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县千古谜|古寿州究竟有多大?

古寿州

古寿州究竟有多大?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事实上,回答此类的问题就等于将寿州文明史重新回顾了一遍。众所周知,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古寿州的舆地及归属都在变化之中,其中楚国迁都、两代淮南王、唐代寿州、宋以降的省、路、府、州、县的政区变化、寿州改寿县等历史事件非常重要。研究“古寿州究竟有多大”,涉及到地理学、地名学诸多方面,是一个庞杂的学术系统。这里只能撷取部分志书中对“有多大”问题的代表性阐述以飨读者。

明嘉靖《寿州志·舆地纪·沿革》载:“《禹贡》为扬州之域,商汤如制,周为六、蓼国,春秋属楚为附庸。战国秦击楚,楚考烈王东徙都寿春命曰'郢',秦灭楚,虏王负刍以其地为九江郡,置寿春邑。汉高祖更名淮南国,文帝为庐江郡,武帝复为九江郡,寿春隶焉。东汉为扬州刺史治所,后汉置扬州府治于寿春。魏为淮南郡,三国时江淮为战冲,数百里无居人。晋平吴,流民还辑,复为淮南郡兼置扬州。

东晋为寿阳郡,宋高祖武皇帝迁都寿阳。孝武大明八年复立淮南郡。齐制如宋,兼置荆河,州为重镇。后魏置扬州,梁克寿阳为豫州。东魏、北齐并为扬州,陈复为豫州,后周(西魏宇文泰建立)拔寿阳复为扬州。隋文帝开皇九年改为寿州,置淮南行台尚书省,寻废。炀帝复为淮南郡,领县四:寿春、安丰、霍邱、下蔡。唐为寿州,天宝为寿春郡,置都督府,领县五:寿春、安丰、霍邱、霍山、盛唐,隶淮南道。肃宗初,以寿州隶淮南节度使,后复以寿州,隶淮西节度。五代唐(后唐)为顺化军,南唐为清淮军,后周克寿州,徙治下蔡为忠正军。宋太祖复为寿州,真宗升寿春府,神宗分属淮南西路,徽宗复升为寿春府,属淮南路。高宗以安丰军复为府治于寿春。金以安丰县为安丰军。元置安丰路总管府,领州一县五,后定为安丰散府,领寿春、安丰、霍邱三县,后复为安丰路。元末为刘福通所据。明兴,高皇帝为寿春府,寻改寿州,隶凤阳府,领县二:蒙城、霍邱;编户四十三里,今为五十四里。”

清光绪《寿州志·舆地志·建制沿革》载:“明初为寿春府,寻为寿州,隶南京凤阳府。寿春、安丰、下蔡皆省入。(明南京总十五府。按《明史》:“太祖丙午年改元安丰路为寿春府。吴元年改为寿州,属临濠府。洪武二年直隶中书省。四年还属,定为寿州,领霍邱、蒙城二县。其寿春、下蔡、安丰皆省入州,寿州遂有寿春、安丰、下蔡故地。”按 :临濠府即今凤阳府,洪武七年改。)国朝(清朝)为凤阳府之寿州。初隶江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后隶江南安徽等承宣布政使司。以所属霍邱、蒙城隶颍州,分故下蔡及城东北隅设凤台县,后徙县治于下蔡,城以内仍归寿州。(顺治初,改明南京为江南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康熙六年,分江南之安徽等处设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寿州隶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凤阳府。雍正二年,升颍州为府,以寿州之霍邱、蒙城县隶颍州。

十一年,分城内之东北隅并北门外之石马店,东门外之石头埠等处设凤台县。所分地在淮南者为古寿春地十之二,在淮北者皆古下蔡地也。城之西、南二门属州,北门属县,东门与县分理。东街北自箭道巷起,到东门止,皆属县,北街东首贝家拐起,到北门止,皆属县;西首紫城街口起,至北门止,皆属县。

同治二年寿城克复后,巡抚唐训方饬移县治于下蔡。嗣经巡抚乔松年会同总督曾国藩具奏,同治四年六月初一日,奉上谕军机大臣会同吏兵等部议复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请:凤台县与寿州同城,殊为无益,着即将县治移于下蔡镇,俾沿淮要区得所控扼等因。钦此。嗣时,城以内仍属寿州。城外东门以北及北门外属州,以外属县。)”

更多历史事实表明,古寿州在史前已有了较为先进的文化。

真正有文字记载,古寿州(寿春)作为治所或重要政区,是在楚考烈王迁都寿春之年(公元前241年),“(寿春曾是)吴楚陈蔡之舆地。战国之末,楚有之而考烈王都焉”(晋·伏滔《正淮论》)。据《中国区划通史(先秦)》卷中《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领县沿革表》,寿春作为一级行政单位,出现在公元前240年左右,而此时,包括寿春在内,楚国下领22个县,秦国下领124个县,两国力量对比很悬殊。楚国东国的建立及迁都,将寿春城的命运与楚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楚国定都于寿春仅仅存续了19年。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被秦所灭。

公元前222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为九江郡治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汉置十三州刺史部,寿春为九江郡治所。 


秦时的九江郡,包括安徽淮南地及湖广之黄州府。项羽分王诸将,分九江为二国,北边九江王英布,都六;南边衡山王吴芮,都邾。文中特别强调,此“衡山”不是南岳衡山(地处今湖南省),“秦时呼《禹贡》衡山为湘山,而名潜、霍为衡山”。汉灭项羽,以英布为淮南王,淮南国的大致范围包括九江、衡山及江南豫章、庐江,此时淮南国地跨江淮。英布被杀,淮南国封给了刘长,刘长死,汉文帝复封刘长三子,刘安为淮南王,大致位置是英布当年九江王统辖范围;刘勃为衡山王,乃吴芮故地;刘赐为庐江王,豫章、庐江,江南之地。此时的庐江“西北流经彭蠡以入于江”,庐江之“庐”与今天的庐山之“庐”相近。后刘勃调入济北为王,刘赐徙衡山,豫章、庐江权力收回。汉武帝元狩初年,“淮南、衡山既皆以谋反国除”,淮南国复为九江郡,其西边的六地,介于淮南、衡山之间,封给刘庆作六安国。

从《汉庐江、九江二郡沿革考》中可以看出,秦汉时的“九江郡”和汉时的“淮南国”辖域有大有小。英布、刘长的“淮南国”最大,后淮南国又一分为三,最后因谋反权力被收回,复置郡,这也是汉时中央集权的一个缩影。另外,秦汉时的衡山不是今天的衡山,而是霍山、潜山的泛称。

(王继林)【整理编辑:时英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寿春楚国都城
通过地图,了解安徽省六安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凤台县城区街道地图_凤台县城道路地图查询
安徽省一千年古县,人口超100万,楚国曾在此建都!
阿媒丨感知淮南:寿春古城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地位
安徽省一个县,人口超70万,名字取“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