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怀旧觅新访母校(2011)

怀旧觅新访母校

               电子科大同学聚会与校庆活动纪实

                          (一)

  春华秋实。金色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生的秋天,轻松而安逸。可我们这些古稀老人,却念念不忘那已经远去的青春岁月。

  早在去年,电子科大614班成都同学提出,今年九月全班同学都回母校聚会,纪念我们到成都求学五十周年。倡议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热烈响应,我当然也是积极支持者之一。

  921日,我独自启程西行,旅途无伴,省却了交际和应酬,多出了默默思考的时间。我望着窗外匆匆掠过的葱绿田野,思绪回到了五十年前的前往成都的旅程。

  那时候,进川的铁路只有一条线,就是宝成铁路。我到成都去上学,经过了长沙、武汉、郑州、西安等多个大城市,走了一个S形路线,绕了一个大圈,总共转了三次车,用了四天时间才到达成都。现在,前往成都只需要一天时间了。

  旅客列车在半夜时分,从万州大桥跨过了长江。我起身拨开窗帘,看着窗外昏暗的江景,心里在想:这就是当年高山险峻、激流奔腾的万县吗? 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现代科学发达,技术高超,铁路建设者逢山打洞,遇水架桥,天堑变通途了。

  次日凌晨,列车穿过我曾经搞过农村社教的金堂县,来到了丰饶的成都平原。那阴沉的天气,绿色的田野,依然如旧;但楼房新了,道路宽了,行人多了,人民的生活今非昔比,面貌一新。

  啊!成都,久违了。今天我回来了。

                        (二)

  我在成都火车站西面的停车场搭乘公交车,到达了电子科大沙河老校区前面的华油宾馆。上车前,与成都同学取得了联系,问清了乘车路线和下车站名。不然,在过去遍布农田而今高楼林立的东郊,我可能会找不到方向。

  宾馆大厅里,成都同学早早在等候,我们相见时分外兴奋。此后陆续前来报到的同学,见面时相互打招呼,热情问候。有的紧紧握手,有的高声尖叫,还有许多人相互对视,总也想不起对方是谁了。

  我们在大厅中,在餐厅里,三三两两地热情交谈,谈起当年往事,兴奋之情,难以自禁,溢于言表。我们沉浸在对五十年前青年时代的回忆中,甚至对服务员和偶然搭讪的旅客,也说起了“当年……”,尽管他们听了一头雾水,无动于衷。

  23日上午,我们外地来的同学和在成都工作和生活的同学,在老主楼广场上会合,再进到主楼的会议室里聚会。为了筹办这次聚会,成都同学热心服务,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全国各地的同学都争取参加这次可能是最后的聚会,有许多同学由家属陪同带病参加。总共到了五十多位同学和十多位家属。我见到了网上经常见面的王才坤、陈邦秀、穆武林、孙保成、万明弟同学,也见到了毕业后从未见到过的刘廷贵、刘宗荣、谢振义、王庚辰、常学彦、连承珍等同学。校庆四十周年时会见过的杨双增、易国兴、尹端文、翟丽妍、严虎威等同学这次又来了。遗憾的是,我一直未见到的在西安工作的沈长河、路荫田、王鹏程等同学这次都没有来。

  我们的班主任王明东老师和爱人潘老师,指导员吴曼华老师,任课教师查光明老师,参加了我们的聚会。电子科大合作发展部部长、电子工程学院的现领导也参加了我们的聚会。

  会议由万明弟同学主持。会前,由任开聪同学介绍了准备工作情况。会议开始,由陈辅新同学代表到会同学对参加会议的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电子工程学院领导对我们班的聚会表示欢迎和祝贺,介绍了本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方向。王明东、吴曼华老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接着,由任开聪同学代表全班同学向诸位老师敬送书法作品和对联。送给王明东老师的对联是:“尽职尽责呕心沥血育桃李,亦师亦友高风亮节称楷模”。这幅对联由我和任开聪同学合作,表达了我们全班对王明东老师的尊敬和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后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发言,讲述自己参加工作的简况,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们的亲密感情。我也非常简略的讲了几句,由于时间关系,许多想讲的话都来不及说。

  中午,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小饭店聚餐。下午大家到会议室继续聚会,我有事不能参加。

  因为这次我到电子科大还有一个专门任务,就是以名誉会长的身份,代表电子科大江西校友会,参加母校建校五十五周年校庆和校友总会代表大会。于是,我到电子科大宾馆去报到,并转移到电子科大宾馆住宿。

                    (三)

   24日,614班同学集体活动,参观新老校区。我一整天都在参加电子科大组织的活动,没有和本班同学在一起。

电子科大对参加校庆活动校友的统一安排是上午自行参观沙河老校区,而电子工程学院领导专门为我们老二系(原雷达系,现电子工程学院的前身)校友,行先安排参观本学院的活动。 清晨,电子工程学院的院办主任,就到宾馆来接各地校友会代表到清水河新校区参观,同车的还有一批在成都东郊工作的63届老同学。

五十年前,我们雷达系是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主力”,可以看出,现在的电子工程学院依然是电子科大的“主力”,单独组织活动,表明实力和活力与其他学院不一般。

  这次是我第一次参观位于郫县的清水河新校区。客车从东郊出发,从北边绕行,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新校区。一路上,院办主任为我们讲解了电子科大的发展概况和新校区的建设情况。

  电子科大刚建成的新校区,位于新技术开发区,占地四千多亩(含代管的一千亩林地)。周围环境幽雅安静,空气清新。新主楼保持原有基本风貌,但更高大雄伟。新图书馆,新教学楼、科研楼,分布于林木森森的园林之中。学校内栽种的成年银杏树就有500棵,总购价达1500万元。

  我们先到了电子工程学院的教学楼。在会议室里,院领导向我们介绍了电子工程学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目标。使我们这些老校友精神振奋,惊叹不已。

  电子科大现有博士生500人,硕士生4000人。学校规模和教师队伍也非常庞大,真是今非昔比。

  另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学院领导都很年轻。电子科大现任校长只有45岁,电子工程学院书记只有38岁,都正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年纪。这些年轻人工作起来雷厉风行,办事效率极高。

  会议进行之中,参加会议的老校友们传表签名,当我签完名后,下意识地扫看了一下前几位的名字。“李大生”,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进入眼帘。这是我以前很熟悉的赣州籍老校友。我往右边仔细打量,终于认出了他。而此前我们同坐一辆车,却相互没有认出来。我们都为这意外的相逢而欣喜不已。

  会见结束后,院办给我们每个老校友发了纪念品,并在大楼门口合影。院领导很谦虚,说校友不讲职位高低,非要我们这些“长者”站中间,我们推辞不过,深为校友间的纯洁感情而感动。

  接着,院办领导领我们到校园去参观。由于校园大,时间紧,只能开着车在校园内“跑马观花”。不过,还是专门到“微波暗室”停了十多分钟,因为这个地方不可不看。

  这个“微波暗室”,是国内一流的先进科研设备,造价1400万元。这个高大的建筑像一个大厂房,左右分别有一个大“暗房”,里面楼顶、地面和四壁,布满了尖尖的三角形立锥。在这个封闭的空间里,辐射的微波全部被吸收,没有一点反射。这是许多微波天线设备测试时需要的特殊环境。由于这种设备要求非常苛刻,而平时使用率又不高,因此只有极少国家的重点实验室才会有。 我们是无线电科技工作者,对这些尖端设备非常感兴趣,大家为母校超强的科研实力感到高兴。我们还想看更多的此类设施,可时间安排不过来。我们到校内餐厅用餐后,就急急忙忙赶回老校区,因为下午校友总会的代表大会要在沙河校区开大会。

  尽管汽车走的是外环,过去是人烟稀少、遍布农田的城市郊区,可现在也是车水马龙,拥堵严重。等我们赶到会场时,大会已经开始了。

  校友总会的负责人对上一届理事会做了总结。有三个区的联谊会介绍了经验。会议选举了下一届理事会,会长由现任电子科大校长汪劲松担任,各地区的会长担任总会的理事。校友总会的会长由校长担任,表明校领导对联谊活动的重视,也标志着联谊总会的身份提高了档次。联谊总会现在挂靠在合作发展部,经费上就有了充裕的来源,为今后开展活动提供了保障。汪校长刚从清华大学调来。他精明强干,还会绘画。这次他送了我们各地代表每人一本厚厚的画册。他在会上说,我们电子科大定位为“研究型”大学,办学方向是“特色、研究、开放”,他的报告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现代新型大学的宏伟蓝图。

会议结束后,校友会全体代表在老主楼广场集体合影。然后,由校友总会组织我们到新校区参观。于是,我又和各地校友会代表们乘大客车再次返回清水河校区。

  首先,我们参观了校史馆。馆内墙壁上展示了五十年来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我的注意力集中在前十年,那里展示了我亲身经历过早年事物。展出资料中说,我们学校是按照莫斯科动力学院为蓝本建设的,而我清楚地记得是按列宁格勒电讯学院建设的。列宁格勒电讯学院的主楼13层,尖顶。我们是九层,因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只建了五层,没有了尖顶。电影“列宁在十月”炮打冬宫的指挥部就设在该学院。我们看该电影时看到的大门和主楼内景,就和我们学院的一样,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我向讲解员和陪同领导提到此事,他们都不知道确切的情况。

  我们接着参观了图书馆。电子科大新的现代化的图书馆真是雄伟壮观。我用这样的赞词,绝非夸大其词。我没有看到过哪一所大学有这样好的图书馆。我经常出入的江西省图书馆就更显得寒碜。参观过程中有小“记者”追着问我一些问题,我珍惜机会急着参观,仅答以“兴奋”“振奋”数语就匆匆前行,事后我觉得有些对不起这些热情认真的小校友。

  最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在图书馆内的校庆图书展览上,看到了我的回忆录《崎岖的山路》。它静静地安放在书架的上部,里面记述了我们班同学们在母校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经历。这本书将我们与母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我们去参观“科技展览”时,天色已经不早了,只能匆匆忙忙地走一圈。这个展览不只是介绍科技知识,而是展示了学生们自己的许多发明创造。电子科大现在的学生们不是仅仅在学校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还能够“真刀真枪”地干,完成了许多高科技项目,令我们感到佩服和骄傲。

  盛大的招待晚宴上,使我们感受到“贵宾”般的待遇。学校领导的祝酒词,来宾们的相互祝福,使我们倍感温馨。在热烈的进餐气氛中,我偶尔感到一丝不安,这种社会上司空见惯的热闹场面,如今出现在校园内,这意味着什么?校园还是教书育人的清纯之地吗?可能是我多虑了,也可能是我落伍了。

  晚宴过后,就是校庆纪念晚会。舞台上色彩缤纷,充满了青春活力,使我们这些老年人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参加演出的都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晚会文艺水平之高不亚于电视台演出的文艺节目,加之师生同台,共庆生日,台上台下互动,气氛更不一般。别开生面的是,还有许多洋学生上台演节目出“洋相”,全场更是热闹得很。我这才知道,我们现在还有洋校友啊!

我们的班主任王老师,年届古稀,还和老师们在台上跳起了民族舞蹈,使我大感意外和惊奇。要知道王老师不仅年事已高,而且是电子科大的老书记,正厅级干部。按常理,他应该坐在领导们中间观看演出,晚会结束后上台去接见演员,怎么会自己也到台上去演出呢?师生同乐,真情所系,王老师青春活力不逊当年,可敬可佩!

  电子科大校庆这一天忙忙碌碌,高度兴奋,我完全融入到了母校热气腾腾的现代校园生活之中了。

                          (四)

  25日,清晨小雨,后来雨停转阴。我来到沙河校区门内的集合地点,与本班同学再次聚会。先到的同学们三三两两交谈,等候旅游车,全班同学陆续都到齐了。

  在和一些同学的交谈中得知,我们班同学昨天参观游览也很愉快,也参观了清水河新校区,大家还轮流表演了节目。有的同学唱歌唱得太投入,嗓子都唱哑了。

  按照原定计划,今天我们前去成都熊猫繁殖基地和天回镇休闲“农家乐”游玩。旅游点派来的客车不大,我们的车“严重超员”。大家挤在车上,有许多人站着,可大家都乐呵呵的。班主任王明东老师,最后一个上车,站在最前面。他是校领导,年龄也比我们许多人要大,理应给他预先安排座位。前排同学给他让座,可他不愿坐,还是像五十年前一样处处关照我们,大家也习以为常了。

到了熊猫繁殖基地,大多数同学年过七十,可以享受免票待遇。我们几位年轻一点的还需要购买半票,又是王老师抢着上前为我们买了票。 没有办法,这是王老师的一贯作风。我为什么要在送给王老师的对联中写上“亦师亦友”,这是真实写照,有感而发啊!

  这个位于成都近郊的熊猫繁殖基地,建在山谷之中,里面林木茂密,曲径通幽,空气十分清新。 由于是坐汽车来的,成都变化又如此之大,我至今还弄不清楚这个名扬世界的“熊猫之家”到底在哪里?应该在成都的北郊吧。

  熊猫基地内一幢幢小别墅,都是给熊猫住的,还有专门的产房,好多个宽阔的游乐场。一般的富豪也没有这么阔气,要知道这可是“国宝”的家啊!

  游客中有许多外国人,他们到成都来旅游,这里是必来之地。这里和一般的动物园不一样,熊猫是这里的主角。只有几只小熊猫因为“同名”而沾光,放到园内的一个小区,还有一些天鹅和小鸟,增加林区的野外气氛,整个山谷其他地方都是茂密的森林,人们在里面可以轻松漫步,悠闲自在地休息。在这里,待上一整天也不会感到厌倦。

  随后,我们乘车来到了天回镇的一处“农家乐”游乐点。这里紧挨着一个大湖,周围是保利高档住宅区。我们南昌市昌北也有个保利高级住宅区,风光也不错。成都人考虑问题更周全,在这样的小风光带搞上一个休闲场所,对于业主和游客都有益,真是两全齐美。

  这种游乐点,是从茶馆升格发展起来的。人们在这里可以喝茶、聊天、吃零食,打麻将,看电视,也可到附近湖边林荫道散步。我们全班人自由组合,各得其便。我很多年没有摸过麻将,没有什么兴趣,和两三位同学喝茶、聊天。中午聚餐后,先和几位同学绕湖慢悠悠地转了一大圈,参观成都的高档住宅,也观赏成都地区的湖山美景。回来后看看电视,独自小睡了一会儿。清醒之后,又以我个人的老习惯,到周边的山坡上独自转悠。

  天色不早了,我们共聚晚餐,然后乘车返回学校。这一天,过得很悠闲。成都人的特点就是要会享受生活,我们这次同学聚会也带有明显的成都特色。

  回校路上的时间非常宝贵,许多同学都抢着在车上发表感言。特别是在上海工作、带病前来的谢振义同学,激动之情难以自制。到达电子科大沙河校区后,我们分别的时间就要来临。 “相见时难别亦难”,大家在校门口分别道别,互道珍重,久久不愿离去。我们都希望,有一天我们大家都还能够再次相见。

  我因为还要会见成都的傅姓朋友,先行一步回了电子科大宾馆。晚上,成都傅氏宗亲来访。此时,电子科大有线电视台正在播放新闻。我一边交谈,一边留意电视台的新闻。正如我所希望的,电视中播送了我们班在学校内聚会的新闻,并出现了我的特写镜头。由于我正在会客,错过了用相机拍下视频的机会。这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我都希望电子科大电视台能重播,可一直没有录到,感到有些遗憾。

                       (五)

   26日,阴天间小雨。我们班的同学们都陆续走了。我因为没有和本班同学住在一起,没有再见到他们。电子科大宾馆另有任务,我的“嘉宾”也当完了,于是,我搬到校外一环路上的一家小旅馆。按原定计划我,预留了一天时间会见成都傅姓朋友,有的联系不上,有的已经见过了,于是我有了一天空闲时间。

成都市内高楼大厦,繁华喧嚣情况与沿海无异,而我对原先十分熟悉的东郊建设路更感兴趣,那里留有我青年时代抹之不去的深刻记忆。我决定在母校四周转一转。

我到外地旅游,喜欢钻大街、走小巷,逛农贸市场,从中可以观察体验当地市民的日常生活。办好入住手续,存放好行李,我走出旅馆大门。天气阴沉,下起了毛毛细雨。为避雨我钻进了一家农贸超市。在市场里面转了一圈,从另一个门出去,我竟然迷了路。我来回倒腾,不断辨别方向,还是无法确定方位。周围高楼林立,叫些什么“大厦”、“高地”外国名称,这哪里像是我们原先熟悉的建设路啊?

我不得己只得向过路行人打听。问什么老地方呢?那些过去的标志性建筑群,如107宿舍,82宿舍,东郊旅馆,沙河电影院都没有了。对,就问“沙河”吧。我按照行人的指点,来到了沙河,仔细摸索后终于搞清了方向。

  我对这条不起眼的小河,有着很深的感情。学生时期,我每天清晨要到河边林荫道上跑步,傍晚我又会和同学们在河边散步,星期天我沿河边小道漫无目标地远足,到成都人迹稀少的远郊旅行,呼吸乡间的新鲜空气。在校七年之中,我记不清在河边小道上走过多少次了。1962年夏天,同学们都回家“充电”去了,我无钱回家,在沙河边逗留的时间更多,有几次还下到沙河里游泳,身上粘满了泥泞。

  我在沙河边慢慢地走着,走着。沙河两岸经过精心整治,已经园林化,与我们当年杂草丛生的天然状态不一样了。有几个地段竟然立着“紧急避险疏散区”的标志。我想,这里远离前线,为什么要搞这些战备防范措施呢?后来我猛然领悟到,这是为防避地震啊!前几年汶川8级大地震,成都也震得不轻。这一定是当年留下的标记,它提醒我们,当年成都人民曾与地震进行过斗争。

  我在河边独自静缓缓地走着,脑海里五十年前的幕幕景象如浮云飞过,可眼前再也看不到当年的情景了。一两个小时下来,我才感到有些疲乏,就坐到路边的小长椅上休息。

  条椅的后边是电子科大扩建的休闲区,许多老年人在锻炼,也有的在跳舞,唱歌。前面是林荫道,其后面就是沙河。河边一字排开的法国梧桐,高大挺拔,枝叶茂密。

  啊!我突然发现,这不就是当年的梧桐树吗。我仿佛见到了久别的老朋友,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非常仔细认真地观察对面的这些大树。这些饱经风霜的大树也在默默地看着我,好像也在回忆五十年前见过的老朋友。这是我这次故地之行中,见到的当年仅存的遗物了。这些高大的梧桐树,树叶略带枯黄,树干外表斑驳陆离,略显老态龙钟。而我也满头白发,已经不是当年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了。它们还认识我吗?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成都变了,变得更加繁华,更加现代化。母校变了,变得更加先进、更加富有朝气;成都人变了,变得更加富裕,更加自信。我们应该为成都,为母校的巨大变化而感到高兴。

  我梦想寻找的五十年前的岁月,已经无处可寻。那些令我深深怀念的往事,只能永远存在于我的心中。在闲暇独处之时,我还可以静静地回忆那些令我迷恋的甜蜜往事。

  往事如烟,青春无价。

  岁月留痕,青春无悔。

  我们的心,永远年轻!

                     (江西 傅荣楷  2011-09-2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母校百廿校庆背后的故事
大学好不好,在校学生最知道。之电子科技大学。
咏同学聚会
【记忆】浙江省宁海中学90周年校庆电子相册
我的母校女十二中(六)校庆
成都,2014年电子科大银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