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飞马讲堂 | 把战略当成愿景,手段就会异化为目标


作者丨赵心耘
来源丨飞马旅(ID:feimalv0927)
本文共计1465字

有朋友到一所大学任院长。一次闲聊,他说要把“国际化”作为学院的愿景,我问原因,他说因为有了国际化才会被认为是一流的学校。我继续追问,办一流学校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学校一流就表明培养的学生是一流的呀。我说,既然这样,你就应该把培养一流学生作为愿景,而国际化是战略,是为了实现愿景选择的手段。朋友想了一下问,这有区别吗?

这当然有区别,如果你把国际化作为追求目标,那么KPI就会围绕国际师资、国际生源或者国际影响力等等展开,它们未必与培养一流的本土学员直接相关。而你的愿景如果是培养一流学员,那么国际化只是手段之一,如果它与目标有抵触了,是可以更改放弃的。

别将战略当愿景

将战略当成愿景,其实也是创业者们容易有的错误。

比如,很多创业企业喜欢这样描述愿景:成为XX行业的销量领先企业。甚至有的企业的愿景是:在XX行业做到市场份额世界第一。

立下这样目标的企业,看起来雄心勃勃,但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企业很容易出现过激的经营行为,对竞品、友商会过于敏感,市场表现有时会大起大落。所以我们总是会劝初创企业不要这样订立愿景。

如果我们从为客户服务的角度来定义愿景,比如“成为物流解决方案的最佳供应商”,那么,为了能更充分地提供优质的产品,让顾客能随时随地方便地享受到一流的服务,当然需要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第一,甚至全球第一都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扩大销量,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是企业达到愿景的途径,可以是一种战略,但不是目的。

不把战略当愿景,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避免行为僵化、走样,少受市场信号杂音的误导。

创业者们可以想一想,自己企业的愿景到底是属于手段还是目的?

当然,如果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享受过程,那么手段就是目的也未尝不可。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追根究底找出手段背后真正的目标,会使得企业未来的方向更明,路子更正,行路更稳。

手段不要异化为目标

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为了达成目标,我们需要锤炼技能,选择方法。可是一旦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又往往会形成惯性思维,重复使用同样的手段,路径依赖也会妨碍我们在环境变化后跳出思维束缚。

如果曾经依靠某种方法获得了成功,特别是巨大的成功之后,人们就会迷信这种方法,久而久之,甚至会忘记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

前几天,有朋友将清华大学一位教授录的一段视频转发给我。我看了标题《防疫和生存,两难选择?》,就没了打开看的欲望。防疫和生存这是同一层次的问题吗?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手段如果不能促成目标完成,该坚持哪一个,这是两难的问题吗?如果抓不住本质,那就是在讨论伪问题。同样地,有人认为它们是“电车难题”或者“公地悲剧”,其实也都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

如果一定要追根究底的话,可能生存也只是手段,幸福才是真正目的

将手段异化为目标,无论是才高八斗的学者,还是一言九鼎的高官,都免不了会出现这样的失误。

知易行难

我们知道“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抗疫的总目标,而“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三个手段。如果把这三个手段分别由三个人或部门去负责,就成了三个目标。对总体而言是手段,但对局部而言就成了目标。

在上级部门的压力下,“疫情要防住”成了地方政府,包括街道或居委的主要(唯一)目标后,于是层层加码,宁可错杀,不可漏一,就成了很自然的策略选择。

很多看来匪夷所思的事,其实背后都有不同的逻辑在驱动。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知道这一点不难,做到这一点很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标一流系列|对标一流提升能力——城投公司高质量转型的新手段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哪一个更好
绩效管理之道_构建绩效体系的核心思路
如何做好营销策划工作,你有什么关于策划的新看法吗?
重塑企业绩效管理: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战略的本质:创造別人无可取代的地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