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老青岛说说青岛丹东路

说说青岛丹东路

作者:于向阳

我每天上学走过的路,

有一条青岛的丹东路。

陡峭的山坡不算长,

每一步都有一部典故。

满载战略物资的小火车开来卸货,

再用马车向青岛山运输。

崎岖的山路灰沙飞扬,

沉重的弹药箱累坏了骡马车夫。

日本人赶走了德国人,

把土路起名为苏辙路。

四十年代改为安东路,

安东路就是现在的丹东路。

那里走出过好多演员的艺校,

竟然是百年前德国殖民者的军火库。

市北名校丹东路小学,

它百年前竟然在黄台路。

说说青岛丹东路

作者:于向阳

青岛丹东路是一条百年老路,在1898年德国殖民者占领青岛,就开始在青岛山设立炮台,建造了大型的战略要塞,当时的战略物资和军火都通过轮船运到大港码头,然后通过小火车运到大连路的物资库丹东路的军火仓库,那时的丹东路,只是一条能通马车运送军火以及物资的沙土路。

据民间传说,在德占期间,曾经有青岛绿林好汉不满意德国占领青岛,混进仓库,点燃仓库的炸药,引发了一次大爆炸。那场爆炸使周边房屋全部倒塌,这次爆炸,严重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大快人心。

1938年1月,日本人二次侵占青岛,在青岛山下开拓了一个新的居民区,位置在登州路以西的山谷;以中国古代文人“唐宋八大家”的人名命名,修成的马路有东坡(苏轼)路、苏洵路、苏辙路、欧阳(修)路等。当时建成的有东坡(苏轼)路、苏洵路、苏辙路、欧阳(修)路、寿阳路、安石路;但是在1946年时,当时的青岛市政府部门决定将这些道路以东北地名取代唐宋八大家的名字,于是,苏辙路以安东命名,改称安东路(后改名丹东路);寿阳路以辽北命名,改称辽北路;安石路以兴安命名,改称兴安路;欧阳路以合江命名,改称合江路;东坡路以松江命名,改称松江路;苏洵路以嫩江命名,改称嫩江路。

现在的丹东路就是当时的苏辙路、全长约1000米,它南边与信号山下的齐东路、莱芜二路吻接,顺坡而下北端就跟大连路搭界了。整条街道被嫩江路、松江路、合江路,分别拦腰截成四段。由十八个建筑拥挤的院落夹挤成一条狭窄的街道。

上世纪50年代末,黄台路小学迁到丹东路,改为丹东路小学(现市北实验小学)。与它毗邻的青岛市艺术学校,是由大庙山的新华中学迁移到丹东路和原市北区文化补习学校发展而来的,记得在吉林路小学我们班学习很好的几个同学竟然没有考上中学去了新华中学,后来迁到丹东路上课。现在这里是青岛艺校,成了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校舍受到规模限制,便在原13中扩建了分校。

丹东路学校周边开设了数家舞台服装、乐器的专卖店,把这里搞得红红火火,改变了过去冷清的面貌。相邻的那片山大宿舍后院,也改造成了一条连接丹东路、登州路的小路。

在六十年代,我在海大附中上学,每天要经过大连路、丹东路跨过合江路到登州路母校。合江路很短但是却有合江路小学和海大的教职员工宿舍。

我的好几个同学也住在这条路上。在合江路丹东路交界,有一座红砖房子,那就是海洋大学教工宿舍,我同学沈君平的父亲,著名的水产系教授沈汉祥住在楼上,他是廖承志的学生。在临近丹东路的大院,那里原来是日本大院,叫做“兴龙庄”,住着一大批日本各企业的中层职员。日本人投降后,在这里居住的日本人回国,这里安置山东大学的老师,所以叫做山东大学教职员工宿舍。在六十年代的称呼就是海大宿舍了。

还有一个大院有好几个大门,院内洁白整齐的小楼,红灰相间的干净地面,每一栋小楼都只有两层,一层有一处不小的院落,供住户养花种菜;二楼单独入户,楼梯就在每栋楼的两侧。在繁华的市区,这里堪称别墅级待遇。一村的六栋并立式别墅楼有24户居民,门口在嫩江路。三村是独栋三层楼房,每层楼两户,共6户,目前都尚存。已被拆除的是二村,“L”形的外廊式三层公寓,依坡而建,它有嫩江路、丹东路和辽北路三个大门。而且,每栋楼前都有小花园,墙垣错落,花木宜人。樱花盛开之时,满院似锦,美不胜收。这也就难怪梁思成会在《青岛》中,盛赞中纺大院设计的匠心独具了。

由于这里曾是“入侵青岛的日本海军陆战队高级军官官邸”,因而家具等配备齐全,“大院的人都是拎着一个皮箱子或一个美式帆布袋子就来青岛安家落户的”,居民李杏倩说。大院的第一代人来自五湖四海,“江浙一带居多,还有湖南、天津等地”。因为是作为高级技术人才被范澄川引进青岛的,所以他们是相关领域的精英。比如,在电机工程行业崭露头角的、毕业于浙江大学的高材生吴怡廷,及他漂亮的妻子汪静——湖南高考状元,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后为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的第一代女生。另外还有毕业于华东纺织大学(前南通学院)的工程师张世新、毕业于中山大学建筑系的全国屈指可数的高级建筑设计师言乘万等人。

院子里的居民携家带口来到这里,在院外,他们撑起了青岛纺织的明天,在院内,则成了孕育人才的摇篮。邻里情,老少乐,每一寸草木,每一方土地,都是第二代大院人的乐园。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一生牵挂于斯。大院老居民吴新元教授把这里叫做“一个美丽中国的真实范本”。

后来得知,那个大院原叫中纺大院,大院分一村、二村、三村。一村、二村是连通的。一村是六幢式样相同的粉红色两层小楼,每幢四户。二村是拐角式的外廊灰色三层楼房。三村在现在的辽北路,是白色的三层楼房。院里全部是日式建筑。进门是瓷砖地,上一高台阶后才是地板,拉门、拉窗、壁橱与其它日式建筑没有什么两样。但大院的整体设计还是很有特色的。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著有《青岛》一书,书中就特别介绍了大院的设计。大院二村三层楼,设有三个大门:从丹东路大门进来,是一楼;而从嫩江路大门进来,是二楼的走廊;从辽北路大门进来,只几级台阶就可直接到达三楼。一村每幢楼前都有一个小院子,有两处台阶是与二村相通的。一村地势高,可是围墙不高,矮墙下是两层两三米宽的土墙(用石块砌的边),既安全又便于绿化,春天樱花盛开,绿草茵茵。大院里设有澡塘、茶炉,还安有两处电铃,每天早上六点半拉响一次,催促人们起床洗漱,七点半又响一次,提醒人们要发班车了。

丹东路在近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的空地、原先的楼房都先后改造、拆迁,盖起了七、八层的楼群。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周边大酒店不多,只是感觉在丹东路靠近莱芜二路处有一个饺子铺,品质不错。在丹东路与合江路拐角有一家酒店,也许那是丹东路最大的酒店了。

在我们母校青岛海洋大学附设中学校庆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班的刘新民是学校特邀代表(他是共和国的将军)我们班的仵延国原是青岛曲艺协会主席,还在校庆的舞台上表演了山东快书!

(左-李斌,中-于向阳、右-刘新民)

那天中午,刘新民同学就在这家酒店宴请了参会的全体同学。

记得在六十年代,我在三十九中学上学,经常从我的家吉林路出发,翻过贮水山,越过黄台路,走大连路,在丹东路口,路过我的同班好友同学仵延国的家,叫着他一起上学。

在丹东路与大连路交界处,一个茶炉食品烟酒店,一个蔬菜店。那个有茶炉的小店门外有个煤球炉,每天用大锅煮着山药豆,茶蛋卖,那煮熟的山药豆加了糖精,很甜。五分钱能买一大包。茶蛋是三号蛋煮的,每个5分钱,由于我经常放学后去青海路拉沿赚小费,口袋里总有几分零钱,就去那个店买点零食,坐在贮水山的百蹬石梯上,拿着书本,一边背书,一边品尝。

刘新民的家在兴安路与登州路交界处,在中学时代我也经常去他家,他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中学毕业就去部队,现在是共和国的将军,也是我们班同学们的骄傲吧。

学生时代很快过去了,我插队去了农村。在70年代回城后,一直在中山路商圈转悠,很少来丹东路。直到1999年我企业内退下岗,我又找了一家企业打工,才开始重走丹东路。

我的第二次就业就是在兴安路11号百花剧场旁边的青岛市文化产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由于我们公司没有食堂,每天在丹东路的快餐店吃午饭,吃完饭就沿着这条山坡路找童年的感觉。

丹东路变了,变得我都快不认识了。青岛艺校,丹东路小学,农贸市场,还有哪些尚未拆掉的熟悉楼座。可是,几年来,我在这里一个童年的熟人也没有看到,只是看到这条熟悉的马路变得更有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解密黑龙江四大水系的分支河流(组图)
纪念即将消失的旧日界曙街
[转载]天津日租界道路名称
吉林老城:辽东小区、阿里山小区、筑石小区——新地号地区变迁史
丙奇村石板墓、紧张的加油路
松花江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