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比没人懂你更可怕的是有人懂你
userphoto

2022.10.29 广东

关注


文|西坡

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简单的一句话,但让许多人大呼原来如此。

这位博主的观察和总结都不错。你看似跟别人聊天,其实在跟自己聊天。对方扮演的是回音壁、复读机,把你的话稍加翻译和解释,再退回给你。你却觉得遇到知音了。

有人觉得,这也不错啊,别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让你开心,哪怕不是真的共鸣,至少你愉悦过了。现实中的许多社交场合,一些话痨全程控场,只顾自己喷得爽,不让别人说话,或者别人一说话,就用自己的阅历、学识、诡辩进行打压,非常讨厌。又不是辩论赛、学术会议,大狗叫也要让小狗叫,独叫乐,不如众叫乐。

但刻意为之的回音壁式交流,也有弊端,甚至可能暗藏杀机,不可不察。不致命的危害在于,造成误判,降低交流效率,闲聊扯淡无妨,聊正事的话容易瞎耽误功夫。

我说的杀机是指,假如一方毫无防备,另一方心存歹意,那么回音壁就可能变成陷阱。你以为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结果林妹妹摇身一变,成了黑山老妖。

人在初出茅庐的时候,总害怕别人不懂自己。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反而害怕别人太懂自己。

老子说,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你内心最深处的爱与怕、执念与遗憾、梦想与心结,就是你的利器。

我们应该明白的是,交流在本质上都是单向的。不管是视频、语音还是面对面聊天,都可以拆解为单向的传播与单向的接收。我们期望的那种理想的交流,是不存在的。

我也是很晚才懂得这个道理。在我“觉悟”的过程,有一本书对我帮助很大,约翰·彼得斯的《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这是一本专业的传播学书籍,但对日常生活也很有启发。其实很多好书包裹上专业的外衣之后,就变得很吓人,让人不敢亲近,不能不说是写作者和读者的共同损失。

下面我开始念经了,不要走神。

约翰·彼得斯通过考察人类几千年的交流史,得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结论:“本书认为,如果我们希望在交流中谋求某种精神圆满或满足,那就是白花精力。”

我们没有办法像寄快递一样把自己的思想发送给别人,但我们经常用类似的语言来描述思想的传播过程,导致我们错误理解交流的本质。所以彼得斯说:“交流不是关于思想运输的社会物理学,而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领域。”

为什么说充满风险?是因为当我们说出一句话的时候,我们无法确保对方听到的是我们想要传达的意思。你说今天天气不错,你可能只是想说天气,对方却可能以为你在说自己心情不错,最近混得不错。对方如果最近比较落魄又敏感,可能还会觉得你在嘲笑他。

彼得斯说:“交流中没有确定无疑的符号/迹象(signs),只有暗示和猜想。我们之间的互动永远不可能是思想的交融,最多不过是思想的舞蹈;在这一舞蹈过程中,我们只能偶尔触摸对方。”

这挺让人绝望的,是吧。我以前就曾经因为“这么简单的事,无论如何都说不明白”而痛苦,后来却发现是自己太愚蠢而执拗了。

交流固然永远是单向的,但人心并非不可理解,善意并非不可传达。人与人有太多的交流方式,只用语言太狭隘了。

很多时候,强行要求此时此地交流出结果,是粗暴与专横的表现。主动要求交流的人,只是知道自己必赢而已。

彼得斯的观察很准确:在与朋友、同事和心上人之间的关系中,所谓交流的失败,常常是由于各自责任义务的冲突和相互耐心的缺乏。所以他认为,我们要问的问题不应该是“我们能够交流吗”,而应该是“我们能够相互爱护,能够公正而宽厚地彼此相待吗”。

如果我们对他人怀有善意和耐心,我们就不会要求别人一定要赞同自己的伟大见解。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人,也不要与之争论,因为有时候,沉默是最响亮的回答。

当我们放弃了对完美交流的执念之后,反而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是封闭的,那么即使他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访无数名山,拜无数名师,他听到的依然是自己的偏见而已。即使有人与他对面而坐,掏心掏肺彻夜长谈,他可能依然一句话都听不进去。而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是开放的,他会听见,别人的谬见也隐藏着真知,市井的喧嚣也是一种和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爱情这么亲密的关系里,为什么沟通如此艰难?
《管理百年》第二十三讲:汤姆·彼得斯(1942至今)
詹伟平:嘴巴笨不会说话,如何提升自己的口才?
善于沟通的人,说话都带着温度
有效的沟通,直达内心
社交规则:微信聊天中说最后一句话的人,是可交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