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如何做自我分析
userphoto

2023.07.23 陕西

关注
8年前,我参加一场沙龙的时候,一位导师给大家介绍了萨提亚,进而了解到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在她之前的治疗方式,多是针对病人的问题去治,而萨提亚是将病人放到家庭这个环境中去治。这就好像中医和西医的区别:西医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中医是针对头疼脚疼的病根治疗。

萨提亚提出“基本三角关系”的概念,父母与孩子分别占据三角型的三个顶点,形成一个倒三角的结构。孩子是通过和父母的互动来形成对世界的初步印象的。孩子三观的建立以及成人后的人际交往,都带着与父母互动的模式的影子。萨提亚认为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以一种“表里一致”的姿态去和外界互动。但是,果在小时候“基本三角关系”建立的不稳固,为了生存,人们被迫以不正常的姿态来应对外界,表现为四种生存姿态:讨好、责备、超理智、打岔。这种生存姿态,起始于幼时与父母相处模式的刺激,随着渐渐长大,多数人们往往还是沿用旧模式来应对外界。人的本性是具有惰性的,《少有人走的路》里将其称为自然界中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的影响,如果没有意外的刺激,人们很难改变旧有模式。
 

随着沙龙导师的引导,我开始回想自己家庭的模式。我的父亲姿态属于(责备型)指责型,我对他的性格印象是:善良、正直、讲道理、啰嗦的、焦虑的、谨慎的;平时喜欢交友、热心助人。父亲在家总是喜欢指责母亲以及我和哥哥,觉得我们总是做的不够完美,还是有瑕疵。通过指责的方式,父亲获得了“力量和权威”。
 
我的母亲属于讨好型,她是一位精明、善良、坚韧、热情、投机、变通、有魄力的女士。很多时候,对于一些事,母亲总是从多方面考虑,所以显得比较会做人、比较活套一些。母亲不会指责别人,更多时候顺着别人的意思往下走,显得不是很有立场和观点,给人感觉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父母对于赚钱的方式,经常争吵,这与性格有很大关系。
 
因为家里做一些生意,母亲喜欢压货,等待价格上涨再抛售,对于风险,母亲知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而父亲更多时候,求稳,对于风险比较敏感,不喜欢压货,这与父亲性格比较谨慎、易焦虑有很大关系。父母在经营生意上的理念有冲突,更多时候可以让生意经营既要赚更多钱,有要尽力避免更大的风险。
 

我对于自己的觉察,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同学们的,对我评价最多的就是:是个讲义气的人。我自己认为自己是:善良、正直、有责任心、被动的人。我是属于责备型的,因为我发现我更容易发现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还喜欢给别人指出来。
 
父母性格和我的性格形成一个“基本三角关系”。在家庭中,我排行老二,总是觉得自己不是老大,有种想做老大的感觉。我是比较懂事,也懂得如何表现的比较乖,这样的话父母和亲戚们都会夸我,我也被这样的言语所吸引。我就是所谓的乖孩子,5岁到12岁之间,父母在外做生意,哥哥出去玩耍,就留我一个人在家,更多时候,就是看家里的电视,通过电视,我感觉到家里不再是我一个人。如今的我,就特变喜欢骑行,出去逛,就是不喜欢在家宅着,也许是中补偿。
 
互动关系中:我和父亲之间交流方式,更多时候有点儿“没大没小”的平等关系,经常会因为一些生活上的观点进行各种辩论,有时候还会有些不愉快在里面,对于父亲的观点,我总是在反对或者不认可。这就导致,我对于“权威”既认可又会反抗权威,渴求自由。在与男性相处之,那些男子汉气概非常强的男性,我是比较难以相处的,或者比我自己强势的一些男性,我就觉得不舒服。所以,我身边的男性朋友不是很多,而这些稍近的关系中:没有非常强势的男性。我是比较渴望他人赞美和认同的,这一部分在过去的心理自我分析中,得到足够的透彻的看清,如今对于鼓励和赞美我不是那样的渴求
 

和母亲的关系相处中,我是比较愉悦的,也比较佩服母亲的坚韧、变通和魄力。3岁左右,我身边的玩的都是两个女孩,所以和女孩在一起,我也很适应。通过子人格分析,我的子人格中女性的数量比一般男性都多,所谓——我不是典型的男性特质,我是偏女性特质的男性。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我和身边的女性相处都是比较愉快的,和女性相处我不会感觉到很大焦虑,并且表现的更多自然、风趣幽默。我本身对于女性特质的认同就比较高。
 
在从家庭生活环境角度分析:父母忙于做生意,对于孩子的情感生活并不是很在意,更加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我的父母回家总是两手空空,别人家父母回家总是带着好多好吃的东西,所以那时候就一直非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在过去的20多年之后,我经常说话很着急——感觉自己收父母关注度少,渴求表达自己,遇到机会就会滔滔不绝的表述直以来我对于亲密关系很渴望;进入恋爱中,我就可以尽情释放自己孩子的那一面,毕竟我在孩子的时候,更对时候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不哭不闹的孩子,是个去感恩、理解大人的孩子。恋爱中,我可以痛痛快快的做个不懂事的孩子。
 

教养方式上:父母更多时“散养”,“少惹事”。只要不犯原则性错误,就没有什么事。上学的时候,父母就告诉我,不要惹事。所以,上学我从来没有欺负过别人,别人欺负我时,我才会反抗。父亲经常会说:“成才的树,不用打理,任由它自己发展”。这也就是父亲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小时候经常会被老师、父亲批评,一直以来学习很差,这些打击式的言语让我比较自卑、懦弱,通过青春期不断的修正,让我不在那么的自卑。

孤独、懂事、渴求链接、渴望自由、掌控这些体验,我都比较深入,所以有类似经历的来访者,我很容易明白,在生命的过去一段时光,我们的经历是相似的,你的感觉,我懂。
 
此文的目的,也是简单的介绍,如何去自我分析。另外就是让那些潜在的来访者了解,我的过去,我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成长背景中。还有就是,是我自己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想要更加系统的自我分析,可以借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内容,里面有自我分析模板,我也写过,大概写了五千多字。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渡心
 

 心理分析、携手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大视角全面理解“俄狄浦斯情结”02
【男性课堂】父亲难当!!
请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心理学老师告诉我们,心理学其实很简单,反反复复地就是围绕一个字:爱。在我们最初的三角关系里,父亲、母亲和自己,父母是孩子的天。我们从一生下来就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如果我们那时候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
好的原生家庭,都有一个好的结构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