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潍县解放后第一代户籍警关于城隍庙街的记忆

:1948年4月,潍县城解放。12月,年轻的孙国祯参加了潍坊特别市公安局在潍县城隍庙内举办的第二期人民警察培训班,后分配到公安局城关分局第一派出所,成为了潍县解放后第一代户籍民警,胡家牌坊街正处于其管辖片区。在《沧桑拾遗》一书中的回忆文章里,孙国桢老人回忆了当时胡家牌坊街的原貌。了解了历史实貌,我们才能领会如今复建的仿古建筑有多么不靠谱。


我接受了警区,首先是了解胡家牌坊街的基本情况:


胡家牌坊街的名称源自明朝奉直大夫刑部山西清吏司员外郎胡琏,胡琏的儿子是刑部郎中胡邦佐、孙子是河北直隶知县胡绍第、曾孙是永年县知县胡行知,胡家四代在明朝为官政绩昭著,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恩赐四世坊”矗立此街,因此“胡家牌坊街”由此得名。


(胡家牌坊街旧照。)


后有大乡绅丁氏家族占据了路北东段的半条街,丁宅的旧址是明嘉靖年间南京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开始卖于陈兆鸾。陈兆鸾是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中试第四名进士,官至河南彰德府知府,至道光年间,陈氏又将此宅卖与郭熊飞。郭熊飞是清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官至直隶布政使,于光绪乙酉年(1885年)孟秋,卖于丁宅。丁善宝购得此废宅用一年多的时间改建营造出当代名园——十笏园。其他还有大户豪宅的遗迹都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特点。



(潍县城里的丁家花园,即十笏园。)


具体情况从胡家牌坊街东首路北说起。有一古槐直径米余数百年枝繁叶茂。树下北墙镶嵌有一关帝小庙高约1米半内塑关公、周仓、关平像。庙门楹联“肝胆忠烈扶汉室;春风三月思桃园横批是“亘古一人”,墙上嵌镶多块方形栓马石。第一个大门口住户张姓的居多,路南的张家火烧铺就住此过道东侧最后一个院内居住。


从第一个大门向西数是丁大宅,丁二宅,到丁四宅是第七个大门,因为中间还间隔三个门口,有姓徐的、有姓刘的、有姓陈的都是买的丁家的房子,还有丁四宅的旁门。


丁四宅的宅院最大,住宅正门上悬挂黑底金字“进士第”匾(丁善宝的伯父丁廷模是清道光三年癸未科进士),进门的第一个中门仍是高门楼、石狮子、过门提等,住着丁四宅的长支丁锡彭的嗣子丁醇泉和他的两房妻室和两个女儿。由此向东向北是一条很长的南北过道,东侧有三个中门四进房舍均属二支丁锡田的遗孀王咏莪所有。中间有一屋过道一间守门房,由此分开前面是客厅,向后是内宅。此房被安乐街孔老大占据在此开小铺,他兄弟六人、自己无儿无女,也是个贫困户。我每进此院,在这里是第一站,向他了解安乐街涌进此院的住户情况,因为他在安乐街土生土长对住户情况了如指掌。


再向后走西北角一个院落里住着四宅长者丁毓庚的第四房遗孀孟氏。隔几个门洞直通后门是安乐街南头。丁四宅的南北距离有多长,和胡家牌坊街东首向北的梁家巷子街相同。


梁家巷子街北端向西拐是杜家小湾、安乐街。丁四宅大院、范围很广、院落很多,房屋四百多间。当时是个大杂院,人口很乱,住着近百户外姓,是我户籍管理的重点。原因是解放前夕我军九纵七十九团从荷花湾崖处爆破城墙,攻到城内与敌人在荷花湾、安乐街一带激烈巷战。敌人调伪警察局消防队用救火机向民房喷洒汽油,使安乐街、荷花湾一带成为一片火海,房屋烧光,一片瓦砾,居民无房可住。大部分涌进了丁四宅大院,砸锁、抢占地主的房屋占用。



(荷花湾旧照。)


同时,还有少数隐藏下来的还乡团分子也混入其中。当时丁锡田的遗孀王咏莪积极向我反映院内的情况,因为她的子女丁志萱、丁志伟都参加了革命,我也把她当革命家庭看待,是我管理区的依靠力量。别看这个五十多岁的小脚妇女,很精明强干,一个人在家里还经营着医用药棉小作坊。我开居民会都在她家住宅院子里,她准备棹凳、烧开水伺候。



(关侯庙旧照。)


由丁四宅向西是关帝庙巷,巷口有一过街石牌坊,元代所建,石坊上端横刻三行大字;“敕封忠义仁勇威显灵佑伏魔大帝”、“敕封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封赠显灵义勇武安侯”。巷子北端是关侯庙,庙门有三十个台阶高大宏伟,内塑有四位守护神及关羽像。据传,刘备、关公、张飞在此阅过兵。庙顶脊覆盖琉璃瓦,飞檐斗拱,十分雄伟。大殿西北侧是孔相祠,原是东汉末年北海相孔融,祠建于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原在县衙后北城墙上,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从县衙后城墙上移建于此。由于地势高,解放后关侯庙成为解放军的军粮库,当时由谭效炎同志负责管理。后来市委市府机关迁居丁四宅大院,此处作为机关食堂。解放前国民党时期,将此庙作为国民党军阵亡将士灵堂使用(解放后发现里面一堆木质牌位)。



(孔相祠旧照。)

此巷东侧是十笏园西墙,西侧约有四五户民宅多是张姓。出巷向西有一半截过道,也称高家过道。再向西是张家过道,住户中有中医大夫张子正,还有东门里“颐寿昌”大药铺二掌柜的张大板也住此胡同居住。向西便是日伪时期伪县长毛寄尘的住宅。


再向西是郭家巷子路口,向北直通北马道,巷内以民宅为主。据传,郭家巷在历史上是大户施舍粥饭的地方,流浪者、探监者会在此得到食品。巷南口东侧是著名儿科中医大夫蒯仰山住宅。


再往西是武衙门(又称大礼堂),进大门有一广场原是清代习武练兵,选拔武举前练武之处,北面有五间大厅上书“大礼堂”门前有一戏台两边各立一水泥柱子。据说在民国十七年(1928)在院内建了潍县第一个戏院“潍县大戏院”,戏院子是草顶席棚子的,后因损坏废弃,戏班子转到新建的东关永乐大戏院。七七事变前,这里曾举办过风筝展览,还举办过潍县国画展。日伪时期是专做反动宣传的“宣抚班”占用,进行奴化教育宣传,还办过农牧展览等。解放后市政府很多大型会议都在这里举行。还有个后院是潍坊特别市的“民教馆”、后分别为潍坊市“中苏友好协会”、“图书馆”、“少年之家”单位使用。


武衙门向西有两条过道一条叫王家过道十余户居民都是贫困户。再向西一个四合院是原三中校长高晶婆家陈氏大院。再向西叫小王家过道特窄只容一人通行,纯粹是一个典型的贫民窟,过道尽头有一处储水湾,路南烤烧饼的麻风病患者刘步蟾住此过道。过道西面是韩家火烧铺,长子韩世贤继承父业,还是胡家牌坊街治保委员会主任,后因奸污妇女被判刑。


胡家牌坊街再从东首路南说起;街东首路南是丁宅的粮食库,路边在墙上有拴马石。


向西有一张记火烧铺,家有三女,小女,酷似男孩,街坊人称“假小厮”。路南向西数,有一片豪华的宅院,有丁二宅的几幢房产。


再是于五宅家,一片深宅大院,于家弟兄有于宏、于寅、于宽,他们家给我的印象是破落乡绅,进大门过道东转有一间耳屋,住着一户姓董的,原来是于家的守门人,解放后很积极,被选为胡家牌坊街街长,一度受到外界的压力,不敢干了,曾服毒自杀。于五宅所有过道都是方砖铺地,主宅是七连间的大台屋,立显明柱,在城里也算是较大的台屋,据说筒瓦下面铺一层锡板,永久不漏。内宅有花园、凉亭、假山、小姐楼,还有一个排水的大湾。湾北面有间凉亭子,住着一户姓于的泥瓦工,原来是于五宅的佣人,自己在凉亭四周累上墙住着一家五口,当时是我深入群众访问问苦的积极分子。当时他有个大女儿叫于桂芳在织布厂干倒线工,以后我也动员她参加了公安局,后来赴新疆支边去了。


由此向西隔一过道,即李十六家的同祥绣货庄、同祥织布厂。是潍县有名的大商号。大门口五蹬青石台阶,进门往东,即宽大的营业室,还有客房与饭厅,专供外地客商食宿。向南路东中门进去是“同祥织布厂”院内的大厅房做厂房,有三十台脚踏织布机,有三十余名工人,(以后公私合营,改名为“大同织布厂”迁址西工地。)西中门是内宅有二层五连间楼房,由水磨砖建成的仿古建筑,前后开门,门檐探出小飞檐,古色古香。当时已故的李翰臣的小婆是户主,我去查户口了解情况都是找她。李翰臣的儿子李德温很有知名度,字勋民,北京京师大学堂毕业,民国时期的国会议员,潍县国医公会会长,以中医大夫而驰名乡里,每次出诊,都和“益寿昌”坐堂大夫杜巍九一起。此人貌如进口香烟商标中的站人,他的外号就叫“站人”。同祥的宅院被称为“站人家”。


再向西是日伪时期的原潍县商会(是为商家服务的官办民间组织)与关帝庙巷相对,门口并不大,立有两根水泥柱子上端有日伪时期留下的“新生活运动”的盾牌图案,是日伪商会会长毛寄尘修建的。解放后潍坊市劳动局在此办公。


再向西、南墙根有一口手压深水井,附近居民都来挑生活用水。


再向西陈十一宅过道是清初彰德知府陈兆鸾的老宅,南北过道深宅大院,内有20几户住户,过道南端路西最后一个院,三间南屋住着左纯,外号左大麻子,过去潍北有名的土匪头子,在镇反时被镇压了,当时是我管理的重点户。


向南有个大湾,面积千余平方米,深两米四周青石砌壁,大湾东岸一陈氏,女儿当过伪警察招女婿李忠实,为人忠厚老实,我一度培养他为积极分子,发现其女人干过伪警察又放弃了。


过道向北西侧第四门是郎会藻家郎家祖辈都是生意人郎在东关开一家油坊,宅内四合院北屋是水磨石仿古五连间二层小楼一座,楼下住人楼梯在中间北墙跟下楼上无隔间做存货仓库。郎会藻谈吐文雅,举止不凡,每次和他谈话,都滔滔不绝谈他发展民族工业的计划。还有个陈二爷,是潍县知名艺人田翔千的舅舅;郎会藻的岳父。房子很大,五连间台屋,三间南屋及挂耳,就是派出所的驻地。


再向西是胡家过道,斜对着郭家巷子,内住的胡姓人家称他们是明代奉直大夫胡琏的后裔,住户都姓胡。门房屋住着一户打火烧的贫困户是我的积极分子,过道内住着皈依道道首,监督他有无道会门活动。


再向西是蒯家过道住着蒯兆松、蒯兆福堂兄弟俩,也是有名的商业大户,父辈靠经营德国颜料发家,在北坝崖有商号,在东关下河街有仓库。蒯兆松继承父业,后来还成了潍坊市工商联的负责人。蒯兆福不能继承父业,很快把家底耗尽。


再往西有一半截过道,有一炭场子(经营煤炭)。向里又一豪宅,据说是清末曾有一州同(地方官名),在此建了大约18间房屋,主宅是五连间台屋,沿街房8间,准备举家迁潍,风云突变,清朝灭亡,只好返乡。此房产卖给刘瑞亭,刘瑞亭做过德国翻译,后又任天主教牧师,家是安丘刘家洼村。


再向西临街厦子是刘步蟾的烧饼铺


这是整个胡家牌坊街的情况,我入伍后在此干了一年户籍民警,也是我初出茅庐,经风雨见世面在此得到了社会大熔炉的锻炼的开端,由此开始了我的坎坷人生。


(孙国祯《沧桑拾遗》书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潍坊老城
老潍县城印象:那些已经消失了的老街老巷(3)
那些老一辈传下来潍坊老街巷的故事
潍县城往事——杂谈潍县城的老街巷
上海散步 (组图)四
(清)郑板桥新修潍县城隍庙碑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