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炼丹术 竟然还炼出了许多制霸世界的发明

中国炼丹术的发明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长生不老的观念。

“丹”原来指丹砂(即硫化汞),后来泛指被认为是“长生药”或“点金药”的各种药物。

道家炼丹士认为,人的肉体可以借助于某种神奇的药物而获得永生。

炼丹术是古代炼制丹药的一种技术,也是近代化学的先驱。

我国自周秦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这种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

尽管古人们通过炼丹成仙这条路没有走通,但炼丹失败的副产物,却有一些意外的成果。

炼丹的食物成就

自秦国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有过三次的东巡。

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长生的欲望,也导致后续的不少帝王和王公贵族,开始了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之道。

淮南王刘安也在此列。

刘安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网罗天下的“能人异士”。

据说他的王府之上,豢养的门客就有数千人之多,在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下,为后世留下了一部学术巨著《淮南子》。

这部书包含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医疗养生等多个领域内容,具备丰富的历史研究价值,因此他在历史上也算是小有名气。

他的这些门客之中,不乏黄老之术的研究者,其中有八人尤为出名,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八公”。

刘安和八公探讨修道炼丹之法,就成为了日常的活动之一。

刘安的封地淮南,以盛产优质的大豆闻名。当地的百姓,特别喜欢把大豆磨成豆浆,当作饮料饮用,刘安也有这个习惯。

这天早晨,他端着一碗豆浆,望着丹炉,陷入了沉思之中,一不留神,把豆浆泼到旁边的石膏之上。没过一会,石膏变成了一堆白生生,外观鲜嫩的东西。

这种奇怪的东西,让刘安和门客们感到好奇,其中的一位门客,以“大无畏”的精神尝了尝,口感那是相当不错。

只是可惜,这位第一个吃豆腐的人,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他的名字。随后刘安将豆腐的制作工艺加以提高,形成了后来名扬天下的八公山豆腐。

历史上刘安的人生结局并不好,但是在《神仙传·刘安》中,他的结局却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成功炼制出了“仙丹”,携手八公一起吞服,最后羽化成仙。

炼丹的化学成就

除了长生不老之外,人们还希望从炼丹术中得到另一种财富,那就是黄金。

正是在他们提炼黄金的过程里,用实践证明了矿物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本质的化学变化,对古代合金学和化学作出了贡献。

其中由硫黄和水银再升炼出红色硫化汞这件事,在化学史上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一项最早的无机化学合成工艺,而且是用合成方法确定一种物质(丹砂)化学组成的最早范例,也是人类对可逆化学反应认识的开端。

在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我们熟知的五彩缤纷的烟花,就是焰色反应所呈现出的色彩。

焰色反应实验被广泛应用是在18世纪的欧洲。殊不知,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炼丹家就对焰色反应现象有过记载,并且在炼丹过程中做过很多“化学实验”。

著名炼丹士、医药家陶弘景,关于烧炼砂物时的实验现象。他还明确指出:真硝石(硝酸钾)“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与芒硝(硫酸钠)的反应不同。这么说,早在1400多年以前我国的炼丹家就已经掌握了钾盐和钠盐的火焰分析法了。

炼丹的军事成就

炼丹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贡献,除了担当化学实验的先驱外,就是道士们在烧炼丹药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明了火药。

火药的原始配方,是由硫磺、硝石和碳研磨后混合而成。

硫磺和硝石是古代炼丹者们在水法炼丹中的两种石药,炼丹家认为这两种石药含有阳火之毒,能败人五脏。

在水法炼制之前,必须制伏火毒,将两物用火烧,火毒便会褪去,这叫以毒攻毒,这个过程称为“伏火”。在伏火过程中,稍有不当,就会剧烈燃烧或爆炸,发生意外事故,正是在这些意外事故中,炼丹家发现了火药的原始配方。

在古代,伏火所用药料大约有如下三类:

一是用硝石、玄胴肠、松脂与雄黄炼去火毒。这一配方与现代的黑方炸药配方几乎完全相同。这一方法的具体操作,见于葛洪的《抱朴子仙药》;

二是用硫磺、雄黄、硝石与蜂蜜合炼。蜂蜜相当于木炭的作用,几者合在一起,可剧烈燃烧;

三是用硫磺、硝石与皂角子合炼,在孙思邈的《丹经》中记载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炼丹书《真元妙道要略》中记载说,有人用硫磺、雄黄、硝石与蜂蜜合在一起加热,结果火焰腾起,不仅烧伤了手和脸,连房子也烧成了灰烬。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文字揭示了火药的发明与炼丹术有密切相关的事实。

大概是炼丹家们在实验中经历了不少类似的祸事,才作为一种必须防范的事记录下来。

表面看来,火药的配方是炼丹家们的偶然发现,但它也是炼丹家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艰苦探索,用惨痛的代价换来的重要成果,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巨大贡献。

炼丹的医药成就

出于对长生不死、服食飞升的执着追求,道教炼丹术一直发展千余年,并在炼丹的实践中得到许多化学、药物学的知识,对医药学的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道教炼丹术所使用的数十种药物中,以水银、丹砂、铅、雄黄、雌黄、矾石、砒石等为主,其中大部分药物都含砷的化合物。砷有强烈的毒性,铅、汞亦能使人慢性中毒,但内服少量砷剂,可以使红血球迅速增殖,皮肤营养良好,颜色红润,发热御寒。所以才有不少道人服食仙丹之后卧冰雪中热气蒸腾之故事。

葛洪对丹药的毒性有清醒的认识,并总结出不少药物学知识。

《肘后救卒方》中记载了盐水用于霍乱、伤寒、中风及清洗疱疡伤口等,水煮矾石治卒死;烧矾石末置腋下治狐臭;水银、胡粉、猪脂合药治疮疡,以及用雄黄、麝香等药物防毒虫之类。

据《梁书》、《南史》及《道藏》等有关文献载:陶弘景主要炼“九转金丹”,他曾炼过七次,总结了不少药物学知识。其《肘后百一方》中,载有不少化学制药方法,并多为外科用药。

如以胡冶水银丸治水肿,矾石与硝石为末治女疸,雄黄治恶疮,雄黄、雌黄合用疗痈疽,雄黄、硫黄、矾石入药疗面疠疡,与丹砂为末疗蛊毒,盐与酒洗疸疮,蒸盐烫耳止耳痛等。

服食成仙之说在唐代开始动摇,孙思邈炼丹的目的从长生不老转为研究药物以”救疾济危”。

他在《太清丹经要诀·序》中写道:公众号嗣汉天师府“但恨神道悬邈,云迹疎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岂自街其所能趋利世间之意,意在救疾济危也。”他所炼制的太一玉粉丹、小还丹、艮雪丹、赤雪流朱丹都用于治疗疾病。

“太—神精丹”由丹砂、曾青、雄黄、雌黄、磁石、金牙组成,这是利用磁石等氧化剂从雄黄、雌黄中制取含砒霜的丹药治疗疟疾。

孙思邈针对疟疾的不同症状详细规定了药物剂量及服法,较之欧洲18世纪末用砒霜治疟疾早上千年,在药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孙思邈的研究,标志着道教炼丹术与医学的结合,把炼丹的目的引向了正确的途径。

我国古代的炼丹术,虽然掺杂着种种迷信的成分,但炼丹家们在实践中却积累了许多关于物质变化的经验知识,摸索到不少物质变化的规律,并将经过化学反应而产生出来的新物质,作为稀缺的药物。为此,炼丹术丰富了我国传统药物学的内容。

虽然炼丹术有个不好的名声,很多人因为它受害,然而在另一方面,炼丹术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语中的化学【刘振中汇编】
明知道不可能长生不老,古人为何还是痴迷“丹药”?
中国古代化学史选编
内容页──化科院素质结构网
中国古代炼丹术的化学成就
探索 | 管窥中国古代炼丹术和外用药的发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