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融与生发 ——关于《中国书法》连续入选“最美期刊”的访谈



编者按

2015年、2016年,《中国书法》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美期刊”。让我们来听听《中国书法》主编朱培尔的感受与体会。


交融与生发

关于《中国书法》连续入选“最美期刊”的访谈


《中国书法》杂志被评为“2016最美期刊”,这也是《中国书法》连续两年获得该项荣誉,请您谈一谈您对“最美期刊”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及您对“最美期刊”评选的看法。


答:曾经接到“最美期刊”有关领导的推荐,让我去做评委,因为《中国书法》已申报了“最美期刊”的候选,没有做成。如果做了评委,我想会对“最美期刊”的含义有一个更加切身的体验。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个微信,怀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的老杂志,非常简单的套色,套红或者套蓝,那个时代的读者就觉得已经非常漂亮了。而现在,在新的媒体形式面前,传统的杂志再像原来一样只是把内容编排出来,已经远远不够。所以,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主办的“最美期刊”的评选,适应了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形势下刊物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也就是说,通过强调设计感、强调印刷、强调打动人的视觉冲击力量,从而使读者产生一种购买与阅读的欲望。



您觉得《中国书法》连续两年入选“最美期刊”的原因是什么?


答:对于《中国书法》来说,凭借独具匠心的封面与版式的设计、凭借高质量的印刷与装订,成为“最美期刊”,不敢说是当之无愧,至少是合情合理的。书法相对于绘画、摄影来说,无论是色彩还是墨色的变化,都比较单调。近几年,为了追求书法作品原件的逼真感,我们首先在印刷这一块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对于色差的调整、图版的来源和质量要求等,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甚至在印刷的时候,我们还要考虑到不同纸张所产生的不同的墨色效果,我相信一般的专业期刊能做到这样的并不多。


其次是封面的设计。简洁明快的风格与对经典作品的忠实呈现,充分地体现出了《中国书法》所应有的正大气象。关于《中国书法》的封面,我经常会与美编讨论,是不是可以加上一些特殊的工艺,比如烫金、烫银、凹凸等这样的一些变化。甚至在封面材料的选择上面,用一些进口、高档的特种纸张。但是,因为考虑到成本,考虑到读者的承受能力,和杂志定价本身的一个平衡关系,许多特殊的工艺与材料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所以现在《中国书法》所用的纸张,都是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考虑到最佳的性价比的产物。我觉得“最美期刊”绝不是不惜血本,更不应该是像做艺术品那样,挑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纸张来做。可以这样说,只有在质量与成本之间建立起一种最佳的平衡,使读者得到最多的实惠的“最美”,才具有现实的意义。就《中国书法》的封面而言,除了考虑《中国书法》几十年来风格的统一外,还要考虑必须用有限的空间,来表达一件古代经典书法作品。一本书法类的杂志,你把她做得很艺术,但是她和书法没关系,也不是我们想要的。而且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封面也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发表古代经典作品的空间。所以近年来杂志的封面设计,与几十年来《中国书法》的办刊理念是相统一的。我们注重在封面当中凸显出书法的元素,更注重我们的整体面貌和我们大多数读者的审美理念相适应,而不是非常前卫的、纯粹的设计,更不是那种通俗、庸俗或者简单的封面结构,其实这也是一个动平衡的关系。我想,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从全局出发的设计理念,使《中国书法》在绝大多数杂志发行量大幅滑坡的情况下,发行量还能够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三是杂志内页的版式。作为装帧设计师,如果要他来设计一本书、一本杂志,那么他肯定把自我的表达排在第一位,但是《中国书法》不能这样。因为《中国书法》的读者群涵盖面极广,从工人、农民、解放军、中小学老师到高级知识分子,从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到著名的书家,从基层的工作人员到国家领导人,这样的读者群是其他所有杂志都不具备的,如果纯粹地从装帧设计的角度去考虑封面、版式的问题,显然有可能破坏《中国书法》 “读者为上、艺术为上”的办刊理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版式设计其实是在做一个综合的平衡。做什么平衡呢?就是在空白的处理和图文的合一方面,不是简单地进行留白,也不是简单地出血布置,文图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局限在穿插或者对应的层面。所以,这几年《中国书法》的每一个版面,都是精心设计的产物,从而在尽量多地增加容量的基础上,我们让版面显得完整与美观。




我觉得,除了印刷、封面、版式,“最美期刊”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内容。我们必须深化“最美期刊”的含义,增加它的内涵。《中国书法》的设计在一年中无论是封面还是版式,整体的风格是不变的,但是每一个版面因为图版位置的不同、图版结构的不同,都会有非常大的、随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必须围绕着我们每一个专辑与专题的中心思想展开。


举例而言,像封面中的有些元素,如“中国书法”几个字,或者衬托这几个字的底色,每一期都会有相应的变化。为什么用红的?为什么用蓝的?我们会从和封面作品本身结构与色彩相匹配的角度进行考虑与选择,它们之间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与互补的关系。假如说封面选用的是一件绢本的古代书法,则封面选用的颜色必须要衬托着其古朴,衬托着绢本的质感与其特有的高古气息,这是封面。对于版式来说则必须围绕着专题进行。对于不同的内容与专题,对于重点的作品与一般的插图,我们的做法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换言之,对于经典作品、对于历代大师,我们是不惜版面的,甚至会不计成本与麻烦大量地运用跨页、出血、拉页这样的整体表达。但是对于当代的作品与书家,我们在版式的位置、图版的大小甚至版面空间结构的处理,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与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调整与变化?是因为我觉得“最美期刊”的根本之所在,是要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把我们的设计理念、把专题的重要性、把编辑的思想以及通过专题来展现的重点内容圆融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呈现给读者,所以说对于“最美期刊”的评选,我们决不能简单地看一本杂志的版式、印刷或者封面,更要看的是这本杂志的内容,看杂志编排的层次感。《中国书法》的编排内容是设计的灵魂,我们的版式设计、我们的封面处理,都是围绕着内容展开的。同时,我们的杂志二百多个页码,又必须像一场饕餮盛宴,必须有一个表达的节奏与层次,有一个有机的展开顺序。不是简单地一开始就是一个高潮,可能会有铺垫,中间还会有一点点插曲,但是关键的地方一定是用最得体的、最突出的版式和图版来体现我们编辑的理念与创意。我想,《中国书法》近年来不断提高的影响力,正是来源于每一期、每一个专辑、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版所具有的穿透心灵、穿越时空的力量。




有几个问题,读者经常会问我,其中之一就是:《中国书法》的目录为什么不按照杂志正文的页码顺序排列?为什么?是因为页码顺序是我们阅读节奏的体现,而目录则是一期杂志的导读,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有时是有冲突的。我们这样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突出目录的导读性质,使读者在看目录的时候,一眼就能觉察到编辑的思路以及编辑在推出这些文章和作品的时候想要强调的重点。而对于不同内容在杂志里面编排的位置,我们更多的是着意于读者在阅读时候的节奏,更是对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心理反应的一种有针对性的调整。我相信这些细节正是《中国书法》能够成为“最美期刊”“文联十佳”“百强期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跨页的处理。经常有读者反馈,说跨页中间的字看不清。作为编辑,我有时候因为这个事情很纠结,为什么呢?现代杂志的编排,尤其是时尚类杂志,跨页的内容就是一个整体,中间是不留缝的。从杂志的电子化、电子阅读的角度来说,跨页内容更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予以呈现,iPad版也好,网络版也好,手机版也好,都必须是一个整体。一件书法横幅或者长卷的编排,版式上大多必须作跨页的处理,如果被分割,从中间破开来,气息就不完整了。虽然如此,为了照顾部分读者的阅读习惯,这几年我们始终在这方面做着调整,在设计上做一些牺牲。像跨页,有些重要的作品中间会预留出一定的缝隙,但有些地方我们是坚决不留的,如照片、题图,因为它们是辅助性质的图版。对于经典的、能够体现专题重要性的古代作品,就会留出空间。尽管会影响整体的设计感,但这样做体现了我们“读者至上”的理念。这也是作为一个编辑,无论是否参评“最美期刊”都需要进行考虑的。







请从“最美期刊”的角度谈谈《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答:《中国书法》现在是半月刊,即上半月刊的《中国书法》和下半月刊的《中国书法·书学》。下半月刊是全新的,是以书学理论为主的学术性期刊。不久前,我遇到中国书协副主席陈振濂,他说:“培尔,你们这个下半月刊办的有想法,一般的理论的书图版不好,但是你们《书学》的图片也很好。反过来,上半月刊是以艺术为主,但是文章也很好。”我感觉这是对我们的肯定,陈主席这样评价,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两本杂志的信念。


就2016年新创刊的《中国书法·书学》而言,虽然考虑到成本,在纸张的选用上较多地使用了国产的轻型纸,在印刷上大部分采用的是单色或者双色印刷,但杂志的印刷质量仍然有提高的空间,通过图版质量的提高,使其成为一本图文并茂的学术刊物。为了提高印刷质量,一年来,我们反复地找雅昌相关的工作人员,研究与探讨问题。现在通过努力,基本上已经解决了在国产的轻型纸上实现高质量单色印刷的问题。现在在这种纸上印刷的碑刻拓片,其质量与效果已经可以超越在铜版纸上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很好地运用了单色印刷和四色印刷的不同特点,运用了这样的轻型纸带有吸墨、不反光,有类似老宣纸苍老、泛黄的特征。对于以四色印刷为主的《中国书法》,我们选择了成本较高的亚光铜版纸,不是那种很亮的、发荧光的纸张,但是铜版纸的特征还在。做了几十年的编辑,我觉得在所有的纸张里,在表达作品神韵、在作品色彩的还原方面,铜版纸是好的。但是铜版纸最大的问题是反光,长时间阅读会引起视觉疲劳。所以我一直在想明年怎样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解决这个问题。要通过设计、通过油墨的选择、通过印刷色彩的调整以及版式等综合的措施,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其实,印刷上有些细节普通读者是看不出来差别的,但是我们必须有这样的高标准、高要求。


承印《中国书法》的雅昌是国内最优秀的印刷企业之一,但是最优秀也是有局限的,他们的有些要求与标准,也不等于完全适合我们,所以针对他们的每一道工序,我们都必须主动加入。而对于主动加入后发现的问题,尤其是作品的调色、印刷等问题,要和雅昌进一步地沟通,通过协商环节、细化工艺等来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的编辑也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书法作品的调色很多都是靠技师和编辑的经验来进行的,但现在绝大多数图版都是数码的,没有一个正确而具体的参照,你不能要求技师了解这些作品本来的颜色,但编辑必须十分清楚才行。所以说要提高调色的水平,除了对印刷厂有技术性的要求外,对编辑在相关技术技巧上也要有新的更高的要求。书法作品的调色相比摄影、绘画要难许多,因为书法大都写在颜色比较浅的材料上面,有些技师偷懒将其统一调成一个标准,这是坚决不允许的。浅色的宣纸或者绢帛的性质是不同的,颜色有差异,吸水性也不一样,仿古的、洒金的,生宣、熟宣的质感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绝不能用一个标准去套用。


在杂志的整体设计上,我们也会有相应的调整,要把刚才我说的几个关系处理得更好,把成本和提高之间的关系结合好,把内页中黑白灰空间每一个元素的处理和作品的内容处理好。《中国书法》每一期的封面我们都要做上七八个版本,因为封面是我们的脸面,是本期杂志最重要的,封面上每一件作品的选择必须是最经典、最有代表性、最有视觉冲击力的。


现在我经常碰到一些老专家,他们说《中国书法》现在的图版不亚于原来的二玄社,虽然可能有恭维的成分,因为我们跟二玄社的工艺与技术以及他们用的材料相比还是有差距的。但能够用这样比较大众化的铜版纸,而且在这样一种大量的商业化印刷的前提下,杂志上作品的清晰度、饱和度以及颜色的还原可以做得让老专家满意,我感到很欣慰。


这些年《中国书法》的版式设计,是外聘专家、美编、编辑共同努力下的综合产物。对于每一年的杂志,我们都有一个非常详细的、标准化的规范。用什么字号、什么样的灰度、什么地方是彩色的,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当然今后可能会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中国书法》自2012年改版以来,每年都有一些小的调整,但是五年下来,有必要进行一个相对大的变化与调整,但这个变化与调整绝不是简单地迎合某一位专家或者什么人的意见,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变,要围绕着“最美期刊”的要求和我们对“最美期刊”的理解来进行,在字体、字号、色度、色差,甚至版心之间的距离等细节上下功夫,尽量让这些细节和我们读者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的期望相吻合,我想这也是我们杂志围绕着“最美期刊”应该做的和应该努力的。





在当下数字化的时代,《中国书法》杂志为什么选择中式的翻页方式和正文竖排?


答:《中国书法》也曾经收到过读者的来信,希望我们能够改成横排、加大字号等。《中国书法》的翻页与竖排,为什么几十年不改?一方面是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几十年下来已经形成了这样阅读的习惯,要改变这种方式,势必会丢掉绝大多数老的读者。最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中式的翻页与竖式的排版适合不同形式的书法作品的展开,尤其是长卷、横幅作品,而且也适合书法作品内容的阅读与呈现。在数字化的背景面前,现在我们依然选择正文竖排,这是我们反复对比的结果,是我们认真调研后的产物。第三是这样的翻页方式与排版,已经成为《中国书法》品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们办刊的特色。就像封面上“中国书法”这几个字一样,尽管中间几度变换,但是最终还是用了现在这几个字,因为它已经深入人心,一旦把这几个字换了,把排版方式换了,别人就会以为是另外一本杂志。事实证明,无论从设计效果还是阅读模式来说,改成横排都赶不上目前这种模式。我们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改变,前两年《中国书法》创刊的《翰墨天下》,就是用横式排版,普遍的反应是在活动的照片的呈现上有优势,但是对于书法作品的欣赏与阅读,就没有优势了,甚至是负作用的。作为“最美期刊”,它的编排方式必须围绕着它的办刊宗旨来进行,《中国书法》现在这样的竖排与翻页方式以及在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与特征,在杂志林立的当代,已经成为一种独特而有意义的呈现。


(采访日期:2016年10月18日)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书法》(上、下半月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冰雪梅:岁尾年末杂志了
五六十年代的老期刊杂志封面赏析
书籍装帧
个人小册子:不可或缺的工具
编辑应该懂印刷工艺
他们用这样的思路编一本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