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让关键的事情变得容易做|轻松主义

本文字数5596,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阅读使人充实,分享使人愉悦。文章结尾附有思维导图,帮你梳理文中脉络精华。欢迎阅读,你离知识又近一步。

今天分享的书籍是《轻松主义》。

本书作者格雷戈·麦吉沃恩现象级畅销书《精要主义》作者,被誉为“21世纪的史蒂芬·柯维””精要主义之父“,作为精要主义的提出者、倡导者和领导者,致力于帮助个人和企业摒弃琐碎,直抵精要,服务的客户包括苹果、谷歌、Facebook、Twitter、Adobe等多家世界优秀公司。

在斯坦福大学 开办了“设计你的精要人生”课程,备受青睐和追捧;他还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哈佛商业评论》和领英zui受欢迎作家之一,文章经常发表在《快公司》《财富》《赫芬顿邮报》等报刊。

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感受,想做出更大的贡献,但缺乏精力;跑得更快了,但没有更接近自己的目标; 面对职场内卷,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生活中只剩关键的事,时间还是不够用。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让自己变得轻松起来。

作者在书中提到,我们应该摒弃琐碎,直抵精要,只做最重要的事,而《轻松主义》探讨了在摒弃不必要之事后,如何让关键的事变得容易做。

作者认为,做事太用力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要用好巧劲儿找准节奏。你要更聪明地工作,而不只是更努力地工作,以轻松的状态,轻松的行动,走出轻松的人生。

01、轻松状态

我们的大脑就像是一台拥有极强性能的超级计算机,天生能够快速学习、凭直觉解决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们的大脑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运行着,但如果计算机的硬盘被文档塞满时,它会迅速慢下来,即使有处理能力,但是也已经不太适合执行一些基本功能。同样,我们的大脑与计算机一样,当被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挤占时,我们就会没有精力去处理那些重要的任务了。

比如我们经常会被一些负面情绪影响,这些负面情绪会让我们变得消极。大脑会给自己一个暗示:自己真糟糕,什么也做不好,这样会打击自己做事的积极性,结果就是一再拖延。

对于这种现象,认知心理学教授有做过研究,伦敦大学学院心理学和脑科学教授妮莉·拉维(Nilli Lavie)曾就认知负荷理论发表过大量文章,根据她的说法,我们大脑的运算空间很大,但也有限,每天能处理约6 000个想法。所以当我们遇到新的信息时,如何分配剩余的认知资源,大脑必须做出选择。

比如,我们对于“情感价值”较高的情绪会进行优先处理,像恐惧、愤怒、烦躁等。这些情绪通常会让我们没有精力去做别的事情。因此,我们说,其实我们的脑力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作者提出:我们不应该只做那些正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做事。也就是说,我们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大脑储存空间,把这些空间运用到有价值的事情上。

这就需要我们卸下心中的负担,排除脑海中的杂念,正如轻松状态:身体放松、没有情绪负担,精神保持振奋。对于这一点,作者给出的建议是选择最省力的路径。

1、倒置思考

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人们用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把事情粗暴地分为“重要且艰难地”和“容易且琐碎的”。大多数人奉它为铁律:容易的事情都不重要,艰难的事情才重要。

这是一种常见的误区,相反某件事令人感觉困难,只是因为我们尚未找到更容易的解决方法。我们的大脑会本能地抵制它认为困难的东西,而接受它认为容易的东西。这种偏见有时被称为“认知放松原则”,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我们天生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方法来实现我们想要的目标。

比如,我们倾向于在街角那家价格偏贵的便利店买东西,因为这比开车去物价低廉的商场更容易。我们倾向于把盘子扔在水槽而不是洗碗机里,因为可以少做一个步骤。

所以,我们需要根据大脑的特性去行动,而不是盲目地努力。盲目地努力,反而会得到相反结果。

比如,你需要写一个PPT,但是不知道怎么入手。这个时候不是要找一堆模版,而是要知道自己想要达到什么效果;PPT的主题是什么?而不是盲目地去上网搜模版。

因为盲目的学习,会让我们缺少思考的时间和方向。只有当我们知道为什么而学,自己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的时候,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所以,作者说,运用倒置思考,让事情变得简单才是我们要做的。那么什么是倒置思考呢?

德国数学家卡尔·雅各比以擅长解决棘手问题而闻名,他发现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倒置,永远倒置”。

倒置思考指的是从相反的角度看待问题,它需要问自己:实现这个目标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摆脱那些让问题看起来很难的假设,你会惊讶地发现,简单易行的方案层出不穷。

比如,书中有一个喜剧救济基金会,喜剧的创建者是简·图森,他通过“红鼻子日”的喜剧,以30年的时间成功地募捐了10亿英镑。

我们知道,慈善捐助是一件严肃的事,但参与喜剧节目却能让人乐在其中,图森把两件事结合起来,让做慈善变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这样做的效果就是,不但有更多的人参与“红鼻子日”,他们还期待着再次参与。

因此,作者说,完成重要事项取得的成果不一定非要事后才能享受,我们也可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只需要把奖励叠加在重要事项上,缩短行动和奖励之间的滞后时间就可以了。

2、建立仪式感

创造有灵魂的习惯,邀请快乐进入我们的生活。仪式在某种意义上和习惯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它们都能表示“当我做某件事时,我也做另一件事”。但仪式有一个与习惯不同的关键点:你会在仪式过程中就体验到心理满足感。习惯诠释的是“做什么”,而仪式是关于“怎样做”。

比如,我们每天读书前的仪式,就是先准备一杯水或者饮料,然后把纸和笔准备好,关好门。

这就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感。这么做的目的是告诉我的大脑,我要准备开始读书了,一切已经准备就绪,请你摒弃杂念,赶快进入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将乏味的任务变成创造快乐的体验,激发了我们的多巴胺,让我们获得做事的激情。

3、学会休息

休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并且我们要有规律的休息,“无所事事”的休息,并且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作者说,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挣扎时,与其加倍努力,不如暂停行动,哪怕是一分钟。因为,暂时的休息可以提高我们的反应速度、逻辑能力和识别能力。改善我们的情绪,能够冷静思考。

比如,一项研究表明,小睡和睡一整晚一样有益于提高某些类型的记忆力。“令人惊讶的是,在90分钟的小睡之后,你可以在学习方面获得与睡8小时相同的好处。

02、轻松行动

轻松行动需要我们约束自己的努力程度。有一名叫拉里·西尔弗伯格的“动力学家”。他研究了20年来数百万次罚球的运动过程,并且有了一项有趣的发现,罚球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球投出时的速度。要达到肌肉运动知觉的最佳状态,需要大量训练来形成肌肉记忆。

比如学习,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到达某个时间点,注意力就会下降,在注意力下降前,休息。能延长时间和效果。我们的目标是达到这样一种境界:你努力而不费力,你的动作变得流畅、自然,并且这一串动作都是发自本能。这就是“轻松行动”的意义。

1、先从简单开始

大家肯定都听过构建最小可行产品这一说法。硅谷思维和更广义的设计思维的一个关键原则是,通过构建一个“最小可行产品”来对一个想法进行市场测试。

畅销书《精益创业》的作者埃里克·莱斯将“最小可行产品”定义为:“一个新产品的版本,它让一个团队以最少的付出收集最大数量的有效客户信息。”这种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是轻松的,因为它只需要构建一个最简单的产品版本,并使它能够获得真实可靠的客户需求反馈即可。

比如,微信的最小可行性产品就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它的1.0版本今天看起来非常简陋,只有四个基本功能:发送文字、发送图片、导入通讯录、设置头像和微信名。

《微习惯》这本书也提到,强迫自己每天做微不足道的积极行为,“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行动的第一步可以是最微小的行为。

比如,做100个俯卧撑可以减少到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两件好事等等。

也就是说,我们要用最小的付出,换回最多的信息。因为我们现在的体验时间只能持续2.5秒,这2.5秒足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所以,用“ 2.5秒的视角”看待第一步,这是有助于养成习惯的习惯。

2、简化

别急着追求完美,完美的前提是完成。比如我们设定了运动的目标,不要说给自己设定每天跑1公里的目标,因为这样很容易让自己退缩,停止行动。我们可以试着简化我们目标,第一步先让自己可以跑起来,把跑步这件事先完成。

《敏捷软件开发宣言》中有一个原则:“简化是必不可少的,技巧是能不做就不做。换句话说,不管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应该只专注于那些能够带来价值的步骤。每一个非必要的步骤都伴随着机会成本,因此,每去除一个非必要步骤,都会使我们获得更多时间、精力和脑力,并将它们用于重要事项之中。

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仅仅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那么多看似复杂的目标和任务。大多数天才取得成功靠的并不是解析烦琐的复杂性,而是利用不为人知的简单性。

3、节奏稳定

这一步需要我们设定行动上限,找到轻松的节奏。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试图在某个目标或项目上取得过快进展,那么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我们累了,所以休息一下,但随后我们觉得必须弥补这部分进度,所以我们再恶补一下。

比如,作者有一个的朋友很想写完一个商务计划,所以决定把周末的每一分钟都用来做这件事。她勉强为之,这使她筋疲力尽,无法思考。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她的进展更缓慢了。她说:“我一思考这件事,大脑就停工。”

因此,作者说,不要被全速飞奔诱惑到,因为在这个飞奔的过程中,可能会被一些困难拖慢。而给自己设定行动上限,找到轻松的节奏更容易让自己完成。

正如著有18部畅销小说的莉萨·朱厄尔所说:“要调整自己的节奏。如果你写得太多、太快,你就会偏离主题,失去方向,而如果你不经常写,你会失去势头。每天写1 000字是一个不错的量。”

03、轻松成果

我们做事情要做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作者说,为了在生活中反复取得轻松成果,你只需要把产生线性成果的行为转变为产生复利成果的行为。

也就是说,当你付出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一次性的产出,你得到的就是线性的成果。这种线性成果是有限的,比如我工作1小时,然后老板给我1小时的报酬,这就是线性结果。

复利成果是,你付出一次努力,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收获好处。不管你是否又付出了额外的努力,都会持续获得成果。比如,你写了本小说,那么这本小说就是你的复利成果。因为出版社每卖出一本书,你都能得到版税收入。不管你现在正在睡觉还是正在旅行,结果是一样的。

那么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夸大其词呢?并没有。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把我们适当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转化为“轻松成果”。

1、掌握事物的基本原理

掌握原理的人可以正确地选择自己的方法,只尝试方法而忽视原理的人肯定会有麻烦。”并非所有知识都有持久的价值。有些知识只能用一次。

比如,你为了考试记住了一个事实,考试一结束你就把它忘记了;你在手机上浏览了一则有趣的新闻,几分钟后却意识到,你的大脑没有记住任何细节。

但有些知识是可以运用无数次的,当我们掌握了它的基本原理,我们就可以实现复利。

比如,读书。读书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活动之一。聪明的人早已明白投入大约一个工作日的时长外加几美元买书的钱可以获得什么。阅读,特别是为了真正的理解而读,无论如何都会产生复利成果。

不幸的是,很少有人会利用这一点。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显示,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每年只读完4本书,或者只读了其中的一部分。超过四分之一的美国人根本不读书。这种趋势还在恶化。

那么读书真的有这么好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怎么从阅读中获得最大收益呢?作者提出了3个原则:

第一,利用林迪效应。这个定律指出,一本书的预期寿命与它当前的书龄相等。也就是说,一本书存世越久,它留存到未来的可能性越高。所以要先读那些存世已久的经典作品。

第二,为理解而读。读书并不一定把整本书都读完,可以是一个段落或者一个章节。最重要的是这本书中某一个观点可以给我们启发,让我们产生不一样的共鸣。

第三,锻炼你的知识。也就是说,你要把你今天读的知识运用起来,比如可以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也可以每天花10分钟时间总结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可以运用到什么场景中等等。

获得知识可以打开一扇机遇之门,但创造知识可以带来源源不断的机遇。你会获得信誉,人们会慕名而来,机遇会来找你。如果你是唯一绝对专业的人,你会获得难以置信的“杠杆效应”。

2、传授给他人

提升自己,需要借助分享让自己的影响力呈指数级增长。自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去宣传自己,让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比如,通过公众号文章,分享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再比如,录小视频。把自己新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以教为学的过程其实是自我强化的过程,你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新学的知识会进一步巩固。

所以,大方一些,不要吝啬于你的学识,行动起来教给别人吧。那么你可能会说,我不会写文章,我也不知道该分享什么知识。我的建议是,只要是你觉得有用的知识,都可以分享。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写,那么推荐你可以去看一下《模版写作法》这本书,里面的方法非常简单、实用,非常适合小白。

3、自动化

自动化就是要尽可能多地让重要步骤和事项自动化。比如备忘单就是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清单的美妙之处在于,思考已经提前完成,这些列在清单上的事项已经从大脑工作存储器流程中被剔除。

比如,每天早上起来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写在清单里,完成一件就划掉一件。再比如,定期与一位良师益友会面;每季度安排一小时回顾你的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每天早上腾出5分钟时间,阅读一篇关于某个重要话题但与工作无关的文章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外部工具,帮助我们清空大脑,让每天重复要做的事情自动化。把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轻松主义》:高手是如何轻松地解决复杂问题
具备这九种特质,构建成功的思考方式,你会更容易做出成就
道理都懂就是不做怎么办?
如何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四)?
每天给自己存入15分钟,“时间复利”惊人!
天睿:做事不仅要用力,更要用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