东西,东练一下,西练一下,也可能这几个月练的是这个,那几个月又练了哪个,一个,一个练过来的,形神庄我没下过苦功去练,但我在床上总在一节一节的想,一节一节的练,体会它的要领,体察气的变化;白天只要有点时间就练练“弹腿翘足”,“俯身拱腰”,走着路练练“意气鼓荡”,坐着就练“转尾闾”练“前扣后翘”,躺着、坐着、站着、走着,都练头里面的气走∞字……我给大家讲这么多,就是告诉你,可以一天到晚老练功,有一点时间,你就赶紧抓,只有这样,才能练出一些功夫来。 希望大家,没事儿,在睡觉前,自己练练,体会体会,起码这五个开合,你要多体会,反复的来练,别练了三个就完,慢慢来它30个,来它300个,“胸前开合”300次;“鼻尖开合”300次;“印堂开合”300次,“囟门开合”300次,“天门开合”300次,你们真要都搞300次,慢慢,慢慢做,我保证你们一定会有感觉,没练和练了的感觉不一样,它里面的内景会发生变化,大家一定要下苦功去练,练功夫,练功夫,把这个窍门告诉大家了,就是要练!就是要练!


 【156】光有老师给大家一些信息就能传功夫吗? 

有人问:老师,什么时候给我们贯顶传功夫啊?别以为一贯顶就是给你功夫了,实际上我只能给大家一些信息,我可以给你信息,这个信息要能够聚集能量,还得你去聚集能量,我把信息给了你,还要把能量给了你,我哪有那么多能量啊!给你信息,单纯的信息不带能量。当然,有的人比较敏感点,一发信息他就可以凝聚能量,他的气亲和度比较高,发个信息,他里面的气,噢!一下发生变化了,可有的人就不行,我发了信息出去,他的意念和气不能立即结合上,就要通过慢慢练功,聚集能量,再起变化。 老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发出信息,讲课就是发信息,讲动作,比划,也是发信息,你看你能不能够接受进去呀!这个信息的种子,能不能够在你的身体里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呀?还要看看土壤肥沃不肥沃!土壤不肥沃,你还得浇水,施肥才行!光有这个种籽,光有这个种籽的信息还不够,这还得大家通过练功去培养它。 


【157】功夫不完全是老师给的,自己还要去练!这句话对吗? 

这就是有的人,一接触到老师,功夫就上去了,有的人就要靠人给,“老师,给我点功夫吧!”,老师不是不给功夫,主要是看能不能接收起来呀!功夫不完全是老师给的,自己还要去练!你自己去练,能不能通,通到什么程度?打个比喻吧!你比方说,你现在身体里的气的质量,是五个层次,老师给你气的质量是20个层次,你能不能接受得了啊!一下子你的气变得这么高,一下子把你的气打乱了,打乱了也不一定是坏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接触到老师,或者让老师一贯顶,老师一比划,给他多进了点气,回去就发高烧,就这里那里反应难受,就是气进去的太多了,运不开了! 还有这么一种情况,大家不要以为一定要老师给气,老师贯气才有气,我们组场就有气,你能接,就尽量接,能比划,就尽量比划,尽量借助气场的气来练,你还得想办法把它练通开,冲撞开,行动开,运动开。只能等你练到了一定的阶段,练到要开关通窍的时候,老师帮你一下忙,噢!这一关,你就过去了!冲过了这一关,你还得自己养,养,养……养气,不要随便糟蹋了。 大家不能一切都靠老师,老师只能引着你往上走,在过难关的时候需要老师帮你提一下,是可以的,但你偷懒,不想通过刻苦练功长功夫,还要老师帮你长功夫,这个可不行!老师只能在关键的时候帮你一下,帮你一把,过了关以后,你自己身体里边的各种问题,你还得自己来解决才行。外因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本,这些问题,大家必须要正确的来对待它。


 【158】不肯刻苦地练,到处去找去窍门,行吗? 

我们智能功里面都是窍门,有些人一边练智能功,还总想到外面去找窍门,老想找窍门,我们前面讲得这些都是窍门,练哪个都行!跟着练。不肯练,到处去找去窍门,就好象狗熊掰棒子(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累个要死,还是得不到什么,那就麻烦了。抓住一个诀窍,刻苦地练,掌握它,消化它,还能在领会的基础上,演化出自已的东西来,要用这种态度去练智能功才行! 我们在讲形神庄十节功的时候,在有些地方,讲了这节功来源,有的又没有讲来源,其实这一套功的每一节,每一节功都是有来源,几乎都是一些门派的精华部分,但是庞明老师都把它变了变,都不是原来的样子,老师都把它转换了一下,你只要按要求去练功,气就会充足,长功夫就快多啦! 

【159】为什么说,你要不想下死功夫,那就要会啄磨,还得会巧练才行? 

可有的人,总觉得光学、光练庞老师编的智能气功这一家还不行,我得多学几家才行!假如说,庞明老师我把形神庄编成10套功夫,练一节,这是出自哪一家的诀窍,怎么怎么来的,练这一节,要练它两年;再练第二节,它又是出于哪一派的诀窍,也要练两年!这形神庄的十节,要练20年……有些人还真相信,傻傻的跟着练20年,他还会说:哎呀!老师真有点东西,一套,一套,一套的,可真了不起啊! 其实,庞明老师已经把各门派一些关键的东西一起拿出来了,大家就去练去吧,反复的练,这样应该长功夫快得多。形神庄它是吃功夫的功法,形神庄是我们介绍的几套动功中,最吃功夫的,最费力气的一套功法,可是你要真下苦功练,它也真出功夫,也出得快,也出得多。大家要特别特别认真的练,克苦的练,持续的练,还得聚精会神的练,光练还不行,还得啄磨体会,没事儿练完了,啄磨啄磨:“这一节功是怎么回事情呢?哪一节功怎么回事?”,没事儿的时候,比划比划,体会体会。 就拿这个“混元归一”来说吧,没事儿,坐在这儿待着,“混元归一”,体会体会,不是光体会体会转圈,一体会这个往里拉气,往里一拉,抹气儿,往里拉着,好象往回揪着,揪揪气儿,揪还不能绷着劲儿,松着往回揪,哎,往里面揪着……慢慢去体会体会,谁要是能这么去体会,啄磨,长功就长得快,你光是傻练,我倒真肯练……你要真肯练,也倒是行,那要下死功夫,下死功夫练也行!你要不想下死功夫,那就要会啄磨,还得会巧练。


 【160】若是下死功夫来练,有没有出功夫的呢? 

下死功夫有没有出功夫的呢?有!庞明老师讲了个故事:释伽莫尼佛,他有12大弟子,其中有一个弟子,这个弟子最笨!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这么笨的,笨到什么程度?什么也学不会!学什么也学不会,结果释伽莫尼佛没有办法了,得了!我教你念个口诀吧!甭练别的了!念什么呢?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八个字,“诸恶莫作”,凡是恶事,不要去做,凡是好事,就去干,这“诸恶莫作”,他就念:“诸恶莫作”,再念一句“众善奉行”,他就念:“众善奉行”佛说:你都念一遍,他念:“众善奉行”佛说:全念一遍,他念:“众善奉行”佛说:哪一句呢?他说:“众善奉行”唉!教了两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把个“诸恶莫作”给忘了,记不起来了,这么笨!那是笨死了吧!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这么笨的,就这么个人,那不会念,就光念“众善奉行”吧!到最后,他也成了释伽莫尼佛十二大弟子之一。这就说明你只要下苦功都行!我们智能功还尽是窍门,你只要下苦功练更行了! 有人会说:“那是释伽莫尼佛,什么大弟子呀,讲的是神话!谁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事,谁见到了?”这可能是为了教育后人编的故事。庞明老师又给那我们讲了一个近代的故事: 近代大拳师,行义拳的关云森,大家称他“半步崩拳打遍天下”他是李老彤的学生,说他练功,练拳的时候,也特别笨,学什么也学不会。形意拳就已经很好学了,一开始五拳,劈,啄,崩,炮,横,五拳,他别的拳都学不好,都得换个手啊,就会练崩拳,崩拳就一个姿势,一来,就是这个,不用换手,一变手他就不会了,光会打这个崩拳,一转圈,就不会打了,光会直着打。当然,现在有人说他以前学拳,非常聪明,聪明过顶,学一知十,可以前老前辈不是那么讲的,说关云森特别笨,就会打个崩拳,他打了几年以后,跟师兄弟比比拳,都打不过他,一打,嘣!一拳,就打出去了,你打他,他拿崩拳打你,他打你,还是这个拳!你打他,就拿拳崩你,把你崩出去了,他打你,也一下把你崩出去了,到最后,他打人的话,拳头只打一半,就完了,“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打谁都拿崩拳打,崩拳通了,所有的拳也就通了,就成为了大拳师嘛!在形意拳里面,他是名气最高,最大,就这么一个拳也行了。 不过,那也真是苦练,一练就多少年,不管什么时候,老这么来呀,从家里面出去,几里路,练着崩拳去,崩!崩!崩!崩着拳去了,到了地方,他还是崩!崩!崩!地打,回家的路上,崩!崩!崩!打回来。我们大家谁肯这么下苦功夫啊?真要下苦功,功夫就出来了,不下苦功夫的话哪,窍门再好,就是法术再高,也没有说一听就有本事了!一听,就有了名啦!一过耳朵,功夫就来啦!那是不会的,非得练才行!大家要想出真功夫的,那得狠着练了,有时间就练!有时间就练!练功夫,学理论,再啄磨啄磨,大家再讨论讨论,这样的话,我们整个的学习风气也提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奇的功夫:揉肚子
怎样组好场、带好功、长好功(以场助功显神通)
怎样练好形神庄讲解答疑(根椐老师讲课录音整理)
传统武术制敌功夫详细图解
内家拳修炼的奥秘:动作能调节气机循行,
少林百把抓打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