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心不在“上达”而在“下学”,历人世百态,炼心志坚!

平时我们总是觉得自己非常优秀,更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或者就根本无所谓,反正就是混日子,活的轻松自在你管我,有没犯法你要怎么样。这种心态我也曾有过,平平淡淡的确是真,可在意外来临的时候却显得那么不堪一击。没有人希望万一的出现,可世事无常,我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不过是一个最大的笑话。就好比:“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

王阳明:“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放能静亦定,动亦定。”

我们平时只知道静坐修养而不知努力克制私欲做功夫。这样一遇到事情,就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了。你会发现其实我们真的啥都不行,这不是源于你有多少财富名望,而是你的内心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挫折和困难。在岁月静好中我们收获的只是世界的美好,却也不要忘记了一饮一啄,福祸相依,身安是命,乱象已成。盯着眼前的利益或者只为了满足无尽的欲望,完全忽略内心的修为,也可能早就被私欲蒙蔽了内心,自以为天选之人,天大地大任我行,无病无灾长命百岁,我们都想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可惜满地都是披着人皮的狼。

人应该在万事万物上磨炼心性,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做到“静止时能守持天理,行动时也能守持天理。”其实我们应该把眼前的每一件事物都当成自我修炼的一个步骤,不需要仰望高山流水,也不需要自怨自艾,这就是属于我们个人的际遇,从小事入手,从潜入深,从繁到简,打磨自己妄念的内心,恪守明智,也许我们成不了王阳明那样的大家,但是我们也依然有一颗“圣人”的心。

更重要的是磨炼自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让自己的生命能活出自己所愿。不管是做事还是做学问,只有经历过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修心不在“上达”而在“下文”。

王阳明:“后儒教人,才涉静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

后世儒生教人,刚刚涉及到精微细致的地方,就说这是“上达”的学问,还不适合出现在去学,便去讲以为更容易的“下学”学问。这就是人为的将“上达”“下学”分开。先不论我们对于这些内容是否掌握,你又如何确定下学就能更好理解呢?

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

眼睛可以看到,耳朵可以听见,嘴可以说出来,心可以思考到,都是“下学”。眼看看不到,耳朵听不见,嘴不能说出来,心里思考不到的,就是“上达”。就想种树,栽培、灌溉属于你能直接感受到的“下学”,而看不到树木日夜不停生长,枝繁叶茂时,这才是“上达”。

所以这些学问里的也基本属于“下学”,因为凡是可用功,可以用言语来表达的,都属于“下学”,那即使是圣人所言,不管如何精致微妙,也还属于这个范围,并没有真正的算得上“上达”,所以我们根本不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而只需要在“下学”上不断用功,也是对于“上达”的一种学习,不必另外去寻找更为高明的“上达”。

如眼前每日的一些琐事,我们可以理解为“下学”,但就是这些内容的磨炼,自然能让我们学为“上达”,事无高下,心有与味,专注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别空谈妄言大事更有用,做好眼前事珍惜眼前人,那也是上对黄天下对厚土了。

就好比王阳明所言:“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坚定自己的志向就好比感觉“心痛”,一心在痛上,哪有功夫去说闲话管闲事呢?我们总是有些看轻别人又过于的在乎自己,总是让表面的一些私欲遮蔽了心智,我们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内心失去了太多的真我,“冲漠无朕而万象森然已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修炼不动心之第二招,拥有一颗强大内心,世界都为你让步
王阳明|“吾心光明,亦复何言”
读懂王阳明,让心灵去修行
内心强大的人,必定是能做事的人
王阳明:扫除内心之尘,遇见更好的自己
续近思录卷五 克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