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个男人,为啥这么招人羡慕?

公元前473年,春秋时期的最后一场诸侯争霸赛,进入了尾声。

越国军队一举攻破吴国首都姑苏城,被围困数年的吴王夫差,留下一句我对不起伍子胥啊,然后,引剑自刭,吴国灭亡。

越国为什么能成功?是因为越王勾践有两个人才:

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

这两人,一开始都是当时的楚国人。

(多说几句,在春秋末期,被中原诸侯国认为没啥文化的楚国,恰恰出了很多人才,特别是吴越争霸过程中,最核心的人物,都是楚国人,如吴国的伍子胥和伯嚭 ,楚国的文种和范蠡)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于楚国的宛地(今河南南阳),这一年孔子才15。当时的楚国,相比较吴国和越国,那是妥妥的发达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阶级、血统早已固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像范蠡这种平民出身的人,根本就没啥机会。

为了出名,让人们知道自己的才华,范蠡可谓是典型的心机男:

“其为结童之时,一痴一醒,时人尽以为狂。”

(从儿童时代开始,就一会儿犯痴一会清醒,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发狂了)

当时宛地的县令就是文种,他听说了有这么一个狂人,作为当地父母官特意前来拜访,一来二去,两人是王八对绿豆,看对眼了,互相都是胸怀大志的人,在以血统论英雄的楚国,两人都知道没啥机会,于是相约一起去越国这种发展中国家。

移民到越国的范蠡和文种,进见越王允常,但并没有人重视他们俩。

岁月蹉跎,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前496年,这一年,范蠡正好40岁,就在这一年,越王允常去世,其子勾践即位,吴王阖闾趁着越国的国王换届,想着刚上任的勾践不懂军事,于是率领吴军大举攻打越国。

勾践很鸡贼,他想了一个怪招,把全国死囚犯全部集结起来,每人都拿着大刀,但不是向吴国鬼子们头上砍去,而是步行到了吴军的阵前,排成三行,一排一排的走过去,一声高喊,我们对不起吴国,然后拿刀抹了自己的脖子……

吴军哪见过这阵势?士兵们惊骇不已,对着一群无头人和满地鲜血发呆,而越王勾践则趁机集结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吴军,吴军大败,吴王阖闾本人的脚的大拇指也被越军砍掉,不得不从越国退兵,阖闾也很快因为伤重去世。

临死前,老阖闾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夫差:

一定不要忘了向越国复仇,杀了勾践这小子才能为你爹出气!

牢记老爹的遗志,夫差即位之后奋发图强,重用父亲留下的伍子胥等有能力的大臣,国力越来越强,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这个时候的越王勾践,却因为上次的大胜而洋洋自得,他好大喜功,刚愎自用,才隔了才2年,就想要再次伐吴。

这个时候,范蠡进谏言说:

“夫国家之事,有持盈,有持倾,有节事,持盈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与地。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矜其功。夫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天时不作,弗为人客;人事不起,弗为之始。今君王未盈而溢,未盛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天时不作而先为人客,人事不起而创为之始,此逆于天而不和于人。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 。”

(治理国家有三件事要注意,强盛时候要设法保持,危机时刻要尽力安定,处理政事要得当,国家富强源于顺应天道,转危为安靠有才干的人,政事得当要靠尊重基本的社会道理。天道要求盈满而不过分,气盛而不骄傲,辛劳而不自夸有功。圣人顺着天时行事,这就叫守时,对方没有天灾,不要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不要挑起事端;现在,我们越国还没有等到国家强盛,就要做过分的举动;没有经过劳苦,就开始夸耀自己的功劳;对方没有天灾,就想发动进攻;对方没有人祸,就要挑起事端,这样就会违背天意,而且失掉人和。君王如果这样做,必将危害国家,损害自身”)

骄傲自满的勾践,哪里肯听范蠡的话,非要集结全国水军攻打吴国,结果在太湖被吴国击败,接下来,吴军乘胜追击,占领越国首都会稽(今浙江绍兴),越王勾践率领余部5000,被围在会稽山上。

国破家亡、穷途末路之时,勾践才想起文种、范蠡的谏言,问范蠡:

“很后悔没听你的话,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献上“卑辞厚礼乞吴存越”的策略,给吴王夫差送礼送钱送美女,勾践本人,也作为人质,呆在吴国服侍吴王夫差,像奴仆一样,给吴王驾车养马,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请求吴王保持越国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由文种留在越国打理国家。

当人质期间,据说,夫差生了病,勾践亲自尝夫差粪便的味道,由此赢得了吴王的信任,得以释放回国,由此才有了接下来卧薪尝胆的故事。

在文种、范蠡辅佐下,越国制定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战略:

内政上实行发展生产、奖励生育及尊重人才等政策,以安定民生,充裕兵源,收揽人心,巩固团结,从而增强综合国力;

在军事上,实行精兵政策,加强训练,严格纪律性,提高战斗力,使用当时的先进技术制造弓弩和剑器;

在外交上,越国执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方针,天天给夫差送礼物、献美女,时刻表达对吴王的忠诚;

在麻痹吴国上,越王鼓励吴王国内大兴土木,兴建宫室,耗竭民力,吹捧吴国与齐国、晋国和楚国的争霸行为,耗其军力,还派人收买夫差的大臣伯嚭,破坏吴国君臣团结,导致夫差赐死了吴国最忠诚能干的大臣伍子胥;

……


从吴国回来才4年,勾践自以为可以复仇了,于是问范蠡,吴国压迫我太过分了,我想复仇可不可以?

范蠡教导勾践:

“现在不可以。我听说,上天不肯成全的时候,应该等待天意转变。勉强要求的事不吉祥,时机来了不顺着去做,也会有灾难。不守天时将丧失威德、身败名裂,逃亡乃至死亡。上天有时会夺回已经赐予的东西,有时肯赐予帮助,有时又不肯赐予,请您不要过早图谋吴国,主意打得过早,事情反而难以预料。”

又过了一年,勾践看到夫差开始沉缅女色,不顾百姓,扰乱民事,违反天时,且相信谗言,喜欢倡优一类的艺人,憎恨疏远诤谏的大臣,因此贤能之士隐居不出,忠良之臣精神涣散,身边人都曲意逢迎吴王,吴国境内是非不分,上下苟且偷安,越王又想要伐吴,范蠡再次劝诫:

“人事方面是可以了,只是上天还没有征兆,再等一等吧。”

一直到了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率领军队,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与晋国及其他中原诸侯会盟,想要成就霸业。

趁着这个天时,范蠡才让勾践发兵:

“君王不说这话,我也要请君王攻打吴国了。我听说,捕捉机遇,好像扑灭大火和追捕逃犯一样,拼命追赶还怕来不及呢。”

于是,越王勾践发兵,偷袭吴国的国都并一举攻下,吴王夫差急忙回师求和——因为看到吴国国力尚在,军队主力未被歼灭,军力很强,越国同意求和。

到了公元前478年,吴国发生大灾荒,勾践乘机再次伐吴,吴国再次战败,两国力量发生逆转,越国索要天价赔偿和厚礼之后,选择了再度退兵。

公元前475年,越军第三次进攻吴国,这次精心准备的战争持续了3年,最终将夫差包围在姑苏山上,吴王夫差先后8次派使者求和,希望能够像当年自己对待越国一样保存吴国,勾践有所动心。

这个时候,范蠡却说:

“过去天意叫吴国灭掉越国,可吴国偏偏不干;现在天意叫越国灭掉吴国,难道大王要违背天意吗?”

于是,吴国灭亡,而越国自此成为中国东南一带的霸主长达几百年。 

吴王亡身余杭山,越王摆宴姑苏台,眼见越国这家公司,已经做大做强,成为了天下一霸,举国欢庆之时,作为最大功臣的范蠡,却谢绝封赏,给老板留下一封辞职信,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悄然离开。

时年63岁的范蠡,不仅自己离开,而且还给自己的老朋友文种写信,告诫他说: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兄弟呀,飞鸟被射完了,好弓箭就要被藏起来;兔子被打完了,猎狗就会被整成狗肉火锅煮吃了,越王这个人啊,脖子长嘴尖,这就是传说中的鸟人啊,一看就是薄恩寡义的主儿,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乐,所以,趁越王还没有想杀你,现在还不赶紧离开?”)

可文种想着,兴越灭吴,我这么大功劳,苦了这么多年,终于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咋能离开呢?

功成身不退,文种最终被越王勾践赐剑自杀。

至于范蠡,更名为“鸱夷子皮”,去了齐国海边隐居——“鸱夷”,是熟牛皮做成的大酒袋子,当年被文种的反间计陷害的楚国老乡、吴国忠臣伍子胥,就是被夫差用“鸱夷”沉江;而据说,从吴国迎回兴越灭吴另一大功臣西施之后,越王勾践也是将其用“鸱夷”沉江……

所以,“鸱夷子皮”,就是牛皮套牛皮的意思,大概就是为了纪念西施和伍子胥,可能也代表了范蠡为越国霸业服务之后的伤痛和恨悔:

无论楚王、吴王还是越王,君王们都是些自私透顶的王八蛋,我们为国为民献计献策,抛头颅洒热血,甚至不惜陷害自己最欣赏和敬佩的人,可换来的,却是忠臣沉江,朋友被杀,天下人流离失所……

真正想要活得自在,同时对这个社会有大益处,可能只有挣钱了!

人人都知道范蠡是中国第一个“首富”,但多数人并不知道,当范蠡开始其伟大的“挣钱”事业之时,已经68高龄。

辞别越王之后,范蠡来到了齐国的一块临海之地,他带着全家老小,在这片临水之地发展农牧业,很快便攒下了第一桶金:致产数十万

隐居海边先富起来的“鸱夷子皮”名气太大,惊动齐国中央领导,太子于是登门拜访,并任命范蠡为丞相,求富国之术。

范蠡于是在齐国当了三年丞相,齐国政通人和、国富民旺。

范蠡再次急流勇退,感慨说,自己一个白手起家的平头百姓,当官能当到丞相,赚钱能赚到千金,已经到了极点,于是把相印归还齐王,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离开齐国。

这一次,范蠡迁居的目的地是陶(今山东定陶附近)

范蠡发现,陶处于“天下之中,诸侯四通”,交通便利,人口旺盛,而这是货物交易盘活起来的重要条件。于是,范蠡再次从农耕和畜牧做起,等有了产出以后,便开始组织运输、销售队伍,以陶地为中心,将货物运往多地,顺道开起了屠宰、饮食、酿造、皮毛加工厂等农牧加工产业,“经商治产获利千万”。

正是在陶地,范蠡把自己唤作朱公,而后人尊称其为“陶朱公”。

按照《史记》记载,近70岁开始挣钱的范蠡,三次从头创业,三次重启人生,都成了亿万富翁,然后,又都把钱给全捐了。由此,范蠡被人们被尊为商圣财神,而“陶朱公”,也成了后世顶级富人的代名词。

范蠡在后世之所以被尊称为商圣,受到供奉,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经商策略洞悉了市场规律,小至发家,大至治国,皆能让人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他诚信经营、依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的精神,让人钦佩不已,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浙商、苏商、徽商、晋商等,都将陶朱公奉为“商圣”。

不过,我要说明的是,史书资料上说到范蠡之富,要么笼统说“财聚巨万”,而他则说自己有“千金”之多——这个很正常,因为在春秋时期,究竟拥有什么样的东西可以被称作“富”,可能都还有待定义。所谓的“千金”,最大概率,是一堆铜片片,因为那时候铜片片很少,价值很高,“千金”就是一大笔财富。

总结一下陶朱公赚钱的途径,其实并不复杂。

在人们对钱还没有多少了解的那个时代,陶朱公对物价和钱的关系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发现商品的价格涨落总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面对这种情况,要想挣钱,就必须要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贱取如珠玉,贵出如粪土,则币于其行如流水。

对于实业投资,他也很有自己的看法,“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就是说,夏天要考虑投资皮毛,而冬天则应该考虑投资薄纱,干燥的年份投资造船,湿润的年份投资车辆,以满足未来的市场缺乏的需求,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需求。

想想看,这世上的投资大道理,都是那么简单,“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何尝不是那句“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进一步的,范蠡还认为,粮食价格不能太低,谷贱伤农,也不能太贵,谷贵伤国,粮食价格低的时候收购粮食储存,高的时候抛出,一方面可以挣钱,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安定——这就是著名的“平粜”理论。

《史记》中对于陶朱公浓墨重彩:

“范蠡三徙,成名于天下。”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

司马迁这老夫子,感情是把范蠡当做人生偶像来写呢!

这本书,本来是写历史上关于钱的事儿,也就是货币本身和财政为主的。但,再重要的钱,也是人玩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更重要。

虽然咱说的是有关钱的那些事儿,但其核心、要点还是在人。

就说这挣钱玩钱的事儿,不光有帝王将相们抱着国家大义为国挣钱,也有普通的商人为发家致富奔小康而给自己挣钱,所以,以后在每一章的结尾,我都会总结出那个时代一个很特别的“富人”,供大家赏鉴。

本文为中国货币财政史系列文章,其他已发表文章请点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商圣范蠡的中国经营者智慧
范蠡——一个小白的逆袭
中国历史 — 春秋越国
鬼谷子讲:'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阴阳转化之间要找准时机
影响中国的85位名臣——范蠡
熟悉又陌生的春秋战国(二十六)忍辱负重,卧薪尝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