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智慧:原始的教育形式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认识、创新、改造的。这离不开知识的传承,人类从洪荒的远古走到现代文明社会,教育功不可没,可以说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人之初生,蒙昧无知,需要进行启蒙教育,易经中《蒙》卦紧排在《屯》卦之后,正寓此意。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意思是说:蒙,通顺。不是我有求于蒙昧之人,而是蒙昧之人有求于我。第一次占筮告诉他结果,再三地占筮亵渎神灵,亵渎了神灵就不再告诉结果。利于占问。

  "蒙"本义是指初生的草木,引申为凡指蒙昧、幼稚的人或事。卦辞中的"我"是占筮主持人的自称。"童蒙"就是指年幼无知、愚昧之人。筮,用蓍草占问。告,告诉求占者结果。渎,亵渎。

  卦辞以占筮主持者的口吻谈占筮的基本原则。占筮、筮告是为了使蒙昧之人消除困惑、明白事理、增长知识、心与物通,这样可以使主观更好地与客观相符合,从而更好地保证行为的有效性,因此占断语说"亨"。占筮之事,心诚则灵。只有在人们真正有疑惑并且诚心诚意来占问的时候才灵验,因此一定要"童蒙求我"而不是"我求童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明求占者心诚。占筮的结果代表神明的指示,不相信初次占筮的结果而再三地占筮,也就是不相信神明的指示,是对神明的亵渎,也表明求占者心不诚,不诚则不灵,告之也无用,因此说"渎则不告"。明白了占筮的原则并依据这种原则去求占,才利于占问,因此说"利贞"。

  占筮在古代应用广泛,其作用在于答疑解惑、指示迷津,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始的教育方式,所以占筮的原则也就是教育的原则。强调"童蒙求我"而非"我求童蒙",实际上是强调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对后来中国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论语·述而》中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育原则就是占筮原则在教育领域中的延申和发展。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学是内因,教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够产生作用。如果学生没有这种内在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即使"我求童蒙",也是无济于事的。老师的教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内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时才能够产生作用,一方面学生学而不厌,一方面老师诲人不倦,如此才能志趣相应,共同完成教与学的双向活动,正如《象》中所说:"志应也。"
 

  进一步讲,如果学生没有内在的求知欲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进行独立的思考,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如此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例如,《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创作方法,也是语言、交流必备的艺术技巧,对此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如果不学习诗歌中的赋、比、兴的语言艺术,简直就没法讲话。也正因此,《诗经》是古代学子们的必修课之一。学以致用。读再多的诗,交给你政务尤其是外交事务去处理、应酬,如果你不能针对有关问题,引用所学的诗句委婉地去回答,那么再多的诗有什么用呢?学习《诗经》是如此,其他知识、事情也是如此。

  正是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古代教育思想中又非常强调和注重自学,如《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整理:大成之道国学研究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原始的教育形式
《易经》蒙卦:如何教育孩子,老祖宗比我们研究的更明白
什么才是为师之道
说说我的网名
第四节:蒙卦之前
童蒙养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