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和共享经济有关系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继续上次的大数据之后,还想继续分享一些凯文凯利的新书必然的观后感,书里说共享经济没有原教旨主义。我们一谈到共享经济,就会首先谈到两家公司,一家公司叫Uber,做汽车与人之间的匹配和对接,共享富余的汽车资产,另一家是Airbnb,是共享房子。最早的故事是:在美国,有一个老太太,儿子去读大学了,有一个小房间空着,她就把它租出来,叫做Airbnb:Air是飞机票,第一个b是bed,就是一张床,第二个b是breakfast,就是早餐。意思就是当你出去旅行的时候,你订一张机票,飞到一个地方,可以住到当地人家里,第二天早上还会有一份早餐。这样就把闲置的资产共享起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以我们看到大家提到共享经济,最开始的逻辑是什么呢?这个世界上有大量富余的闲置的资产,它们的所有权在一些人手上;如果把这些闲置资产的使用权分享给其他需要的人,就能够改善社会的资产使用情况,这就是共享经济原教旨主义。
原教旨主义核心之处还有两点:第一,资产的供给端是存量的,即已经存在的分散的资产;第二,资产的使用端也是分散的。这种模式解决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问题,从而提升了使用效率。以前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使能够实现分离,使用率也不高,只有在互联网时代,大幅提高了匹配效率,共享经济才一下子火遍了全球。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情况出现了变化。最开始是很多人利用闲置的资产、富余的时间来分享,例如“顺风车”,下班的路上顺便接个人,聊聊天,可能还顺便交到朋友。但慢慢地,下班的时候顺便接人的情况相对越来越少,而专门买一辆车,挂靠到专车公司专职运营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呢?越来越多在路上接人的“共享经济”的车开始不是闲置资产,而是专门购置的资产;这些车不再是存量,而是增量。这已经和我们原来说的共享经济越来越不同了。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资产使用率,于是共享经济最初的梦想,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原来资产的供给端是分散的,使用端也是分散的;但是慢慢地,供给端开始向专门经营的人集中,这是大家没有料到的。
那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这还叫不叫共享经济呢?共享经济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共享经济能够实现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因此能够提高资产的使用率,这是共享经济的本质。最开始供给端和使用端都集中在存量市场和分散市场,现在开始出现在增量市场和集中市场,但依然能够解决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问题,只不过越来越接近我们早已熟知的租赁行业。那是不是共享经济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呢?我们认为,只要效率提升了,它就是一个先进的商业模式。在美国,也出现了资产供给端集中的情况。为什么我们认为资产集中化的Airbnb,资产集中化的Uber也是高效的呢?因为他们把一部分租赁的资产与用户更高效地结合了。而且我们认为供给端集中是正确的,甚至是未来的趋势。为什么呢?因为供给端集中首先便于管理,其次能够提升服务的专业性、稳定性。所以说共享经济始于资产供给端的分散,终于资产供给端的集中,但其本质是没有变的,就是把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提升资产的使用率。为了区分,我们把过去那种所有者和使用者都分散的共享经济,叫做双边共享经济,而现在资产供给端集中化和专业化的共享经济,叫做单边共享经济。所以大家不用纠结于今天的滴滴还是不是共享经济了,我们认为是一样的。最终的趋势一定是从双边共享经济,走向单边共享经济;从业余化的共享经济,走向专业化的共享经济,这是我们看到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共享经济拥有“超级租售比”的新分支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现在出现的共享单车是共享经济吗?最开始的共享单车是出现在校园里面的ofo:你有自行车,能不能刷上黄色的漆,大家共享来用。后来出现了摩拜,摩拜统一生产单车,在技术上做了很多优化,例如实心轮胎,GPS智能锁,降低了运营成本,集中管理资产。ofo和摩拜,最开始代表的就是两种不同的共享经济模式,一种是把自己的车共享出来,一种是专业地生产;一种是存量,一种是增量;一种是非专业化的个人的车,一种是专业化的集中管理的车。我们看到,这两种模式都发展起来了,因为它们都符合共享经济的本质,提高了自行车的资产使用率。然后我们发现,随着发展,即便是ofo,资产供给也开始集中:他们开始大量地以公司的名义去采购和提供自行车。所以有人说,共享单车不是共享经济,因为供给端不是分散的;但我们认为它是共享经济,为什么呢?因为它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接着我们发现又出现了更有趣的事情——共享充电宝,很多人看不懂这有什么价值。为什么投资人会追捧共享充电宝呢?共享充电宝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共享单车与之前的共享汽车和共享房屋之间,有一个特别大的不同,是什么呢?一辆自行车,成本价估算为100元;在运营效率提升的情况下,日均使用次数可以达到8次;考虑到竞争激烈,每次收费0.5元,那么每天可以收入4元,这就意味着25天后,这辆自行车的成本就能够完全回收,即使再加上运营成本,可能50或者100天就可以收回成本了。一辆自行车的服役时间应该在3年以上,那么3个月收回成本,以后的收入就是盈利。
而共享汽车和房屋的成本回收,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于是在整个共享经济当中出现了一个分支,有一些特殊品类:资产本身的价格不高,而使用频率特别高,虽然单次使用价格不高,但单次使用价格与使用频率相乘后得到的租金收益与资产价格的比例特别高,于是就实现了“超级租售比”。这些特殊品类的资产,在正常服役周期中的很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收回成本。过去从资产供给端找到使用端并不方便,但现在互联网使得这种匹配变得容易了,所以“超级租售比”成为了可能。这是共享单车与之前共享经济的不同之处,共享单车是拥有“超级租售比”的行业。
这个特殊性被一些聪明人看到了,于是就想,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其他一些商品,也能拥有这个逻辑呢?很多人就立即找到一个东西,叫做充电宝:充电宝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加上运营成本可能也就是100元一个。如果每天能够被使用4次,每次收费1元,那每天可以收入4元,这样25天就可以收回这个充电宝的成本。充电宝的使用寿命至少1年以上,它也是拥有“超级租售比”的。其实当时我想到的就是共享篮球,以为我自己老是打篮球,有这痛点,不爱拿篮球在家到球场跑来跑去,有租球的我愿一次不超过三元。
其实我对共享充电宝这个大的方向还是比较认可的,2016年投资机构拿了很多钱,虽然共享充电宝不可回避是有被过热的资本推上去的可能。但我们即使不看好共享充电宝,也要首先理解它被另外一些人看好的原因和基本逻辑。发展到今天,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已经脱离了传统经济。但是再继续发展,“互联网”本身会变得不再特别,而是成为所有商业模式的基础——当互联网融入到所有商业模式中间的时候,“互联网”这三个字就不特殊,不重要了。总有一天,“共享经济”这四个字也会变得不特殊,不重要,因为我们会发现它最终回到了我们所熟知的基本的商业模式——租赁。也许有一天,我们不提“共享经济”,而是提“更高效的租赁”的时候,就是进入了真正成熟的阶段。
所以最后我觉得这个世界不是最强壮也不是最聪明,而是最适合的才能生存,读完必然一书,内心很多事情豁然开朗,罗胖说认知不升级读再多书也等于原地踏步,然后好书却可以提升我的认知,让我们变的更好,成长的更快。强烈推荐罗友笑友们认真看一遍凯文凯利新书“必然”!相信你只要看了,必有收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讨10种常见的盈利模式,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向(三)
分享经济的六点思考
刘润《5分钟商学院·实战》第28周:共享经济
卫哲、王刚、周航、朱啸虎......6位大佬对共享经济的独到见解丨观点
大出行产业链中的变革机会,被低估的市场——“汽车分时租赁”
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