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是艺见】第25期:红尘更比空山冷,谁人尽解平生意?——关于黄秋园先生纪念与忘却(上)





古木悬嵒屋几间,栽花理竹强渝闲。

红尘更比空山冷,除却君来日掩关。


这首从黄秋园先生画作提款中撞见的诗句,吟之思之每每总让我心头一颤,我说不上那一霎那间这种奇妙的感觉,但我能体会出,当时先生在提笔落款时写下此提拔时心迹之落寞与孤寂。先生之平生,想来真的如诗所示,虽恋恋红尘,但却时时觉的孤冷。几日来,我沉醉在先生的作品之中,能真真地感觉到一位怀才之人,在生不逢时的年代,所流露的一片愤然。或许世事总是相似,有才之人,或怀才不遇,亦或遭遇嫉妒,总之他们的才气,似乎总像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先生诗句中的那份感慨,放在而今,定是不为富贵之画家们所能理解的,因为没有经历过同样的或是相似的人与事,是永远都不可能感受得到的,我们很难与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只能庆幸身在一个好的时代,没有经历饥寒交迫、没有身临连天战火,还能以画获取名利,过上更加梦寐以求的生活,红尘之于富贵,又何来寒意呢?所以先生红尘中的寒意,是有别于当今诸多“高处不胜寒”者的。思之于此,故善盗先生之诗句,配之“谁人尽解平生意?”以缅怀先生百年诞辰之日的在天英灵。

 


我们今日见到的秋园先生纪念馆,早已非当日先生居住的状况,当年先生所生活的地方,据先生的学生所述只不过二十余平米的小地方,我是不能想象对一个家庭而言,如此处境是何概念。我善以文人的凭吊之意去到当时的境下,如当日伫立秦淮河畔凝目李香君的媚香楼一般,可闻琴韵,能触肤发,故而香君已成我梦中相思。而凭吊先生当年:破旧颓院中,一棵桂花树下,清风老人以竹作饵,闲逗树下鱼缸里的两条不知闲愁的小鱼。然后春夏秋冬,云卷云舒,最后先生成了我忘年之交。

应了此景,我怀着对先生的无限敬仰,造访先生位居于系马桩小桃花巷21号的“黄秋园纪念馆”,馆中虽已不再住人,然步入馆内,不知为何,我一点都不觉得生疏,我甚至有感于先生就在馆中,而并未离开人世。对一个老师的敬仰,并不一定需要他对你终日教诲不倦,有时去到他家中,去身临师长所生活的场景,也是一种受教。所以,在馆内我真诚地对先生的后人说道:“你知道吗?坐在这里,我感觉像是来串门,但是正好先生出门了。”




今日我们所见到的秋园先生的纪念馆,是黄家后人在先生当年居住的原址上扩建而成,里面的摆设之物,除了先生当年所用之物,大凡便是展些先生的作品和当年业界友人的往来书信,时代的痕迹尤为明显,此情此景更不觉有先生离世之感。

生活在南昌这个城市,说实话,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是那种过早厌倦城市生活的人,所以骨子里对街道的车水马龙没有丝毫的好感,因为那毕竟不是人类最终所要依赖的场景,流连于市井无非是为了感知生活还有动静,然我们最终所要寄予的是身心的一份宁静。南昌,虽然日渐繁华,但是繁华的背后却越发的令人顿生缺失感。那些夜场狂欢、灯红酒绿,未必是人们心里真正想要的热闹。去过八大山人旧居后,而今又踏足于秋园先生的旧地,刹那间明白了这座城市缺失的是为何物,就是一座城市人文的珍贵。




八大是江西美术圈值得骄傲的人物,而先生又恰巧正是继八大之后的另一位书画界的历史性人物,其意义便多了一层时空的重逢。八大一生颠沛流离,遭遇家破国亡。所以他的作品中一派萧瑟与孤冷,而得以传世便是八大个人的绘画精神。而先生境遇,一生困顿受人排挤,作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他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精,且书法吸纳众家之长而成一家之貌,然就是如此多才者,在当时的美术圈,因性格问题不被人重视,继而造成生前艺术被埋没的困境。用当代书画家的话说,是没有享受自己艺术成果的苦命艺术家。如此一生,又岂不深感这虚伪的红尘处处冷意?

然先生伟大之处在于,以其自身一世的清贫困顿,换取了后人万世的福音——秋园纪念馆的落成,除了还了先生生前的志愿,也为整个江西乃至全国的艺术圈创造了无尽的财富。

先生一生留下来的作品,据先生高足所说大致在三百件左右,而今也全部(除被后人卖掉之外)存放在先生纪念馆内三楼的展厅中以作对外交流展示用,每年都吸引了国内数万人次的艺术爱好者以及学习者前来参观,对传播和推广先生的艺术起到了直接有效的影响,若先生在天有灵,定会欣慰,算是还了先生生前的遗愿。




龚定安有句名言“科以人重科亦重,人以科传人可知。”先生一己之力,一介布衣,在世时又不媚世俗,不求闻达,只闲情于纸墨,用一生的努力赢得了生前生后名,这一点是多少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然又不可求的硕果。其纪念馆之意义远非当年先生之遗愿那么简单,它早已超越了起初的价值。

只是我们这座城市里的人,就像其他城市的人一样,容易遗忘我们自己身边的东西,我们几乎都不愿去滕王阁、不愿意去人文纪念馆,又或许是身在此山中而不得山中景的缘故,故而每每路过先生门前,都容易忽视门内的光景。但是就像所有觅知音的故事一样,它就在那,永远只为故人而等待,总会有真正有缘人闻声而来。黄秋园纪念馆对这座城市的意义,原本就已经不再是我们城市私有的财产,它是全国人民的,甚至是世间所有艺术者的共同财富。若我们真爱艺术,若我们真钟情人文,又如何能错过与先生的邂逅呢?




我素以结交艺术界忘年与同辈为好,多年来也接触了无以数计的业内人士,说实话,在不断崇拜的渐渐退出后已经逐渐对艺术圈产生了原有的神秘之敬,那种不过尔尔的淡然之念,逐生了我不断平视这个圈子的心境,所有的圈子所有的人,在当下如此躁动的大环境下,都变得失去初心,或者说暴露原形,总有许多让人觉得虚伪的地方。为艺不是目的而逐渐成为手段,视野不断扩大,眼界却越来越变得狭隘。都在欣喜文化的大繁荣,却同时又都在担忧繁荣背后的种种蝇营狗苟,是的,那种不纯粹的艺术态度,大家觉得已经不再见怪不怪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其实圈外的人,已经对这个圈子不再尊敬了,只是圈内的人蒙在鼓里罢了。

走过先生的门前,看着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那华灯初上的街头,我仿佛看到马路的对面有位清风般的老者伫立在人群里,显得格外的孤独……



黄秋园先生(1914-1979)名明琦,字秋园,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等,江西南昌县黄马乡马家桥人氏。祖父曾任两广督总督府参事,父亲毕业于江西法政专科学校,曾任吉安县、丰城县县佐,警佐等职。后弃政在南昌剑声中学教书。母亲为家乡贤达。这那样一个年代,先生能生在这样的家庭,自然算是得了名门之后的福音造化,也为日后成为一家而按下了伏笔。




秋园先生幼年启蒙于私塾,幼承庭训、家学渊源,自幼痴迷中国画,虽未能得民师授艺,然先生却能以自己的才华借在裱画店学徒的便利,见识与临摹了许多历代真迹。由于先生绘画悟性之高,艺术较为超然,不仅替师补笔,且临习众家。二十余岁便享誉省城。也正是那一段刻骨的经历,缔造了先生日后眼界的高度,为日后从事真正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用先生晚年的口吻说非常感谢自己年轻时的努力与机遇。作为一个当之无愧的艺术家,先生毕生都在从事绘画,其艺术造诣极为全面,不但长于山水,而且兼工人物、花鸟。工笔、写意兼擅;水墨、青绿并能;其界画功力为现代仅见,乃继袁江袁耀独有成者。先生又能诗善书,精古字画鉴赏,业余政治评论、修养全面。抗战期在泰和、赣县参加过抗日义卖画展,其作品被抢购一空,所卖款项均赠与难民救济会。六十年代黄秋园先生发起创办了“南昌书画之家”、“南昌国画研究会”等民间组织。不仅丰富了当时江西的艺术氛围,且发现和培养了漆伯麟、游新民等当代优秀中国画画家,其对艺术之贡献,实有功不可没之功。




其艺术造诣上,先生不仅集百家之长,又能融合前人笔法于一体,且创新出独有的“秋园皴”法,而古来最难掌握的积墨法更是在先生的山水作品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故而我们亲见先生的诸多原作,能直观的见到其艺术的博采众长的一面,又能在作品里见多许多技法的融合。先生坚持中国画艺术的价值精神,成功地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精神,并大胆探索,独树一帜。他的人格魅力与他的绘画精品一样,与日月共存,当世大家之称号,实不为虚。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雨中拜谒八大山人
国画大师黄秋园作品欣赏(高清大图)
动乱中残存的精英——黄秋园
黄秋园书画作品欣赏 1
近代画家黄秋园作品欣赏-2
乐游江西:著名绘画,文化瑰宝——江西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