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傅氏文化研究有关问题的思考

炎黄子孙十三亿,华夏文明五千年。 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传承中华文明,开拓美好未来,是我们当代炎黄子孙的光荣任务。

一、      姓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之历史长河中,往事浩如烟海,无穷无尽。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淹没消逝了。国家史书、地方志籍,家族谱牒,成为保存历史珍贵资料的重要载体。姓氏文化研究,就是以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的。

族谱,是记录家族成员间血缘关系和家族历史的簿书。国家史书、地方志籍,仅记录下了重大事件的部分信息,广泛保存于广阔农村的民间族谱,保留了该家族的生存繁衍、荣辱兴衰、辗转迁徙的详尽信息,成为社会历史记录的重要补充。

族谱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以相对稳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里,和睦稳定的家庭和血缘维系的家族,成为整个社会安定与繁荣的牢固基础。国家若要寻求稳定,家庭和宗族的内部教育和管理就十分重要。

中国人很早就对家族世系有着详细的记录。 据史书记载,国史、方志、谱牒都起始于奴隶社会的西周时代。早期的族谱,主要是名门望族用于记载、宣扬家族历史的工具。门阀制度保证了士族成员的政治地位和家族势力的社会影响,使社会大众产生对士族的崇拜。所以,古代上层社会对族谱的修纂非常地重视。

隋唐时期开始推行科举制度,使寒门学子也能进入上层社会,族谱对于士族的重要性相对减小,对族谱修纂的重视程度有所减弱。 到北宋时期才又开始兴盛起来 。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造纸技术的推广,文化事业大大进步,族谱修纂活动得以在民间逐步展开。明代时,修谱成为社会盛行的宗族文化活动。清代康熙乾隆盛世,大力提倡修谱,全中国各个地方,各个民族,各个姓氏聚居地,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较为完整的族谱、宗谱。现在各地农村保存的族谱,初修时间大多为宋朝以后。

为了妥善保存并充分利用族谱资料,国务院档案局于1984年下文,广泛收集各地民间保存的姓氏族谱。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发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 最近几年来,多位国家领导人也指出,族谱文化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以保护和发掘。一些农村地区自发地开展了族谱续修活动。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坚不可摧的充分体现。盛世修志、修谱,历代如此。当今国家正处盛世,续修族谱正当其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特征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农村本身也在城镇化,以血缘关系聚居的自然村落正在逐步瓦解。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通日益发达,人口流动性急剧增大。以前续修族谱的基础条件正在逐渐丧失。一些进入城市较早(或漂泊海外)的家庭,已经与祖籍地失去联系。文化大革命时,多数地方保存的家谱已焚毁或遗失。现在已经到了必须赶快对现存的家谱资料,进行抢救性地整理和保存的时候了。贻误时机,将会使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这一重要组成部分,遭受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我们大家热情参与的姓氏研究文化活动,对于挖掘与维护我国这一历史文化宝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当前,国内姓氏文化研究活动已经形成热潮。国内投身收藏和研究族谱的有识之士越来越多。民间研究机构也大量出现,网上的姓氏研究站点和信息犹如雨后春笋,与日俱增。这些机构对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肯定和支持。

然而,民间研究机构的承担研究课题的能力非常有限,不管是研究经费和工作条件,还是研究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都难以与正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相比。这对研究成果的质量,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现在许多地方以农村为基地的族谱续修活动,技术手段还停留在原始的、落后的水平之上。社会上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基本条件比农村好,但仍有许多困难。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应该忽视族谱的研究,应该介入并引导民间族谱研究工作,使之在正确的方向上深入地开展,并取得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族谱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本家族的历史,而且还涉及到移民史研究、历史人口研究及社会史研究等诸多方面。这些更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与和帮助。对于那些以研究和保存历史资料为目的的修谱活动,国家有关部门应该给以必要的方便,比如说,应该明确允许姓氏族谱可以内部出版,在正规印刷部门印刷。

可以相信,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下,通过民间的、政府部门的姓氏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的姓氏文化研究工作必将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

二、 傅氏文化研究工作任重道远

傅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的大姓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时按人口数排序为第36 。傅姓人口广泛分布于全中国,并远播海外。国内傅姓人口较集中的省份有:山东、湖南、云南、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四川、重庆、河北等省市。

与其他姓氏一样,各地农村傅姓聚居地大多数还保留有傅氏族谱。特别是历史上经济富裕、社会安定的地区,保存的资料更为久远,更为丰富。族谱中除农村本地人外,还包含了已进入城镇、分散于全国各地的宗亲的资料。现存傅氏早期族谱多为新中国建立前所修,有许多地方宗亲参加了1947、1948年的“全国傅氏合纂通谱”活动。当前重修时间则大多在上世纪80年代之后。四川傅昌志先生,多年来收集了数以百计的以傅姓为主的各姓氏谱牒,并参与了中央电视台姓氏文献片的拍摄,出版了专著《寻根认祖·傅》,是傅姓人士中研究姓氏文化较早且成绩突出者。2004年成立的“北京华夏傅氏文化研究院”,聚集了一批有志于研究傅氏文化的积极分子,对傅氏文化研究活动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续修族谱,必须以原有族谱为依据,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延续宗族血脉世系。 翻开保存下来的旧族谱,你可以看到一代一代留传下来的翔实可靠的历史资料,同时,你也会发现里面存在不少问题。以江西丰城傅氏联修族谱的情况为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重要的启示。

江西省在宋代至明代时是傅姓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今天的丰城县及周边一带有数以百计的傅姓自然村。这些村落都是同一祖先的后裔,故采取联修族谱的方式,人口较多的大分支都保存有全套族谱。江西丰城族谱的初修时间是唐朝(公元860年前后),主修为傅德广,时任九江教授。二修时已到宋朝(1214年)。以后只要是社会安定时期,每隔四、五十年就续修一次。文革时期,各村族谱基本上都焚毁了,仅有一个村庄保留下来。1988年第十四修时,凭借这仅存的解放前的族谱(第13修),各村族谱得以全面地恢复。

丰城联修《傅氏族谱》(第14修)有48本。前两本为谱首,记载了历次编修的谱序、脉源、字派表、重大事件、历代名人事迹等许多珍贵资料。 其他 46本,为100多个分支(自然村)的世系记录,每本有100多页,详细记录了数以万计先人和当代人的姓名、生辰、忌日和埋葬地。族谱为大开本,仍为古代木雕版式,手工印刷,纸张质量很差。

翻阅这些族谱,令人激动和感慨。这一本本古朴厚重的族谱,经过了无数先人的手,经过众多宗亲千辛万苦,精心保存了本家族一千多年的历史信息,并一代一代郑重保存和续修,得以留传至今,真不容易啊!这些族谱内容丰富,层次清楚,脉络清晰。然而,深究细读,也会发现一些错误,有错字错句,也有个别叙述混乱、前后矛盾之处。初修之前的古代资料只列有单线脉源,记载不详细,可靠性低。历代外迁人员的资料,经多次续修不断删节,以致保存不全,给外地宗亲来祖地“寻根问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那些早先进入城市的大量宗亲的资料,由于联系困难,收集得也很不齐全。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除了历史久远、屡经动乱、原始资料难以完整保存之外,农村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也是重要原因。面对数量庞大的资料、错综复杂的源流关系,农村主修人员调查分析、整理编撰、印刷出版各方面,都会遇到许多困难,出错是难免的。而一次次地续修,许多重要资料被删除了,以前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新的错误又有增添,以至于问题不断积累。时间一长,考证更不易,现在要纠正就非常之难了。

可想而知,全国各地农村条件都差不多,姓氏族谱中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做好族谱的整理和编修工作,迫切需要有较高文化水平,具有丰富历史地理知识的人士积极参与,非常需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

当前,傅氏宗亲中已经有许多有志有识之士,积极投身到傅氏族谱的整理和重修工作中来。这是一种非常可喜的现象。可以相信,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傅氏族谱》的整理和重修工作,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绩。

如何搞好《傅氏族谱》的整理和重修,是大家都关心的问题,我就下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现在修谱要“旧谱旧法,新谱新法”。历代修谱都有一定的体例和格式,沿用至今,主要有欧式和苏式两大类。谱书中记载了大量家族历史和道德文化,有一些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其中也有些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男女不平等就是一例。新谱中应该摒弃不合时代要求的内容,增加有利社会精神文明的新内容。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编排格式,理清层次结构,增加信息量,增强条理性。旧谱可以采用影印方式保存,或按旧谱重修,精印精装,作为历史资料妥善保存。对原有内容不得随意改动。既使发现错误,只能加注,不能修改,以保持原始资料的原貌,并可防止考虑不周,出现新的错误。

第二,全国的傅氏族谱可以分三个层次:全国《总谱》、各主要省份《分谱》,族群聚居地《族谱》。全国傅姓人口有六百多万,要用单一的族谱来容纳是不现实的。应该设计层次结构,各层次安排不同内容,由各地宗亲分工负责,将傅氏族谱内容整理编印出版。全国《通谱》收编全国傅氏分布信息和历史播迁资料,全国性影响的重要人物传记等内容。主要省份《分谱》收编本省傅氏分布信息和族群源流资料,本省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传记等内容。各族群聚居地则出本地的《族谱》。总谱、分谱、各地族谱应有统一的格式和编排要求,并分配有层次序列信息的统一编号。

1948年,傅作义先生倡导修纂全国通谱,对理清全国傅氏源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当时条件所限,资料收集不完全。现在国家富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有条件收集更完备的信息资料,编辑出版全国《总谱》,各省《分谱》;各地《族谱》也能够整理得更系统,更完善。

第三,族谱研究和修撰工作,要有科学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于任何事实的认定,都要有确凿的根据,不能牵强附会,不能主观臆断,不能模棱两可。

收集资料一定要以文本的原件和复印件为依据,不能以手抄件为依据,以免以讹传讹。新族谱中应列出参考文献,并与谱中相关论述引用中相对应。

对于原有族谱等资料,我们应该一字一句甄别错漏,理清源流。研究分析时要极其严肃认真,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能擅自更改原始记录。调查取证、分析研究都需要时间,不能图快、图省事。工作上要抓紧抓好,但不能因图快而马虎了事。

我们担当族谱研究与修撰任务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正在做的是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工作,当我们在族谱和论文上署上自己名字的时候,表示我们完成了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任务,署名记录了自己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知道,我们为此也承担了重大的责任。如果出现了错漏,白纸黑字,永远记录在案。如果出现重大的失误,遗留后世,那将抱憾终生。

第四,姓氏文化研究应该百花齐放,鼓励有志者多出研究成果(论文、专著等)。研究中要允许不同观点存在,进行心平气和的讨论,允许保留意见。 傅氏族谱研究不仅牵涉傅姓本身,它是我国姓氏文化研究的一部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要欢迎有姓氏文化研究知识和经验的非傅姓人士参加进来;我们也应该主动争取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三、傅氏宗亲联谊活动稳步向前

爱国敬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向往故土,极重亲情。出门在外的人“每逢佳节倍思亲”,到老也要“落叶归根”。就是已经在外地生根的家族,也对父辈或祖辈居住过的地方无限眷恋,渴望到祖地寻根谒祖。当前,中国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政策环境宽松,海外华人到祖国寻根谒祖日益增多,宗亲联谊活动也比以往更为热烈。

陕西的黄帝陵、山东曲阜孔庙,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以能亲临祖地祭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为荣。 2004年5月26-29日,以“寻根、联谊、合作、发展”为主题的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在河南平顶山市举行。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总后勤部副政委刘源等给予本届联谊大会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刘源将军亲自为刘姓始祖刘累题词;中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和中国侨联向大会发来贺电, 中国侨联副主席林其珍、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黄峥;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长铎、副省长贾连朝、省政协副主席张洪华、省侨联副主席张亚洲、省政协副秘书长胡经文亲临开幕式,原国家主席刘少奇之女张爱琴也专程参加祭祖。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张明敏等也莅平献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周涛也热情加盟开幕式晚会“龙情乡恋”的主持,为世界刘氏第四届(寻根)联谊大会增光添彩。 

2004年11月,江西省赣州市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9届恳亲大会”,海内外3000多人齐聚赣州,共叙“客家亲·摇篮情”。为了开好这次大会,并将赣州建设成为客家人可以经常回来的观光的“老家”,赣州市政府筹集巨资,加大了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或整修了一批参观景点。赣县投资6000万元兴建了占地600亩的客家文化城,包括宗祠、博物馆、杨公祠、南迁柱、风情街、艺术长廊、太极广场等建筑。

2005年10月,世界客属第20届恳亲大会在四川成都开幕,有来自海内外3500多名来宾参会,他们代表着全球8000多万客家人和200多个客属社团。“世客会”的主会场设在位于成都以东的“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镇。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四川省省长张中伟,中国国民党副主席、世界客属总会会长吴伯雄等参加了大会。会议决定,第21届客属大会2006年将在台北市召开。

… … …

这些规模宏大、隆重热烈的寻根谒祖活动,充分体现出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极大地加深了世界华夏儿女的骨肉亲情,对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傅姓的宗亲联谊活动,也在全国“促进华夏亲情、弘扬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活跃起来,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展。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著名侨乡泉州,与港台及海外华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率先于1994年成立了“泉州海内外版筑宗亲联谊会”。傅氏祖地山西省平陆县政府和人民筹资重建了“傅相祠”,并于1995年5月召开了“重建傅相祠落成典礼”大会。1999年正式开设的“世界傅氏网”,为联络国内外傅氏宗亲搭建了一个宽阔方便的平台,全国各地宗亲通过网站进行广泛的联系和频繁的交流。接踵而来的是,全国各地热心傅氏文化研究和宗亲联谊活动的傅氏宗亲,举行了一系列联谊活动,并与平陆县政府携手,举行了“纪念傅圣诞辰3340周年大会”,将联谊活动推向了高潮。“世界傅氏宗亲联谊总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傅氏宗亲联谊活动进入了一个更加热烈、更加成熟的新阶段。

傅氏宗亲联谊活动,有助于参会宗亲增进友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从大的方面来说,作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亲情活动的一部分,也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在我们推动傅氏宗亲联谊活动的时候,我认为有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正确处理的。

首先,联谊会是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不是宗派组织,联谊活动一定要遵纪守法,要促进族群和谐,决不能有造成族群对立的事件发生,这一点对于基层组织来说要特别注意。 江西赣州客属文化节时专门拍了一部电视剧,叫《白鹭谣》,在中央电视台放映。电视剧内容是关于钟家与严家世代恩怨的故事,以两宗族以争村名和树牌坊为主线,最后以族群和谐为大结局。这部电视剧,对于各地开展的宗亲联谊活动有很好的示范教育意义。 

   还有,姓氏文化学术研究要认真,而宗亲联谊活动则要宽松。联谊活动要解放思想,要团结尽量多的人 ,应该欢迎更多的人参加进来。现在女姓同胞参加活动,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只要是傅姓(不分民族、不论是从父姓还是从母姓,或是改姓),或是与傅姓有历史缘源的他姓(如赖、罗、刘傅等等),只要尊崇傅圣,愿意参与联谊活动,都应该欢迎。

姓氏族谱中记载的是父系脉缘,同姓同源。然而,各姓源流自始至终都与母系(其他姓氏)交织,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血缘关系网,将中华各民族、各姓氏的同胞结成一个大家庭。我们常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同胞一家亲”,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应该把傅氏宗亲联谊活动,置身于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氛围中,体现出“炎黄子孙一家亲”的精神。不同姓氏同胞之间应该比爱国敬祖,比团结友善,比尊老爱幼,比多出人才,比为社会多作贡献。我们傅姓联谊会的重大活动,可以邀请别姓联谊会的负责人作为嘉宾出席,观摩指导。这样,我们活动的气氛将更和谐,气势将更宏伟,效果将更好。

宗亲联谊活动有了企业家的参与,就更加有活力。那些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对国家有贡献,愿意为研究和宗亲活动提供支持,是爱国敬祖的表现,我们应该欢迎。联谊活动与商贸活动相互支持,可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有利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也使联谊活动能够持续热烈开展起来,坚持下去。

作为自愿参加、自发组成的松散型民间组织,参加者来自五湖四海,相互了解有限,出现分歧是在所难免的。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都无私奉献,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风格!这是我们活动的主流。至于具体活动中的一些分歧,只是枝节,我们应该求大同存小异,顾大局识大体,保持内部团结一致。可以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傅氏宗亲联谊活动必将更广泛热烈地开展起来,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社会的发展,尽力而为地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四、傅圣的英名将远播四海万古流芳

傅圣说公,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是有着高尚道德、高超智慧,对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圣人。然而,当代中国人基本上都不知道有傅说其人,更不要说了解他的历史功勋。就是海内外的傅姓同胞,也大多数不知情。纪念傅圣,宣传傅圣,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傅说生活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那时中国还处于奴隶社会,使用甲骨文,当时的欧洲更是处于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历史久远,留下的资料很少,然而史料记载确切表明,傅说是那个时代极少的,有重大影响的、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就在那样古老的时代,傅说就在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表现出非凡的才能,就是今天的人们都会为之感到非常的惊奇和由衷的赞叹。

傅说是商代名相,辅佐武丁促成殷商中兴,应用和推广版筑技术,造福华夏子孙数千年,《说命》三篇留传后世,哲理名言启迪中华文明。这些历史功绩,已经永远载入史册,光辉映照千秋。

    我国历史上帝王将相有许多,傅说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人民性。他出身于社会底层,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奋斗。傅说的杰出之处还在于,他不仅能辅佐君王安邦治国,而且思想上有所创新,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为中华民族造福数千年。傅说的思想今天仍有巨大的精神价值,值得我们今天的炎黄子孙们学习和继承。傅说不仅是傅姓同胞的骄傲,祖地平陆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孔子一样,傅说属于全中华民族。我们在当前的“研究傅说、纪念傅说,学习傅说”的各项活动中,应该热情欢迎,积极主动争取社会各届精英人士参加,不能自我约束于傅姓联谊活动的狭小范围内。

傅说在历史上是很受世人崇敬的人物,可以说在古代比当今还更享盛誉。在孟子的《论语》、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傅说的高度赞誉。李世民、王维、杜牧、司马光、苏轼等许许多多古代诗人和政治家,写诗著文以怀念和歌颂这位圣人。祖地平陆保存的历代碑刻,有古代的,也有近代的(例如郭沫若、薄一波等人的题词),铭刻下了历代著名人士对傅圣的敬仰与深情。

今天傅圣不为人知的状态是不正常的。我们傅氏后裔、祖地人民、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宣传和颂扬这位为中华民族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伟人,以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祖国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进程。

可以说,傅说的英名远播之日,就是我们傅氏文化研究和联谊活动成功之时。什么时候人们都知道傅圣,敬仰傅圣,那时候“傅相祠”前就必然会天天人流如潮,祖地平陆的经济文化发展将腾飞,傅氏文化研究与联谊活动也将达到更高的境界。

 让我们为这样的时刻到来而共同努力吧!

傅荣楷 2006-03-12于南昌(本文刊载于山西省平陆县政府《傅圣文化》杂志第3期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闻】河南傅姓,众望所归!成立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傅姓委员会首功一件!
开展姓氏文化活动 弘扬团结和谐风尚
任氏发展模式思考
世侯总会元旦献词
【文氏综讯】陕西文氏宗亲联谊会胜利召开,听听他们都讲了些什么?(附会议发言稿)
恳亲联谊|三明市萧氏宗亲联谊会第四届换届选举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三元区山水大酒店隆重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