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00年前的黑科技:房屋直接悬浮,10级地震都不怕,如今却做不到

人类自诞生以来,通过聪明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如今已经成为地球的霸主,操纵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和自然资源。尽管如此,人类在天灾面前还是脆弱如蚂蚁。

就拿地震来说,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鲜活的生命被埋葬在废墟之下。不管科技如何发达,对于地震人们仍旧是束手无策,顶多只能做到提前预知,对于它的突发性还是无能为力。

但是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发明了一个“黑科技”,用这个“黑科技”建造的房屋能够直接“悬浮”在地面上,就算是10级地震都不会倒塌

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黑科技”,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呢?

河姆渡遗址出土建筑“黑科技”

1973年的夏天,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村因降雨导致洪涝灾害,当地随即开始建设排涝工程。在动工施土时,村民无意间挖掘出了几件陶器和一些动物的遗骸。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经过考古学家的确认,这些陶器属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由此发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发掘出的陶器、骨器、玉器以外,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好几处木构建筑。这些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底层架空”,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房屋离地有一段距离,全靠几根木头柱子作为地基支撑。人们进入房屋要经过一个木质的楼梯,房屋内部铺设有地板,屋顶也是几根大柱子支撑起来的。

在对房屋的木质结构进行研究的时候,考古学家们惊奇地发现,房屋中的房梁、柱子等一些构造全部是用“榫卯结构”连接起来的,没有发现钉子或者其他连接物的存在,每一个连接点都卡的严丝合缝,过了几千年,即使被深埋地下也仍旧坚不可摧。

到底什么是“榫卯结构”呢?

“榫卯”是我国一种传统的建筑方式,是在两个不同的木质结构上,采用凹凸卡位的方式将其连接起来的建筑手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使用任何的钉子。“榫卯结构”可以说是古代建筑的一个“黑科技”了,不费一钉就能将房屋建造起来,而且还无比坚固,就像是人的关节一样,使用得当就能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

在古代,工匠手艺的高低就取决于“榫卯结构”的使用水平,一些世家大族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利用榫卯结构建造的,故宫也不例外。

1976年唐山大地震造成20多万人死亡,当时的震中心离北京只有150千米,北京市的许多建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只有位于北京市中心的故宫岿然不动,一砖一瓦都没有掉落。而且据史料记载,故宫自建成以后先后经历了200多场地震,从来都没有被震塌。

故宫为何这么抗震,国内很多专家在经过细致研究之后,都表示是故宫的榫卯结构保了故宫百年来的安然无恙。但是这一结论却遭到了外国专家的质疑和反对。

为了检验故宫是否真的抗震,在2017年的时候,一个研究小组仿照故宫的样子等比例缩放,建造了一个榫卯建筑。他们把这个建筑放在地震模拟实验室中,从一级地震开始逐渐增加到10级,建筑虽然一直在摇晃,但是却没有倒塌。这一实验结果惊呆了众人,国外派来的记者甚至称这是个奇迹。

如此高超的榫卯技艺现在怎么不用在建筑上了呢

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榫卯结构是古代为了节省成本所采用的一种建筑方式。在古代,砖瓦结构房屋只有官宦人家或者地主阶级才能建造得起,普通人家的房屋都是木质结构,一是木材易得,二是可以自己手工建造。这样一来,建造房屋的成本就大大下降。

到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高,城市发展速度加快,房屋的建造逐渐往高处发展。木质结构的房屋承担不起十几层楼的重量,建造房屋还是得采用坚固的混凝土设计。而且,人们维持日常生活必备的就是水和电,木质结构通水电的话,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榫卯结构朝着小且实用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榫卯技艺并没有消失,而是大部分用在了家具上,很多木质家具采用的都是榫卯结构与现代技艺相结合的方式,既保证家具的美观,又兼顾它的可修复性。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实木家具仍旧沿用最初的榫卯结构,古色古香,深受人们喜爱。

榫卯技艺的抗震减压效果如此显著,不能用在建筑上着实是可惜。不过人类的智慧总是无穷尽的,国外的一家公司声称自己研究出了一个可以躲避地震灾害的建筑方式,那就是磁悬浮。

提起磁悬浮,很多人都不陌生。目前此项技术被广泛地用在了高速列车上,利用正负磁极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将列车悬浮起来,从而达到高速运行的目的。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国家研制出磁悬浮列车了,到目前为止,它的技术已经是相当成熟了。

国外这家公司的灵感来源就是磁悬浮列车,他们认为,既然磁力能够让高速运行的列车悬浮起来,那么一定也能让静止不动的房屋悬浮。于是他们设想,将磁悬浮装置的正负极分别安装在房屋的地基和屋底,同时在地基里安装地震监测装置。

当监测到有地震发生时,磁悬浮装置会自动启动,房屋和地基就会分离,房屋至少会保证90秒的悬空状态。这样地震就不会将房屋震塌,人们可以通过这90秒的时间寻找避难的位置,生还的可能性就会变大。

理想是丰满的,但是现实是骨感的。既然磁悬浮装置的一部分是埋在地下的,怎么能保证这部分装置不会被震塌,从而失效呢?一旦失效,造成的后果岂不是更严重。所以,这项技术还有待商榷。

在天灾面前人们是极其渺小的,目前还没有任何方式能够有效地保护人类不受天灾的伤害,各种先进的技术也只是尝试阶段。我们能做的只是预防,多学习一些有关避难的知识,当灾难真正来临时,才不至于慌了手脚。

参考资料:

张琪 《传统家具榫卯结构的现代演绎和发展》 知网 2021-11-20

崔航、施毕新、丛宇、蓝迪 《古木结构榫卯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知网 2022-04-05

邓自刚、刘宗鑫、李海涛、张卫华 《磁悬浮列车发展现状与展望》 知网 2022-05-11

潘毅、周盟、郭瑞、胡思远、林拥军 《基于磁悬浮技术的建筑隔震研究进展》 知网2017-11-13

作者:小阿部 审核:henna 校稿编辑:李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能扛住10级地震!传承7000年的黑科技,为何今天的科技无法复制?
中国古建筑竟能抗十级地震?让西方专家坐不住了!
木房子抗震这么牛 我们干嘛不住?
日本平均每天地震4次,抗震技术世界领先,国土面积仅占全球0.25
故宫600年屹立不倒!200多场地震无法撼动!中国建筑,牛!
从榫卯结构中,惊叹老祖宗的睿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