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经皮部示意图


太阳皮部“关枢”
太阳是三阳之“关”,主一身之表,统营卫而应皮毛,是卫外屏障,为诸经之藩篱,所属皮部称“关枢”。阳气卫外而为固,外邪侵犯人体,太阳经首先受病。《灵枢·百病始生》说:“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外邪束表,正气向外抗邪,于是出现恶寒发热,故脉应之为浮。足太阳经脉从头走足,行于人体的背部,卫气郁阻,经络之气不畅,则头项强痛;外邪初袭,卫阳被遏,则见恶寒;正气抗邪,邪正交争,则出现发热。这些症状都是太阳病的病理反映,因病位在表,故称为表证。由于感邪的不同和体质的差异,所以同是太阳病,又有恶风、发热、自汗出、脉浮缓,以及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等不同证候。因腠理皮毛之关枢失调,邪气因入,故善治者治皮毛,治疗当以解表。
阳明皮部“害蜚”
阳明为阳气亢盛,是三阳之“阖”。多气多血,气血旺盛,为五脏六腑之海。所属皮部称“害蜚”,蜚即阳气飞扬的意思。外感病过程中,阳明病是阳气偏亢,邪热最盛的阶段。邪热入里,症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等,为阳明热证。邪热亢盛,内传与肠中糟粕相搏,燥热实积结聚肠腑为阳明腑证。《伤寒论》说:“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里热实证聚合到阳明,阖病的症状表现如柯韵伯所说:“阳明为阖,故阳明必以阖病为主,不大便因阖也,不小便亦阖也,不能食,食难用饱,初欲食,反不能食皆阖也。自汗盗汗表开而里阖也,反无汗内外皆阖也”。治疗当以清下实热,保存津液为主。
少阳皮部“枢持”少阳是三阳之“枢”,外邻太阳,内接阳明,介于太阳阳明之间,职司升降和运转,可出可入如枢机,所属皮部称“枢持”。少阳病大多见于太阳转阳明的过渡阶段,其病变属半表半里证,病机为枢机不利,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治宜和解枢机。

太阴皮部“关蛰”
太阴是三阴之“关”,亦为病邪出入门户,寒邪直中,太阴先伤,病从口入,直侵太阴。太阴脾土,喜温恶湿。邪犯太阴,则邪多从寒湿而化。其所属的皮部称“关蛰”,蛰即阴盛阳伏的意思。《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这些都是太阴病里虚寒证的主要特征,治疗以温中祛寒,健脾燥湿为主。

少阴皮部“枢儒”
少阴是三阴之“枢”,所属皮部称“枢儒”,与少阳相对,柯韵伯因解释作“阴枢”。少阴包括手少阴心、足少阴肾。心属火,主血脉,又藏神明,为一身之大主;肾属水,主藏精,内寄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正常情况下,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相互制约,生化不息,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少阴为阴枢,病在少阴,由于致病因素和体质的不同,其病变不但有从阴化寒的寒化证,如《伤寒论》说:“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还有从阳化热的热化证,病机主要是阴虚阳亢,肾阴虚于下,心火亢于上,心神不宁,故见心烦不得卧,以及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邪热伤阴的证候。少阴寒化证治宜温经回阳,少阴热化证宜育阴清热。

厥阴皮部“害肩”厥阴是三阴之“阖”,两阴交尽谓之厥阴,即太阴少阴病发展到尽头即成厥阴病,是六经病证传变的最后阶段。其所属的皮部称“害肩”,肩是经受的意思。根据阴阳消长的规律,阴尽则阳生,故病情演变多趋极端。厥阴病证候以寒热错杂证为多。《伤寒论》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病邪深入厥阴,肝木乘土,阴阳错乱,失却正常的调节功能,或为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但病至厥阴,邪正交争,阴极阳复,正邪互胜,则可见厥热交替的厥热胜复证,又称阴阳胜复证。这是厥阴病病机的又一特点。临床上往往厥热交替,阴邪胜则厥冷,阳气复则发热。上热下寒证,治以清上温下。寒厥治疗宜温,宜补;热厥治疗宜清,宜下。
 
六经皮部与关、阖、枢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看病先断病:伤寒病六经辨证方法
中医诊断学: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辨证要点速记及歌诀
学习中医并不难 刘文澄
学习六经辨证
阴阳六经辨证百病精髓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