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萨提亚:人的外表是内在世界的映射


能力供应者:希望、帮助、力量、新的可能、改变、选择

能力消耗者:无望、无助、无力、没有可能、没有改变、没有选择

能力,你生命的根基。

做好一个人的规条:我永远应该是对的、整洁的、坦诚的、稳重的、善良的、顺从的、健康的、不计代价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因为每一个人都比我重要,并且我算老几?竟然敢为自己争取什么!

我——自己——我自己,我可以是完整的、快乐的、有爱心的、健康的、聪明的、性感的、富有创造力的、幽默的、满足的,以上都是可能的。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总以为只有那些高学历的、富有的、好运的或是幸得美满双亲的人才能达到,而我是绝对没有希望的。

我们是永远运动着的,不断地对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反应。

大多数人都被情绪樊笼牢牢束缚,只因我们对自己要求苛刻,过于求好,用一大堆“应该”把自己逼得无法喘息,而那些“应该”又总是和我们的心愿及能力相冲突。而结果永远是挫败感,以及根本不必要的失望。

事情本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反应方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我们对各种情况的接纳,以及将这一新经验纳入生命之中的程度。

我们内在总有不断的争斗,总希望自己能赢得“他们”的认同。而“他们”又是谁呢?他们可以是任何人:母亲、父亲、老板、亲友,以及那些你期望能认同你所作所为的人。

心的面貌:睡眼迷离的样子可能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我们暂且称为“冷漠的面貌”;当我们心存爱意时,那是一张“可爱的面貌”;当我们满心疑虑时,呈现的是“困惑的面貌”;在酒足饭饱之后,出现更多的是“满意的面貌”;当我们遭遇挫折,或受到不公的待遇时,露出的是:愤怒的面貌;当不小心做了蠢事,则会露出“愚蠢的面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在不同阶段呈现出这些不同的面貌。

许多人每天为了面子而活,耗尽了自己全部的气力,招致满面倦容,内心又一直在挣扎。

每一个面貌都蕴藏着新的力量、新的可能,无论你如何评价他们。这正如美貌蒙尘,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拂去尘埃,使美丽的容颜再度换发光彩而已。

长久以来,我们都自认能力有限,喜欢将自己分类、贴标签、加以批评,然后为自己设限,认为永远无法超越某个范围。由此,我们便将人生的目标设定为符合那个既定范围的一点,从不敢奢望实现自我、达成幸福人生。

只有我们接纳了自己的内在世界,才能够真正去接纳别人,并由此与他人联结,获得和谐人生。反之,如果我们忙于判断、批判是非对错,便再无精力认识自我或欣赏他人了。

新的想法与信念是产生新机会的第一步,我们愿意付诸行动去探索则是第二步。固守我们所熟悉的一切,能够给予我们安全感,而面向未知的探险,却让我们心生胆怯。

Fritz Perls 曾说:在惶恐不安之中,若你慢慢深吸一口气,便可以感到一丝兴奋油然而生;若你屏住呼吸,恐惧将会再次袭上心头。

要打开新机会的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允许自己冒险踏入未知的世界。如果徒有幻想而没有行动,幻想终是镜中花、水中月。

很多人认为维持现状才是避免麻烦、混乱和困扰的最佳方法,却不知故步自封才是扼杀新机会的罪魁祸首。没有人愿意陷入困扰之中,但事实是任何改变都必经这三个阶段:第一、蜜月期,即兴奋和焦虑的共生期;第二、陌生与混乱期,此时一切都令人止步思索何以陷身此境;第三、整合期,新事物逐渐变得熟悉而令人舒适。维持现状为的是保证安全感,并避免困扰和混乱的发生,而困扰和混乱一向被视为有害之事,人们不愿意视之为改变过程中必经的阶段而接受它。

探索新的机会,不能光凭幻想,更需要一点冒险的精神,和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氛围。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不断有人告诉我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不过依他们自己的想法而已),而我最常听到是就算要我不要太固执。

探索新的机会,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抛弃过去的一切。我更愿意将之视为一种定期的整理——把适宜的留下,将不合时宜的舍弃,并加入一些有价值的新东西。

人的外表是内在世界的映射。

当我们允许自己有所选择,并能够从这些选择中找出最适于我们的那一种,我们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而不再依赖外在世界。

遇到困难时,不逃避而是迎接它,似乎有点愚蠢,但逃避只会加重压力,越逃避就会越恐惧,困难非但永远不会自动消失,更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而当我们勇敢面对它,认清它,才有机会找到解决的方法。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必须帮助他人来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内在感觉,但也要有拒绝的勇气。拒绝自然会引发他人一定程度的失望,但我们须知失望不过是人类普通而健康的情绪之一,不必竭力回避。一个人能真实地说“不”,才能诚实地说“好”。这样的态度能够帮助我们“做自己”,而不必伪装。

人生一如汪洋,有潮起潮落,有波平如镜,有波涛险恶。人的一生有时兴高采烈、万事顺心,有时悲伤困苦、生气全无。

怒气满怀时,我们用不着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快乐兴奋时,也不必装作疑惑不安。

我们拥有内在和外在世界的一切,包括梦想、愿望、言行、作为。它们是自我管理的前提,因为我们无法管理非自身的东西。

我们处在不断的改变中,而改变必定引起一时的不平衡(对新变化的害怕和兴奋),甚至有时会带来混乱与困扰。“不平衡”可能体现在身体的疾病上,有可能是内心的冲突、无力的感觉或者心灵的孤寂。任何一种不平衡都是我们内在改变的征兆,在重新获得平衡之前,一时的不平衡是无法避免的。这是完全正常的自然过程。

认定一定要如何做事的人,缺少应变能力,很可能在遇到风浪的冲击时粉身碎骨。既然“以不变应万变”的大法则行不通,为何不多给自己一些调整的自由,让自己根据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对策呢?

新的可能始于我们的信念:凡事不可能永不变化,而我们内在部分能够重复调整或重新建设。

越能深入探索自己,我们就越能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同样地,越能坦然接受自己的各部分,我们就越能成为完整的和可爱的人。对他人而言,我们也变得更加真实,更可亲近。至此,我们的困惑与挣扎便成为精彩的探险,虽然痛苦仍在,但内心会充满希望,前景也无限光明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而整个世界就是由一个个为了考察我们的智商和能力的测试组成的,我们拥有的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固定思维的孩子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而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我们拥有的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那些成功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属于成长型的。他们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他们对学习充满热情...且当孩子每一次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也就是说,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但决定了孩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的积极态度,还将通过激发更活跃的大脑活动,提高孩子的智商。而按照公式绩效=能力×态度,就不难理解,为啥拥有成长思维的孩子,相比固定思维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教授还在很多其他领域发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存在。在两性关系中,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寻找那些让他们变得更好的伴侣,而固定型思维的人则更倾向于找那些允许自己停滞不前的人。

在运动领域,具有成长型思维的运动员会努力参加训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而具有固定思维的运动员则将自己的裹足不前、不理想的成绩归因于其他人。更为关键的是,教授的研究结果证实,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或者说,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可以教育和培养的。

我们到底怎么培养孩子的成长思维?教授说,不困难,一些很小的干预,就能产生塑造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统养育模式弊端越来越严重,快试试这种“一举三得”的养育模式吧!
杨澜经典语录(57条)
思维决定了看世界的角度,角度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知
对话:你早已不是曾经那个迷失的孩子了
大牛说|为啥有“编程思维”的人,更容易成功?
《无限可能》:想具有学什么都会的超能力,请从这三个维度入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