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则航: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建议


编者注

在2016年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与教学研讨会上,陈则航副教授做了专题发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批判性思维”,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有的代表还表达了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相关内容的愿望。本期我们选编陈则航副教授和王蔷教授共同撰写的文章,进一步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将语言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结合起来,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建议和教学建议,以飨读者。


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

培养途径及策略

在语言教学中,批判性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良好途径。所谓批判性阅读是指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解释意义和评价两个层面。

批判性阅读对读者的要求是能够在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分析与评价,大致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实现:

    第一层次是对文本本身的处理,即理解大意,读者的主要目标是努力抓住文本的主旨大意,基于文本信息建立立体的网状关系图。

    第二层次要求读者能够跳出文本,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联系,推断言外之意。

    第三层次是回归文本,就文本结构、写作方式、作者意图、作者观点等展开分析,并提出质疑或作出合理评价。

读者在这些活动中与文本进行了充分对话,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

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建议

1
理解文本大意(即“意”)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利用合适的文本发展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可视化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梳理自己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也可以让教师迅速看清楚学生的思维及推理过程。如果教师发现学生的理解出现问题,就可以立即给予帮助。以下以北师大版《英语》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文本为例说明如何指导学生理解文本大意。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篇科普类短文,文本短且没有太多生词,学生似乎不会出现理解问题。某位老师在她的课上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授课方式。在读前预测活动后,该教师让学生先自己读这篇文章,之后分组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给全班展示与解说。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发现有些学生对于“Leopards are good tree climbers, but tigers are not.”这句话的理解有偏差,学生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虎不会爬树,而事实上老虎也会爬树,只是没有豹那么灵活、敏捷。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呈现出学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能就无法发现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可以实现批判性思维中的“阐释”任务。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信息进行归类、整合,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本意义。

2
推断言外之意(即“绎”)

批判性思维中的推理能力可以由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来培养。比如,针对下面这篇短文:

Yesterday I saw the palgish flester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He seemed very chanderbil, so I did not jorter him, just deapled to him quis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besand cander, and I will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教师的典型问题为:

(1) What was the flester doing? And where?

(2) Why did the writer decide not to jorter him?

(3) What did she hope would happen later?

由于文本本身采用了不少英语中并不存在的“假词”,读者很可能根本就没有读懂,但读者会发现自己能够很好地回答这三个问题。例如:

(1) The flester was gollining begrunt the bruck.

(2) Because the flester seemed very chanderbil.

(3) She hoped later he would besand cander and she would be able to raengel to him.

显然,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根本无法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下面是这篇短文的原文:

Yesterday I saw the new patient hurrying along the corridor. He seemed very upset, so I did not follow him, just called to him gently. Perhaps later he will feel better, and I will be able to talk to him.

我们再来看三个问题:

(1) What do you think she said when she called to him?

(2) What might the job of the writer be? 

(3) Why do you think she wants to talk to the patient?

这一次读者虽读懂了文本的意思,但会发现这三个问题并不好回答,需要利用文本已有信息进行有效推理。比如,第一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开放性的,读者需要理解文中的病人情绪不好,那么打招呼该如何说?说什么?什么事情需要等到病人感觉好点时才能谈?第二个问题则需要读者根据病人以及作者想跟病人谈话的内容得出作者可能是医生也可能是护士。这三个问题的设置使本来非常简单的文本也有了阅读的深度和味道。

3
提出问题(即“疑”)

提出问题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内容。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不能被动接受信息,而是要主动、积极地思考,能够对所读内容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态度和观点(Roche,2015)。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不断剖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学生可以通过问题挑战作者,或向教师和同学提出理解文本的新角度。以下六大类问题(Paul,1993)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向学生层层追问,学生也可以藉由这些问题反思并逐渐理清自己的观点。

(1) 澄清或说明自己观点的问题

·What do you mean?

·What is your main point?

·Why do you say that?

(2) 探讨关于假设的问题

·What are you assuming? Why do you think so?

·How do you justify your assumption?

·Is that always the case? Why do you think the assumption holds here?

(3) 挖掘原因和证据的问题

·How do you know?

·Why do you think that is true?

·Are these reasons enough?

·Is there a reason to doubt that evidence?

(4) 探讨观点和角度的问题

·How would other groups/types of people respond? Why? What would influence them?

·What would someone who disagrees say?

(5) 探讨启示和结果的问题

·If that happened, what else would happen as a result? Why?

·What effect would that have?

·What is an alternative?

(6) 关于老师提问的问题

·Is this question clear? Do we understand it?

·Is this question easy or hard to answer? Why?

·Does this question ask us to evaluate something? What?

教师利用这些问题挑战学生的过程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越来越缜密的过程。此外,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学生机会去质疑所读内容。比如,“你认为这个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这样的问题能够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生就可能提出这样的观点:

    《灰姑娘》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是到12点其它东西都变回去了,为何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呢?

    《龟兔赛跑》的故事不合理的地方可能就是兔子并不是每次比赛都会睡觉,那么乌龟就不是每次都有赢的机会,因此“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打败对手”的说法就不是真理。

只要教师给予学生机会,学生就可以对故事的合理性或内容的权威性提出质疑。

4
展开讨论(即“议”)

除了理解所读内容的大意并对细节进行推敲、理解言外之意以外,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分析写作意图或手法、评价观点或所读内容等更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训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组织讨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批判性思维。

某位教师在一节题为Ant's Bug Adventure的课例中,有效地将讨论融入整个故事教学中。执教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手法,每讲到有悬念的地方都会停下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将学生的想法与故事进行比较,以此评价故事的情节。例如,当讲到Ant由于爸爸和别人聊天自己感到很无聊时,请学生讨论这种情况下可以做什么。学生给出了诸如读书、听音乐、踢球等建议之后,教师才将故事中Ant选择去树洞里探险的情节讲给学生听;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这样贸然进入树洞是否合适,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等。学生思维活跃,分析出当Ant变小之后,在树洞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大的虫子,也可能被里面的气体熏死等有意思的情节。而后,当讲到Ant被一只大虫追赶时,执教教师再次停下,组织学生讨论Ant可能做的事情或采取的措施。当全部故事讲完之后,老师还让学生讨论对Ant这次探险之旅的看法。教师通过一次次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Ant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也引导学生对Ant的冒险精神给予了全面的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维得到极大挑战,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结  语

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培养活动,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最终使其能反思性、创造性地进行自主阅读。本文提出的意、绎、疑、议的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质疑、推理、分析、思考、探索、讨论和分享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促进小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启蒙与发展。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应用,抓住批判性思维的特点与本质,以问题和活动设计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目标,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潜质和特点,给他们创造参与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思维活动。

参考文献

Paul, R. 1993. Critical Thinking: 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EB/OL]. 

Roche, M. 2015. Developing Children's Critical Thinking through Picturebooks [M]. New York: Routledge.

文章转载自《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年第5期,文章题目有改动,正文有删节和个别改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三重境界
批判性阅读
提升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的关键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阅读教学的应然追求
邹天顺专栏|批判性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五个度” ——以张敏老师《赏字析句,质疑问难——<师说>教学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