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齐玉新跟你聊如何准备册页展:册页的章法分析
册页的章法分析
说深了,册页是一种很难写的作品,讲究很多。说浅了,为了参加一个征稿比赛的时候,很多细节可以忽略。因为现在的国展是竞赛,不是品赏会,细嚼慢咽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在投稿国展之前,都会精心设计形式,挖空心思找资料。中国浩瀚的历史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而且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够植根传统的话,弄出来的玩意还是很地道的,味道很正。一味的创新会走向“猎奇”的方向。
比如宋代的《阁帖》、《大观楼贴》其实就是一本一本的册页,仅以此为例----
上面说的两本帖,其实就是宋代对魏晋---唐代以来的书法名迹刻石、木刻版的拓片。拓片被裁剪成尺寸相同的单页,装裱成册,这不就是册页嘛!
以往常见的册页,好像都是书法家拿一本册页,在上面哗啦哗啦写上唐诗宋词或者一些内容,最后落款。这样的册页相对形式、章法比较单一,就是说单页的视角效果一般,仅仅看单页的话,节奏起伏不大,整张通篇章法跌宕感也不好。
那么,当我们仔细审视《阁帖》(其实跟大观楼贴内容差不多)的时候,那里面每一册的章法都非常古雅、自然,为啥?人家那一本一本的册页都是根据不同内容组合在一起的,当时没有考虑投稿用,恰恰是最自然的。
往下看。。。
图一,是这册的第一页,或者称之为“扉页”,前面有两条题签,中间类似序言。
所谓册页,简单的说,就是“手抄本”的“书”。册,不就是书嘛!最初没有纸张的时候,用竹片、木片做“页”,用绳子连接起来,于是就叫“册”了,看字形也能理解了吧。后来有了纸张,就不用笨重的竹片、木片了,而是弄成一本子,于是“册”加上了“页”,就叫“册页”了。如果不折叠的话,直接卷起来,就叫“卷”(四声),比如“手卷”。
图二,是这本册子的第二页内容,中间是“内容”或者“正文”,最上面的小字是说明这个贴的传承、来历、真假等内容的----小字。最下面是对这个贴的评价、吹捧性文字(小字)。右边的小字是我初学书法时候写的释文(请忽略!)
一般情况下,册页是没有最上面、最下面的小字的。但是这本有,这样就使得单页章法形式分成了三块,因此显得丰富、字体、大小都有错落感。现在有的人也参照这种形式的册页,比如在某个单页上,找个位置用红色的朱砂做点所谓的“批注”来装点一下单页章法,避免整本打开平淡。这种形式又颇类似《脂砚斋评点石头记》那个手抄本书一样,显得雅致、文化、学术气息很浓。
不过这种单页章法,需要书体、书风和批注内容的协调,千万别弄巧成拙。
这个单页章法是三面批注、三块批注。
这是第三页,和上一页打开的时候是互为呼应的,也就是说上一页在右边,这一页在左边。于是,这个单页章法也是三面批注(四块批注),右边恰恰没有批注----那是因为上一页左边没有批注。为啥呢?一般情况下,没有人往书缝隙里面写字,册页就如同书,一个道理。
右边是我写的释文,请忽略,与原章法无关。
这个单页章法其实蛮复杂的:
第一,尽管三面批注,但最上面批注分成两块,于是整页批注成了四块。空间分割与上一页不同。
第二,之所以最上面批注是两块,是因为该页正好是两个内容的贴《形成贴》和《近得书帖》。
第三,因为是两个内容的贴,所以第一个帖占了一行多一点的位置,于是空出来的多半行空间被后人慢慢的钤盖了7枚大小近似的印章。所以,请大家在盖印的时候多借鉴古人怎么利用空间。
第四,盖印的时候,如果你运用“印章群”,那么请注意页面印章的大小和朱白文的配比。
这是第四页。
这一页只有上、右两面批注。
提请注意的是:
第一,如果你要做这种形式的册页,一定要注意哪一页是左、哪一页是右。
第二,尽管只有两面批注,但是上面批注被分割成了四小部分,如碎玉一般。别以为这都是古人随手写的,其实古人做事儿比我们认真、讲究多了。尤其是这种拓片珍本,都要算计好了怎么题写批注,不是一般人就让你往上写的!“经营位置”是一个高级活儿。
第三,注意看下这上面还有4个印章。三个在里面一个在外面,位置不同,可却组成了一个“印章群”。
第四,如果非要和上一个单页联系的话,那就是----上一页很满很复杂,这一页很简约。这就是页与页之间的“暗连”,节奏由此产生了。。。
这是第五页。
这一页更加简约,虽然两面批注,但仅仅是三小块。
提请大家注意的是:
第一,注意看一下三小块批注的位置是如何构成与正文的平衡点的。
第二,上页简约,并不一定这页就要复杂,那样的话,简约--复杂--简约---复杂,也就没有了节奏感。所谓册页的通篇节奏感,一定要出人意料之外,不能让人家猜出来你下一页是啥样的,那多笨啊,就像一首歌,不能都是1、2、3这三音符来回顺序排列啊。
第三,这页连印章都没有,类似旋律到了这里突然戛然而止一般----悬念,绝对是悬念!
可以这么考虑----整本册页怎么到了第五页就节奏起伏这么大了?不要忘了,册页展人家要求是12---18页,到了第五页,基本都到了一半或者三分之一位置了。页数少,节奏就要紧凑。
这是第七页。
在平淡了两页之后,第七页就开始暴风骤雨了。
第一,三面批注,六个部分。
第二,批注部分字体、大小错落。
第三,正文四行半,连中间空白处都密密麻麻批注两块。
第四,正文行楷+草书。
所以,这张章法内容极多,空间被塞的密密麻麻,几乎密不透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
关于章法的第二章节
(一)
这是《澄清堂》刻本的第二本册页(下册),上册是《十七帖》,这一册基本都是类似《太清大观楼》和《阁帖》那种,以王羲之各种贴为主的刻帖。
这是一本刻帖拓片割裱成的册页,如图所示,这一页章法、形式都非常好看,一眼望去透着古雅的沉香气息。现在这么写册页的好像不多,尤其是这种形式是那个时代自然形成的,而我们很难想到会这么弄。
对于书法作品的形式,其实古人尤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碑刻中,有很多非常精彩、奇妙的形式,我们操作国展投稿作品,不仅要参照以往国展作品,更要参照古代经典碑刻,这些才是更高级的东西!
(二)
如果说第一页很透、很松,那么第二页就很满,有密不透风的感觉,加之字字独立,大小差不多,所以显得密实,与第一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就是册页的节奏。
或许有人说,这都是无意中形成的。是的,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只要是好的,我们都有借鉴学习的意义。
(三)
这一页写得很疏朗,一是字体很疏松;二是只有三行半,也显得很透气。这一页与上一页形成了节奏的起伏。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以为征稿启事规定的尺寸以及根据史料搜集梳理出来的数据,册页的单页最适合的是4---5行。三行,如果写大一点的字、风格比较跌宕也还好。如果是相对比较雅致的小行草书,4--5行比较好安排,视觉效果也好,这都是古人经过上千年总结出来的。
(四)
我个人以为,册页最忌每一页都写得太满。太满,一是没有了节奏感;二是没有疏密感。
比如这两页,都有一个半行,尽管这是古人尺牍内容形成的,但这种半行恰恰是我们常年欣赏形成了视觉习惯。我把这种“半行”叫做单页的“透光”,只有单页或者某个节奏(指相连的几页为一个节奏)有了“透光”,才会让册页有“光感”。
至于“透光”与“光感”,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多看看印象派或者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他们(尤其是国外的油画家)非常重视油画作品的用光,一幅油画也只有巧妙、合理、大胆、科学的用光,才会突出主题。不会用光、没有光的作品是“死”的。册页也是如此!
对于“透光”与“光感”,在书法中,尤其是古代经典书法中,其实早就有了这个意识,并且先辈们也在有意无意的这么做,只是我们叫做“空间分割”----就是合理的分割一张纸的平面空间。
而我觉得,如果我们把一张纸看做是一个平面的话,上面还是需要有“高光点”的,这个话题一言难尽,留待今后有机会展开说。
(五)
册页弄起来很有意思。每一个单页就4--5行,如何合理、巧妙地构图,包括合理安排每一行之间的关系,名堂也不少。
比如这一页,有两处连带----右上角“数日”两个字和左下角“吾为”形成了自然的呼应关系。两处“连带”很简洁,多了就乱、就不稀奇了。连带,如同旋律中鼓点的,没有---少味儿;多了----嘈杂。也如佳肴中盐,多了咸,少了淡。
如果把一本册页看做一桌佳肴,那么册页的单页如同一盘菜,如何做的味道好又与整桌菜配套,就看你这个厨子手艺和品味了。光有手艺没有品位,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充其量在街边小店做点地方小吃而已。
(六)
单页册页的章法需要漫不经心之中暗藏巧妙。
比如这个单页,四处“连带”全部集中在中间两行,尤其是集中在上半部分。这种密集堆积“连带”就是为了让其他地方松透,避免了均匀分布连带。
书法比较忌讳均匀、对称。敢于造险、造势而又表现得轻描淡写才是高级的技术和玩法。
当我们设计册页展稿件的时候,你该如何避免机械呢?向传统里面找经典范例吧!
(七)
册页通篇章法的节奏是如何形成的呢?
它应该包括单页的构图、光感、字体大小、连带、线条粗细、倚正、字体工稳与变形夸张等等因素,还包括印章的使用。
如图,我截取了《澄清堂》刻帖册页(下册)中的四个相连的单页,供大家参考。
也请大家按照我说过的方法分析一下,你都发现了什么?
其实呢,册页是小作品,严格的说是小品的组合。因此说,用纸比较讲究,但墨色更要讲究,需要又黑又亮才精神,这是国展的必要元素。但往往一些墨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
所以,我建议大家使用我们和云得轩墨业共同研制的【国展创作墨】,这个墨自从去年夏天推出以来,深受广大书法家们的欢迎和好评,值得信赖!
待续。。。下一期以以前的册页展获奖入展作品作实例分析
请订阅此公众号,以便及时收阅重要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重磅】“册页展”备战秘笈之一:册页章法套路分析
【重磅】“册页展”备战秘笈之二:册页章法再探
册页书法创作的几种技巧
国展投稿的册页,怎么“做”?
小楷如何避免沉闷?五届正书展入展作者支招......
【珍藏】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