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术赏析 | “弹幕视频”的去传统美学及其现实逻辑

硕士研究生选拔和考核的正是考生的学术思维和潜力,因此,在复习阶段,及时了解学界研究的最新动态极为重要。它既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我们的理论,在考研初试阶段撰写出精彩斐然的答案,也能帮我们认识到学术研究的奇妙无穷,从而激发我们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

从2017年6月开始,solo学长将每周四都将精选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与大家一同赏析探讨。所选论文均会契合当下学界研究热点,与社会时事密切相关,且都出自《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等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保证开卷有益。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奔主题,开始阅读吧。

作者 | 陈响园  陈妤菁 王晓奕

来源  | 《现代传播》

如今的网络生活中,视频网站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所提供的娱乐节目、影视剧、个人原创视频以及网络直播,构成了网民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道: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这早已不仅仅是电视娱乐大行其道下美国社会的状况,同样也是如今网络视频文化“统治”下的社会图景。

在众多的视频网站中,“哔哩哔哩弹幕网” ( 以下简称B ) 成为时下深受人们关注的网站。它以“二次元”文化为中心,用独特的“弹幕式”观看体验和海量原创视频分享平台的优势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2016 年初,B 站的总注册用户数已超过两千万,根据资料显示,“90 后”用户数量为总数的76. 2%,其中1997 年出生的用户数超过400 万。

“弹幕”是B 站区别于其他视频网站,吸引众多用户的原因。它指一种在播放视频时发表即时评论,并将评论显示在视频上的播放方式。B 站为代表的“弹幕视频”正在迅猛地影响着人们的娱乐生活,深刻地反映着美学倾向的变迁。实际上,任何视频都可以被“弹幕”式地观看。甚至发展出了在音乐、漫画和文字上所发送的“弹幕”。然而,并非所有“弹幕”都参与到对作品内涵的重构中,也并非所有“弹幕”都是我们所讨论的“弹幕”现象。曾经出现过的“弹幕电影”如今销声匿迹,恰恰说明了这一播放形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视频作品。因而本文所关注的“弹幕视频”的美学特点,着重于探讨在“弹幕”观看过程中,可能与“弹幕”产生互文和对话的作品,以及这种内涵重构现象的美学特点。

一、“弹幕视频”———以受众为中心的娱乐方式

1. “弹幕”是以“吐槽”为中心的娱乐

B 站拥有数百万点击量的视频,无一不被各式的“弹幕”所“刷屏”,“弹幕”数量成为衡量视频火爆程度的标准之一。B 站之后,“优酷土豆”、“爱奇艺”等各大主流视频网站纷纷推出“弹幕”功能,让这种从日本引入的颇为小众的播放方式,迅速走向网络大众。从电影《小时代》到大热的网络剧《太子妃升职记》,这一系列被我们称之为“现象”的影视作品,都拥有极高的点击量和弹幕数量。这些网民们热衷于用“弹幕”观看的影视作品,几乎都剧情散乱、缺乏逻辑。它们画面虽然精美,但在思想上难以传达深刻的主题。视频的受关注程度与视频质量和内涵不成正比的现象,一直是许多人分析的焦点。

可以肯定的是,“吐槽”成为一种娱乐,观众在对这些作品的缺点进行抨击、嘲讽和谩骂中获得乐趣,这也成为了许多电影吸引观众的“卖点”。“吐槽”一词源自日本,是在一种类似于相声的舞台喜剧表演中,对一方有漏洞的行为和言语,进行揭穿和调侃的行为。该词传入大陆后,具有了更广泛的意味,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上,任何令自己不满或者不让自己理解的现象,都可以进行“吐槽”。

而“弹幕”无疑成为了最适合进行“吐槽”的平台。“吐槽”和传统的评论有所不同,它不在意逻辑和结果,关注的往往是事物的表层和细节,甚至于用夸张的表达来制造“吐槽”的效果。简短而即时的“弹幕”,以及无数人共同“刷弹幕”的体验,正好顺应了“吐槽”这一娱乐要求。

2. 用户通过“弹幕”重构视频内涵

然而“弹幕”的出现,不仅仅扩大和加强了“吐槽”这种娱乐方式的效果,在更深层的意义上,用户通过“弹幕”解构视频作品,不断和作品进行着“对话”,最终达到对作品内涵的重构。

导演已经不再能够掌控自己的作品了,观众自身对作品的再度开发,以及通过“吐槽”进行的带有娱乐意味的解构,甚或完全曲解本来意义的过度联想等等,都可以成为比作品本身更重要的“内涵”。这一点,在恶搞电影《无极》的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已经可以看到。只是当时,这一恶搞行为多少还与主流格格不入,时至今日,这已成为建构影视内涵的一部分。

网络红人Papi 酱的视频,就是以“吐槽”各种社会现象为重点,一时受到了网民的狂热追捧。而在她爆红之后,她自己同样成为被消解和恶搞的对象,在B 站中以她为素材再次创作的视频大量涌现。“弹幕”内容的制造者们超越了影视作品的创作者,成为了传播的中心和热点。因而,“弹幕视频”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观看方式,这种模糊和置换作者和受众身份的行为,更是一种符合当下社会生活的娱乐取向,它身上被赋予了当代人特殊的美学趣味。 

二、“弹幕视频”的美学是去传统的美学

从广义上说,“美”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共同追求,是能给予人情感愉悦的感性体验。李泽厚先生认为美“来自于人类客观物质实践所产生的‘自然的人化’。他认为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都来自于人类的社会实践”。这一“实践说”说明了任何一个时代的美学追求都因为不同的生存环境而有着本质的不同。“弹幕视频”所产生的美学倾向,是远不同于传统美学的,它是瞬时的、是“审丑”的,它承载着人们疯狂娱乐的需要。

1. 传统美学追求永恒,“弹幕视频”追求瞬时

19 世纪末活动影像诞生以来,影视艺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大众化的“第八艺术”,同时也发展出自身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作为现代电影诞生标志的《公民凯恩》,以成熟的电影镜头和语言,从多个视角叙述凯恩的一生。无论是景深镜头还是全片成熟的蒙太奇手法,都展现了电影———这一叙事艺术———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和再现世界的能力。好莱坞被称为世界电影的“梦工厂”,在于它所塑造的无数虚构梦幻世界让人们沉醉其中。而近年来火爆的3D 电影技术以及新近的VR技术,都在将人们引向一个“虚拟现实”的逼真“世界”。

一直以来,人类对永恒的存在都有着不懈的追求,巴赞从人类的“木乃伊情结”中找寻到影像存在的哲学意义,即通过影像这一外在形式,永远的使自我存在,“用形式的永恒克服岁月流逝”。在永恒的美学追求下,影视艺术以叙事为中心,以连贯的视听语言,构造完整的影像世界。

而“弹幕”的出现却让影像与作为艺术的电影背道而驰。传统影视作品所关注的画面细节会被弹幕遮挡去一部分,演员的表情、画面构图甚至色彩都因为弹幕而失去了原本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由于“弹幕”本身是有内容的文字,观众所观看的已不仅是视频内容本身,还有大量“弹幕”所带来的即时评论内容。蒙太奇试图营造的完整空间不断被“弹幕”所打断,甚至于在传统影视作品中至关重要的剧情与节奏感同样在被削弱。“弹幕”加入到视频的内容中,让观众对剧情和节奏的感受产生巨大的变化。

“碎片化”成为如今众多影像作品的一大特点,因为不再追求永恒,只追求瞬间的感受,所以完整性也不再重要,逻辑和合理都变为虚谈。而“弹幕”对视频内涵的解构,让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加“支离破碎”,在节奏上越来越追求迅速。重要的只有一瞬间的感觉,即时而间断成为“弹幕视频”的美学特征。传统京剧剧目《窦娥冤》中,一句“未开言思往事心中惆怅”,哀婉绵延的曲调中尽诉窦娥的愁苦,甚至一曲唱罢,惆怅的情感依然余音绕梁。如果将这样连绵不断的情感放在今天的作品中,必然会失去“弹幕”观众。在“弹幕”面前,没有一种连续的情感或者体验可以长时间的持续,任何感受都只存在于瞬间。

2. 传统美学是审美的,“弹幕视频”是“审丑”的

人类对美有着永恒的追求,在自然的湖光山色中我们会感到内心的触动; 在艺术作品中,我们会为优雅的线条、丰富的色彩、悦动的音符所打动。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传统艺术作品里,我们为“求而不得”的凄美爱情伤感,为至真至情至性的人物与故事落泪。即使是在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代表电影《大话西游》里,当紫霞仙子为至尊宝而死,至尊宝面对着逝去的感情无能为力时,依然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这也是对真挚情感的“美”的展现。

然而在“弹幕视频”中,却充斥着粗俗的表达和对刺激性的追求。Papi 酱视频中毫无遮掩的粗口,以及对各色社会人群的过分挖苦与攻击,已经表现了这种特点。而B 站上一类被称为“鬼畜”的视频,更直接的反映了“弹幕”观众对这些刺激性内容的需要。“鬼畜”视频用充满节奏感的音乐,配合着重复素材的使用,达到特殊的喜剧效果。视频中的恶俗元素,对各色人物的恶搞,以及依靠下流词汇造成的搞笑效果都是“审丑”的娱乐。

在“弹幕视频”的影响下,出现了一系列依靠“审丑元素”和观众“脑补”进行叙事的作品。所谓“脑补”,即通过观众的自我想象对作品内的情节进行虚构和补充,这同样是一种参与式的观影行为。在电影《盗墓笔记》中,就存在着对同性爱情的恶意窥探。与《断臂山》里细腻的爱情完全不同,该片中的两位男主人公之间,没有任何情感铺垫,反而依靠众多暧昧不明的台词和充满情感意味的镜头,将二人的关系置于一种“不便明说”却“令人遐想”的状态。由于《盗墓笔记》本身改编自畅销小说,大量粉丝观众熟知故事背景,因而在情节支离破碎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脑补”故事逻辑。这种创作方式无疑是对粉丝的刻意迎合,暗含着要求观众积极参与剧情联想的目的。

在这种网络氛围下的影视作品里,以粗俗的表达为中心,不断加入众多所谓“重口味”和“污”的元素,色情和暴力的欲望越来越充斥着银幕。如果说,在国产青春类型片《致青春》里,还有对青春逝去的怀旧美感,还是“一种情感化、感性化、体验式、想象式的审美活动”,那么在《夏有乔木雅望天堂》中,这种怀旧已经彻底被摧毁。片中诸如女主人公被性侵犯,男主人公为此杀人的情节,都将暴力元素植入青春片,让一直被诟病的青春片“堕胎情节”都显得不那么骇人听闻。

3. 传统美学是对灵魂的抚慰,“弹幕视频”是娱乐的狂欢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探讨希腊人的日神冲动与酒神冲动,发掘在当时处境下人类的哲学生存意义,继而发展出艺术的二元冲动说。“希腊人的例子表明,一个民族越是领悟世界痛苦的真相,就越是需要用日神的外观来掩盖这个真相,美化人生,以求在宇宙变化之流中夺得现象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权利。”在巨大的生存威胁面前,早期人类渴求在艺术中救赎自我,依靠艺术来获得短暂的光明。这一方面是神话中所展现出的对自然的敬畏和恐惧,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戏剧里英雄形象的起源。

生存的困境越沉重,越是英雄主义盛行的时代。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面对统治阶级的压迫,百姓往往将个人幸福寄托于对明君、清官和侠客的期望,在我国古代的戏曲和文艺作品里,出现了众多此类形象。而随着物质水平的发展、人类个性的解放,传统的英雄主义逐渐消逝,变成了对更富有人性、更真实的英雄的追求。英雄虽然居于神坛,但他们的缺点却让他们更加真实、更让人感动。而在“弹幕视频”影响下的影视作品里,已经不再有英雄。爱情片里的男主人公,已经不需要在女主人公陷入危难之时拯救她们,而是依靠俊美的容貌和匀称的身材,承载女性原始欲望的投射,并发展出没有来由的爱情。传统的英雄式人物不复存在,甚至充满性格的个性人物都已不再出现,有的只是一张张相似的脸。

传统美学所起到的作用是对人灵魂的抚慰,它是作者和受众之间共同的精神“图腾”。他们共同将文艺作品视作内心的明灯,照亮生存的期待和希望。或者说至少,传统美学影响下的文艺作品都贴近人的心灵,是心灵触动的产物。而如今,“图腾”作用的作品已不再吸引观众,观众逐渐将文艺作品当作情绪宣泄的工具。

“弹幕”作为一个互动平台,可以进行用户与作品以及用户彼此之间的交流。这让个人化的情绪发泄可以变为集体化的狂欢行为。如果我们对B 站的“弹幕”内容进行分析,会发现许多“弹幕”密集的画面,基本以众多观众发出相同内容的“弹幕”为主。比如表达“哈哈哈哈哈”的“2333333”,反复出现在各种搞笑类的视频及其片断当中,再比如同时刷一句角色的台词,导致整个画面都被弹幕遮盖。在“弹幕”里,用户们在寻找着对彼此的认同,用相似的“刷屏”行为制造一种全新的参与感。“弹幕”平台变成了一个用户共同参与的狂欢场所。“弹幕”播放也随之成为一种全新的仪式。“仪式感”是电影的重要构成之一,而“弹幕仪式”与看电影的仪式有着本质的不同。它不再是沉浸在梦境中对另一个世界的沉醉和欣赏,而是在“弹幕”的狂欢中进行的消解和娱乐。

巴赫金所提出的狂欢理论,主要分析了狂欢节的疯狂行为以及狂欢生活的诸多特征。人们在狂欢时,冲破阶级界线、反抗社会规则、颠覆传统观念,率性地释放自我。这种行为似乎和“弹幕”中的“生活”一样。但这其实是一种假象。“弹幕狂欢”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狂欢,人们居于“弹幕”之后,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与其说是自我的释放,不如说是原始欲望的丑陋表现。“网络虽然狂欢,但却是孤独的狂欢; 在线虽然自由,但却是暂时的、不稳固的自由。因为主客体关系扭转,主体被客体、被符号吞噬,主体的反思力已不存在。”

Papi 酱以七夕为主题的视频中,有趣的现象是,揭穿感情关系中“暧昧”的男性的虚伪,并激烈地抨击,却在当人问道和喜欢的偶像愿不愿意“暧昧”时,改变了自己的原则。而在“弹幕”中,大量粉丝通过写上自己偶像的名字,以示对这种行为的接受。偶像因为被“我”所喜爱而具有了特权,正是因为“我”将原始欲望投射在了他身上。而这种集体的、不暴露自我的方式,正是一种虚拟世界中的娱乐狂欢行为。

三、“弹幕视频”体现了逃离现实的精神需要

“一个时代的写作总是和一个时代的灵魂状况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弹幕视频”深受年轻人的欢迎,无疑表现出他们的现实取向。B 站最初发家于“二次元”,尽管如今“二次元”已难再成为B 站的中心,但它却不断地在影响着现在的网络生活。在“二次元”的背后,是不愿成长、忠于自我、逃离现实的青年一代的灵魂现状。

1. “弹幕视频”美学诞生于物质充裕的现代环境

从古至今,人类的生产力状况一直在不断提升。机器生产解放了人的双手,人们不再需要与自然搏斗,不再挣扎于生存和死亡之间。这首先让艺术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信仰。二战以来,思想和艺术所经历的一系列反思,带来了对人自身的重新思考。但是,人性解放和对自由的向往也会走向另一个深渊。随着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在生活的无目的性之中迷茫与彷徨。网络技术和虚拟技术的诞生,正好应和了这种生存状态。逃离生活,沉溺在娱乐之中,变为填补空虚的一种方式。

当艺术用以救赎的社会功能消失,对心灵的抚慰失去土壤,它只能走向崎岖的道路,寻求对欲望的满足。这是传统电影和文艺作品不断失去市场的根源之一。人们不再需要依靠文艺作品获得勇气来面对生活,与之相反,人们需要通过作品来刺激麻木和无聊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文艺作品,慢慢开始追求个人享乐主义和对欲望的书写。

无论是“弹幕”、“吐槽”还是“鬼畜”,都以娱乐消遣为中心,都在发泄着自我情感。但这些发泄的情感,就像Papi 酱视频里都市人琐碎的生活一样,和对生命的终极追问、对心灵的震慑与激荡,完全处于两个极端。因为物质富裕而缺少困境,因为缺少困境而愈发空虚,也因此而寻求刺激,并将“小生活”不断扩大化,进行夸张的表达和宣泄。而这其中,有着青年人“拒绝成长”和“逃避现实”的双重需求。

2. “弹幕视频”是“拒绝成长”的需要 

提到“二次元”,无法规避的就是动画。在大众的印象中,动画是为孩子们播放的文化产品。而在“动漫大国”日本,动画则发展出成熟的类型化工业体系,针对不同群体,有着不同表现内涵的动画作品。这其中,就不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不断探讨人类终极问题、创作出富有深刻思想内涵作品的导演。

同样,也有《千与千寻》这种既适合于孩子们观看,又达到较高艺术水平的作品。而在以B 站为中心的“弹幕视频”受众中,却有着一种假象,即认为自己所观看的动漫脱离了低幼化的动画,但实质上却依然无法进入到真实的现实中来。

在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中,近现代中国的曲折历史用动画的方式重新展现。共产党的形象被拟物成一只兔子,同样还有美国、苏联、朝鲜与韩国,这些国家和政治词汇纷纷用“种花家”“鹰酱”“熊酱”等来代替。而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冲突,就像孩子打架一般的用互相扔砖等方式来展现。全片强烈的卡通风格和可爱的配音,都是对传统历史的一次消解。动画片用区区十分钟的长度来展现中国近现代曲折而复杂的历史,对历史的诠释充满了“萌化”的成分。更重要的是,《那年那兔那些事》对历史的“孩童化”“萌化”的展现,却被众多的观看者视作表现了真实历史的作品。众多这样的作品其实缺少了对待历史的严肃态度和深度挖掘的意识,而它们却恰恰被许多受众所欢迎。它们保持着和深刻现实之间细若游丝的关联,在似乎是成人的、严肃的世界的外表下,其实表现出了自我麻痹的特征。

在学者肖熹和李洋的文章《〈小时代〉: 倒错性幼稚病与奶嘴电影》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该片,认为电影“模糊了少年与成人界限影片”“不仅表达了这种‘成长的烦恼’,更像奶嘴一样安抚这些‘过渡人’因不得不告别少年时代、进入成人世界而产生的慌张、不安,甚至是痛苦。”电影中角色吐舌头、同性接吻等暧昧画面,其实也已进入如今的大众生活。以“宝宝”自称和互称,成为微信交往中的一种现象。泛二次元文化影响下的作品,都表现出远离“成人世界”的特点。

3. “弹幕视频”是逃避现实的需要

正因为青年人这种处在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尴尬状态,所以众多视频中都将“我”放置在了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个体生命体验的重要性在不断夸大。Papi 酱的系列视频中,以自我为中心,对当代青年人生活中遭遇的一系列琐事进行“吐槽”,用讥讽的方式表达着不满。在她以春节为主题的视频里,模仿过年时“七大姑八大姨”问七问八的场面,同时组合出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回击。视频中透露出的是对过年时各种社交行为的厌恶,对他人介入自己生活的反感。这一视频的大受欢迎,连同着年味的消逝,和现代人人情关系的畸变,一起预示着社会的巨大变化。

无论是动画作品里奇幻、梦幻或者“宅”的世界,还是近年流行的“穿越”“架空”的当代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甚至《小时代》等发生在当下的故事,都已经远离了现实生活的时空,青年人依此逃避现实。物质的无限充裕让以往生存的压力消失,人们不再面对随时死亡的威胁。然而另一种压力却降落在青年人身上。后工业化城市中机械性的工作,以及房价、婚姻、购物、贷款等都市问题慢慢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生活压力超越了生存压力,而对生存意义的迷茫感也更深刻地进入到人们的灵魂中。

发达的网络和“弹幕视频”恰恰为现代人提供了逃避的温室。在这样的环境中,网民们的言行不受约束,欲望可以随意宣泄,可以在无数平台中寻找新鲜和刺激,更可以与同自己一样的人们进行狂欢。

四、“弹幕视频”的现实出路与启示

有灵魂的作品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只有“我”的欲望书写必将走向毁灭的边缘。越是在这样一个消费主义的时代,越是需要对灵魂进行真正的关照和抚慰。生活在后工业时代物质极度富裕的人们,精神的荒漠正不断蔓延。自我在世俗生活中,以吃喝玩乐的享受为中心,在机械性工作中丧失灵魂。以影视和视频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正是这一“异化”最直接的表现。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需要“我”与“他”共同存在的社会生活,即个人与真实的社会、真实的自然和真实的情感不断关联,才能重新找回有灵魂的生活和有灵魂的艺术。

“世界除了我们所看见的那些,它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关乎理想、意义,关乎人心的秘密和精神的出路。离开了这些个别而丰富的感受,人类的灵魂世界将会变得粗糙僵硬,一片荒凉”。走向生活,走向真正的有“他者”的社会生活,艺术家才能带来真正的艺术。

但同时,坚持传统文艺创作也无法继续生存,它们同样需要全新的面貌。这种情况下,“弹幕视频”所带来的快节奏,以及轻松的、“萌化”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注入到传统作品中去。例如上文所述《那年那兔那些事》,尽管作品存在着低幼化的倾向,但这种全新的创作方式都使这部作品在重述历史故事和重塑英雄形象中得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对待,它激起了一阵爱国主义情怀,感染了众多B 站用户。

而“吐槽”这种快意和夸张的表达,同样也可以用来塑造真性情的人物。最重要的是,适应用户参与作品内涵建构的新形态,用更开放的文本和创作思路,接纳更多“弹幕”用户,是当下网络视频现实发展的需要。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艺术家们,需要在这二者之间寻找平衡,用更关注现实的视角和更开放活泼的眼界,为我们带来更优秀的作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究竟什么样的书法作品才算是优秀的?
谈意境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营造
国画创作艺术与禅宗美学意境之探索!
书画中参得庄子美学思想
玉雕的最高境界,美绝了!
书法家应追求真善美的艺术境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