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成为一名社工“理论通”?
文/郑州市郑东新区仁爱和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卢敏【整理摘编:时英平】

近日,随着2023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名工作的陆续进行,很多社工开启了新一轮的备考之路。然而,对于新手社工或非本专业的社工来说,备考之路似乎并不那么容易。“不太懂题干中的专业术语,导致无法参透题目、问及到一些技巧或理论时,脑袋中一片空白或十分混乱、背书时知识点掌握得还不错,但一到做题就不知道在考啥、在设计个案、小组、活动档案等时如何准确选取所使用的理论支持?”类似于上述的种种困难扑面而来……归根到底,是社工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社工知识掌握尚未形成体系。
在笔者看来,体系性的理论和知识装备对于未经过系统性学习和专业价值熏陶的非本专业社工来说至关重要,理论和价值观的掌握是打通社工行业的第一扇门。同时,无论是新社工还是老社工,如何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也至为关键。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中的思考,就如何成为一名“理论通”社工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体系框架,杜绝混乱
很多新手社工在学习社工知识理论时选择翻开一本书,一页一页进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非常细致,但可能会出现:到头来不知道自己所背的是哪个章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关系混乱,出现牛头不对马尾,知识点对不上的现象。而杜绝该现象的最好方法是注重建立社工知识框架。

学习的第一步是在脑海中建立知识体系,明白社工知识理论之间的关系,保障脑海中印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图。如上图所示,将社工专业体系分为基础体系、方法论、实务领域三大方面。基础体系主要由社工价值观与伦理、基本理论等组成。方法论里面包括三大直接工作方法及间接工作方法。实务领域按照人群及工作领域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分为不同的实务社会工作。以此架构层层划分,不断细化才形成我们之前所记忆的每个琐碎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从根源上把每个琐碎的知识体系化,进行清晰的归类。当我们需要运用某个知识时,可以在脑海的体系图中快速寻找它的位置,将它位置前后的关联知识体系一并找出。这样,能够让我们更快更精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抓住核心概念,事半功倍
当社工知识体系建立起来后,大家会发现体系中每个分支都需要掌握很多理论。例如:个案工作常用理论就有6个,而小组和社区活动的常用理论又有所不同,在实务领域中不同人群或工作领域都有各自的理论支持。而每个理论的概念、流派、应用及相应技巧又不尽相同,面对如此繁多的知识点,该如何高效记忆呢?笔者建议,运用“三步走记忆法”。

第一步,进行理论的通读。旨在形成对所有基本的理解性认识,而非死记硬背。这有助于社工建立广阔的知识面,需要别人提到该理论时,自己有印象即可,不需要每个记忆和熟悉掌握。如:提到精神分析理论,你就能够想到是个案工作里可能用到的;提到地区发展模式,你就知道是在社区工作里的;提到埃里克森,你知道有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这属于对知识点的初步印象,但初步印象也需要我们在上述提到的建立框架的前提下,否则无法准确将其归类。

第二步,关键词记忆法。第一步通读完之后,我们需要找出各分支领域的常用理论。例如:社区工作有三大模式:社会策划模式、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在记忆不同模式概念时,选取关键词记忆,关键词一定是能够体现该理论特点,并能够与其它理论快速区分的词句。例如:①社会策划模式抓住“精英、专家说了算,自上而下注重专家的力量”这一句关键词。②地区发展模式是居民自己说了算,自下而上,注重居民的力量。③社会行动模式主要关注社区中存在的社会问题,把矛盾和冲突理解为社区发展的动力。反之,当我们看到关键词句或与关键词句意思相近的词句就可以联想到相应理论。

第三步,及时归类汇总。除了我们常见的三大方法涉及的理论和不同实务领域的理论,还有一些是我们服务不同阶段或不同人群会常用的理论和方法。如:在需求调研汇总时,可能会用需求理论:马斯洛需求理论、ERG需求理论等。老年人服务时,可能会经常用一些专门的老年服务方法:园艺治疗、生命回顾、动机激发等。面对儿童青少年服务时,可能会用到历奇辅导,同时也会运用社会学习等理论。同一理论可能在不同人群及领域都有所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归类常用理论,进一步完善我们刚开始所建构的社工知识体系,让我们的体系更加完善,更加能够指导实际应用。

三、活用政策理论,融会贯通
在熟练掌握好理论后,很多社工会出现不知如何应用理论或者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的情况。现在就来说说怎么用的问题,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熟悉社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
第二,抓住理论的核心关键,关键词、关键要点。
以上两点上面已经详细阐述,在这不做赘述。

第三,选择适合理论的适用观点。在实际运用时,无论是个案指导或者小组活动策划,对于新手社工来说,在理论选取方面都不宜过多。在前期,我们主要以1-2个理论为主,选取最适合本次服务或者最能对该服务起到指导作用的理论。而一个理论中又有可能存在不同层面的涵义,有时候我们的一场活动可能应用该理论的全面涵义,只是应用了一个层面的意思,这是就需要我们选取理论中与服务相应的内容,而不是把理论的全部内容拿来照搬,要结合活动主题和意义进行有选择的理论适配。

第四,理论与政策交配使用。社工在服务中有时候会发现,自己所做的服务与社工常用的理论并不适配,搭配起来有些牵强。特别是社工的服务内容与当下政府或购买方意愿紧密挂钩时,这时可能需要我们把目光转移到与社工相关的政策或当下影响行业的一些政策上去思考,如:未成年人保护站的建立给予了社工很多未保工作内容,这时在服务中可能更具有指导意义的是未保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再例如:志愿服务是社工服务中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在设计志愿服务时有时候需要将理论和政策相结合,运用一些相关的志愿服务条例等政策内容。而社工站建设领域中的社区治理领域中更需要我们学习一些相关文件,比如:《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或《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等。这些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政策文件需要我们熟悉掌握,在实务中与理论交配使用。

第五,实务中遵循“四化”原则。
很多老社工很熟悉理论知识,也有完备的社工知识体系,但每次在实务中也会出现“为想理论而绞尽脑汁”或者“不知道自己用了什么理论”,或者出现“后来补票,服务完成后再套用一个理论”的情况。而上述现象出现是因为社工在服务一开始就没有服务的理念化、项目化或者目标感。也就是说,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服务,做服务想传达什么理念,做服务对于项目化目标完成有什么意义等。

所以,要想避免该现象,需要我们做一个带着脑袋去思考的社工。在服务中坚持“四化”原则,即:

①理念的活动化:将每一场活动赋予理念,不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每一场活动必须有想要传达的理念,想要达到的目标。

②活动的项目化:每一场活动是在回应或者推动我们项目目标的完成,可能我们项目有一个总的目标,这些总的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不同的小目标需要由一场场的活动或服务来完成。因此,我们的每个活动都是为了完成大目标而做的,不是漫无目的的。

③项目的品牌化:我们的项目是为了做出成效,有相应的服务成效,能够凸显某个人群的特色,能够解决特殊需求,能够成为服务的亮点。

④品牌的社会化:最终我们的特色项目的经验或者理念可以受益于某个人群或领域,在相同的群体或相似的项目环境推广,有推广价值,能够产生社会效应。

如果社工的每个服务设计都能够遵循上面“四化”理论,那么就不会出现“理论”选择问题,这样就可以通过自己服务的理念或目的去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适配。
社会工作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这就要求社工需要具备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而如何将二者融合更好地促进行业发展,需要社工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同时不同反思日常服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才能成为一名能够指导实践且能够完善研究理论的“理论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社工萌新说社工
说说社工|社工知识体系的道法术
微博
头条|社会工作专业全球定义及其注释
课程开发模式的新构想
专业篇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