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成为交易中盈利的少数派?
概要:1、股市为什么难赚钱?(a:市场参与者筹码成本相差太大,原始股东没成本;b:股市PK选手间实力悬殊大,多数散户处于绝对劣势;c:市场估值波动范围远大于业绩波动范围,而人性的疯狂根本无法度量)。2、要想成为盈利的少数派,不一定在于专研程度超过大多数人,而在于格局、思维成为少数派,比如多数人关注分钟、日间波杂,而你关注年度目标;多数人关注利润而你选择关注风险管理;多数人热衷于预测猜涨跌而你选择“应对”思维为各种可能走势制定应对策略。3、在大格局层面正确的情况下,各种细节上的小错误不影响长期稳定盈利。方向正确最重要!大家都知道,全体市场的投资者收益统计下来,大体上呈现7亏2平1盈利的格局,为什么成为10%的稳定盈利者会这么难?如何才能成为稳定盈利的少数派?分析如下:一、股市盈利到底难在哪儿?难处之一:在股票市场,参与者的筹码成本不同,二级市场上投资者的价格最高;其次是参与定向增发机构,持股成本一般是市场价8折左右,并且往往有私底下的保本协议;筹码成本最低的是上市前的原始股东。原始股东又进一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IPO之前突击入股的PE机构,他们的持股价格一般是几倍十来倍的PE;另一类就是持股成本低于1元的原始股东,经过多轮分红及部分套现之后,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多数已为负。而在持股比例方面,成本最低的原始股东占据大头50-60%;PE机构占比10%左右;定向增发股东占比5%左右;成本最高的二级市场股东,持有筹码占比大概只有25-35%。在赌场里赌客之间的筹码成本是一样的,而在股票市场,大家拿着成本完全不同的筹码一起博弈,最近这几个新闻就比较扎眼,一个是乐视网让19位明星股东躺着赚钱,张艺谋208万两年飙升至1.4亿;另一个是唐德影视7.4亿“迎娶”范冰冰成立仅半年注册资本300万的“爱美神”公司。当我们在二级市场上为赚得几分几毛钱而殚精竭虑的时候,那些原始股东们无不投射过来不屑的目光:你们这些都都太low了。据说中国最近出了一道可以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课题:近半上市公司年度利润不够买京沪深一套豪宅,但只要卖掉1%持股,就能买几套房子;请论证,股市和房地产,哪个泡沫更大?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市场,二级市场投资者投入再多的钱,也不能满足上市公司股东套现购买豪宅的需求啊!难处之二:股市PK选手实力悬殊大;在成熟的市场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主,A股市场的散户比例仍然较多,包括其中很多所谓机构的实际行为也是高度散户化。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市场参与者有的是内幕知情人,有的还是专业机构有上百人的投研团队,有的是20年操作经验的老江湖,他们开着联合收割机,热情地欢迎一些连基本交易规则都还懵懂的新韭菜。作为散户们,明显是以轻量、羽量级别的身子和重量级选手同台竞技,要想盈利谈何容易!难处之三:股市波动除了受到业绩影响之外,更受到人性的驱使,比如创业板指数从585点涨到4038点,期间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不足一倍,主要的上涨,源自于创业板指数整体的市盈率从30倍上涨到了140倍。也就是说,指数上涨近7倍,其中小部分是由业绩成长驱动的,剩下大部分是指数自身整体估值(PE)的变动产生的,所谓的估值变动,本质是受投资者、人的预期、乐观悲观情绪影响的,作为远离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投资者,去预判公司的业绩变动已经够难了,而还要去度量人性的疯狂,简直是难的N次方!二、交易中成为少数派的四种方法上面说到投资盈利有三大难点,使大多数人很难走向盈利的少数派,很多人会说:有个10000小时定理,即在一个领域只要我专研10000个小时,那么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么我每天研究5-10个小时,研究1000-2000天(3-6年)合计10000小时,是不是我就能够成为赚钱的少数派呢?这位同学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我们股市中,认真研究过五六年的不在少数,然而能否稳定盈利,与投资时间长短根本没有必然的关系,君不见很多老韭菜都被割了数十刹却毫无长进!股票市场,除了其科学性的地方之外,我们上文也提到,估值的剧烈波动还更大程度上受到人性的影响,“人性”因素的介入使得股票投资具有了高度的艺术性,而艺术性,就决定了交易还真需要一定的天赋。请相信,如果你沉迷于财务分析、估值分析、技术指标分析,那么大概率会进入一个无底洞,因为跟你在做一样工作的股民以5000万计,就你付出的这点努力,要想成为稳定盈利者的概率不会超过10%,根本无法摆脱七亏两平一盈利的宿命。此时你觉得为一个成功概率只有10%的事情付出还值得吗?典型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南辕北辙的事情!当然,大家也不要气馁,在10000小时专研之外,笔者这里还可以提供几条捷径供大家参考。只要你跳出和5000万股民直接PK的局面,减少竞争对手,此时,你就有了90%的可能性成为少数派。如同你在山东、河南、四川,再怎么努力高考的一本录取率只有3-5%;但是你换个户口本,到北京上海、到新疆西藏去高考,你的一本录取率立即上升到20%+。这个道理通俗易懂吧!方法一:把交易中关注的重点从“盈利机会/可能性”转为关注“风险管理”。大家应该发现,和90%甚至95%的投资者交流,他们关注的焦点是上涨、反弹、热点、题材、内幕,眼里写满了“钱”字;但是很少人潜心研究风险管理,而在真正的投资大师看来,交易的本质是风险管理的艺术,是研究如何在逆境中合理控制亏损的一门工作。当90%的人把90%的精力放在如何赚钱的时候,你把100%的精力放在如何应对市场风险,比如大盘跌50%的时候,你如何控制亏损在10-15%以内甚至更少;当大盘上涨的时候,盈利还用去研究吗?大妈也能在牛市买到N多涨停板呢,综合起来不就盈利了么?但是当大盘股灾的时候,连大多数机构都懵了。所以,当你把全部精力用在研究风险管理上的时候,你直接跳过了95%以上的交易者,你在一个无比开阔的平台上,空气稀薄;瞭望下方5000万股民,此时大多数与市场同涨跌的机构也不过是一颗颗翠绿的韭菜而已。方法二:把交易的结算/目标周期和大多数人错开,比如90%甚至更多的人关注分钟以及日线的盈利机会时,那么你就向下关注毫秒以下或者向上关注月、年以上的机会,你会发现研究量化套利的人,他们的交易周期是秒、毫秒为单位,他们的盈利目标是百分之零点几,但是因为专注于这个市场的人非常的少,所以竞争不在激烈,在量化套利这个市场,大多数人都能盈利。此时很多朋友肯定会说,我又没有计算机和数学、统计方面的知识,我没办法玩。没关系,大众散户无法把握毫秒内的盈利机会,那就关注月、年吧。当90%以上的人把交易周期放在分钟、几天、几周的时候,你布局的是几年后投资机会,花两三年等待时机、收集筹码,再花三两年时间去派发筹码。要知道,关注小时、日间交易的人有大几千万投资者,你再怎么努力,也玩不过徐翔之辈、ASKING之流;而主动关注周线、月线的(不含套牢装死被动长线者)的投资者,大概只有几百万;而关注年为周期的投资者,全国可能只剩下几万几十万,在这类投资者中,盈利的比例极大地提高。当你以毫秒或者年月为目标周期后,你会发现身边根本找不到几个臭味相投的玩家,即使找到一个也是惺惺相惜,你们内部几乎不会发生竞争,只会愉快组队,一起研究如何操作联合收割机,此时你会发现想要亏其实是比较难的!方法三:把交易思考的模式从“预测”转为“应对”,90%的人热衷于预测大盘个股的涨跌,其中极少数骨骼惊奇、天赋秉异之人练就了极强的盘感而实现稳定盈利,大多数人只能是稳定地做无用功,那么如果我们还在稳定亏损之前,不妨选择跳出90%投资者的“预测”思维模式,直接采用“应对式”,所谓应对式,就是大盘涨了如何做,大盘跌了如何做,大盘小涨小跌不知不涨不跌如何做。。。把未来的行情可能性进行完全分类,为各种可能性制定应对策略。试想一下,千股跌停和三轮股灾,基本是99.99%预测者脑洞之外的场景,但是,于“应对”思维的投资者而言,大盘跌了10%+,大盘跌破了20天均线,账户市值回撤了5-10-15%,在此过程中都有无条件减仓的应对计划,不需要内幕,不需要成为经济学家,不需要郭嘉扶携,你就能比99.99%的预测者,在股市股灾中表现更好,是不是突然眼前一亮?方法四:其实我暂时也没想到其他成为少数派的良策,暂时能想到的,就是建议多听随机先生的分享,这样大概率也会能成为少数派。呵呵,呵呵呵呵!三、大格局正确,小细节错误无妨以上提到市场为什么难以稳定盈利,以及成为盈利少数派的集中捷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些许思考。当你在大格局上处在少数派之后,即使在具体操作层面、技术层面仍然存在各种瑕疵,但是却能稳定盈利。比如在雪球,部分大V的观点我们可能无法苟同但人家却就是能稳定盈利,让大家各种羡慕嫉妒恨。比如即使他在局部个股上出现了大幅亏损,比如某电广传媒爱好者;即使有人持有“股票不赚钱绝不卖出”这样明显值得商榷的观点但是却长期盈利;即使有人在这次股灾之中操作并不及格,但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操作周期是年,是整个市场的牛熊,所以并不妨碍他长期稳定盈利。也有人可能根本不会财务分析,甚至读了《手把手教你财务分析》也没有收获,但是因为他很关注风险管理,所以他随便挑选几个股票,也实现了稳定盈利。也许,他只是刚进入市场几个月,但是因为看了随机先生的文章,他当然还没盈利,但他已经把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已经学会了风险管理的方法,他已经在“七亏两平一盈利”的格局中,站在了“两平”的位置,盈利在向他招手。(不要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大蓝筹强势风格周期远未结束
股市牛市什么时候撤出比较好?
做空创业板,你准备好了吗?
(10)满仓进出,渴求暴富
神州优车400亿的估值 为什么还要来新三板?
丁文亚:少数派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