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工业地博山记游

                         

 

转自  博山文化研究院

 本期特推出民国时期青岛山大学生企明考察游览博山的文章,原文刊登于《文化建设月刊》1936年第2卷第四期。文章描述了作者参观民国时期博山省立窑业试验厂、煤矿、玻璃厂的所思所感,同时运用比较细致的笔墨再现了博山传统三大业炭、窑、炉的生产流程和特色工艺,文中还穿插描写了当时作为中国稀有的工业地老博山的部分景物概貌及群众的生活情状,寓情于景,读之如临其境,且与读者共享。


在幽美的都市青岛住得久了,谁都觉得过于清淡单调,想到别处去换换空气。尤其是在此地长年过学校生活的我,每想出去游览,往往苦无闲空,有几次则错过了机会非常后悔。本月中旬化学系物理系的师生十人要去观察工业地博山,我听到了就决心跟去玩玩,因为看惯了农村和都市的我,对于中国稀有的工业地的观光,当然是特别有兴味的啊。

十三日早晨乘火车出发,四点余钟在张店换车,于日暮时就到博山。我们下车时早有人在站上迎接,原来此地的站长T君是我们同行一位同学的父亲的好朋友,他们早已写信通知他了,他不但替我们照料各事,且要留我们吃饭,我们辞谢了,到了一个煤行楼上住宿,他却叫菜馆把菜饭搬来了,他真是一个具有公务人员的能干加上了特别客气的人呢。

黄祖杰提供


我们饭后,由主人处拿了一张地图来看。博山城一带的地形,很整齐,因为有一条孝妇河在凤凰和峨眉两山之间从南向北流来,在博山的南城与北城之间斜缓地弯曲,很像太极图的样子,夹着河水和车站的东西,有青龙白虎二山,城东则有黑山东行,荆山斜向东北绵延,此二山附近及峨眉山山麓处皆为煤区,有煤场约二十家。据说明书所载,博山出产有红黄蓝白黑五类,红即红粉,黄即陶土之类,蓝即景泰蓝等颜料,白即石灰,黑即煤矿。现在该处工业以煤矿,玻璃,瓷器三项为最盛。据说博山本来是以孝妇庙出名的颜神镇,属淄川县,雍正时因其地多匪,乃划区设立县治。土地贫瘠,每年农产只能供一二个月之用。

我们第二天早晨先去参观省立窑业试验厂,由厂长Z君引道。该厂设立于民国二十年,厂内工人百余名,全年经费七万五千余元,碎料及成坯都用机器,出品以细瓷为主,耐火砖、污水管及电业与化学上所用之瓷质物,有时亦为出品之一。我们先后看制泥、成坯及烧窑之各种手续。制泥是以碎石机及粉机制成各种原料之粉末,按照配合的比例,装于有水及鹅卵石子的圆筒形的石磨内旋转甚久,成为浆糊状之铸货泥或水分较少的镟货泥。


此二者的成坯法,皆利用石膏模型以成形,铸货乃将泥浆注入型内,俟其自然凝固。而镟货则将模型置转轮上,藉轮之转动及泥刀的压榨而成形。二者皆须修理并上釉,始成精坯。精坯装入炉盆内,层叠装于窑内,烧成瓷器。烧窑时有一种已知其耐火度之原料配成的火标显示温度,以便调节。我们看见工人们幽静地将茶壶杯盘等铸货及镟货花瓶及缸体等,迅速制成的情形,非常有趣。有一处工人正在茶壶上贴花,其法将印成的花纸反贴于白瓷上刷之,洗去后即成图画,惟须待烧好始能固定。又楼上一室中有四五人描画花瓶之类,十分纯熟。最后至试验室,设备简单,只有一人工作。

我们出了该厂,见路旁有数处在烧焦炭,就去看看。最简单烧法,是掘一地孔用砖筑成由下面中心通风的圆形,更由中心作辐射状的通风路数条,然后堆廉价的煤屑于其上,点火燃烧,上覆以土,烧三十余小时就成成块之焦炭了。附近有一个规模很大的焦炭窑,则是前后各十几个烧炭室的大长方形,上有大烟囱一个,半数烧炭室中,正在烧煤,从小洞中看入,火极炽烈,据说每次烧时,须各隔一室交互掉换的。


后来,我们登一小阜,看烧红粉。露天列着许多小罐,其下以土穴为□生火,小罐中红色液体沸腾,闻原料系煤渣,烧好后即成红粉,烧处有硫磺臭甚烈。烧好的红粉,搬入磨漕中以牛力磨细,然后装包发送别处。据说烧红粉的主人是上海人,四五年前开始时只用一二百元资本,现在则七八万元之多了。

下半天我们到最大的中日合办的博东煤矿去参观,趁了开往黑山头的轻便火车,沿着孝妇河南行,转向东南,两旁都是山岭,风景略有变化,枯草黄叶,秋景亦颇可赏玩。沿山有桥亭古庙多处,杏色幽朴,与环境很调和。左侧仰望城墙随山势起伏,蜿蜒如带状。受着小火车的震动,我们都瞌睡了数次,约莫过了一点钟,到博东矿的山麓了。矿场的烟囱和许多红色的洋房已远远可见。我们缓步登高,不多时到了矿场。山上下铁道纷繁交错。

一山东人引导我们参观发电所、运煤cable car、机器间、洗煤处等。发电所很雄大精美,机器都是日本制造的,据说此发电所于一年前始告成,其抽调煤坑中的空气的设备很完美。cable car、机器间的发电机据说是二十四匹马力,铃声一响,机即转动,以铁索牵引煤车上下。煤车运至洗煤间上面,煤被倾入以上流来的激流中冲洗,机器的网板承煤在水中颤动,将煤分成粗细数等,然后由承煤斗分别搬倾室外,很是巧妙。发电室旁稍高处有大水池一处,有水管喷着细雾,说是减低温度用的。我们大略观毕后,要求入坑观看采煤,厂方似不愿意,后与日人交涉,始由日人技师长导我们入坑。坑道都以木棒支架,倾斜尚缓,我们依灯光探步下降,殊觉寒冷阴森,坑道深长,似无尽处,据说有六七里之遥。


我们湾入左手一坑,见有一室,前后各有木板门,说是空气出入之分界处,再进已略见煤壁,我们正走得高兴,技师却说再进很远,且很污秽,阻我们再进,我们只得出来了。坑道中时时遇见矿工或马车悄悄上下,仿佛似游地狱之中。出来以后,我们都懊悔不得到达矿底,看看采矿的手续和工人们困苦作业的情形,叹息不已。据引道的山东人说,旷工须继续工作二十四小时,休息十二小时后再入矿工作,可得钱两元,若作十二小时,则只得一元云云。我们在矿场见有童工多人,任运煤等工作。矿工浑身全黑,而鼻子尤涂煤甚厚,状极可悯。听说这个煤矿待遇工人还算好的,中国人办的煤矿更加要不得哩。据技师长说,城东矿有矿层十三,至今已掘十六年,还只掘了上层的一小部分。

我们下山再乘小车回博山,车中很拥挤,但都默然无声,晚风凄冷,而秋空中满月朗照,当火车行时,明月有时隐现于城垣树影之间,其情景之美又几使人疑为梦幻。

十五日上午到一家我们之中有几个人熟悉的料货店去,主人高君因为素与山大有些交易,客气极了。他店里摆着很多本地出的玻璃器及瓷器,如花瓶、文具、鼻烟壶、雪花膏瓶、烟匣、玩具之类,色彩图画很多精美,尤以刻花的瓷器较为值钱,我们各人买了一些零星玩物。主人还坚请我们吃了一顿很体面的菜饭。饭后他陪我们去看许多家玻璃厂和料器制造所。



博山的玻璃工业,据传说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初仅系家庭工业,制品多为鼻烟壶、烟嘴、串珠、簪珥、棋子、屏片等,清朝末年由青岛输出者七千余担,值二十八万两,光绪三十年,曾以五十万元的资本设博山玻璃厂,聘德国技师七人从事制造,其后全由中国工人为之,出品尚好,然后历四年而停办。欧战时玻璃厂多至二十余家,近年则渐渐减少,只有一二家而已。我们到一家玻璃厂参观,工人正在吹制玻璃。该厂有三四个炉子,炉中烈火融着锅缸中的玻璃质,状如糖胶,工人将长长的铁棍的一端浸入锅缸中,拨去其不洁净者,然后粘出少许,转动铁杆,使成圆球,以口向铁根的洞中吹之,渐渐膨大,再浸锅中拿出再吹,待吹到相当大时,入炉再烧片时,拖入炉前的长沟中往后摇摆,且吹且摆,使其渐成圆筒形,及至圆筒展长约四五尺时,另用一棍棒粘玻璃质,点在圆筒形的头上,该处即成一孔,因旋转而渐大,然后平放于木架上,截落铁棍。更用一烧红的铁棍伸入圆筒中锯动,圆筒即依直线裂开。自吹球至此为止仅费七八分钟。圆筒如是裂开后,拿去放入另一种炉中的炽热的平板似的床上,就自然摊开而成平玻璃了。此种工人据说每天工钱约可得四五毛。

博山人称制玻璃,仅指平玻璃而言,其他统称之为料器。料器又分四种,即拔丝、料货、料条及小炉。据山大出版的《科学的山东》所述,民国十年时,拔丝(即制玻璃丝)者有八家,全年出品总值约八万元,多销于日本,今只存三家,所出尚不值万元。制料货,出品有鼻烟壶、念珠、文具及其他陈设品,精致美观,故能畅销中外。民国十六年业此者三十余家,出品总值二十万元,今则仅剩九家,每年出品约值六万元。业料条者,盛时有二十余家,今仅有十五家,其所制玻璃条悉售与当地之业小炉者用以制串珠、装饰品、棋子、烟嘴及小儿玩具等。此类小炉约数百家,全年出品,总值万元云云。制料丝与料条的我们去看数家,都不在工作,之看了好几家制料货的小炉。制料货之家有的在制标本瓶之类,有的在制鸦片灯,鸦片灯据说每年出产不少,大部分由陇海路运往西北各地。在业小炉之家,大抵只五六个工人团团围着炉子而坐,各自将红绿各色料条伸入火中融之,以叉钳等工具弄成烟嘴、串珠、棋子等物,都很敏捷。

后来我们由高君引道出游,出城沿孝妇河南行,见河边一带有小贩摆摊甚多,除杂货、料货外多在卖土窑出品,如杯盘壶碗泥佛玩具等物,据说此处每逢三八为集,很是热闹。我们走过河的西岸,至进德会,是一个古庙,拾级而上,其正殿门窗悉闭,不知其中所祀何神,殿宇建筑颇好,雕花精美,列柱之缠龙尤佳。旁设阅报所。我们下来再行一里许,即至孝妇庙,庙在凤凰山,向东临溪而立,内祀孝妇颜顺德夫人。据传说云顺德夫人系周时人,事盲目的姑至孝,其夫久不在家,每日往远处汲水供姑饮,有一次挑水至半途,误将水瓮跌破,夫人虑姑无水可饮,哭泣不已。忽见一老妇来,问其故,夫人具答,老妇即给以柳枚谓以此搅动,即可得水。夫人揣归验之,果然,姑媳皆大欢喜。后夫人归省父母,其姑独自在家,依法以柳枝求水,而水涌溢过多,竟被淹死,夫人遂亦入水殉焉。后人感其孝思,立庙祀之,历久弗衰。此庙又有“大庙”、“神头庙”等名称。殿宇建筑很特别。其上层四周,以木块凌空参差层叠,各组作蛟龙状,殿前有一戏台,戏台与正殿之间有一方池,清泉滚滚涌溢,池底绿草飘动,有如绵绣。两廊现充水灾难民住所。庙前照壁上题“山静泉清”四字,下画龙□一方,十分精致。庙前溪边有水磨二所。沿溪稍南行,有大量山泉,从洞中涌出,是即孝妇河第一水源。孝妇庙稍北有一大石桥,名神头桥,桥的那边也有红色庙宇碑亭等隐于山麓林间,故附近一带,景色也很幽胜。


我们过桥上山,循城墙屈曲东行,俯视山间矿场林立,路上工人车马络绎。不多时至峨眉山上的泰山行宫,殿宇宽大簇新,地位很高,向东北望去,全城在目。庙名曰碧霞宫,内祀女神碧霞元君,左方神座中并置有文君照像一幅,貌甚俊美,想是道士弄的玄虚。我们下山入南城,至北亭休息品茗。北亭系庄院式的名胜,向南,前有一池。内祀吕祖师,闻系严相国生祠改成者。大门前有一桥,桥石上筑有水道,清泉流过其中,名曰“桥上流水桥下行人”,为博山八景之一云。

归途参观两个土窑,工人们正制碗描花和上釉。方法很是简单,即除铸货须用青土坯或石膏坯型以外,将炼妥的泥置于手辘轳的心轴上,先以手力转动辘轳,待其自转,然后以两手夹土旋成杯碗等物,上釉入窑烧之即成。如此的土窑为数甚多。

十六日同行者数人去参观土窑、陶土矿、石灰矿及污水管制进厂等,归来说是颇有所得。我惜未同去。上午我和同事物理学家王君同往南城龙泉寺,他带领一种仪器,取该寺的泉水检验,说是要验其有无含有镭质。他检验各种泉水,十分热心。后来我一人登山至文昌阁,内有文昌殿及亭塔一座,颇幽静,从上可望城中和四郊。据说博山以前颇穷乏,自建文昌阁后,始日渐繁荣云云。




下山归来,无意中又走到南北亭桥上,乃去游览南亭。其中有小小的范仲淹公祠堂,据范公幼时曾在亲戚家读书于此。因有人住并垂布帘,我未进去。祠前林木杂生,斜坡下有小溪小池,范围很小,无甚可玩。

下午又由高君引道,至城北赵家庄等处,去看许多料货制造所,制拔丝,料条等家,大抵休息,未得参观,仅看了一个极小的室中,有五六工人在用细沙磨已成玻璃瓶。回来时看见好几家有私娼之类的女子,有一家并挂着“甲等尚云书寓”的招牌,听说这个工业地的花柳界倒也十分昌盛呢。

博山农产虽少,而矿物的种类很多,实在可算富地。惟一般人民的生活,似乎很苦,大半是蓬首垢面的煤工,玻璃工人之类,他们在煤烟中每天做不知几点钟的工,平均只赚到三四毛钱的工资。在车站相近的洋兰河(注:即今羊栏河)燥滩上见有许多妇女在极污的积水中洗衣,这种惊人的事情,大概是工人生活的凄惨的一种表征吧。

但听说有几个人也许发了一点小财,他们就不肯再干这种营生,要贪图享乐,等到钱花光了,只有回到头再干。所以有的人又说博山是饿不死吃不饱的地方。那里的工业,大半是家庭式的,惟煤矿则规模较大。然各种工业经营的方法,大抵简陋得很。

听说日本人在博山等处营业,都可以借用政府贷与的资金,还有种种奖励,而我们的工业家不但得不到什么援助,还要缴种种税金,当然是困难的了。据同行者们的推测,博山的工业着实可以发展,煤矿至少可以开一二百年,用不着说了,其他如瓷器、玻璃、水门汀、水管、颜料等等都尽可以大规模地经营,工艺上实在有远大的希望呢。

博山城中我们没有见过一个书铺,教育可想而知。铁路边有个颜山中学,是工业者们集资私立的,我们没有去看。

那天回寓后,高君和T站长和我们谈了博山的种种事情,最终说到博山的梨子非常美味,我们买了几个来试试,的确味道不错,比雪梨和莱阳梨更多水而松脆。

我们在博山共游三天,只看了一个大略,有几个同行者,说要下次再来细看。十六日我们乘车返青。

      廿四,十一,廿二,于青岛山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到博山去——看看她八十年前的容貌
煤老板过年的故事
上帝最眷顾的国家是英国,带给英国天然廉价浅层煤,点燃工业革命
《我的前半生(十三)》房海林
德国将关闭境内最后一座黑煤矿,但气候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建设8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