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犯罪心理学论文: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分析与侦查应对

浙江省金华市某中学高中二年级十七岁学生徐力, 由于母亲吴凤仙不停唠叨他的学习成绩排名问题, 觉得母亲给自己压力太大, 于是用铁榔头将母亲打死。“ 好学生徐力杀母” 案一度震惊全国, 最后徐力被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作为世界第三大公害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心理对于其犯罪到底有什么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什么特点, 以及有什么有效的侦查对策, 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一、心理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生物学因素是人类行为的基础, 其理论的每一个方面都植根于这样的思想行为从来不会由随机性或突发性事件引发, 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动机引发的。行为的动机在每一个个体内部都能找到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或者生物驱力, 这些本能或者驱力一旦被激发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这些强大的本能或者驱力塑造人格并引发行为。看待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应该先分析他所处年龄阶段的特点。从人的生理变化来看, 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走向成熟从人的心理变化来看, 未成年人有很强的独立意识, 但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 认识问题直观、片面, 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理智等方面均不够成熟。由于未成年人具有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 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 一方面往往缺乏冷静的思考与正确的分析、判断, 容易形成错误的观念, 产生错误的结论, 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另一方面, 未成年人分析、判断能力不强, 独立人格不完善以及经济上的依附性使其抵制诱惑与判断正误、是非的能力相对低下, 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和行为。

一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古人云“ 有诸内必形于诸外” , 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动因和支配力量, 行为是心理的外部表现, 行为是随着心理活动的支配和影响而产生和发展变化的, 这是心理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犯罪心理是指足以支配一个人发生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因素或成分的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结合。由此得出结论, 犯罪行为也正是犯罪人在其头脑的支配下, 即在其头脑中进行的一系列犯罪心理活动的支配下发生的。犯罪行为作为一种违反社会法律规范的行为, 总要侵害一定客体, 当一个人形成了足以支配其发生犯罪行为的犯罪心理之后, 还必须遇到或找到犯罪侵害的客体包括人和物, 并具备作案的环境与条件作案工具等才能发生犯罪行为, 这就是必须有犯罪机遇。因此, 可得出一个反映犯罪心理、犯罪机遇与犯罪行为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犯罪心理十犯罪机遇。犯罪行为。犯罪机遇在这里应该理解成引发犯罪行为的各种外部必要条件, 其中包括侵害对象的存在, 作案的客观环境条件等。有学者借助自然科学中“ 生态幅” ①的概念解释未成年人犯罪心理, 认为未成年人生理发展迅速而心理尚未定型, 正处于“ 危险年龄阶段” ,其犯罪是受其本身生态限制因子的制约, 具体表现为文化素质与道德水平、世界观和人生观, 以及其他一些典型心理特征, 其中, 社会生态限制因子的制约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本文认为, 社会因素是制约未成年人犯罪重要的方面, 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发展并不必然带来犯罪, 未成年人犯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自身心理方面的异常。

全文参见网址:http://www.cnpsy.net/ReadNews.asp?NewsID=694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年级下册思想政治复习资料
论文范文>犯罪心理学
董新臣
犯罪心理 第5季(共23集)
对赤脚大盗科尔顿的犯罪心理学分析
李玫瑾教授:18条关于家庭教育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