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离静多远

离静多远

类别:感悟生活 作者:木子桥 [个人散文集] 日期:2012-10-10 20:35:23 
编者按:灵魂的皈依,现在的世界每个人都很喧嚣,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描写一种静的概念,入静就是回归天真。处静,便是在人生历练过后,平和地放弃世俗,安然静好。问好作者,推荐阅读!
  想用一种姿态去寻找一种灵魂的皈依,向往着静好的涟漪。
  ——题记  
  在病房里,陪病人打点滴。病人少言语,看护者也会默不做声,轻轻地为病人做着该做的一切。我是习惯了看书,放在床头边多天未有见底的书就派上了用场。间或还必须从眼镜框上面翻着眼珠子看水瓶里还有多少水,是不是需要拉响床头的警报器,把护士放进来,送上下一个待滴的药瓶子。水一滴一滴地流进病人的静脉,再通过静脉流向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维持着一种平衡,在这种平衡中,药分子与病人体内的病菌们周旋,让疼痛难受一点点消失,让疾病悲伤一点点撤退,然后归于一种和谐和安定,归于一种静。病人就痊愈了,画了一个美丽的圆。
  岳母一生好强,养了五女二男。老了,子女们个个远离了老人,各自建筑自己的巢,留下老伴俩苦撑日月。忽然有一日,在乡邻的劝说下,动了烧香拜佛的念头。不做则已,一做起来,认认真真。每月初一、十五必然到附近的庙里焚香拜祭,日日清晨在自家院落里都要烧上三柱高香。每次都会许下愿望,一定是子女幸福,全家平安健康之类的俗语,但其乐此不疲,给神灵对话,释怀自己的内心,渐渐地感觉她自己离神灵很近,离平安很近,感觉思念之苦,心头之乱,生活之贫一次次在祈愿中淡下来,静下来。八十多岁了,身体硬朗,不染杂疾,她的内心每每充满感恩之光。子女回家看望她所带之物,邻里的几个总是人人有份,哪怕一个苹果她也决不会独食。
  近些日子,我的膝关节做怪,上下楼就会阵阵做疼。到骨科医院检查,说是患了髌骨软化症。买药吃,用膏药帖,前后折腾数天,内心平添种种顾虑,疼痛时不时袭来。朋友推荐我到县医院找一个姓赵的骨科名医,赵医生的话语重心长,人总要老的,老就会有所表现,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不是吃药可以解除的。况且也算不了什么,注意保暖,减少劳累,减少造成疼痛的机会就可以了。话如禅语,听着舒服。本想大瓶来小瓶去地购药计划,随即化为泡影。买个护膝带上,多了休息,不觉疼痛消失,因为髌骨软化症带来的慌乱也一下安静下来。只是一个日常的注意,其实就是学会节制地生活就可以把病放下了,如此而已。
  师范毕业时,我的班主任王洪炎先生曾教导我们,闲着时读读书,不多说,一个月一本书吧。当时我们大家都打嘘嘘,一个月读一本书,太小儿科了。时至今日,对我,虽然读了不少的书,但有时一个月读不上一本书的时候也是有的。是真的挤不出时间嘛,是懒惰使然也。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无法静静地阅读,其实是我们的心境出了问题,灵魂变得不再宁静,而飘浮于诱惑的表象的物质世界。夜浓之时,泡一杯香茗,透过书中的文字,把自己平凡的心灵、浅陋的情感,带入经典的文字之中。或伫立于江边,吟诗诵词,看草色新雨,看鸟鸣山幽,这也不失为一种灵性的陶冶。
  一早一晚,常到县体育场散步,我总以为散步简洁有效,走走足以健身,足以养性。有人却说走步要有速度,倒走最为有效等等,让我突然产生一种邯郸学步的错觉,仿佛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走。一天早晨紧盯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打起太极拳来一招一式,松静自然,潇洒自如。我想着其妙处来自哪里的同时,也不自觉站在一旁依样画葫芦,但内心匆匆难以入静。回到家百度相关的讲解视频,忖度、描摹几日,也有了几分相似,心安才能学得进东西,一招一式的运动中是为了求静,渐渐也有了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的境界。
  土著人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项神秘的习俗,就是在旅途中他们总是拼命地往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用他们的理念是为了能让他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赶了三天路的身体。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佛。佛曰,入静就是回归天真。天真本清静。很多时候,我们不碰南墙不回头。但是跑了数千米后确实累坏了,自然就再也不想跑了。于是偶然地放下了,便是一种入静。看来静的所得,就是把烦恼放下,明知达不到,摸不着,不着边际,不痴想也罢。不自寻烦恼,不自找麻烦。心安处,或许更有一片广阔。
  当你疲惫不堪、厌倦世故之时,心灵最深处的呼唤是否想要把你召回生命最初的起点呢?人就是这样,但逃避的最佳方式唯有平和的释然。想起苏轼,或许他官涯偃塞崎岖,或许他爱妻生死未卜,又或许他命运多舛,但他仍安详平静地将满载着对命运不满的纸船投入江中,随水而逝,寄余生于江海,与烟雨为伴。暴风骤雨中,他选择了“何妨吟啸且徐行”豪放;乱蝉衰草间,他感受着“白鸟翻飞,红荷细香”的美好;寂寞沙洲冷,他选择了“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傲;萧萧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达观;敲门都不应,他选择了“倚杖听江声”的悠闲自得;露宿郊外,他选择了“解鞍欹枕绿杨桥”的放荡不羁。苏轼的处静不再仅是历史的亮点,更让我们谛听了生命的真正意义。处静,便是在人生历练过后,平和地放弃世俗,如苏轼一般,释然了,也随之拥有了人生的精华内蕴。
  我们时常静静地凝望生活,生活也在凝望我们。在一个大静的圆里,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在平等的氛围里重新谈判,所有的生命都在不同的命运里重新洗牌,所有的一切都在蓝天白云里重新开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方柏如在临证中不断学习《伤寒论》,在实战中使用经方学习经方
刘德华推荐的书,读完《皮囊》,才懂父母的倔强
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运动、读书、思考
行走丨书香,如初见
6 月份读的杂七杂八的书
处方定药要自己立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