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的角度,解析莫言的小说《怀抱鲜花的女人》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中篇小说,主要讲述海军上尉王四在回家结婚途中,被一位怀抱鲜花的女人吸引,一时冲动吻了她,结果这个女人“缠上”了王四,任凭他怎么劝说、哄骗、辱骂、威胁都无法摆脱,女人一直跟随他回家,搅黄了王四的婚事,各方压力之下,王四拥抱着女人一起死去。

有人评价这是莫言写的最好的中篇小说,他延续过去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打造了一个亦真亦假,亦仙亦鬼的爱情小说,也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的现实窘境。

上尉王四在前后不到一天的时间内,经历了一生中最刺激也最窘迫的时刻,明明回去结婚的他,为什么要去吻一个刚刚认识的姑娘?那姑娘又为什么死皮赖脸跟着他?两人为什么要拥抱死去?

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解析主人公王四的行为动因,理解莫言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一、什么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一生著作等身,受人敬仰,晚年所著的《自我与本我》一书,被称为是心理学的革命性著作,书中提出:“人格自身是一个人动态的能量系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是一个人心理最原始的部分,属于无意识领域,由人的本能和欲望构成,受快乐原则支配,是一种非理性冲动,一味需求满足。

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受知觉系统影响,代表理性和常识,接受外部世界的现实要求,自我以现实世界的要求为考量,根据“现实原则”行事,自我主张克制,用来控制和压抑本我的非理性冲动,自我上有超我监视,下有本我刺激,经常处于两难之间。

超我,从“自我”发展而来,以良知的形式支配自我,分为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是人性中高级的、道德的、超个人的方面,和人们常说的良知、自我批判能力相关,根据“至善原则”行事。

二、本我:偶遇“鲜花姑娘”,本能欲望被激发

弗洛伊德说,本我充满发自本能的欲望,包括各种生理需要,不受任何物质和社会的约束,属于人格的生物成份,容易冲动。

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桥下躲雨的王四,一眼就被怀抱鲜花的女人吸引,从她的衣着“身穿墨绿色长裙, 肩披白色披肩, 脚穿一双棕色皮鞋 ”,到她的长相“清秀的脸庞,忧伤的大眼睛, 红润的嘴”,到她时不时绽放的迷人微笑,再到那令王四魂牵梦绕的气息: “一股热烘烘的,类似骡马在阴雨天气里发出的那种浓稠的腐草味儿”。

这个充满诱惑的女人是情欲的象征,她的出现,激发了王四内心深处的欲望,撩拨着王四的情感神经,勾起了他对儿时的美好回忆。

冲动之下,王四吻了女人,这是一个男性生理需要的体现,也是一个人追求美好事物的本能。此时的王四,忘了自己即将结婚的现实,忘了自己军人的身份,忘了他和这个女人不过是一面之缘,只是循着“快乐原则”,满足本能需要。

这种本能,在之后王四和女人的纠葛中也有体现。

比如,在村边小桥上,王四似乎已经劝退了鲜花女人,但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他再次顺从本能的欲望,奔向小桥,拥吻了鲜花女人。

通读小说,我们知道,王四和未婚妻的婚姻,牵涉利益,因为女方不但有正式工作,而且她的叔叔是王四哥哥的领导,这是王四父母期待的夫妻组合,但是不是王四想要的。怀抱鲜花的女人,才是王四潜意识中期待的妻子形象。

王四的行为是本能欲望的正常表现,他的内心渴望一场浪漫的爱情,抗拒世俗安排的婚姻。但是,现实的残酷不允许他顺应本能,满足需求。

这一切在王四人格的“超我”这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超我:良心禁止越界,道德规范需遵守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是“自我的典范”,是理想的使者,属于人格的社会成分,它挥舞着道德大旗,要求个体行事必须遵守道德规范,通过良心对个体行为的禁止作用,阻止本能欲望冲动行事。

一时冲动吻了鲜花女人的王四,马上就后悔了,后悔之后他想尽各种办法摆脱女人,这些都是超我意志下的行动表现,因为社会道德和他自己的良心要求他必须这么做。

现在的青年男女,只要没有结婚,一方有追求更心仪对象的自由,另一方也有拒绝继续发展关系的权利。

但是王四生活的那个年代,订婚就意味着要结婚,社会规则对准夫妻是有约束的,王四在回家结婚途中,和别的女人有了不清不楚的关系,这就违背了世俗理念,会受到来自各方势力的道德谴责。

首先是第一见证人——路人的谴责,身穿制服的王四和穿戴异于常人又怀抱鲜花的女人走在一起,很快就被路人指指点点,回家后,村里人一波又一波的来王四家,看他的热闹,无形中也增加了他的压力。

接着,是王四的父母和堂兄,他们认为王四和他哥哥领导的侄女结婚,才是正道,结婚之前带回一个花枝招展的女人是鬼迷心窍,会得罪有权势的人,也会被世人耻笑。

最后,是王四自己对自己的良心谴责,他有了婚约,就要对未婚妻忠贞、负责,亲吻了别的女人,这是背叛,他鄙视这样的自己。

所以,王四的“超我”出来审视他的行为,尽管他喜欢怀抱鲜花的女人,但是为了心安,为了孝顺父母,为了维护自己在熟人心中的正派形象,为了合乎社会道德规范,王四必须压抑本能欲望,一次又一次地和“本我”作斗争,去挣脱女人的诱惑和追赶。

四、自我:在本能欲望和道德规范的撕扯下主人公走向毁灭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外部世界的代表,是社会现实的代言人,自我从本我分化而来,和现实相接,属于人格的心理成份,充满理性,在本我和超我之间充当调解员,每当本我和超我之间发生矛盾,它就自告奋勇出来调解。

王四吻了女人后,第一反应是离开,因为再待下去,“本我”想要占有女人的欲望愈发强烈,但是“超我”代表的道德规范坚决不允许他那么做,这时“自我”就指挥他赶紧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之后王四的“自我”一直在线,他一路甩开女人奔向汽车站,奔向家的方向。

但是因为女人的抵死追随,王四的“本我”和“超我”轮番斗争,“自我”一次又一次出来调解。

先是在汽车站,面对女人的跟随,“自我”的理性建议他躲进男厕所,结果看见跟他进来的女人被别的男人欺负,王四的善意本能让他伸出援助之手救了女人,这时“本我”占了上风,女人被他感动,愈发跟的紧了。

之后在村边的芦苇丛,眼看着离家门越来越近,王四的“超我”告诫他不能带着来历不明的女人回家,理性“自我”威胁女人:“我警告你,你如果继续跟踪我,我真要杀死你了!”恐吓无果,王四跳进芦苇丛边的河水里躲避女人,没想到女人以为他死了,也跟着跳下水,差点淹死,王四善意的本能再次救了女人,“本我”又一次击败了“超我”。

在接近家门的石桥边,王四看着依然跟随自己的女人,“自我”附身,发出绝望地呼喊:“我后天就要结婚,如果我把你这样一个身份不明的女人带回家中结果会怎样?求求你一千遍地求你,带着你的狗,回去吧!”女人跟着他流泪,貌似被说动了,没有再跟来。但是孤独前行的王四觉得自己这么做太绝情,对不住鲜花女人的痴情,他返回去拥吻女人后离开,“本我”再次战胜“超我”。

看得出来,王四的“自我”尽职尽责,每一次都出来调解“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但是每一次都是“本我”获胜,紧随其后的“超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样一来,“自我”的调解功效就显得微乎其微。

结果就是,女人第二天又追到了王四的家,气走了王四的未婚妻,气走了王四的爹,气病了王四的娘,王四对着女人无可奈何,抱着他一起死去。

上尉的死不是偶然,也不是懦弱,是他在爱与恨、善与恶、欲望与理性、情感与世俗的冲突中挣扎后,难以承受生活之重而选择的生命解脱方式。

写在最后: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对立统一,构成完整的动态人格理论。

在《怀抱鲜花的女人》这篇小说中,莫言运用激烈的矛盾冲突推动小说情节发展,把王四这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反复纠结的人物形象塑造的令读者为之动容。

我前前后后翻阅这部小说四五遍,起初讨厌王四这个主人公形象,他反反复复没有定性,一切都是他沾花惹草惹的祸,后来发现莫言正是在用这种独特的叙述手法,发掘出以王四为代表的时代青年真实的内心世界,把他们高尚与卑劣、勇敢与怯懦、坚强与软弱的矛盾冲突一一展现,颂扬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剖析了人们在世俗中的爱欲挣扎。

这篇小说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有人说它是一部爱情悲剧,有人说它是一曲人性赞歌,有人深受震撼,有人表示看不懂。

读者不同角度的理解,正好说明作品意蕴的丰富,也正如莫言所言:“文学的魅力就在于它能被误读。一部作家的主观意图和读者的读后感吻合了的小说,可能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一部‘伟大的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怀抱鲜花的女人
关于  怀抱鲜花的女人
人格的驱动力:生存本能
精神平衡术:论莫言的梦魇叙事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是在哪本著作...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与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