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暴力为何有市场

道德暴力为何有市场

类别:针砭时弊 作者:那丹飞霞 [个人杂文集] 日期:2012-7-30 11:30:55  
编者按:什么是道德暴力?在我们的现实中,它以什么形式出现?文章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揭示。文章观点、分论点明确,论述条理清楚,针对现实探究性强,文章的分析论述对促进我们的法律意识、行为意识有帮助。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何为道德暴力?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和表述,大概是打着道德的幌子实施了精神强暴。既然是一种暴力,那么施暴者就是罪魁祸首,被施暴者就是受害者。由于道德暴力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且被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人们很难从中分辨是非,所以道德暴力与被道德暴力是相对的,又是互相渗透的。我们可能是道德暴力者,也可能是被道德暴力者,这就是道德暴力为何有市场的主要原因。
  探讨道德暴力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们为何热衷于道德暴力,它的危害是什么?也有助于我们不要盲目跟着道德暴力走,和谐社会不是“手电筒照人”,而是要人人“照镜子”。要知道,道德暴力的倡导者往往都是以“真理在手”的圣人形象出现的,很诱人也很迷惑人,跟随者盲目的崇拜,或随波逐流,更助长了那些推行道德暴力者的兴致,也混淆了道德的是与非。
  道德暴力是当权者人治的手段。
  个世纪九十年代下半叶始,在全国有关系统中推行的“末位淘汰制”,就是一起典型的道德暴力。它的目的是整顿队伍树立形象提高行业水平,竞争上岗,不养闲人、懒人。但效果极差,搞得人人自危,前怕狼后怕虎,一时间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谓末位淘汰制,既被群众测评倒数第一的人,要接受集中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后重新上岗;未被原单位聘用的待岗,期间只发生活费。待岗期满后仍未被聘用的,调离或辞退。按单位进行测评活动在组织的监督下,阴森森地进行,每个人心里都忐忑不安,唯恐自己被“末位”了,那是一件很丢人现眼的事,说轻了那是没面子的小事,说重了那是要丢饭碗的大事。因为一个单位无论大小人数多少必须产生一位倒数第一的后进者,这是硬任务,所以搞得小头头们很为难,把谁上报了,都是得罪人的事。于是乎,有的单位的小头头把自己报上去了,“情愿”末位也不得罪人。那些被无记名投票推向末位的,不是骂领导整自己,就是怀疑某某人投了自己的反对票,愤愤不平。他们就像打了败仗的战俘,被集中到指定地点接受严格的封闭的羞辱的培训。领导者在传达上级领导者的讲话精神时,实际上是充当了“打手”的作用。说是整顿队伍,实际上就是道德暴力!谁不服从就让你滚蛋。短命的“末位淘汰制”,没有生命力,搞了不长时间就草草收场了。说实在的,工作在第一线的人非常辛苦,没日没夜的,风风火火的,还要面临“末位淘汰”的“考验”,诚惶诚恐。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闭门造车的“高明”领导们,头脑发热了,不整人就闲得难过。
  道德暴力为做善事埋下阴霾。
  自愿捐献财物给那些生活贫困的和需要救助的人,本是一件好事,值得赞扬和光大。但是,用“红头文件”下达捐款任务,说是自愿,可不愿意者岂敢造次。别人捐了自己不捐,会被人戳脊梁骨的。年年都有捐款任务,摊派的很厉害,许多人是极不情愿的,甚至是厌恶的。有组织的道德暴力下的捐款活动,被套上了“献爱心”的光环,被众多的人违心地接受了,但心底的阴霾是挥之不去的。更有甚者,把捐款当做政治任务,凡完不成任务者,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好家伙,道德暴力可以否定你的一切。还有那么一些人,专门“对付”名人、明星或企业家、大款们,一旦何处有灾有难,他就会“提醒”或“号召”人家献爱心捐巨款,若是不见动静那就可不得了了,轻者网上评头论足,重者跟踪死缠烂打。一石激起千层浪,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搞得你焦头烂额。那些“捐款门”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有的是名人们自找的,说话不算话。更多的是被道德绑架了,因为你是名人,所以你就得比一般人要付出的多,谬论也。捐不捐款是人家自己的事,关你什么事?
  道德暴力披上了正义的外衣很可怕。
  记得那是在1969年12月,我在哈尔滨火车站候车时,突然发现一群人骚动起来,挤上前垫足一看,原来是一位旅客抓住了一个扒手,正在拳打脚踢,嘴里还在骂个不停。小偷跪地求饶,群情激奋,不依不饶,打得扒手奄奄一息,一只耳朵还被扯下一半,鲜血直流。直到车站执勤民警来了,众人才住手。抓扒手没错,声讨扒手也没错,但暴打犯罪嫌疑人是绝对错误的,违法的。那些暴打扒手者,根本就没有把自己的违法行为当一回事,甚至还认为是为民除害呢。孰不知,这是给道德暴力披上了正义的外衣,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违法的。之所以大家敢于这样做,那是没有认识到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本质问题,还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如何高尚和伟大呢。你可以抓可以谴责,但你绝对没有动用暴力的权利,罪与否,法律说了算。
  见义勇为,值得提倡。但见义勇为被道德暴力染色了,势必会走向反面。有案例为证:一个犯罪嫌疑人在某银行抢劫取款人巨额现金逃跑,被害人大喊捉强盗并紧追不舍。此时一位出租车司机见状,加大油门追赶犯罪嫌疑人,当抢劫者扔下巨额现金的挂包时,司机仍然紧追犯罪嫌疑人并把他撞倒,当场死亡。这个案例分两部分,之前追赶抢劫者是正义之举;但后来用车撞击一个生命,显然是违法犯罪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尽管他是出于正义。
  道德暴力会掩盖行为人的错误。
  一位老者对宣传禁烟活动情有独钟,最吸人眼球的是,在宣传禁烟的时候会毫不留情地从吸烟者嘴里把香烟抢下来。这种行为剥夺他人吸香烟的嗜好,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自由。你宣传禁烟没错,是一种积极地健康的行为,但采取夺香烟的过激手段,其实就是道德暴力掩盖了他侵犯别人自由的错误。人家能理解这种行为,那真是烧高香了,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人与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讲理的人不多。要是不理解的,把你揍一顿,骂一顿,也是活该,谁要你采取道德暴力干涉他人自由呢。
  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大有改善,尤其是城市里的居民小区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人们生活越来越好,购买小车的业主也越来越多,但停车位日益紧张的状况亟待改善。这不,因车辆乱停乱放影响了正常的通行,一位教授采取了“整治”手段,扎破你的轮胎,看你还敢不敢乱停乱放。且不说这位教授是不是为人师表,单说扎轮胎这一件事,就是很典型的道德暴力,而且很多人支持他这样做。道理很浅显,大家都不希望行路难。
  道德暴力在网络时代显得更疯狂。
  说网络上的道德暴力什么最疯狂?非“人肉搜索”莫属。所谓人肉搜索就是通过网络社区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把这些细节曝光。比较有影响的是:“女子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和“死亡博客事件”等。从诸多的被“人肉搜索”出来的事件来看,有它积极的一面,那就是用事实说话,抨击假恶丑,弘扬真善美。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人肉搜索”涉嫌违法,那就是侵犯个人隐私权。尤其是某人有过错或有违法犯罪嫌疑,被人肉后殃及亲属,有“株连九族”的后果。
  自从舶来品“博客”登陆中国后,开博的人络绎不绝,主要是因为博客简单好玩,吸人眼球;探讨交流,广交朋友;树碑立传,自我扬名,等等。许多博主默默无名,那是他们懂得守规矩,坚守底线。倒是有些所谓的名人们或有某些头衔的“政客们”,利用博客这个阵地,把自己打扮成道德圣人,骂了东家骂西家,唯恐天下不乱。至于个别博主们相互对骂、指责和漫骂、攻击的拙劣表演,那是道德暴力之间的互殴,无论胜败,都是施暴者和被施暴者。在传统的道德观念中,都可以视为失败者。
  道德暴力无处不在,防不胜防地在麻痹人的思想。若是以为自己有觉悟比别人高明,就要充当统治者或领导者,或对别人指手划脚评头论足,或认为别人卑劣应当贬之,或利用手中的权力采用手段压制民主自由,都是要注定要失败的,早晚而已。若是以为自己是在声张正义,就可以超越道德和法律行事,毫无节制地谴责别人甚至对人身施暴,即使扮演的十分逼真像一个大英雄,也是经不起真理敲打的。若是我们曾经道德暴力过知错不改,或被道德暴力过麻木不仁,前者道德消失,后者道德滑坡,都不可取。
  综上所述,打着维护社会公德和构建道德社会的幌子,实施、崇尚、迷恋“道德暴力”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彻头彻尾的“伪道德”,与道德规范和法律是格格不入的。道德是法律的外延,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和谐社会要的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而不是“道德暴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几十年前的“正义回廊”,救不了香港法律之殇
女性自我保护全攻略
“他们说我整容、炫富、出卖身体”:校园霸凌究竟有多可怕?
了解什么是家庭暴力?
浅析医院暴力的成因及对策
可以不爱,但别伤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