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的形而上学,与现代的理解显然不同,应如何理解?

形上学之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知识,西方哲学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角度,为了不同之目的,这学派说:哲学之功用只是弄清观念;形上学之性质只是概念诗,从他们辩论中还可清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上学,若试图给予实际之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之信息,不相调和,所以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教之权威降低了。维护传统的人们为此事悲伤,为变得不信宗教的人们惋惜,认为他们已经堕落,除了宗教,别无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的确当惋惜,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在哲学里,为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人类将以哲学代宗教,这与中国传统相合,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中国哲学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都被取消了,它们还在那里,但已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如何统一起来?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决的问题,解决这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一个人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上完成这个统一,就是圣人,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圣人的精神成就相当于佛教的佛、西方宗教的圣者的精神成就。但中国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人格是所谓'内圣外王'的人格: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圣人不定有机会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机会的,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最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实际上他有机会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照中国传统,圣人的人格既是内圣外王的人格,那哲学的任务就是使人有这种人格,所以哲学所讲的就是中国哲学家所谓内圣外王之道。

若不能读哲学著作原文,想对它们完全理解、充分欣赏,是很困难的,对哲学著作来说都如此,加上中国哲学著作富于暗示之特点,更令人望而生畏,中国哲学家之言论、著作富于暗示之处,简直是无法翻译,而只读译文就丢掉了它之暗示,这意味着丢掉了许多。鸠摩罗什是把佛经译为汉文的最大翻译家之一,他说翻译工作恰如嚼饭喂人。若不能自己嚼饭,就只好吃别人嚼过之饭;不过经过这么一嚼,饭之滋味、香味肯定比原来乏味多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WORD
冯友兰:人必须先说很多话,然后保持静默
爱是需要学习的
中国哲学的精神
内圣外王
【冯友兰】《新原道》绪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