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乡歌海]《儋州歌海》文五:儋州山歌韵律解密(上)

关于《儋州歌海》出版一事,本人24、25两天发了几篇文稿:

一、《儋州歌海》即出版;二、儋州歌欸醉儋州;三、儋州歌爸歌妈;四、欸声:儋州的名片。

今天是第五篇:《儋州山歌韵律解密》。分上下篇。

儋州山歌韵律解密 ( 羊中兴 )

一、儋州话的平声仄声

儋州话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相关资料都把她归入粤语系统,但实际上她跟粤语又不相通。她只在海南省儋州市及其周边地区约七十万人口中流传,目前国内还没有找到她的“共同语言”。据谢有造先生《儋州文化的渊源与特色》一文介绍:儋州话早在宋代以前就形成了。1979年,台湾丁邦新教授曾对儋州话做过专门的研究,并写成论文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讨论会,认为目前中国流行的地方汉语方言当中,儋州话最接近古汉语。今天,儋州话仍然保留字音和口语的不同读法,保留古代入声调,特别是对古代的入声字,不论字音口语,全部照读入声。由此可见,儋州话是一种历史悠久而又十分复杂的地方语言。正因为这样,要按一般学术方法来解说她的音韵格律,恐怕没研究过古音学的普通人未必都能掌握得了,所以,本文另辟蹊径,试用一种非常简便又特别实用的方法来对她作具体介绍。

古代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我们现在所讲的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这是小学一年级的常识,人人都懂。我想,为方便起见,我们也可以仿照普通话的四种声调读法,将儋州话的所有字音都归入阴、阳、上、去四种读法中,而不必细分出入声等复杂的内容来。然后,把类似普通话那样读“去调”的界定为第4声,如平、人、鱼、来等字;把类似普通话那样读“上调”的界定为第3声,如量、后、被、住等字;把类似普通话那样读“阳调”的界定为第2声,如江、关、书、衣等字;把类似普通话那样读“阴调”的界定为第1声,如水、手、海、鼓等字。在此基础上,明确定位后的第2声和第4声为“平平声”,第1声和第3声为“仄仄声”,即:

2、4= 阴平、阳平 1、3= 仄上、仄去

按照这个类比方法推定,儋州话和普通话在读音的声调顺序排列上,平仄刚好是相反对调的,先读2声、4声,才读1声、3声。把这些基本规则弄明白以后,下面的音韵格律变化就容易展开来讲了。

举两个例子说明。先看这首脍炙人口的《人世歌》:

一世人生得几久,一年四季换春秋;

人生不得千年老,不似水干水换流。

其调的排列为:

1142111 1411322 

4241243 4112134

转换为平仄排列: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仄平 

再看一首经久不衰的剪字韵头歌《肚闷鸾》:

累凤心烦意又乱,担愁不得一时宽;

风吹山动木叶影,难转废哥肚闷鸾。

其声调和平仄的排列各是:

3324133 2441142 

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2223441 4122334

平平平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从这两个例子和前面的分析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几点结论:第一,儋州话的平仄读音是有她的严格规律来进行区划的;第二,用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已经可以函盖儋州话的基本读音;第三,儋州话的平仄运用与唐诗宋词的运用原理是完全相通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儋州山歌创作的基本格律时,就大可不必象专业的语言学家那样精确严密,一丝不苟,而只凭上述的粗略分析和归类就足够应用了。

二、山歌格律的基本模式

我们把前面两首山歌的平仄规律稍做整理,就形成了儋州山歌格律的一种基本模式,这就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因为她的第一句前两个字是仄声,我们就把这种模式叫做“仄起格”。

接下来,根据这个模式我们再推绎她的“平起格”,那就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从中找出几条具体的规律来:

1.按双音节平平仄仄交错组合排列,每一歌句都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四个字含两节,后部分三个字也含两节,如:“一世(仄仄)人生(平平)|得(仄)几久(仄仄)”;“人生(平平)不得(仄仄)|千年(平平)老(仄)”。后部分三个字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单音节+双音节”;一种是“双音节+单音节”。

2.每句中最后三个字不得连成“平平平”或“仄仄仄”,即不要犯“下三连”。如《人世歌》中的“一世人生得几久”,其“得几久”(111)就是下三连“仄仄仄”。《肚闷鸾》中的“累凤心烦意又乱”,“意”字实际上也犯了下三连。至于某些“下三连”为什么能入歌句,下文还要说明。

3.每句的第一、三、五字平仄要求不很严格,即一般情况下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如;“不似水干水换流”,第一个字“不”和第三个字“水”都是可平可仄的。但第五字还得稍加小心,注意不要犯“下三连”。

4.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必定是第2声,如:“一年四季换春秋”,“秋”是第2声;“担愁不得一时宽”,“宽”是第2声。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又必定是第4声,如:“不似水干水换流”,“流”是第4声;“难转废哥肚闷鸾”,“鸾”是第4声。

5.在最佳模式中,第一句末要用第1声,第三句末要用第3声,但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如《人世歌》第一句“一世人生得几久”和《肚闷鸾》第一句“累凤心烦意又乱”,“久”是第1声,“乱”是第3声;而第三句“人生不得千年老”和“风吹山动木叶影”,“老”是第3声,“影”则是第1声。

三、主体格律的艺术特点

可以这样说,我们从《人世歌》和《肚闷鸾》中归纳出来的山歌基本格律,其实就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格律诗模式,因为她的平仄要求和押韵规则,和唐宋以来的诗词韵律是特别吻合的。前面讲到的双音节排列、避免“下三连”、“二四六分明”等,其实就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再以这种“仄起格”模式来做具体的说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模式实际上也是儋州山歌格律中最优美、最规范的模式,因为她充分体现了儋州山歌的以下艺术特点:

1、句中——不仅要按双音节有序排列原则进行遣词造句,还要注意平平仄仄中的抑扬顿挫问题。如《肚闷鸾》中的“累凤心烦意又乱”,“心烦”是平平,但平中又分第2声和第4声;《人世歌》中的“人生不得千年老”,“人生”是平平,也分第4声和第2声,“千年”反过来,是第2声和第4声。由于把声调细分,形成错落变化,才使得儋州山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婉转动听。

2、句间——句与句的衔接也是非常讲究对应起伏的。《人世歌》中第一句头两字“一世”是仄仄,第二句头两字“~年”是平平;因为第一句仄起了,第三句起头就不和它相同,用的是“人生”平平。第四句则以“~似”仄仄,与第三句的平平相对。《肚闷鸾》的四个歌句起头分别是“累凤”、“担愁”、“风吹”、“~转”,也达到了句间起伏衔接的基本要求:仄仄起,平平承;平平转,仄仄收。

3、句末——《人世歌》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音


三、主体格律的艺术特点

可以这样说,我们从《人世歌》和《肚闷鸾》中归纳出来的山歌基本格律,其实就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格律诗模式,因为她的平仄要求和押韵规则,和唐宋以来的诗词韵律是特别吻合的。前面讲到的双音节排列、避免“下三连”、“二四六分明”等,其实就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再以这种“仄起格”模式来做具体的说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模式实际上也是儋州山歌格律中最优美、最规范的模式,因为她充分体现了儋州山歌的以下艺术特点:

1、句中——不仅要按双音节有序排列原则进行遣词造句,还要注意平平仄仄中的抑扬顿挫问题。如《肚闷鸾》中的“累凤心烦意又乱”,“心烦”是平平,但平中又分第2声和第4声;《人世歌》中的“人生不得千年老”,“人生”是平平,也分第4声和第2声,“千年”反过来,是第2声和第4声。由于把声调细分,形成错落变化,才使得儋州山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婉转动听。

2、句间——句与句的衔接也是非常讲究对应起伏的。《人世歌》中第一句头两字“一世”是仄仄,第二句头两字“~年”是平平;因为第一句仄起了,第三句起头就不和它相同,用的是“人生”平平。第四句则以“~似”仄仄,与第三句的平平相对。《肚闷鸾》的四个歌句起头分别是“累凤”、“担愁”、“风吹”、“~转”,也达到了句间起伏衔接的基本要求:仄仄起,平平承;平平转,仄仄收。

3、句末——《人世歌》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调,恰好就与普通话的阴、阳、上、去读法完全相同,第一句“久1”,第二句“秋2”,第三句“老3”,第四句“流4”。这就构成了非常独特的、世界上恐怕也难有其二的优美格式,形成一种回环跌宕的完整的音乐旋律感。《肚闷鸾》的各句末分别是“乱1”、“宽2”、“影1”、“鸾4”,因第三句末不是第3声,所以就不象《人世歌》那样效果显著了。

4、韵脚——在儋州山歌的四个歌句中,第一、第二、第四句末都是要押韵的,少一句也不行,否则听起来就不顺耳,大家不认同。唐宋格律诗的绝句都未必这样严格,有些诗篇也才是两句押韵而已。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也不过只有两句押韵。

其实,说到底了,儋州山歌的最独特、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她不仅象唐宋格律诗和其他民歌那样,按平平仄仄的一般格律来创作和演唱,她更深一层地跨越平仄之分,把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都恰到好处地派上了用场,进行错落有序的整合,达到了超凡出众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四个句末分别是阴、阳、上、去四种声调收尾的模式,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一点是足以让我们每一个儋州人引以为豪的!


三、主体格律的艺术特点

可以这样说,我们从《人世歌》和《肚闷鸾》中归纳出来的山歌基本格律,其实就是一种非常优美的格律诗模式,因为她的平仄要求和押韵规则,和唐宋以来的诗词韵律是特别吻合的。前面讲到的双音节排列、避免“下三连”、“二四六分明”等,其实就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再以这种“仄起格”模式来做具体的说明: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个模式实际上也是儋州山歌格律中最优美、最规范的模式,因为她充分体现了儋州山歌的以下艺术特点:

1、句中——不仅要按双音节有序排列原则进行遣词造句,还要注意平平仄仄中的抑扬顿挫问题。如《肚闷鸾》中的“累凤心烦意又乱”,“心烦”是平平,但平中又分第2声和第4声;《人世歌》中的“人生不得千年老”,“人生”是平平,也分第4声和第2声,“千年”反过来,是第2声和第4声。由于把声调细分,形成错落变化,才使得儋州山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婉转动听。

2、句间——句与句的衔接也是非常讲究对应起伏的。《人世歌》中第一句头两字“一世”是仄仄,第二句头两字“~年”是平平;因为第一句仄起了,第三句起头就不和它相同,用的是“人生”平平。第四句则以“~似”仄仄,与第三句的平平相对。《肚闷鸾》的四个歌句起头分别是“累凤”、“担愁”、“风吹”、“~转”,也达到了句间起伏衔接的基本要求:仄仄起,平平承;平平转,仄仄收。

3、句末——《人世歌》每句最后一个字的音调,恰好就与普通话的阴、阳、上、去读法完全相同,第一句“久1”,第二句“秋2”,第三句“老3”,第四句“流4”。这就构成了非常独特的、世界上恐怕也难有其二的优美格式,形成一种回环跌宕的完整的音乐旋律感。《肚闷鸾》的各句末分别是“乱1”、“宽2”、“影1”、“鸾4”,因第三句末不是第3声,所以就不象《人世歌》那样效果显著了。

4、韵脚——在儋州山歌的四个歌句中,第一、第二、第四句末都是要押韵的,少一句也不行,否则听起来就不顺耳,大家不认同。唐宋格律诗的绝句都未必这样严格,有些诗篇也才是两句押韵而已。贾岛的《三月晦日送春》:“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也不过只有两句押韵。

其实,说到底了,儋州山歌的最独特、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她不仅象唐宋格律诗和其他民歌那样,按平平仄仄的一般格律来创作和演唱,她更深一层地跨越平仄之分,把阴、阳、上、去四种声调都恰到好处地派上了用场,进行错落有序的整合,达到了超凡出众的艺术效果。特别是四个句末分别是阴、阳、上、去四种声调收尾的模式,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这一点是足以让我们每一个儋州人引以为豪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习对联格律
用好四声递用法,增强诗词音韵美
第三讲格律诗格式的形成 作者:蔡宝瑶
古代诗歌格律简介
格律诗句式
蔡宝瑶 第一讲格律诗的基本句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