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挑战新藏线(自驾大西北之四)

新藏线是从新疆叶城至西藏拉孜之间G219国道的简称。有驴友认为新藏线是叶城到日喀则,也有驴友认为新藏线是叶城到拉萨。实际上,G219到达拉孜,已经与G318会合。

 

新藏线示意图

自绘叶城至拉萨海拔高度及里程示意图

新藏线最先通车是1957106。五十多年的新藏线,远远没有川藏、青藏公路那么众人皆知。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段路是在世界屋脊上建成,平均海拔4200以上,往来车辆少。新藏公路常年气候恶劣、路况极差,沿线多是空旷的无人区。除了新疆与西藏之间的运输车辆,旅游车辆不多,自驾、骑行与徒步的驴友更少。在热爱骑行旅游的圈子里有一段顺口溜:骑行新藏线,堪比蜀道难;库地达坂险,犹似鬼门关;麻扎达坂尖,陡升五千三;黑卡达坂旋,九十九道弯;界山达坂弯,伸手可摸天

其实,新藏线的路况大为改善。除了少量路段修路,2014年已经全程油路。如今,走这条路线的最大挑战是自己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我和LP都很强烈。四年前由青藏线自驾进藏,LP从青海湖一路吐到拉萨,同时还有头痛、嗜睡。我的最大反应是头疼、睡眠不好,也曾在那曲大吐。后来,我在山南洗澡后感冒、低烧,肺部呼吸困难。山南泽当镇湖北籍援藏工作人员告诉我,他们不少援藏人员因感冒后的肺气肿而死亡,劝我最好离开西藏回家治疗。所以,那次我们不得不结束行程,提前逃离西藏。这次进藏,我们有了经验,提前做了些准备。红景天是防高反的良药,出发前我们在中药店买了两斤,泡水喝。这次从川藏线进藏,我们尽量选择海拔稍低一点儿的县城住宿,并且每天坚持喝红景天。正因为我们重视了防备高原反应,所以才能一路平安到拉萨,到珠峰大本营,现在来到萨嘎准备走新藏线。

新藏公路,基本都在海拔4200米以上,相当长一段路都在海拔5000米左右起伏。我们能顺利走过新藏线吗?会不会像四年前一样逃离西藏?

我们要向自己的高原反应挑战。

 

 

在萨嘎,我们已经感觉到阿里朝圣的氛围。刚进萨嘎宾馆,只见二楼、三楼的每间客房门前都放着两个样式完全相同的贴有编号的旅行包。服务员告诉我们,印度客人行李包是用专车送来的,客人们马上到。过了一会儿,宾馆二楼三楼全是印度来的游客。他们的组织者在走道里放了两张桌子,一张桌上有金属盘,里面放着饼干之类的食品;另一张桌上放着印式的大铜壶,好像是牛奶之类的饮品。那些黝黑皮肤的印度客人,就站在走道上吃饼干,喝饮料,相互间大声讲着英语。怕对客人不礼貌,也因为光线差,我没有拍照。

见此情形,当晚我想:第二天应尽早赶到冈仁波齐山脚下的多嘎镇,不然联系吃、住都会很困难。

虽说我们带着从武汉开的边防通行证,而且还在拉萨加盖了西藏边防部队的印章,但是否能通过阿里去新疆,我们并没有把握。由于今年是释迦牟尼的本命年(马年),世界各地佛教信徒都来阿里冈仁波齐朝圣,阿里肯定人满为患。如果阿里实行交通管制,我们也没办法。我做了一个阿里禁止通行的预案:返回拉萨,走青藏线到格尔木,再走G315沙漠公路去喀什。

 

 

711晨。离开萨嘎县城时,天刚亮,没有碰上任何车辆。翻越查藏拉山口后没一会儿,就遇上路边有四、五只藏野驴。我想尽量不打扰它们,慢慢地从旁边经过。没料到,我的车与藏野驴并排时,它们竟在左边与我们同方向小跑起来。我加大油门,车速加快,藏野驴也加快。我觉得很好玩,想试一试它们的速度,于是轻踩油门,车速从20码开始,逐渐40码、60码、80码……那驴也真倔,居然不甘落后,四蹄生风似地与我们比赛!LP见此情形,对我说:“别跑了,别跑了,高原本来缺氧,不然会把它们累死!”我慢慢停下车,那几只藏野驴也停下来看着我们。我拿相机下车来对它们拍照,谁知它们像受了惊一样向远处跑去。这驴真犟(难怪有“犟驴”之说)——竟敢与汽车赛跑!

萨嘎一出来就有藏野驴与我们赛跑

过了仲巴县,翻越马攸木拉山口时,我俩的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LP喊头疼,嗜睡。我给她去痛片,她不吃,说吃多了会痴呆。我头痛欲裂,可管不了那么多——不吃去痛片,怎么开车?

小雨中通过突击拉山口

老仲巴

刚铺油的新藏线

 

 

下午3点多钟,我们第一次看见冈仁波齐峰。当时的兴奋,使我们忘记了高原反应。

 

第一次在公路上看见冈仁波齐

在西藏,最神圣的山峰当数冈仁波齐。

冈仁波齐峰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也是中国最美的十大雪山之一。从长年雪山的冈仁波齐主峰向四面八方流出的河流主要有四条: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这四条河流又分别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源头。特别是巴基斯坦人与印度人,印度河与恒河是他们心中的圣河。由此,恒河、印度河流域信奉印度教的巴基斯坦人与印度人,都认为冈仁波齐是世界的中心。除此之外,信奉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的尼泊尔、锡金、不丹、孟加拉人,根据教义也都公认岗仁波齐是世界中心。

越来越接近冈仁波齐

350分,进入巴嘎乡,这里是前往普兰县城去的岔路口。为了在光线充足时拍照冈仁波齐,我们没直接去普兰,而是先去巴嘎乡拍照,再去普兰住宿。

巴嘎镇是去冈仁波齐转山的交通要道

为留下冈仁波齐的神韵,我在巴嘎镇外选好拍照点,等候着冈仁波齐峰顶的云彩散去。冈仁波齐比珠峰给我面子,在我等待较长时间后,天空一丝云彩都没有,完全展现了她的圣洁、神奇!

冈仁波齐雪山

 

神山冈仁波齐

离开巴嘎,转身去普兰,路边还有两大美丽的湖——圣湖玛旁雍错与鬼湖拉昂错等着我们。

 

普兰县境内主要景点

从地图上看,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仅一路之隔,原以为在普兰的S207上,可以同时看到圣湖与鬼湖。沿S207一路走过去,才发现根本不能同时看到两个湖。

虽说仅一路之隔,两个湖在藏民心中的地位却大相径庭。

玛旁雍错不仅透澈明亮,而且是淡水湖,人畜均可食用。据《象雄大藏经》记载,阿里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错。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千百年来,苯教、藏传佛教、印度教都认为这是圣地中最古老、最神圣的地方。每到夏秋季佛教徒会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沐浴净身,以延年益寿故而玛旁雍错称为“圣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

圣湖玛旁雍错

 

藏民来到玛旁雍错举行各种活动

碧玉般的玛旁雍错

离玛旁雍错不远的拉昂错是微咸水湖,湖水不可饮用。故而人畜避之,称为“鬼湖”。

美丽的拉昂错

从拉昂错看冈仁波齐

纳木那尼峰没有露出她美丽的容颜

如果只论景色,两个湖都很美丽。

一路欣赏美丽的景色,傍晚,我们来到了普兰县城。

普兰县城不在新藏线上,离G21970多公里。但是,普兰县城海拔低(海拔3800米),适宜晚上睡眠。往返140多公里能保证好的睡眠,而且还可以近距离观察路边的圣湖与鬼湖,何乐不为?

 

 

去普兰的路边出现一群藏野驴

高原上看喜马拉雅雪山

美丽的高原景色

  

高原美景

进入普兰胜境

 

普兰县城离喜马拉雅雪山很近,一年四季任何时候打开窗子,都可以看到常年不化的雪山。由于普兰县处于中国、印度、尼泊尔交界点,口岸常年有印度、尼泊尔车辆过境。真个是“窗含喜马千秋雪,门泊印尼两国车”。

在普兰酒店窗口看见喜马拉雅雪山的一抹晨曦

712晨,普兰出发。经过普兰公安检查站,只查通行证与身份证,不开限速条。从这里一直到阿里,都无限速。

第二天早晨再次经过鬼湖拉昂错

笔直的新藏线

孤独的藏野驴

新藏线偶尔走便道

遍地牦牛

高原云丝

高原云朵

 

狮泉河支流噶尔藏布

高原美景

新藏线景色

不限速,开起来爽。好像没多长时间,就到了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噶尔县狮泉河镇。

 

到狮泉河啦

为了第二天少赶点儿路,我们决定不住狮泉河,将住宿地点改到日土县城。

在狮泉河要办的事只一件——去烈士陵园瞻仰1950年进藏而牺牲的先遣连官兵。

一年前,我曾在朋友空间读到一则文章,介绍长眠于狮泉河烈士陵园的先遣连官兵事迹。摘录如下:

19499月,新疆和平解放。1950730,时任骑兵师一团保卫股长的李狄三奉命率领136名战士从新疆于田县普鲁山村出发,翻越昆仑山,进军藏北阿里。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他们徒步跋涉数千里无人区,克服千难万险,翻越人迹罕至的昆仑山冰山雪峰,渡过无数冰川河谷,于当年9月底到达藏北扎麻芒保。9月底的阿里高原,已是大雪封山。先遣连点战士们战胜严寒、缺氧、强烈地高山反应等人们无法想象的困难,饿了,吃干炒面;渴了,喝茶咸水;睏了,睡的是地窝子(地上挖深坑,人睡坑内);冷了,套在身上的是5公斤重的麻袋服……一直坚持到第二年528日与大部队会师,和平解放藏北。会师当天,李狄三含笑去世。进藏的136名战士,共倒下了68人。王震闻讯发来唁电,悼念李狄三及牺牲的战士们。毛泽东看见情况汇报后,高度评价这支队伍,是“盖世英雄”。

来到西藏,经历痛苦的高原反应,体验到这里恶劣的生存条件。当年,这些无私无畏的士兵为建设新西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无愧于“盖世英雄”的称号!

狮泉河烈士陵园里,还有孔繁森烈士墓地。

我们去狮泉河烈士陵园,正碰上几名部队官兵很庄重地在此祭奠。我上前向负责的军官说明,我们来自湖北,想参观一下烈士陵园。征得他的同意,我们没在墓前打扰他们正式的祭祀典礼,绕到碑后的墓地拍了几张照片。

 

狮泉河烈士陵园大门

走进狮泉河烈士陵园


李狄三烈士之墓 
 

恰好碰上军人祭墓

当年进藏先遣连烈士有许多无名氏

狮泉河烈士陵墓一角

 

 

从狮泉河烈士陵园出来,径直向日土县城行进。

狮泉河至日土部分路段因修路走便道

 

去日土路边看见水鸟

日土高原羊群

走进日土

 

傍晚进日土县城,路过中石油加油站,请师傅把油加得满满的。再向前,如果不能在大红柳滩唯一的中石油加油站加上油,就只能在私人餐馆或饭店里买私油了。

我走新藏线之前做了些功课,研究新藏线加油问题。新藏线不比川藏线,沿途的加油站比川藏线少。特别是从阿里到叶城1000多公里,大量无人区,路况不太好,而且只有大红柳滩一家中石油加油站。网上不少驴友对此加油站颇有微词。

为了解决新藏线缺少燃油问题,许多跑新藏线的朋友们各有高招:

1.自带油罐、油桶储备油,

2.去沿途餐馆、饭店、客栈找老板加私油(老板们有自备油桶、塑料瓶盛装的汽油出售);

3.用加油宝(一种加油时的过滤器)、丝袜过滤等方式,尽可能去除私油杂质。

出发前从网上获得最新信息,西藏警察对燃油控制很严格,不允许小车携带燃油。凡在检查站发现私自携带油罐、油桶,一律没收。因此,我没准备自带油箱或油桶上路。

新藏线上若真需要加私油,是没办法的事,也得做好准备。于是,我临行前带上了两只丝袜,并在高速上买了两瓶汽油添加剂,以备万不得已加私油时使用。

从武汉出发前,我对小车油箱做了实验。油箱加满,将双行程表回零,燃油警示灯亮了仍继续行驶,一直到没油了停下来,共行驶750公里。因此,我得出结论:如果大红柳滩中石油加油站能保证加油,且油质不成问题。那么,日土→大红柳滩有460公里;大红柳滩→叶城有490公里。我的小车先在日土县加满油,再在大红柳滩中石油加满油,应该能够平安地从阿里到达叶城。

我知道,从日土至叶城的这一路段,海拔高,多是无人区,是新藏线最艰难的路段,困难将会接踵而至……

  

新藏线阿里至叶城段示意图

 

 

713早晨。从日土县出发约10多公里,就看见了班公错。班公是印度语,意即一块小草地。藏语称此湖为错木昂拉仁波,意为长脖子天鹅。整个班公错长150公里,三分之二在中国境内,三分之一在印度境内。说来奇怪,班公错湖水淡咸不一:在中国境内部分是淡水,而在印控克什米尔境内却成了咸水。湖中有许多岛,其中鸟岛很有名(有10多种高原鸟类)。班公错岸边有码头,停有军用巡逻艇与游艇。

我们到班公错时,太阳刚刚露头,班公错色彩分明:湖水是深蓝色,山头是金黄色,天空是淡蓝色。我们没准备坐船去班公错深度游,就在湖边欣赏美景并拍照。

班公错晨曦

 

班公错

班公错美景

谁知要离开班公错时,遇到了很大麻烦。

刚走到湖边G219路牌901公里处,我们发现一辆西藏的大翻斗车斜停在路上。硕大的车身将整个公路阻断,车辆无法通过。车前,有一条横跨公路的电线被拉断,横在公路上。翻斗车上没有人,无法了解情况,也没办法挪动大翻斗车。看此情况,不像是今天早晨的事故。

 

出事故的货车横在G219上阻断通行

看见有车通过湖边绕过事故点的痕迹,我也跟着此痕迹下到班公错湖边。下去容易上来难。我沿湖边走,怎么也找不到绕过事故点后回到公路上去的便道。看到一斜坡,有两辆车上去过的痕迹。我在此坡前打量,估计我的车可能上不去。正在犹豫间,一辆与我同方向的皮卡也下湖边来找路绕过事故点。我叫停他,告诉他前面我已探索过,根本没路到公路上去,只有这个坡可以试一试。司机下来看了看,决定从此坡上去。只见司机对准公路路面,加大油门冲了过去。可是临到最后上坡那道坎,无论怎样加大油门也上不去。司机只好挂倒档,退回到坡下原起点。只见他重新挂了挂档,再次冲坡。这一次,他成功了。他上公路后走下车对我解释,第一次上不去是两档驱动,退下来后改四轮驱动就行了。他说,如果我有拖车绳,可以把我挂在他的车后拖我上去。本来我出发前从网上买了一条拖车绳,但我考虑到上坡道与公路之间大约成90度角,他斜拉着我,用不上力,可能还会有翻车危险,就谢绝了他。皮卡司机见我不要他帮忙,打个招呼就走了。我想,把水泥坎前的那一部分垫一点石头和土,形成斜坡,应该可以上去。于是,我拿出上次在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买的军用折叠铲,气喘吁吁地俯身干了起来。

 

最后上公路的坎太大只得修路

上次在俄罗斯买的折叠式工兵铲正好发挥作用

另一辆从叶城方向过来的大货车开到事故车前,司机发现过不去,就停在事故车后面来观察道路情况。司机是个维族人,他看见我在修路,准备上坡,就走到我跟前聊起来。他看了看上坡的陡坎,问我是几轮驱动。我回答,两轮。他摇了摇头说,最后的水泥坎有点儿陡,上不来。听他说后,我越发使劲地搬石头垫上去。怕石头棱角把车胎顶破,我又铲了些土填在石头上。我觉得差不多了,对那个维族师傅说,我来试一下,还请师傅帮我指挥。

我一个人上了车,先把车身挪了挪,车头对准垫了石头的地方。最后心一横,冲了!加大油门,一口气冲了上去。整个过程,LP在公路上拿着相机对准我的车,连续拍照。事后从照片看出,幸好我的底盘高,否则差一点儿车腰就会搁在水泥坎上——真危险!

维族师傅指导我冲

 

车腰差点儿搁在水泥坎上

车上公路后,维族司机对我竖起大拇指。那一瞬间,我竟有一种当了英雄的感觉。

 

车开上公路,维族师傅向我竖起大拇指

 

快到多玛,突然发现了藏原羊。

这次进藏,让我学会了区分藏原羊与藏羚羊。藏原羊也叫藏黄羊或黄羊,与藏羚羊个头差不多,识别他们的最大差别是看臀部。藏原羊臀部有两块白斑,黑尾巴。藏羚羊通体淡褐色,雄性有角长而直,雌性无角。

 

藏原羊

高原上的冰河

 

遍山的羊群


 

多玛检查站,开出限速条。多玛至泉水湖,156公里,限2个半小时。

 

过了多玛,我们感到高原反应越来越强烈。一路上,路牌告知我们:我们一直在5000多米高的世界屋脊上行走。

红土达坂,海拔5380米。

松西达坂,海拔5248米。

界山达坂,海拔5347米。

除了藏民放牧的羊群,路上还会偶遇野生藏羚羊与藏原羊。

现在的新藏线,红土达坂的海拔最高

松西达坂海拔5248

界山达坂海拔5347

龙木错畔藏羚羊

它离我们很近

藏羚羊

新藏线高原冻土带的传热杆

 

回头看看走过的新藏线

 

 

车到泉水湖,一片碧绿的湖水倒映着雪山,湖边排列着几顶帐篷,中间飘扬着五星红旗。这就是西藏最后一个检查站——泉水湖检查站。泉水湖在日土县境内,也叫泉水沟,当地人与驴友们更习惯称它“死人沟”。因为这里有个流传已久、骇人听闻的故事:50年前,解放军进藏的先遣部队一个连的军人在此宿营,第二天无人醒来——因高原缺氧而全军覆没。

泉水湖

在排队等待检查时,我亲眼目睹了这里缺氧的厉害。紧跟我后面一辆“川A”的别克车上,司机也是等待检查没事干,将后备厢打开取出只笼子,里面关有一只麻雀。他把麻雀放在路边的石头上,见我关注,就对我说,这麻雀也高反了,飞不起来。我走过去用手在麻雀前晃了晃,麻雀眼睛眨了眨,却一动不动。我回车取来相机,为这只高反的麻雀拍照。直到检查站警察喊我驱车上去接受检查,那只麻雀还是没有动弹。

麻雀也有高原反应,把它放在石头上一动也不动

这里的海拔高度是5140,可怜的麻雀!

 

大红柳滩到了,这里有中石油的加油站。在这里,我被加油站刘师傅的狗咬了。

中石油的加油站离219国道约有300距离。我们看到中石油标志,开车来到加油站前,却没看到加油的师傅。我下车找师傅,紧跟我后面进站的大货车司机指着一排小平房对我喊,他住在那边,可能在家里。我走近那排小平房,看见有一小扇门开着,就边喊“师傅,师傅”走了进去。冷不防,从屋里冲出一只半人高的长毛大狗,咬住了我的裤子。吓得我一身冷汗,慌忙抽身退出来。那狗用细铁链锁着,冲不过来,仍然对我狂吠。我撩起裤腿看了看,刚才被狗咬着的地方有微微的小红点,幸好今天穿着一条比较厚的牛仔裤,没咬穿。

我回到加油站,旁边的人告诉我加油的师傅在油罐上面。果然,师傅穿着一件黄色工作衫,正在加油站上面帮油罐车卸油。

 

大红柳滩中石油加油站

师傅卸完油,下来启动发电机帮我们加油。谈话之间,我们知道了师傅姓刘。

我告诉刘师傅,我被他的狗咬了。刘师傅轻描淡写地对我说:“谁让你跑我家去的?我一直在这里。”我来大红柳滩前,就对这位坚守在高原深处的加油师傅深感钦佩。在这冷僻的高原,他养狗是为了安全。即使他的狗咬了我,我一点儿也不怪他。

这位年近50岁的加油站刘师傅长年独自在那偏僻、孤寂、环境恶劣(那里风大、灰大、常年冰雪)高海拔地区坚持工作,不容易。加油站仅他一个工作人员,每一次来车要加油,他都必须启动发电机才能工作。无论大雪冰冻还是骤雨狂风,从不间断。他在这大红柳滩加油站,既是站长,也是加油工。

加油时,我向刘师傅提出合影,他马上答应了我。临别,我向他要了一张名片。

我和大红柳滩中石油刘师傅合影

 

下午6点一刻,我们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

 

快到康西瓦,白云像棉被一样盖在雪山上

康西瓦烈士陵园坐落在G219路边的山坡上,这里安睡着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100多位烈士。我们开车上坡时,从陵园前的停车场开走了两辆军用号牌的小车,显然他们是刚来祭奠过烈士们的军人。

康西瓦烈士陵园

 

康西瓦烈士纪念碑

刚有人祭奠过英烈

自卫反击战烈士墓

陵园大体上座东朝西,设有围墙。两个立柱,表示正门。正对门有一块小石碑,碑上有“康西瓦烈士陵园”几个字。高约8米的烈士纪念碑十分醒目,碑体上有保卫祖国边防的烈士永垂不朽”13个镌刻大字。

烈士墓前,有刚才军人留下的酒、水果和饮料,还有用石头压着仍在微微冒烟的香烟。

康西瓦的风真大。站在陵园,猛烈的风带着呼啸声从身边掠过,似乎在为长眠于此的烈士们唱歌。烈士们虽然走了,但他们的精神不死,他们的英魂常在!喀喇昆仑山上的官兵永远把他们视为相伴守卫边防的战友。

康西瓦烈士陵园对面山上有驻军口号

 

 

713晚,住三十里营房。

三十里营房是神奇的地方,仅名字就使人神往。出发前做功课,看驴友们都称呼三十里营房,于是想当然以为这个地名是古代打仗时曾在这里设有三十里长的营房而得名。可能是大家喜欢这个名字,因此这名字比它的“学名”更响亮。

三十里营房的学名叫“赛图拉”。赛图拉为维吾尔语,意为殉教者。其实,赛图拉的故事更好听,此名字由来时间更长——要推到唐僧取经时代。唐玄奘去印度取经,曾有一位自愿以身殉教的人跟随他。这位以身殉教者跟随唐玄奘到印度取经,返回时死在这里。人们在附近山上为他修了一座墓,因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就以“殉教者”立碑。这就是“赛图拉”的来历。尽管此人是否跟随唐玄奘去了印度不得而知,但古墓碑上“殉教者”三个字却是真的。清朝时左宗棠曾在这里建有哨所,那时候就叫赛图拉哨所。新中国成立后,当地驻军把哨所向前移动了三十里,原来的赛图拉哨所废弃,移动后的哨所大得多,就叫三十里营房了。2010年,以三十里营房为基础,成立了赛图拉镇。

新藏线上,由于三十里营房海拔较低,驴友们都愿意选择此地住宿。

 

我们住宿的三十里营房顺达招待所

小镇上赛图拉与三十里营房的牌子都存在

清晨,三十里营房驴友之家的驴友们又要出发了

 

714,从三十里营房到叶城,路况时好时差。虽有危险路段,只要慢一点儿开车,啥事没有。无话则短,用几张图片说明行程。

三十里营房附近的野骆驼

 

一辆货车掉入路边沟中,另一货车来转运货物

进入叶城县界,烂路开始

从山上拍照黑卡达坂山下的路

黑卡达坂烂路

 

这段路冻土向悬崖边下沉

G219景色

向麻扎达坂山口进发

 

翻越麻扎达坂

 

远眺乔戈里峰

麻扎达坂的烂路

在库地碰上羊群,耐心等候它们通过

翻越库地达坂俯视下山道路

翻越库地达坂的公路边没有护栏

这里会车要当心,左边是万丈深崖!

 

 

下午4点半,当我们到达新疆叶城,看见“0”字号大牌坊,知道新藏线至此结束了。我很傻,下车后依然想寻找当年新藏线“0”号石路碑拍照。没找到,问路人。路人说:“看牌坊上的字就知道了”。大牌坊左右各一柱,柱上书有“昆仑第一城”、“天路零公里”。

这里是叶城新藏线零起点纪念坊

我恍然大悟——这牌坊,大约就是新藏线“0”公里的新标志了。

 

新疆叶城的海拔只有1480米,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高原反应。

走完新藏线,我相信:人对自己的高原反应是可以挑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最迷人的道路
穿越雨季的新藏线去见离天最近的阿里(新疆段)
穿越世界之巅的天路,横穿中国最美两大省,比318更霸道!
《自驾环中国》第48天:扎达土林里的古格遗址,奇观与历史并存!
新藏线、阿里南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独库公路13日
新藏线自驾攻略附篇,这条路除海拔高些并不难走,再说些细节小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