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一部分 易经入门(第四节)

  八、兑卦的象征

  兑卦()由一阴二阳组成,是阴性卦,并且阴爻位于由下往上的第三位,所以代表少女。它也是基本八卦的最后一个。那么,它有何象征呢?


  1.在自然界,兑卦是指“泽”。沼泽的水是平静安全的,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所需要的。

  2.基本性质是“说”。这是喜悦的“悦”字。见到沼泽,对于逐水草而居的古人,自然欣喜有加了。

  3.在家庭中,它是指少女。

  4.在身体上,兑卦是指“口”,因为口能说话唱歌,使人愉悦。

  5.在动物中,它是指“羊”。古人造字时,以“羊大”为“美”。少女亦让人欣赏。

  6.引伸所指,兑卦还代表:口舌是非(说话也可能形成各种风波),毁折(有了缺口),脱落(不完整),巫(可以预言),妾(年轻女子)。

  兑卦所象征的口,既有喜悦之意,又有毁折之意。这表示成败皆在于说话。《易经》总是提醒人注意言与行,孔子也劝人“敏于事而慎于言”。言行皆须出于真诚之心。只要心诚,说话自然感人,可以让大家分享喜悦。

  ◎ 六、古代历史的展开

  《系辞传》有一段谈到伏羲氏制作八卦,其中描述了古代历史的展开过程。这是我们学习《易经》的一大收获,因为除了由此得悉古代世界的演进状况,也可以顿悟卦象之原始的理解方式。

  那么,这一段资料是怎么说的?伏羲氏是如何着手这个大工程的?《系辞传》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时,抬头就观看天体的现象,低头就考察大地的规则,检视鸟兽的花纹与地理的特性。就近取材于自己的经验,并且往远处取材于外物,然后着手制作八卦,用以会通神明的功能,比拟万物的实况。”

  用符号来代表外物,然后借由符号的组合来比拟万物的变化。近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E.Cassirer)说:“人是使用符号的动物。”《系辞传》接着说:“他编草为绳并且制成罗网,用来打猎捕鱼,这大概是取象于离卦。”

  离卦()的“离”字有“罗网”之象,由此产生具体的效用。但是,离卦原是指“火”,它列为伏羲应用的第一卦,也可以指“火是文明的创始力量”。没有火,人类难以在洪荒世界存在。希腊神话也有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的故事,大概基于同样的考虑。

  1.卦象的用意

  《易经·系辞传》是一篇独立的论述,畅谈有关《易经》的各种观念。譬如,古代圣人为什么要设计这一套符号系统,其用意何在?我直接以白话来叙述其中道理。

  圣人设计卦的图案,观察卦象又附上了解说,用以彰显吉祥与凶祸,借由刚爻与柔爻互相推移而展现变化。因此,吉祥与凶祸,是描写丧失与获得的现象;懊恼与困难,是描写烦恼与松懈的现象;各种变化,是描写推进与消退的现象;刚爻与柔爻,是描写白昼与黑夜的现象。六爻的活动,代表了天、地、人三层次的运行规则。

  由此可知,《易经》一卦六爻是为了描述“变化”。变化若与人的愿望配合来看,就有吉凶与悔吝的结果。由于变化一直在进行之中,所以人除了仔细观察各种细节之外,还须培养德行,亦即体认“天道无吉凶”。天道是指六十四卦所构成的万物万象的整体,我们不可能只取某些好的部分而排斥另外那些坏的部分。

  事实上,好或坏常常系于主观的认知与意愿。只要节制欲望,任何一卦都有可取的部分。我们常说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止谤莫如自修”等,都是类似的教训。只有在修德方面,可以说“求人不如求己”。

  2.古代历史的第一步

  《系辞传》在介绍了伏羲氏之后,接着谈了一段古代历史。原文说:“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他砍削木头制成犁,揉弯木条制成犁柄,取得耕地锄草的便利,再用来教导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

  神农氏代表古代的农业社会阶段,他为了农耕的需要,所参考的是益卦()。理由是:“本卦下震上巽,巽为木,震为足,中间有互艮与互坤,艮为手,坤为地。合之则为手持木器,脚入地而行动,为耕田之象。”这句解说使用了多重象征,值得仔细玩味。

  接着,原文说:“每天正午开设市集,招来天下的民众,聚集天下的货物,大家相互交换然后散去,让人人都得到所需之物,这大概是取象于噬嗑卦。”“噬嗑”一词有“市合”之意,有如市集交易而货畅其流,各得所需而合其心意。由卦象看,噬嗑卦():“下震上离,离为日,为龟,震为行。中间有互艮与互坎,艮为手,坎为平(水)。合之则为在太阳下,行人以手易物,公平交易。龟在古代为值钱的货物。”

  走到这一步,社会大致稳定,可以逐渐开启文明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受了《易经》的启发,真是令人惊讶。

  3.古代历史的展开

  《系辞传》在伏羲氏与神农氏之后,接着谈到黄帝与尧、舜。加起来五位圣人,为了建国安邦,一共参考了十三个卦。前面提及离卦与益卦,接着上场的才是乾坤二卦。

  原文说:“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相继兴起,会通各种变化,使百姓不会倦怠,以神奇能力化解困难,使百姓适宜生存。《易经》的法则是:穷困就会变化,变化就会通达,通达就会持久。因此,获得上天的助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让衣裳下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大概是取象于乾卦与坤卦。”

  只要把握“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原理,自然无往不利。乾卦()象征“衣”,坤卦()象征“裳”,古人服饰为“上衣下裳”,表示上下定位,各得其所,形成“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景观,亦即无为而治。并且,乾为天,坤为地,只要天地定位,则万物自化,永保和谐安宁。

  不过,人类世界的开展,却不会如此单纯。圣人除了具备超凡的智慧与能力之外,还需要卓越的德行,并且必须教导百姓在人生的各种问题上,明白正确的道理,追求真正的幸福。

  (一)社会生活的便利

  《系辞传》在乾坤二卦之后,继续描述古代社会如何借由卦象来制作生活必需品与制定行为规范。

  原文说:“挖凿树干做成船,砍削木头做成桨,船与桨的便利,可以助人渡过横阻的河流,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涣卦。”涣卦()是木在水上,中间互震,震为行,有行船之象。

  其次“驯服牛,乘着马,可以拉着重物去到远方”,造福天下的人。这大概是取象于随卦,随卦()下震上兑,由行动而喜悦,都是为了造福天下人。

  然后,“重重门户加上打更巡夜,用心防备凶暴的来者,这大概是取象于豫卦。”豫卦()下坤上震,坤为关起门来,震为出声示警。

  接者,“截断木头做成杵,挖掘平地做成臼,杵与臼的便利,让所有的百姓得到帮助,这大概是取象于小过卦。”小过卦()下艮上震,下止而上动,为舂米之象。

  最后,“揉弯树枝做成弓,削尖树枝做成箭,弓与箭的便利,用以威震天下,这大概是取象于睽卦。”睽卦()下兑上离,水火背道而驰,需要威镇之。这一切都是为了长治久安。圣人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二)社会规范的形成

  《系辞传》最后谈到文化礼俗方面的建设。原文说:“上古时代,人们住在洞穴与野外,后代的圣人改变为建造宫室,上有栋梁下有屋宇,用来防御风雨,这大概是取象于大壮卦。”大壮卦()下乾上震,乾为人,震在东方属木,象征人有遮风避雨的屋子。

  接着,“古代埋葬死人,用许多层柴草把人裹起来,埋在荒野中,不堆成坟墓,也不设立标志,服丧也没有固定的期限。后代的圣人改变为用棺椁殓葬,这大概是取象于大过卦。”大过卦()下巽上兑,巽在下为木,兑在上为反巽,为反盖之木,中间互乾为人,有如人在上下二木之间,为棺椁之象。

  最后,“上古时代,用结绳记事的方法来治理,后代的圣人改变为使用文字记事,官员得以治理,百姓得以监察,这大概是取象于夬卦。”夬卦()下乾上兑,乾为金,兑为言,合之则为把言语刻在金属上,形成书写的文字,有文字才有法律,也才能记载历史。

  以上各文所述的十三卦,是《系辞传》介绍古代圣人的非凡成就时所参考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福祉。《易经》在中国古代的重要价值实在是不可取代的。

  ◎ 七、君子珍惜《易经》

  《系辞传》认为,君子应该随时参考《易经》提供的智慧。原文这么写着:“因此之故,君子所安心静处的,是《易经》显示的位序;他所乐于玩味的,是卦爻辞的内容。”这里提及的“位序”,似乎与占卜有关。譬如,我占到自己处在乾卦九三,那么就须参考“整天勤奋不休,晚上还戒惕谨慎;有危险,但没有灾难”。

  接着,《系辞传》说:“因此之故,君子静处时就观察卦爻的图象,并且玩味其中的语词;他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并且玩味其中的占验。”这句话的含意是《易经》的内容博大精深,好像我们一辈子也研究不完。事实上,《易经》本身是一部书,变化的是我们自己。但是,不论怎么变化,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一些启示。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这句诗所反映的是古代读书人沉潜于《易经》中的心情。人只能活在当下目前的处境,但是天地无限宽广,人生也变化无穷。《易经》卦爻辞的内容充满象征的意义,有如钻石的各个侧面,总是彰显不同的精彩,让人百读不厌。《系辞传》在本段结论说:“所以,上天会保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这与“天助自助者”一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易经》的四种作用

  按照《系辞传》的说法,《易经》在四方面展现了圣人之道:用在言语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言辞;用在行动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变化;用在制造器物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图像;用在卜筮方面的人,会推崇它的占验。

  由此可知,古人阅读《易经》,会在“言语、行动、制造器物、卜筮”这几方面得到启发。其中最让人感兴趣的应该是“卜筮”方面。所以原文接着说:“因此,君子准备有所作为,准备有所行动时,用言语去询问,它就会接受提问并且像回音一样地答复。无论是远的、近的、幽隐的、艰深的问题,它都可以让人得知未来的状况。”

  关于卜筮,另文再谈。《系辞传》在本段最后的结论是:“《易经》的卦象,没有思虑,没有作为,寂静不动,一受到感应就能通达天下的道理。”六十四卦摆在那儿,三百八十四爻也不会消失。平常翻阅时,只觉得深奥难解,不知其意思何在;一旦自己遇到具体的状况,就好像有所感应,对某一卦的卦辞,某一爻的爻辞,觉得“心有戚戚焉”,正好说中了自己的心事,然后依其指示的方向去寻思正确的抉择。有时并非《易经》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而是我们由自己内心得到某些暗示,察觉了适当的因应之道。

  2.圣人的三项条件

  古代经典所谓的“圣人”,各有不同的指涉。《系辞传》提及的圣人是制作《易经》的,他必须具备三项条件,就是:德行、能力与智慧。这种观点符合儒家的立场。

  《系辞传》先引述孔子的话:“《易经》可以用来做什么?《易经》的哲理可以开发万物,成就功业,涵盖天下的法则,如此而已。”谁能完成这个任务?当然是圣人了。

  原文接着说:“因此之故,圣人用它来贯通天下人的心意,奠定天下人的事业,裁断天下人的疑问。”若想贯通天下人的心意,则须靠“德行”,因为只有德行完美才可能使天下人心悦诚服。若想奠定天下人的事业,则须靠“能力”。能力不足的人又怎能使天下人安居乐业?

  最后,比较特别的是“智慧”,因为天下人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疑惑。《尚书·洪范》提到“稽疑”(解决疑惑)时,也认为要使用“卜筮”。有些事可以靠深思熟虑,或由集思广益而得到解决办法。但是有些状况让人犹豫不决,难以衡量利弊得失,这时圣人就须发挥他的智慧了。在《易经》中,圣人的智慧总是离不开占卜的神奇作用。占卜的方法并不困难,但是如何解卦才是最大的挑战。《易经》的建议依然是:保持一颗真诚而清明的心,再运用正确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系辞上传全文
《系辞·上传》9-10章解析
君子珍惜易经
易经《系辞上传》译注(2)
《易经》是什么
《易传》思想发微(于天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