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友必看|《观赏石鉴评》国家标准GB/T31390-2015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观赏石的定义与分类,观赏石鉴赏与评价以及鉴评方法和等级划分等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观赏石的鉴赏、评价活动,也可作为观赏石价格评估的重要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9部分: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DZ/T 0130.9 地质矿产实验岩石矿物样品鉴定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观赏石 view stone

自然形成且可以采集的,并具有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此外,还可涵盖奇峰异石等自然景观石及工艺石等。

3.2

纹理石 texture view stone

由于物质成分(颜色)不同或结构、构造不同,在石体中形成条带、纹理的观赏石。

3.3

画面石 painting view stone

由不同颜色、不同物质形成的点、线、面组合且构成图案或画面的观赏石。

3.4

文字石 character view stone

由不同色彩的条纹、条带或斑块形成字符或文字的观赏石。

3.5

切磨石 cut-polish view stone

为增强石体图案艺术效果而进行切割、打磨或喷沙处理的观赏石(如云南大理石、国画石等)。

3.6

组合石 assembled view stone

由两方或两方以上天然石体组合而成的观赏石,其中也包括小品石等。

3.7

石肤 skin of stone

石体经水体冲刷、浸润、氧化,或由风蚀、日晒等表生地质作用在表面形成的皮壳或膜。

3.8

自然要素 nature factor

观赏石自身反映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具体表现为形态、质地、色泽和纹理4个要素。

3.9

人文要素 culture factor

主要体现人们对观赏石的认识、感悟及艺术创作,其中包括观赏石的韵意、命题、配座与传承。


4、观赏石分类

4.1 观赏石分类原则

本标准依据人们的鉴赏传统与习惯、人文意识与审美取向,以及观赏石呈现的艺术形成和特点,结合观赏石的物质组成、成因类型、产出地质/地理景观环境,将观赏石划分为岩石类、矿物晶体类、生物化石类、陨石类及其他五种类型。岩石类观赏石指由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形成的观赏石(相关鉴定分类原则见DZ/T 0130.9),根据石体显现的艺术特点,进一步划分出造型石、图纹石和色质石3个亚类。

4.2 观赏石类别及其主要特征

4.2.1 岩石类

4.2.1.1 造型石

以奇特或典雅的三维几何形态为主要特征,鉴赏中求其形、赏其貌;具象造型石求形态逼真,而抽象或意象造型石求寓意深刻。

4.2.1.2 图纹石

以优美的图案、纹理或文字为主要鉴评要素,观其图纹,赏其寓意,其中主要有画面石、纹理石和文字石;具象图纹石求形象、重写实,而抽象与意象图纹石求神韵、重写意。

4.2.1.3 色质石

以色彩、光泽和质地为主要审美要素,而形态和纹理在鉴赏中处于次要地位的观赏石。

4.2.2 矿物晶体类

由矿物晶体形成的观赏石。矿物晶体也可以单晶、双晶或晶簇的形式出现。

4.2.3 生物化石类

由生物化石形成的观赏石。根据保存形式可分为实体、铸模、印痕等几种类型。

4.2.4 陨石类

指外太空物质穿过大气层陨落到地面的固态物体,常见的有石陨石、铁陨石以及石铁陨石等。

4.2.5 其他

指其他具有特殊自然、人文意义并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石体。


5、观赏石鉴评

5.1 鉴评要素

5.1.1 自然要素

5.1.1.1 形态

指观赏石的几何尺寸、外部形态,鉴评中重点考虑形态奇特、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及石体的完整程度等。

5.1.1.2 质地

指观赏石的致密程度,矿物的颗粒大小,石体的润、涩感觉,以及石肤是否存在等。

5.1.1.3 色泽

指观赏石的颜色、光泽和透明度。观赏石的颜色有单色和杂色之分,单色主要考虑色度和饱和度;杂色则考虑反差与协调性。

5.1.1.4 纹理

指观赏石显现的图案、花纹或文字,主要有色彩纹、凹凸纹和裂缝纹三种纹式;依据成因又可分为原生纹理和次生纹理。

5.1.2 人文要素

5.1.2.1 韵意

指鉴赏者透过形态、质地、纹理和色泽四要素对石体的认知或感悟,甚至是顿悟或灵感,韵意的产生是情感与石体高度融合的一种赏石境界。

5.1.2.2 命题

指观赏石的题铭、题画,以及赋文等艺术创作。命题要贴切生动、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5.1.2.3 配座

指由木质、石质、紫陶、陶瓷等材料制作的配座、落嵌、沙盘及其他配饰。鉴评中重点考虑与石体是否协调,以及因石适材、工艺精湛等。

5.1.2.4 传承

指观赏石收藏、易手的沿革过程,鉴评中主要考虑历史传承是否有序并有据可查。

5.2 权重分配

5.2.1 岩石类观赏石的权重

岩石类观赏石的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权重分配比例为6:4,同一要素在不同亚类观赏石中的权重也有所差异(见表1)。

5.2.2 非岩石类观赏石的权重

非岩石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素和指标均有所不同,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权重按8:2比例分配(见表2~表4)。

5.2.3 传承项的权重

民国以前古石的传承一项可根据具体人物、事件及其历史价值而定;而民国以后的观赏石,传承一项的权重仅做为附加项来处理。

5.3 鉴评指标

5.3.1 岩石类观赏石鉴评指标

岩石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点及鉴评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岩石类观赏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

5.3.1.1 造型石

1.形态(30%):石体完整,造型或奇特优美、或端庄典雅;形象或逼真、或虚幻

2.质地(10%):石体致密、细腻,石肤好,差异风化强

3.色泽(10%):总体柔顺协调,石体不同部位的颜色、色调反差适度

4.纹理(10%):纹理自然流畅、曲折变化与整体造型相匹配

5.韵意(15%):形意生动,寓意深刻、含蓄并耐回味,文化内涵丰富

6.命题(10%):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具有较强艺术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7.配座(15%):造型典雅并烘托主题;因石适材、工艺精湛

8.传承:历史易手、沿革有序并有据可查

5.3.1.2 图纹石

1.形态(15%):石体端庄且与画面协调,石面完整、无瑕疵

2.质地(10%):石质致密,石肤细腻、表面光洁无破损;切磨石应加工精细

3.色泽(10%):色彩丰富、层次分明、浓淡有致

4.纹理(25%):构图方式多元、图面刻画细致入微;纹理或曲折飘逸、或静谧典雅

5.韵意(20%):情景交融,形神兼备,主题明确,蕴意深邃

6.命题(10%):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典雅脱俗,富有文化内涵

7.配座(10%):构思巧妙、烘托主题;因石适材、工艺精湛

8.传承:历史易手、沿革有序并有据可查

5.3.1.3 色质石

1.形态(15%):石体端庄、完整、整体感强

2.质地(20%):石体致密、温润,石肤细腻,石体表面光洁、无瑕疵

3.色泽(20%):色彩靓丽、光泽感强,协调性好;颜色单一者应均匀、典雅

4.纹理(5%):纹理别致、清晰、自然

5.韵意(20%):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意境深远

6.命题(10%):立意新颖、贴切生动、富有文化内涵

7.配座(10%):造型雅致并烘托主题;因石适材、工艺精湛

8.传承:历史易手、沿革有序并有据可查

5.3.2 矿物晶体类观赏石鉴评指标

矿物晶体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点及鉴评指标(权重)见表2

表2 矿物晶体类观赏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

1.形态(20%):晶形完整且保存完好;晶簇造型优美、奇特

2.质地(20%):晶体纯净、透明度高,隐晶质矿物致密、温润

3.色泽(20%):色彩丰富、艳丽,光泽绚丽

4.组合(20%):品种稀缺、珍贵;矿物组合多样、主次分明,色彩及造型与围岩相互衬托

5.标签(15%):标注学名、产地明确、题名别致、标明传承

6.配座(5%):突出石体,富有创意

5.3.3 生物化石类观赏石鉴评指标

生物化石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点及鉴评指标(权重)见表3

表3 化石类观赏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

1.形态(20%):形体完整、体量适度;天然围岩、石化程度高

2.品种(30%):品种稀缺、珍贵或组合奇特

3.品相(20%):单体形态生动、栩栩如生;组合整体协调,主体鲜明且特征明显

4.修复(10%):修工精细、原貌保存完好,无瑕疵、无作假

5.标签(15%):标注学名、产地明确、题名别致、标明传承

6.配座(5%):突出石体,富有创意

5.3.4 陨石类观赏石鉴评指标

陨石类观赏石的鉴评要点及鉴评指标(权重)见表4

表4 陨石类观赏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

1.形态(10%):石体完整、形态美观奇特、无破损

2.品种(30%):品种珍贵、类型独特

3.特征(30%):熔壳、气印、球粒、磁性、擦痕及密度等特征明显

4.体量(10%):体量适度

5.标签(15%):标注学名、产地明确、题名别致、传承有序

6.配座(5%):突出石体,富有创意

5.4 鉴评方法

5.4.1 相对排序法

5.4.1.1 预选

由鉴评人员对所有参评的观赏石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奖数量的1.5倍-2倍的额度确定入选目标。

5.4.1.2 排序

经初步筛选、确定入选目标后,由鉴评人员为每一方(组)观赏石列出相对优先次序,最终以式(1)计算出每一方(组)观赏石的序次:

式中:

每个鉴评人员给出的排序号(n=1,2,3,4,5,......S);

鉴评人员的数量;

最终的排序号(,......S)。

最终结果中以N值最小者为佳。该方法适合地方观赏石协会和其他社会团体组织的观赏石展会及相应的鉴赏与评奖活动。

5.4.2 权重评估法

权重评估法主要依据在5.3中所确定的鉴评指标,由鉴评人员对每一个鉴评要素逐项进行评分、求和(参见附录A)。然后根据所有鉴评人员总分的平均值来确定最终分值T计算式见式(2):

式中:

每一个鉴评要素的得分;

鉴评要素的数量;

鉴评人员的数量;

最终得分。

此方法主要适合观赏石的评价等级确定,其缺点是工作量大,在参评数量大时难以操作。


6、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

6.1 鉴评人员要求

参与观赏石鉴评的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具备观赏石鉴评师以上资质。鉴评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鉴评工作认真负责,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

6.2 鉴评环境要求

观赏石的鉴评工作应在采光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个别石种可使用不同色彩的射灯照明。


7、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

7.1 观赏石等级划分

观赏石的等级划分应按5.4.2的方法,对参评的观赏石进行等级划分。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a)特级:总计评分在91分~100分;

b)一级:总计评分在81分~90分;

c) 二级:总计评分在71分~80分;

d) 三级:总计评分在61分~70分。

7.2 鉴评证书的基本内容

鉴评证书中应具备以下几种标识(见图1):

a)统一编号:参评观赏石的编号应具有唯一性。如由中国观赏石协会于2012在北京举办展会的编码为:110000VSAC20120001;其中×××××× ×××× ×××× ××××前6位为北京市行政区划代码(代码应符合GB/T 2260的规定)、7位~10位为中国观赏石协会的英文缩写VSAC、11位~14位为年份区、后4位则为序号;

b)鉴评等级:标明鉴评等级;

c)名称:命题;

d)类别:石种名称;

e)尺寸:三度空间的几何尺寸(以㎝为基本度量单位);

f)产地:应注明观赏石的实际产地,以县(乡)为最小行政单位;

g)鉴评地点:注明鉴评所在地名称;

h)鉴评时间:注明鉴评日期;

i)鉴评单位:应有鉴评人签字与鉴评单位盖章;

j)防伪标识:加注二维防伪码标识;

k)照片:鉴评证书中应附观赏石的照片。


2015.05.15发布  2015.07.01实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赏石鉴评标准》
国家标准:7类观赏石鉴评图文详解!(值得收藏)
观赏石鉴评标准
【转载】《观赏石鉴评标准》转
【引用】 观赏石鉴评标准 - guojinban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漫谈矿物晶体观赏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