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认知偏误,帮助你洞察人性的视角
userphoto

2023.07.13 上海

关注

2002年,一位心理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丹尼尔·卡尼曼。

丹尼尔·卡尼曼,将人的思考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系统一,快思考,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快速的思考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潜意识、非理性,情绪化等等。

另一类是慢思维,系统二,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理性。系统二是慢速的、更耗能的,但是它也更注重事实,更倾向于逻辑推理【1】。

快思考容易犯的那些错误,就是认知偏误(cognitive bias)。

所谓的认知偏误“不是毫无规律的思维错误,是一种思维定势,是可预测的非理性”。

研究认知偏误是个热门的领域。

心理学领域将其称之为这个效应,那个效应。

比如,孕妇效应,锚定效应,损失厌恶效应,多看效应等等。

将其称之为效应,是因为它不是某个人特殊的错误,而是很多人在很多情况下都会犯的同样的错误。

比如,所谓的孕妇效应说的是,平时你并没有发现有多少人怀孕,但是当你自己成为孕妇,或者你太太怀孕了,你会突然发现大街上的孕妇特别的多。你买了一辆蓝色的车,然后就发现马路上怎么有那么多蓝色的车。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对各种认知偏误研究的很详实了,大概有200多种。

有位热衷于破译人类行为密码的软件工程师,进行了分类整理,命名了188个认知偏误,并设计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模型,叫做认知偏误表【2】。

这些系统性的偏误,是由认知机制的构造引起的,而这些机制,曾经为我们祖先的生存和繁衍带来过优势。

01

认知偏误是如何产生的?

系统一是被直觉和感性驱动的,系统二是由理性主导的。

认知偏误就是系统一在直觉的带领下一路狂飙时,所带来的认知上的,各种与事实的不相符。

各种认知偏误曾经在演化过程中带给我们优势,但是,在新的时代中,这些优势可能会成为劣势。

进化心理学家和脑神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人类出生时,并不是一块“白板”,我们有个预装的系统。

在我们专栏之前的文章《来,让我们看透学习的本质》中,提到过一个观点,我们的大脑有两个机制,一个是先天预装,一个是后天学习。

进化心理学领域,有个著名的假说,叫作大草原假说,意思是给我们大脑进行设定的主要阶段是人类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阶段。【3】

这些设定,用一个更通俗的词,就是人性。

所谓人性,说白了,就是自然选择或者说是进化给我们设定的先备学习的东西。

比如,喜欢吃甜的东西。

甜的东西可以给我们快速供给能量,这在食物短缺的狩猎采集时代,是一项优势。

于是,我们的大脑就将这种行为固定了下来。具有这种本能的祖先获得了更多的生存和繁衍的机会,没有的,逐渐被淘汰了。

进化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的论断,我们现在的某种行为方式或者思维模式,一定是在祖先的进化过程中,用于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所以才能流传下来。

进化形成的心理机制之所以表现为当前的这种形式,是因为它在进化历史中解决了某种反复出现的与生存和繁殖有关的特定问题。【3】

在决策中,系统一占主导地位,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经常性的受到的都是生存的压力,需要作出快速的反应,这就给了系统一大展身手的机会。狮子马上就到眼前了,我们还进行理性的分析?

其次,系统二耗能巨大。

人类可以自由的获取所需的能量的时间,大概不到几百年。在长达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吃不饱的问题。

大脑这个器官,占了人体总重量的2%,却消耗了整体20%的能量。

在能量缺乏的背景下,我们的大脑发展出了节能的模式。

大脑选择了走捷径,耗能的系统二就经常被搁置,系统一足以应付大部分的挑战。

再次,进化有迟滞效应。

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说:“我们拥有旧石器时代的情感、中世纪的制度和神一般的技术。”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理论,生物需要在特定的选择压力下,经历数千代的生命周期才能体现出变化。

说白了,我们现在的本能,是形成在石器时代。这就是所谓的“进化迟滞(evolutionary time lags)”效应。【3】

外界的环境在短短几千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自然选择的设定无法那么快地同步适应。由此造成的不协调,就是心理学家们所说的认知偏误。

好在,我们的系统二在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在夺取更多的控制权。

02

如何避免认知偏误?

什么是系统二?

用我们最常用的表达,就是理性思考。

这里,你使用的是逻辑,你在进行量化分析。

量化,不仅仅是用数字表达,更是一种拆开了揉碎了,展现出来,分步执行,进行利害分析,因果推导。

有一种系统二经常用到的方法,叫做下定义。

给一个东西下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它,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看,一个学科,上来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为这个学科中的各种概念下定义,或者叫做命名。你学会了识别,做事就开始有章法了。

人们把拉瓦锡尊称为现代化学之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制定了化学物质的命名法。

建立体系,进行研究,一项首要的工作就是对各种概念要先定义清楚。

定义,是量化的起点,是产生更深刻认知的关键一步。

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有个观点说,命名的本质就是我们的主观世界客体化的过程,是陌生人之间合作的基础。【4】

你说张三,对应到他的大脑中就能想到某个人,这样大家就可以讨论了。

要不,你说那个谁,他不知道你说的到底是哪个谁,这就没法聊了。

《百年孤独》开篇就说: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

所以,想要避免这些常见的认知偏误,更理性的决策,我们需要先认识这些被心理学家命名过的认知偏误。

03

有哪些常见的认知偏误?

1、什么是正常化偏误?

解释:

正常化偏误 (normalcy bias)说的是,当一个灾难发生的时候,人们还在假装或者是认为一切正常,没有采取及时的应对措施,结果让自己陷入到了危险之中。

在这种心理现象下,人们往往会忽视警告信号,对于可能发生的灾难和危机采取乐观的态度,认为“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举例:

比如,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驶向美国纽约。

然而,在首航过程中,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最终沉没,导致了超过1500人丧生。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船难之一。

当船只撞上冰山后,许多乘客和船员依然低估了事态的严重性,未能迅速组织疏散。


这种心理现象导致了许多人错失了逃生的机会,最终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破解:

如何才能避免正常化偏误带来的伤害?使用全局思维看待当前的情景。

比如,假设自己当前没在灾难的发生地,你冷眼看着现在的情景,那么,你会如何选择?还有就是要提高风险意识。

用概率思维取代非黑即白的思维。

99%的安全意味着还有1%的可能性会发生灾难,这就需要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这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知道在什么场景下,哪些小概率事件是有可能发生的,应对的基本方式是什么。

2、什么是确认偏误?

解释: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说的是,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习惯于先有观点,然后再用寻找事实证实自己的观点;

或者是即使是个反向的事实也会主观的把事实解释成对自己的观点有利的角度。

人们往往更容易相信那些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而对不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持怀疑态度。

举例:

比如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竞选连任期间,一起针对民主党总部的窃听事件引发了轰动。

这起事件被称为“水门事件”,最终导致尼克松在1974年辞去总统职务。

就算是很多坚实的证据被披露出来,尼克松的支持者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证据时,仍然倾向于相信尼克松是清白的,认为这是对手诬陷他。

他们在获取和解释信息时,更容易接受那些支持尼克松的观点,而忽视与之相悖的证据。

洞察:

人其实很难说服别人,因为人很难认清真相。

想要说服,不是提供证据,而是从别人已经有的观点出发,让你想要让别人接受的观点,符合他们原来已知并且接受的观点。

破解:

如果自己想要尽量避免比确认偏误干扰,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保持开放心态。

说白了,就是容许自己被别人改变。

用新的信息和自己原有的观点做对比,使用贝叶斯方法,试着完成调整可信度。

3、什么是自利性偏误?

解释:

自利性偏误(self-serving bias)指的是,人们在解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时,倾向于归功于自己的能力、努力和才智(内部因素),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如运气、环境等。

这种偏见可以让人保持自尊和自信,但可能导致过度乐观、责任逃避和固执己见。

说白了就是,我成了,是因为我厉害;

我失败了,是因为外部环境太恶劣;

隔壁老王成了是因为运气太好了,败了是因为他的本事不行。

举例:

在招聘过程中,面试官可能会受到自利性偏误的影响。

当面试官选择了一位表现出色的候选人时,他们可能将此归功于自己的判断力和招聘技巧。

然而,如果最终录用的候选人表现不佳,面试官可能会将此归咎于候选人的运气、环境等外部因素,而不承认自己在选拔过程中的失误。

破解:

视角转化法:把自己和别人的位置变换一下,想想看是不是自己真的可以做的更好。

复盘法:如果可以找到几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朋友,一起坐下来重新复盘,找到真实的成败原因。

保持谦逊:只有这样才能意识到,成功可能是因为运气,失败可能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

4、什么是标准偏误?

解释:

标准偏误(normative bias),说的是,人们认为有一条标准的路线,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偏离了,就是错误的。

举例:

比如,人们经常说的三十而立。好像到了三十岁就必须要事业有成,做出一番有影响力的事业来。

再比如,多少岁之间要结婚,多少岁之前要生孩子等等这些。

破解: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个问题有很多种解法,这才是真正的“正常”。

6、什么是聚焦错觉?

解释:

聚焦错觉(focusing illusion)说的是,你关注什么,你就会认为什么很重要。

指人们对某一特定因素或事件的过度关注,导致错误地认为这个因素对幸福或生活质量有极大的影响,而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

这种现象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等人提出的。

举例:

你要赶飞机,这时,快速最重要,结果到了登机口才发现自己的一个包忘在了出租车的后座上了。

再比如,金钱与幸福感。

许多人认为金钱是幸福的关键,相信拥有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感。这种观点源于对金钱的过度关注。

事实上,尽管金钱确实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并提高生活质量,但在达到一定水平后,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有限。

有研究表明,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健康、人际关系、目标实现和个人价值观等其他方面。

破解:

建立多模型思维。

学会用几个模型看待一个问题,可以帮助你看到更多的维度。学会使用工具来分析问题。

比如,SWOT、六顶思考帽等等,会帮助我们从更多个维度看一件事。

7、什么是靠近偏误?

解释:

靠近偏误( immediacy bias)说的是越近的对我们的影响越大,就像有句俗话说:近乡情更怯。

举例:

在选拔性答辩或者面试中,越是靠后的越容易拿到高分。

西班牙法官的口试选拔环节,星期一的通过率是50%而星期五的通过率是75%。

再比如,如果近期股市涨势良好,那么投资者就会更倾向于投资风险高的股票,反之亦然。

破解:

高手过招,基本面几乎没有差异,细微的差异就能引起结果的巨大不同。

如果可以,在选拔性打分竞赛中,尽可能的晚出场。

8、成功偏误(success bias)说的是,一个人在某个方面很成功,人们就会模仿这个人的各个方面。我们会模仿成功人士的一切做法。想想看就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们的潜意识就喜欢这么干。原本他只是在商业上很成功,结果呢,对他在教育上的言论我们也不假思索的相信。为什么广告都喜欢请成功人士代言?就是这个道理。

9、服从偏误(conformity bias)说的是,随大流总没错。盲目的从众,大家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找托排队就是这个套路。

10、声望偏误(prestige bias)说的是,由于判断和选择很难,于是人们就选择那些名气大的。人们会认为名气大的就是好的。这个牌子的名气大,天天都能听得到,那就它了,准没错。

04

认知偏误真的都是偏误吗?

以上的种种虽说被冠以偏误之名,但是也并不就是非理性的,恰恰相反的是,这样的做法,有时候可能是对当下的选择者,最有利的。

当我们看到一群人集体去做一件看似非常愚蠢的事情的时候,不一定是因为人们真的没有看清楚,有时候恰恰是因为理性,才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因为那样的选择,对自己有利,这是一种处理策略。

那西姆·塔勒布对理性有个定义,叫做奉行则生。

他说如果你所信任的东西对生存有利,不管它是不是真实的,这种信任就是理性的。

如果人们相信某个信念,按照这个信念做事,而且这个信念帮助人们在随后的随机考验中存活或者获利,那么这个信念以及按照这个信念做事情,就是理性的。

理性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对自己更好,并且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结果。

理性的人会对这种激励做出反应,并为这种激励设计制度保障。

表面上的非理性,如果背后是很多人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做,那很有可能不是愚昧使然,而是我们没有理解背后的原理和机制。

就像是说,在动荡的环境中,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能是更理性的。

***

心理学总是在说人是非理性的,经济学在说人是理性的,该听谁的?

这里的价值在于,批判性思考,也就是思辨的能力。

得出正确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思辨,学会打磨自己的思考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什么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论理性及其社会功能-思想哲学-论文网
成为自己的治疗师:五个步骤帮你彻底根除非理性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精神之家
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理性 | 这五个非理性思考的坑,你入过吗?
非理性思维与创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