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你都会用了吗?

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累及神经和皮肤而形成的感染性疾病,发病原因与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临床可分为普通带状疱疹、眼带状疱疹、耳带状疱疹等,临床症状多以疼痛、丘疱疹及水疱为主,可累及头、面部。

由于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会再次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并伴有疼痛,且疼痛时重时轻,严重时可影响患者睡眠、情绪及日常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NN)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比较棘手的并发症,PHN患者通常具有持久性的剧烈疼痛,导致焦虑、失眠甚至抑郁,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多数疗效不满意。本文就PNN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总结归纳整理。

1. PNN发病机理与诊断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包括周围神经痛和中枢神经痛。

①周围神经痛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毒感染引起的周围神经功能的病理改变、传导异常导致受损的周围神经元异常放电、周围伤害感受器敏化等;

②中枢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是神经损伤后周围神经元持续异常放电,刺激脊髓,致使感觉神经元兴奋性异常增加或突触传递增强,导致疼痛信号的放大。患者可呈持续性烧灼痛伴感觉过敏,或阵发性刺痛,疼痛程度不一。

2治疗

目前,常规治疗PHN的一线药物主要是抗癫痫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及局部外用利多卡因;二线药物主要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外用辣椒素等。

2.1抗癫痫类药物

抗癫痫类药物主要包括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作为GABA的结构类似物,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进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延缓和阻断神经超敏化过程,减轻神经疼痛和痛觉超敏等症状。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在减轻疼痛方面具有相似的效果,但前者在减轻神经性疼痛、睡眠障碍、焦虑和抑郁方面更有效。

2.2三环类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主要通过5-羟色胺和(或)去甲肾上腺素途径发挥作用,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抗胆碱能和抗肾上腺素的作用,导致全身性的不良反应,严重者会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对于疼痛缓解的程度相似,但由于去甲替林不良反应较少,其应用较阿米替林更为广泛。

2.3 5%利多卡因外用制剂

5%利多卡因通过抑制电压门控的钠离子通道发挥作用,降低神经性疼痛状态下皮肤感觉神经元的高度兴奋状态或自发的兴奋性。对于70岁以上的PHN患者,无论应用时间长短,5%利多卡因外用制剂均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相比于抗心律失常的利多卡因剂量,5%利多卡因外用制剂全身吸收剂量很少,安全性较高。利多卡因外用制剂局部不良反应小,主要表现为皮肤的超敏反应,局部出现皮损,感觉瘙痒或异常,但停止使用后即可缓解。

2.4 阿片类药物

常用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和芬太尼。阿片类药物通过激动中枢神经系统阿片类受体而发挥作用。曲马多是一种弱效μ受体激动剂,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阿片类受体具有较多不良反应和成瘾性,因此阿片类药物仅在等待一线药物起作用时缓解疼痛,并应从小剂量开始,定期评估疗效和安全性。

2.5 辣椒素外用制剂

辣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结合辣椒素Ⅰ型受体(TRPV1),引起细胞膜上钠离子和钙离子内流而发生去极化,使选择性表达TRPV1的感觉神经产生动作电位信号,传播至脊髓和大脑中,形成灼烧、刺痛或瘙痒感。由于多数患者不能耐受灼痛和刺痛感,因此在临床中作为二线治疗药物。8%辣椒素比低浓度的辣椒素可提供更强的镇痛效果,但8%的刺激性较强,使用时可能引起疼痛,医生应在使用之前用局部麻醉剂对用药部位进行预处理。一般情况下,8%辣椒素耐受性好,反复使用后痛觉过敏反应减弱。PHN是美国FDA批准的8%辣椒素贴剂使用的惟一适应证。

2.6联合治疗

目前推荐多种药物联合治疗PHN,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适用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耐受性及疗效,是PHN疼痛管理的主要方法,并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加巴喷丁类与外用镇痛药是应用最广泛的联合疗法。研究发现加巴喷丁联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可以有效缓解PHN患者的疼痛,并能提高睡眠质量。而另一项研究发现带状疱疹患者应用加巴喷丁和伐昔洛韦联合治疗PHN能够有效缓解神经痛。

2.7中医药治疗

采用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成为目前研究热度较高的一个方向。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属蛇串疮,蛇丹,缠腰火丹等的范畴,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已经研发多种治疗方法,目前已经明确的如中药外敷,刺络拔罐、针刺、电针、中药汤药服用等。

  • 2.7.1中药外敷
药物外敷是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方式,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李彩乔等研究雄青散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对患者的疱疹止痂、结痂和脱痂时间进行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疱疹结痂、痂皮脱落时间等方面均优于优于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赵菁自拟开腠止痛汤外用,同时配合中药雾化疗法来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开腠止痛汤组方为:白及10g,白蔹10g,白鲜皮9g,地榆9g,白龙9g,蜀椒9g,桔梗9g,麻黄6g,吴茱萸6g,实验结果可知,在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方面,开腠止痛汤外敷配合中药雾化疗法疗效较好,综合疗效优于传统临床治疗方法。胡丽华用败毒止痛酊治疗带状疱疹152例,治愈率达94.7%。李琳用自制的黄连膏涂擦,取得满意疗效。


  • 2.7.2刺络拔罐
刺络放血法是一种传统医疗手段,祛瘀血,通经络,使之“通则不痛”,具有适应证广、起效迅速、简便、成本低廉等优点。宋丹丹等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疱疹症状时程比较指标、疼痛评价指标(VAS评分)等,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强度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显著。裴莹在原始疹发点刺络拔罐治疗26例带状疱疹,活血祛瘀,通络泻毒;患者经治疗后,皮疹消退,疼痛减轻或无,治疗有效率达100%。李庆祥等针对发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辅以三棱针对患侧耳尖穴、双侧三商穴进行刺络放血;针对疱疹在胸胁部的患者,辅以大椎穴、至阳穴刺络拔罐,同时对耳尖穴、至阳穴、大椎穴等每日刺络放血。


  • 2.7.3火针、针刺联合其他疗法
带状疱疹发病多伴湿邪,“湿为阴邪,非温不解”,火针具有针和灸的功效,火针点刺可借火之力,增强经气的阳热,“火郁发之”,以祛邪外出,予邪以出路,使邪祛疹消。火针联合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刺络拔罐等治疗手段,可增强扶正驱邪之效,促进患者局部皮损结痂、脱痂,缩短病程。而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可引火外出,加快疱疹干涸、结痂速度;同时疏通经络,调和局部气血,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

王明明等以火针为主,联合针灸和刺络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总有效率 100%,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优于西药组。冯耀庭采用火针配合药罐、毫针治疗带状疱疹,疏通瘀滞,祛湿排毒,清肝泻火,明显减轻患者疼痛,不良反应少。范梁松等取皮损部位的龙头、龙体、龙尾、龙眼结合夹脊穴放血,以热引热、驱邪扶正,使通则不痛,治疗 36 例患者,总有效率 97%。黄瑛等中药冷敷护理加火针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总有效率 96.8%。林荔君采用火针联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患者,对照组患者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该治疗方法在促进止疱、结痂疗效和中医临床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于勇刚,左甲,杨改琴,等. 电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2022,41(9):949-953.

[2] 葛金芳,顾雪芹,薛文杰,等. 带状疱疹患者Treg/Th17与病情严重程度、后遗神经痛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2,32(16):91-96.

[3] 吴常征,朱璇璇,顾宝东. 毫火针半刺法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证的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6):1-4,9.

[4] 王瑶,汤涛屹. 针刺联合麦粒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8):1413-1415.
[5] 林晓云,张勇龙,逯子衡,等. 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急症,2022,31(7):1302-1305.
[6] 黄胜萍,廖烈兰,方润平. 带状疱疹并发症的诊治与预防的研究进展[J]. 内科,2022,17(3):301-304. 
编辑:niy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瓜蒌全蝎汤合火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2018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指南与共识
红茴香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特效治疗
【指南与共识】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带状疱疹相关疼痛的药物治疗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