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共享单车,又一个资本游戏?
           


共享单车,又一个资本游戏?

文/黄朝峰

忽如一夜春风来,共享单车遍地开。过完一个寒假回到学校,突然发现学校边上到处是小黄车,最新新闻显示摩拜单车融资超3亿元,共享单车一派欣欣向荣、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气势。另一方面,一篇《共享单车是国民素质“照妖镜”》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中充斥着各种单车被砍头、腰斩,甚至五马分尸、暴尸荒野的照片,甚是惨烈,不禁让人觉得共享单车前景堪忧。

网络上流传一个段子“一家自行车制造厂车子卖不出去,于是做了一个app,给每辆车加了一把密码锁,然后丢到马路边,这就是现在的共享单车。”虽然是玩笑,但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确是一种开脑洞的创新。有人将共享单车和滴滴打车相提并论,并称为“共享经济”,滴滴因为被政策掐住了喉咙,大热之后瞬间冷却,共享单车会不会重蹈覆辙?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初,我就一直关注它的发展,也进行了一定思考。

截止当前,我周边还没发现被破坏的共享单车,我想可能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大家现在还处于新鲜感的阶段,二是我所处的地方是大学城,大学生是主要用户,素质比较高。换个角度想,到底是谁在破坏共享单车?骑车的人吗?我想不是,使用共享单车是要实名认证并且交押金的,单凭这两条,使用者就不会故意去毁坏单车,因为他很容易被锁定和付出代价。也就是说,搞破坏的可能是路人甲或者路人乙,那他为什么要破坏?这就回到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原始命题,在没有约束、没有监督、没有成本、没有惩戒的前提下,人性总会显示它恶的一面。

大量崭新的自行车停在路边,虽然装了定位装置,也有人花钱投资的,可是实质上是无人管理的,这就犹如路边一颗结满苹果的苹果树,当路人知道苹果树没有主人,苹果还很甜,不给你摘光才怪。所以,这无关国民性,关乎人性。

要限制人性的恶,道德谴责的效力有,但治标不治本,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是治病良方。制度经济学有个经典案例:两个人分一个苹果,作为理性经济人,分的那个人总想给自己分的多一点,这样无形之中就会造成不公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设计了一个制度:“分的人后选”,于是分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吃亏会把苹果切的尽量平均。

对于共享单车来说,商业模式是令人拍案叫绝,可是管理的制度设计却是硬伤,车子乱停乱放本身就对城市管理带来麻烦,被毁坏的车还让国民素质背锅。最新消息,卡拉单车在福建莆田投放667辆单车,只找回157辆,毁坏率高达76.5%,直接导致投资方吓懵赶紧撤资,进而公司资金紧张,出厂的5000辆单车无法提货。共享单车的投资方和管理者将宝押在人性本善、高国民素质上,这个起点就有问题。又或许我们都错了,他们压根就没去想管理的问题,他们只想着榨干创意的价值:如何投尽可能多的单车,收尽可能多的押金,然后用押金进行资本运作。如果前述逻辑成立,那么只能说共享单车被玩坏了,这跟理发店里拼命忽悠你办会员卡什么区别?

共享单车存在的本质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它之前杭州公共自行车已经进行了尝试,而且应该说是成功的尝试。那么,两者有何区别?一是有桩和无桩的区别,这是共享单车被破坏的原罪,公共自行车用完之后要还到桩位,这可以保障车子的安全,也方便维修,虽然杭州在尽力布置更多的停放点,但是还是存在停车点不好找、停车要车位、停车时间受限制等问题,所以桩位停车有利有弊。共享单车只顾着去克服公共自行车的弊,而忽视了桩位的利。二是国营和民营的区别,严格意义上公共自行车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用户使用放心,公交卡本身可以乘公交坐地铁,卡里押200元就可以骑公共自行车,一个小时还免费,200元押金在任意停车点随时可以退回公交账户,可以说公共自行车是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对比之下,共享单车属于创业公司,盈利为最终目的,目前膜拜单车押金299元,小鸣单车199元,ofo单车99元,姑且不说一辆自行车值不值这么多钱,钱压住了能不能退回来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办了会员卡理发店关门跑路的事情多了去了。事实上,国营和民营的区别也可能是滴滴打车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君不见网约车新政出台后,诸多汽车制造厂也开始进入网约车行业。三是有没有运用互联网,共享单车用的是手机app,公共自行车用的是公交IC卡(很多是绑定的市民卡),前者看起来方便很多,其实不然,因为这不是核心竞争力,公共自行车也可以做个app轻易超越;另一方面,互联网创业的套路大家都知道,“用户和流量”是根本,所有的app都拼命地让用户注册获取个人信息,然后再拓展其他业务,对于用户来讲实名认证之后的隐私保护是个隐患。

再看谁在用共享单车?下载一个手机app,实名注册,在线支付押金,扫二维码或者输入车牌号,开锁使用,最后上锁停放。整个流程对于大学生或者白领可能轻而易举,但是对于大爷大妈就难了,普通农民工估计也不会去弄,有些上班族自己开车,还有人骑电动车,所以个人感觉共享单车的使用需求被夸大了。至少在现在的杭州市区,公共交通有发达的公交、地铁,辅之以公共自行车,个人出行有小汽车、电动车、自行车,共享单车的使用空间不大,这不大的空间里又占比较大的应该是大学城和旅游景点,大学城的用户是大学生,旅游景点的用户是游客。由此就可以看出,在二三线城市推行共享单车的市场可能更小,以前路边停放的新自行车都遭贼惦记,更何况是标榜高科技的共享单车。

共享

单车

共享单车是“互联网+”趋势下的新事物,如果以满足特定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补充公共出行为目标,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再加以管理创新,前景还是不错的,就怕最后变成圈钱运动和资本游戏啊!

END

本文作者为黄朝峰,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管理分院总支副书记,新闻评论员。转载请注明引用,标明原文链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付宝也可以租单车了?
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分析
无押金,1小时内免费!无锡公共自行车来了!还是凤凰牌~
王福重:共享单车不要重蹈网约车命运
告诉你个不用办卡骑走路边公共自行车的秘诀,我试过,是真的
机智了解!那些年,你用过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究竟有哪些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