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台座:让观赏石作品增光添彩|李金生台座赏析

苏州的李金生先生不但爱石成痴,还亲自为石配座。

他将中国画中的皴法渗透到观赏石底座中,将意境营造和精细镂刻天然地融为一体,同时吸收雕塑、摄影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营养,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从而形成了精妙大气的艺术风格。

李金生也由此被评为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他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刻划着属于他的木石人生。


肌理——从山水画中吸取营养

取法于山水画,李金生创造了一个大类:枯山水底座。

简要地讲,就是设计山形座,使之与山形景观石结合。“我以做山的形式与奇石接通,尤其借用了传统山水画中的皴法,如荷叶皴、披麻皴、大小斧劈皴等,把这些皴法运用到底座设计上,同时根据观赏石上的水路、洞穴、走势、肌理设计木座,使二者完美融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吴山烟云古意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底座的肌理与石头的肌理一致,根据山石不平的基线走势,底座高低错落;依照石头的水路,设计相应的纹理与之呼应;尤其根据石头的洞穴,在底座上设计的空间和流水,让人感觉木石浑然一体。


线条——从雕塑中受到启发

受摩尔石和西方雕塑作品的启发,李金生在看某些抽象石的时候,主要关注石头的造型和空间感,看重石头的线条,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张力。有的石头,他甚至将其看做雕塑作品。在配置底座时,又引发了一个类型,《千秋大业(叶)》的座几就是这类底座的典型代表。

《千秋大业(叶)》形如秋天大树上飘落的一片残叶,极似古铜色的浮雕作品,石面上斑斑驳驳,线条极具张力。在底座设计上,李金生有意做个厚重的方形底台,目的是让台上的观赏石跳脱出来,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石头的线条。

这一做法,富有现代气息,同时,在方形底台上,配有传统元素:一是在底台接近底部的位置配有回形纹,并对其进行竖向压缩;二是在底台的右上角和左下角配有印章元素,“印”上题名和落款。

底台之上,又根据石头的肌理和走势,配上苍劲的老树根,寓意叶落归根。包口与石体紧密结合,不露缝隙。这一系列手法将现代和传统完美结合起来。


创新——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金生受生活点点滴滴的启发,创作常常出新,比如《丰收路》就打破传统瓜果题材的配座。他采用多种元素,发明了座、石三件套。

给传统的瓜果石配座,一般都是左手起藤,这样有个弊端,显得底座大,石头小。李金生反复琢磨,最后决定将藤从石背后绕,然后设计方形底台,以突出石头。藤与底台是两件套,石头巧妙地卡在其中,这种独具匠心的手法,实在少有。

为了避免单一,李金生依照苏州园林的拱门形状将《丰收路》左边的底台挖空,既富于变化,又突出了藤脉。由于李金生留意生活细节,他处理的藤脉肌理给人以叶子枯黄后的真实感觉。


巧“补”天工——藏陋补缺,增光添彩

俗话说好的石头三分座,七分石,而对于美中不足的石头,可谓三分石,七分座。一个好的底座,不但能藏陋补缺,还能突出主题,为作品增光添彩。《读破万卷,神交故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此石石肤苍老,人物形态明显,头身分明,如古代人物,头有发髻。人物头部和上半身都比较理想,最大的不足是人物下半身的比例不到位。

根据人物美学“立七、蹲五、座三”原理,李金生于是设计了人物的“下半身”。由于人物的衣带有向后飘逸的动感,于是他设计了足向前迈,裙摆向后的动势,与人物动作协调一致。而人物胸前有一点臃肿,破坏了外线走势的美感,于是,李金生又用木头设计了“一本书”,整个作品的主题瞬间明了:读破万卷,神交故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胸有丘壑 心手相应----李金生赏石作品赏析
轻松学国画,山水画中石头的皴法,斧劈皴,折带皴,披麻皴等
国画山水画示范石头皴法(折带皴)
寻石、配座与养石
他是非遗传承人,是赏石界不可多得的大师级人物
香堂论画:浅谈山石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