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本刊新栏目||官华读诗(二)

官华评诗

本期诗人:(排名以收稿时间为序)

王跃强 李祖新 王小泥 王保元 王富祥 

马鸣 风过园林 曾令阳 一禾 汤一宁

她来了
王跃强

她来了
树虽苦闷,风不拒绝
我正在转身

这是暮春
花都老了,鸟的颜色在变深
她有如蝴蝶
而非落叶

溪水不忘蜿蜒
鱼默默地流泻潺潺声
她有野莴苣汁
犹带梦影

我迎了上去,像个问候
这个姿势
从去年开始
手指上有轻微的玫瑰火焰
从未止熄

她来了
路,雾,花,水
我好心惊

【官华读诗】这首《她来了》,时间放在“暮春”,在物的想象和召唤中展开,当感官发生不可替代的转向时,让物呈现,让纷繁的存在物展现自身的秩序。无论“树”的“苦闷”,“风”的无法“拒绝”,“溪水”的“蜿蜒”,“鱼”的沉默,还是“路、雾、花、水”的“心惊”一样,“她”与“我”的对峙,“她”“来”,“我”“转身”,诗人以一种哲学式的“我思”状态,在时间的节点上,进行关照和审视。整首诗歌在“花都老了,鸟的颜色在变深”,“手指上有轻微的玫瑰火焰/从未止息”,通过隐喻的意义让物象有了意识上的呈现,来体现物与世界、人与世界的关联。当然,物本身,是具有质感的存在。作为诗人的王跃强,深谙其中,从对物的想象中攫取着存在的真实,让为常识和经验所遮蔽的事物向我们敞开。一首《她来了》,让我们体会到“物的深度惟有在人的深处才有彰显的可能”。
记者采访
李祖新
 
"上战场怕吗?"
"怕,怕比敌人先死"
 
"战场上想什么?"
"没想,子弹不让"
 
"你打死多少敌人?"
"不知道,没时间数"
 
"你立过功吗?"
没,因为活着,不配"
 
"想对妻子说什么?
"我爱她,也爱我的国家"

【官华读诗】李祖新是位越战老兵,他所属的侦查连在敌后战场可谓九死一生,凶险异常。他的系列诗歌《战地诗抄》,主题鲜明,荡气回肠。这首《记者采访》,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展现出战士的风采和对祖国的热爱,是一首难得的佳作。诗虽短,蕴涵很深。启承之间,一问一答,彼此生发、互相印证、密不可分,交互间构成了诗歌独特的内在支撑和强烈的核心体验。上战场怕吗?”“怕,怕比敌人先死既是真实感受,也是一种决绝。战场上想什么?”“没想,子弹不让,战场上瞬息万变,子弹不让,具体而真实。你打死多少敌人?”“不知道,没时间数,可见战斗之激烈,战士之奋勇。对于立功没,因为活着,不配,一句活着,不配,只有经历过战友牺牲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人才配,这是一种闪光的人格的体现。想对妻子说什么?”“我爱她,也爱我的国家这是一个军人的炙热的情感告白,不参杂其它成份。诗歌从五个方面入手,层层递进中,不断加深对一名军人的认知,这是一种有着钢铁般意志、勇往直前、保家卫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画像。
如雪姑娘的念想
王小泥  (重庆)
 
如雪姑娘,火烧天
是我最舒爽的清风明月
 
一个捣衣女孩儿
窈窕芳华,在月色中燃烧
飘动的蝉翼,掩不住怀春的娇羞
 
月儿已过柳梢头
如雪把小溪洗成一匹棉绸
鱼儿在胸纹挠痒痒
 
青春的笋苞尖挺月光
稳住心神,等一只楞头青鹿子
撞进十八岁的心房

【官华读诗】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诗人王小泥以温婉的情感触动以及悸动来呈现,十八岁如雪姑娘成为诗歌的具体形象,这是一种现实场景的具体化叙写。诗歌中个体(如雪姑娘)与在场(小溪边捣衣)的自然契合,而生发出窈窕芳华渴望爱情所独有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动人的理想指认。诗歌的表现维度是唯美的,有着浪漫主义的色彩,犹如清风明月般,其憧憬想象的背后,是单纯、热烈,充满向往的,如雪姑娘的形象更有生活味和立体感。
黄山松
王富祥
 
听黄山的保洁大姐说:
这棵松有四五十年了
就长在刀劈的崖石上
一条很窄小的缝是能接地气的惟一根源
 
我猜想这棵松树刚探出头走向社会时,也想长直
也想有阳光照耀
也想土壤肥沃养份充足
但这棵松树的背景,只是贫瘠的岩石
 
只能弯着腰
匍匐,谦卑,不争宠
四五十年,骨节硬朗。活出了范儿
(原载《作家天地》2021年第九期)

【官华读诗】呈现生命与生存的坚韧,在岁月的荏苒中得以窥探生命的不息。《黄山松》弯着腰/匍匐,谦卑,不争宠”“骨节硬朗”“活出了范儿。诗歌既有生活的原质性,又有高于生活的超拔性。这是诗人在场及物性和干预介入的结果。这样的诗歌有叙事、有细节、有联想、有痛感,生命体验的向度所衍生与铺陈的正是生活外在与内在关联,赋予黄山松可贵的独立人格,借以关照人生。可以说,诗人笔下的黄山松有具体的内指性,是同构的,又是异质的。
白桦林(组诗)
风过园林
 
1
白桦林下在一场雪上
一笔一笔的白
  
白的雪,还会回到天上
白的白桦林,却愿意留在人间
 
在人间倾诉对母亲的怀念
在人间坚守从生到死的纯净
 
2
天地间一只作画的鸟
翼尖在白桦林上蘸滿了白
  
鸟儿丢下的那一点红
掉在白桦林边,像它按下的
一枚印章
  
那枚落日,也想溶入白桦林
鸟儿不让,它都不允许自己
落在白桦林里
  
3
一个男人指着白桦林
对女人说,那是我爱你的誓言
 
女人的目光停在白桦林边上
两个相敬如宾的老人
白发如雪
 
一对白鹤从白桦林中穿过
它们想一尘不染的抵达目的地

【官华读诗】《白桦林》是一种象征,就如白的雪白的白桦林一笔一笔的白,在诗意的飘忽中,诗歌的指涉直抵相敬如宾的老人,是生命与情感的归属。而鸟儿丢下的那一点红像它按下的/一枚印章,在这里印章成为一种贯通情感的蕴涵,如爱的誓言,如怀念,如从生到死的纯净般,白桦林成为一种具象化的存在或者见证,成为一种情怀与境界的支撑。也许,诗人要传达的正是天地间最真挚的一尘不染的情感的认知。《白桦林》一诗,可以看出诗人风过园林的诗歌极注重对语义的拓展和语词的隐喻性的建构,包含了更为复杂的、深刻的人生况味。
 
路在脚下
曾令阳
 
站在高高山岗
喊出朝霞又送走夕阳
山下弯曲小路
走成多少山里人的万千愁肠
 
站在岁月路口眺望
季节四姐妹
屡次模糊我的目光
苦苦守候中
把时间磨得锃亮
 
前方,总是让人向往
心绪一次次被风拉长
期盼城市五光十色来到身旁
我在群山中种下绿色种子
只要有阳光,有雨露
梦想定能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让外界目光
在山里闪闪发亮

【官华读诗】诗人隐显适度的表达背后是真实的感受与渴望。小山村,弯曲小路,将通往外界的联系掐断。在眺望守候中期盼,向往总是一次次被风拉长。有梦想就会生根发芽,就会吸引外界目光。《路在脚下》旨在与外界联通,平等对话。诗人平静的叙述,简净的文字,素朴的意象,让温情与痛感缓缓弥散或者流淌。
所有的鸟都紧绷着滴雨的嘴巴
王保元
 
这些雨水真是难兄难弟
它们一生注定迁徙不止
决别故土的伤痛是否结痂脱落
如今又一次别离暖热的窝
拖家带口
连同左邻右舍
连同村庄
连同县镇
人类史上也没有如此记录
修仙成佛上天入地
这些身影
这些刀割的痛苦
化身一滴接一滴的伤离别
人间的苦,难道不够多吗
却要补塞这连绵的大迁徙
风声,我听不到
鹤唳,我听不到
我只听到伤心的雨砸肿石壁的忧郁
卫河的眼睛,我看不到
淇河的眼睛,我看不到
共产主义渠的眼睛,我看不到
我只看到伤心的雨砸在鼓胀的警戒水位上
这些痛苦也叠加在鸟巢之上
所有的鸟都紧绷着滴雨的嘴巴

【官华读诗】21年的秋天多雨,各地告急,险情不断。诗人是良知的化身,面对自然灾害,惟有手中的笔叙写着伤心痛苦,书写着人间的苦。这些人间的苦是可见的,左邻右舍”“村庄”“县镇以及超过警戒线的水位。诗人用三个我看不到,写出了无奈与揪心,更说出了灾害面前人类的渺小。这样写似乎没有新意,诗歌的意旨也突显不出来,整首诗在结尾处笔锋一转,现实情境有了生发性的转换。痛苦”“叠加在鸟巢之上/所有的鸟都紧绷着滴雨的嘴巴,显示出一个诗人在灾害面前超常的感受力,也让诗歌在痛苦的诉说中延伸出更深更大的意义。

长河落日 

一禾

我的马停在岸边:我要到对岸去

那是我的草原

我追赶着黎明和黑夜,日夜兼程

终于在日落前

我追赶到太阳。在它的光芒里

千万缕展开

天黑星星睁开眼睛前

我要到河对岸去

我要到对岸去:草原沉默

羔羊偎依母亲

那是草原的怀抱,一阵一阵的风相约

野花枝头。我从远方赶来

【官华读诗】用咀嚼两个字去感受这首《长河落日圆》最恰切不过了。我从远方赶来我要到对岸去我的马停在岸边在星星睁开眼睛前那里是我的草原。字句有力而富于质感,升腾着与众不同的诗意。我觉得这样的诗歌是不用阐释和解读的。这样的诗歌,象与意的契合在反复的低吟中加深,草原成为一种精神的图景,成为灵动与厚重的化身,为诗歌增添了一抹泥土滋味和烟火气息,成为灵魂的皈依。  

 
暮晚 
马鸣(陕西)
 
夕阳迟迟未落
它要给村西头的一户人家
多照一会儿亮
 
院子很干净就是有点太小了
连饭菜的香味
都容不下
 
爷爷正在饭桌子旁边儿
一边看云卷云舒
一边用往事下酒
 
奶奶在山丁子树下
把黄昏摁进了烟袋锅里
吧嗒吧嗒地品着
 
一块大石头上
跟爸妈视频的小孙女喊了一声
蚊子又给我发红包了
 
夕阳看着三人一前一后
都回到了屋里
自己才慢慢落下去

【官华读诗】马鸣这首《暮晚》,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具体化的生活场景叙写,人物却停留在留守老人和儿童身上,赏读之余,让人的心一沉。诗歌中夕阳在首尾出现两次,一次是开头迟迟未落,给村西头的一户人家/多照一会儿亮,一次是结尾看着三人一前一后”“回到了屋里”“才慢慢落下去,呼应间折射着一种人性的光,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涵了很深的寓意。诗歌整体凸显着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在寻常与微细中,起承转合,远近、内外、虚实结合得相当完美。把乡愁烙在纸上,这便是乡愁时代的诗歌的意义所在。
神奇的大自然画笔
汤一宁

大自然的彩色画笔
真神奇
它把天空染蓝了
把云彩染白了
把小草染绿了
把花儿染红了
把小朋友的衣服染得五颜六色
把小动物们染得色彩缤纷
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官华读诗】这是小诗人汤一宁七岁时所写的一首童诗。大自然的彩色画笔真神奇。这是儿童眼中的世界,天空”“云彩”“小草”“花儿”“小朋友”“小动物都成为画笔下的形象,如独语般,直奔主题,意象鲜明,阐述着一种诗意。诗歌的旨归,就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诗歌的语言直白,诗性化的拓展不够,我们不能强求初写诗歌的儿童去用繁复的意象去写作,眼中的世界,就是真,就是美,就足够了。同时也提醒汤一宁,在诗歌写作中,尽量避免成语的使用,这是写诗的大忌。




作者简介:官华,陕西合阳人,现居大荔。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协副主席等。先后在《中国文学》《中国诗人》《延河》《诗选刊》《青海湖》等发表诗歌并入选各类诗歌年选。著有诗集《春天错过花开》《渭河之南》等。

一 线 周 刊
“一线周刊”推荐当代一线诗人、作家,兼顾社会热门话题,影视点评,随笔、小说、散文等文学类作品。

编 辑:心 语     微信号:q1366096ww

做一个温暖的公众号

把时间交给阅读

     长按关注:一线周刊

往 期 回 顾 
作家诗人名录第五版(最新版)
本刊新栏目||官华读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歌】江崇胜 | 白桦林
爱情类散文诗歌-爱是一种宽容
诗海拾贝06:诗歌精选及简评(九人九首)
《优秀诗人诗歌专刊》07期 广东诗人·缥缈孤鸿影的诗
古代诗人最著名的十首励志诗
【诗家风采】王鹏 || 叶君之殇(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