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训练“允执厥中”:理解“反者道之动”不难,明白“弱者道之用”不易

下节课想讲一下这张片子,感觉自己还没能完全通透,因而先在这摆摆逻辑表述。

“反者道之动”讲起来很容易,如上所述,因上努力,果上必然。再有就是将其等同于悖论思维。

查尔斯.汉迪在《空雨衣》中写道:

“悖论之所以令人困惑,在于它要我们接受相互矛盾的事物。其实,人生好比跷跷板,假如我们能够透彻理解相反两端彼此依存的必须,那么无论处于什么场景都会处之泰然。”

思应相反,得须相成。这是以前多次说过的托利得定理:

测验一个人的智力是否属于上乘,只看脑子里能否同时容纳两种相反的思想,而无碍于其处世行事。

至于“弱者道之用”,很难自圆其说。在网上查了很多,包括什么什么讲坛,没见到有什么说得通的修辞逻辑。

中华书局的《道德经》对于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译文是:

“万物在大道的支配下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大道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提醒万物保持柔弱的状态。天下万物产生于某种物质,而物质产生于空间。”貌似也没什么帮助。

笔者也曾写过一篇上善若水  |  弱者道之用;把'弱者道之用'直接用'上善若水'来展开理解,也有点牵强,虽然写出了一段很不错的文字:水,百折不挠,可谓仁矣;善利万物,可谓义矣;以善下之,可谓礼矣;为而不争,可谓智矣;一以贯之,可谓信矣。

《道德经.第四十章》后面还有一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笔者曾经做过下面一张胶片,用来诠释这一句是没问题的。令:有=物理域,无=逻辑域;有=物质,无=能量:

如果,按“强=有,弱=无”来理解,则“弱者道之用”则可以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关系来诠释,讲清楚逻辑关系。

如果让“弱者”指代“沉默的大多数”,所谓系统的默认值,“弱者道之用”是否就呈现出清晰的逻辑道理了?

今天还在“文心一言”上提问了一句,“弱者道之用”可以理解为问题导向么?得到了如下的回答,感觉也很有味道: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系统思维的产物,要辩证全面地认知复杂问题的各个方面、各个维度。因而也就回到了下图所示的儒家十六字真言和笔者凑出来的“天平模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迷雾中的《道德经》(连载)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
《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