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箍桶匠

张广天 老老嬷 来自汤溪风物志 04:19


我20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次火灾,全部财产化为乌有。那时我有两个哥哥已经结婚,但是还没有分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天中午每人只能吃一碗饭。我年轻,饭量大,常常吃不饱,为了摆脱这种困境,我总想寻找一条出路,维持生计。


有一次我去挖水坑,赚了十几块钱,回来之后就用这个钱买了三条香烟,跑去当时的岭上公社美坑大队,投师刘顺银,和他学箍桶。学艺三年,第一年不计工资,只管饭吃,第二年有了工资,但每天也就几毛钱,到了第三年我每天就能赚一块六了,这个收入已经很接近师傅的了。当时箍桶,一天的工钱是一块八,木匠和泥水工要比箍桶稍微低一些,大概是一块六,篾匠最少,是一块二毛五。


刚学艺的时候是很苦的,每天早上刚听到鸡叫就要出门,晚上听到狗叫才收工。最初,都是由师傅取好木料,我只需要用斧头把木料劈成粗略的形状,精细的活都由师傅来做。这样日复一日地劈木头,直到斧头用得得心应手,师傅才放手让我去做,如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再由他修改。到了第三年,凡是师傅能做的活,我都能独立完成了。如果师傅要外出办事,我也基本能独当一面,比如有次,有户人家要我做一个杀猪时用来接血的桶,一个腰盆,外加一只水桶,我花了一天就完成了。


三年满师那天,我拿了“馒头篮”(农村叫法,竹篮里装五十个馒头),还有鸡和猪肉谢师。师傅回赠我一只长推刨和几只各式各样的小刨。长推刨是我们箍桶手艺人最重要的工具,手艺再好没了它也寸步难行。以前不是有一台戏叫《九斤姑娘》吗?里面有一场就讲这九斤姑娘的爸爸把长推刨落在家里,结果什么活都做不成。


满师之后,有个和我要好的木匠,介绍我到汤溪寺垅酒厂去箍桶。酒厂里有各种各样的桶,我做了一段时间,后来活儿少了,又有人介绍我到西北角的莲塘、泽口、大洋畈和毛家等村去箍桶,最远到过兰溪那边。


木匠做的活分“圆木”、“大木”和“小木”三种,箍桶属于“圆木”。虽然有些做“大木”(如造房子)、“小木”(如做家具)的师傅也会做圆木的活,但这毕竟不是他们的专长,所以做出来的桶就有区别。比如说同样做一个镬盖,虽然看起来一样,用起来就不同了,他们做出来的镬盖往往会漏气。这里面就有点奥妙了,关键就在这长推刨。我们箍的桶,每一块板都在长推刨上刨过,这样的木板,都有一定的弧度,两头合缝,两板之间会有头发丝般的空隙。使用时,蒸气一冒出来,板一胀合,中间的空隙就消失了。而不用长推刨刨出来的木板,虽然很合缝,使用的时候,木板两头就会翘开。所以说,没有这丝空隙,水桶反而容易漏水。


除了这些,我们做“圆木”的还得会另一套功夫,那就是雕刻。挈盘、肉桶等的把提手和盖子都要雕刻图案,这样看起来才精美大气。挈盘是用来装菜的,肉桶(过去叫挈盒)是用来装肉的,做这两种桶要用樟木。它们的提手,弯弯的如大梁一般,我要顺着木头的弧度,雕出一些花草,这样看去会有立体感。肉桶有个木盖,寓意着五谷丰登,一般会在上面雕蝙蝠的图案。这都是些精细活,可惜的是,我的师傅只会简单的雕刻。我的师爷是百善村人,叫丁海林,在厚大源一带箍桶,名气很大。有一段时间,师傅身体不好,我就跟师爷一起做活,他雕刻的图案活灵活现,十分精美。但因为他年纪大了,后来这活也被他简化,最后改为只雕七张叶子。雕刻这门手艺我始终没学好。


有了硬功夫也不能坏了规矩,我们箍桶,一般都是一天做一个桶。别以为小桶要比大桶好做,其实花费的精力差不多。过去有人这样唱:“饭甑两头空,大小都一工。”


箍新媳妇桶,一般要箍五个,哪五个呢?大脚桶、小脚桶、浴桶、小尿桶、还有带把的水桶,过去生孩子时,要用这个桶装“红男汤水”(给新生儿洗澡用的热水)。如果是富裕人家,连挈盘、肉桶、矮桶、摆放梳子之类的掠桶,都要算在嫁妆里头,再加上一个米升。做新媳妇桶起工这天,主人家会先请我们吃糕饼、鸡蛋和茶,还会给一个红包,红包的数目是一天的工钱。吃了东西,收了红包,然后再上工。如果按五个桶来算,新媳妇桶一般要做四天。箍细尿桶这天又会额外给一个红包,5角到1元钱不等,现在听起来很少,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那时候油条和大饼每根只要3分钱呢!也有一些人家,他们虽然知道这些规矩,但是手头紧,实在拿不出钱,能混过去就混过去,给红包本来也就是图个开心,我也不会为难他们,没有红包也一样给他们做。



我们箍桶的,每天手不离斧,什么活都用斧头完成,木板和木板的拼合要用的竹楔,也得用斧头剖、削、砍、敲。别看这小小的竹楔,里面也大有学问,得在桐油或菜籽油里沸煮过,这样放在桶板间,上百年都不会变形,也不容易腐烂。几年后,拆开木板一看,那竹楔的颜色还红彤彤的。


桶的外面都有一个起固定作用的箍,它能防止木桶散架。山外的人都喜欢用铁丝来固定,但山里人就用竹篾。这细长的竹篾也是我们用斧头剖开,削好。竹篾箍有两种,一种叫双花箍,你用手掰开,会有两朵花的图案,也叫九束头。另一种叫单花箍,掰开只有一朵花的图案。单花箍用在豆腐桶、大脚桶、尿桶上。双花箍用在饭甑、徛桶上。篾箍和铁丝不同,一到冬天,天一冷,桶上的铁丝就会自动掉下来,而用篾箍就不会,因为它和木板一样热胀冷缩。篾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养桶,桶不易损坏,也不会漏水。现在的人都忽略这些细节,连饭甑上的箍都用铁丝了。


我们上别人家里做桶,收工早的话,也会主动帮主人家修理些坏了的东西。出门在外,百人有百心,时间久了也总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做活,做好之后主动帮他们修一只水桶,我把木板拆开,发现木板的底部已经损坏,要刨掉一部分才能保证不会漏水。装脚箍时,又要锯一点点才能安装进去。所以修好的水桶比之前足足矮了一两个公分。男主人见了,一定要说水桶小了。我和他解释说一定要把坏的木板锯掉,不然还是会漏水,结果他却和我吵了起来。无奈之下,我把脚箍拆了下来,说今天的工钱我也不要了,这水桶你自己找人修理吧。装脚箍是技术活,不在行的人根本装不上,就算装上也会漏水。听到有人争吵,许多村民都围过来,都说我有理。还好女主人通情达理,她说:“师傅,你别听我家男人的话,你重新装起来,工钱我给你。”听她这么一说,我反而不好意思起来,于是又重新装好脚箍,再让她把水倒入水桶,当场试验,说如果漏水,那我今天的工钱也不要了。结果当然是滴水不漏,我不但拿了工钱,最后主人家还留我吃了晚饭。


如果到外地箍桶,路太远,当天回不来,我就会在朋友家借宿,朋友家有什么桶坏了,我也会免费帮他修一下。以前没有电话,哪户人家需要箍桶,就会托人带口信,要我某天去哪个村里的谁谁谁家里做活。


单干(分田到户)后十来年,市场上的塑料制品多了起来,会箍桶这门手艺的人也慢慢地少了。你想啊,一个塑料桶,花不了几块钱,用的时间久,就算坏了也可以马上丢了买新的,多方便。箍一个水桶,起码要花一天的时间,按每天300块的工钱来计算,还要加上买木板,刷油漆和伙食的钱,怎么说总要有400元吧,不划算。当然到现在,每年还总有这么几个人请我去箍桶。这些年里我卖过水果、蔬菜,现在在一家企业里打工。


讲述者:王果生

记录者苏易,金华市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老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江民间工匠:吴溇有个箍桶匠
水桶效应
皖南木匠
这个科技发明让大叔年赚500万 从圆木到木板只要3秒
从圆木到木板只要3秒 这个科技发明让他年赚500万
从圆木到木板只要3秒,年赚500万,穷小子变富豪就这么简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